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赵家沟的桥是赵家沟“带头大哥”的血汗结晶,也是群众力量的显现。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赵家沟的桥是一个典型的奋斗实例,它赢得的不仅是雷鸣般的喝彩,更是浃髓沦肌的文化传扬。
关键词:赵家沟;桥;富裕
赵家沟背靠牛岭山,乌龙河从村前穿过,村里的农田主要在河对岸。这乌龙河如同系在赵家沟脖子上的一条飘带,不发水时,让赵家沟增添一份南方水乡的风韵;可一旦发水,村人不便过河料理农事,这飘带便勒得赵家沟喘不过气来。赵家沟共有四百多户人家,都姓赵,近两千人口。一条青石板路与乌龙河平行,另有一条麻石路与青石板路垂直,将赵家沟分成两半,上游的叫上大门,下游的叫下大门。
村长黄晟大叔是上大门的。上大门的人家不仅人丁旺盛,而且子女们也有出息。出息最大的要数在邻县做副县长的赵明亮。黄晟大叔是看着明亮长大的,明亮从小就聪明伶俐,是赵家沟的第一个大学生。25年前的一个傍晚,当邮递员拿着湖南大学录取通知书送到赵家沟对岸时,乌龙河正发大水,摆渡的赵腌叔不敢过河去渡他。邮递员手拿通知书在河对岸不停地挥舞,使力地呼喊,喊得他脸红脖子粗,可呼喊声没到河面,便被咆哮的水声吞没了。闹了半天,赵家沟的人没人理会邮递员。邮递员一气之下,回去了。10天后,这个大喜讯才被送到赵家沟。邮递员看着吼累之余还在粗声喘息的乌龙河,问黄晟大叔懂不懂风水。黄晟大叔说,我咋不懂呀,我早就看出这条河坏事,我早晚要修条河镇压它。邮递员说对对对,你们得修座桥,这乌龙河坏了村里的龙脉,把喜事都堵了,别说出人才了。黄晟大叔说,有钱早修了,碰上雨天,这桥堵得人心儿慌。好在我们村里的亮伢子长了出息,大学毕业后在省林业厅当了十几年干部,五年前下基层锻炼,到邻近的西林县当了分管林业的副县长,这可是俺们的靠山呢。不过,咱也不能轻易惊扰他,先在村里想想主意再说。
黄晟大叔在赵家沟辈分不算高,但处事公道,颇有声望,大家爱叫他“带头大哥”。哪家有红白喜事,都喜欢请黄晟大叔主事,或有矛盾纠纷,也都要黄晟大叔来理论评判。一年一度的祭祖扫墓,黄晟大叔自然是村里牵头的主事人了。赵家沟的先人据说是明朝的一位江西籍被革职的官员,回老家途中,被这儿的风景吸引了,于是就在此落根,从此赵家沟开始流入外来人口在此居住。人们在这里扎根落户,繁衍生息,据说都是贪恋这里的好风水。这里的居家慢慢的从一户到两户、三户最后到了几千人口的村庄。今天的赵家沟,真正是人丁兴旺了。人们在这里享受生活的同时,当然也延续了祭祖祈福的风俗传统。可问题是,每年的祭祖都要经过乌龙河。乌龙河发水频繁,常常影响祭祖仪式的开展,让人们攒眉蹙额。而跨河农事的不便,更成为了人们的一大心病。黄晟大叔为了筹划建桥,就精心准备了一个小册子,这上面记录有赵家沟的名人善士的信息,他要借农事和祭祖之名号召大家集资建桥。可是要修桥,光靠向村里人募捐还不够,还得另谋出路。
在今年的祭祖大会上,来了很多赵家沟在外发展的知名人士,在祭祖仪式上,黄晟大叔首先要求这些知名人士讲解这几年的致富途径,以感召乡里乡亲。黄晟大叔在作总结时,声音哽咽了,他说,乡……乡亲们啊,阴沟里驶不了大航船,看看那些在外发展的,都富了,我们赵家沟现在连一条河都跨不过,谈什么向外发展呀……当然,祭祖大会上,最受尊敬的是赵明亮了,因为此时的他已经是县长了,在整个赵家沟来讲是最大的官,人们都唯他马首是瞻。而赵明亮也力倡捐资建桥。
祭祖大会结束,人们回村的路上,又遇大雨,片刻间,乌龙河河水暴涨。祭祖的人们不能直达对岸的村庄,只好沿着河流下游走上20来里路,才辛苦赶回。
这样的情况再一次坚定了黄晟大叔建桥的意念。村里的人们也都开始重视修桥的事。渐渐地,部分长辈老人的一种说法开始在村里流行,这就是:修好这座桥可以改造风水,让整个村庄变得富裕起来。
就在全村人的共同努力下,一座简易的桥终于搭建完成。
然而没过多久,一阵风雨便将这座桥整个击毁,人们依旧只能摆渡过河。
更要命的是暴雨来袭时,摆渡过河也成为不可能。
过河!过河!随着时间的推移,赵家沟的人们建桥的愿望日趋强烈,而他们又把一切的希望都寄托在黄晟大叔身上。黄晟大叔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以至于壓迫胸口,让呼吸都不再自由。他准备了相关材料去镇里反映,希望得到政府的帮助。在镇里的会议上,他感叹唏嘘,让所有的与会人员为之动容。最终,镇政府答应支持他15万元,其余的要自力更生。
对镇里的帮助感激涕零之后,黄晟大叔又紧锣密鼓在村里筹资。可是村中人们都不富裕,所筹经费有限。于是黄晟大叔又去找赵福华商量。
可是这件事对于赵明亮来讲也不是一件小事,他曾想过通过财政部门支钱来解决,可这样一来不就是挪用公款吗,不行。几经思忖,他将自己多年来积攒的10万元工资交给了黄晟大叔,算是个人尽力。
可是建桥据初步预算起码需要75万元的,现在筹的款根本不够。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有一天,村庄来了一家公司要在这里进行开发,人们喜出望外,终于有人来开发了,而建桥事业也似乎崭露了曙光。因为大家传言,公司将来产品与原料运输,根本就离不开一座大桥。远的不说,单就眼下公司兴建而言,建桥就是必不可少的先行事业。
这家重要公司的入驻,其实不知洒下了黄晟大叔多少辛劳的汗水。他比赵明亮更急,他一连多次陪赵明亮东奔西走,他布满血丝的眼睛让赵明亮分外心疼。
赵家沟的桥在人们的美好期盼和共同努力下,逐渐修建完工,终于解决了人们的过河难题。而让人们始料不及的是,除了解决了过河难题,赵家沟的发展氛围也为之一变。人们的视野,随着这座大桥的建就而开始延伸,村里富裕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黄晟大叔走了,他因积劳成疾,得了胃癌。现在的他静静地躺在牛岭山上。那座乌龙河上的大桥已被他定名为镇龙桥。这座新生的桥梁将和古老的牛岭山一起成为历史,成为永恒,成为人们心中抹不去的记忆。
关键词:赵家沟;桥;富裕
赵家沟背靠牛岭山,乌龙河从村前穿过,村里的农田主要在河对岸。这乌龙河如同系在赵家沟脖子上的一条飘带,不发水时,让赵家沟增添一份南方水乡的风韵;可一旦发水,村人不便过河料理农事,这飘带便勒得赵家沟喘不过气来。赵家沟共有四百多户人家,都姓赵,近两千人口。一条青石板路与乌龙河平行,另有一条麻石路与青石板路垂直,将赵家沟分成两半,上游的叫上大门,下游的叫下大门。
村长黄晟大叔是上大门的。上大门的人家不仅人丁旺盛,而且子女们也有出息。出息最大的要数在邻县做副县长的赵明亮。黄晟大叔是看着明亮长大的,明亮从小就聪明伶俐,是赵家沟的第一个大学生。25年前的一个傍晚,当邮递员拿着湖南大学录取通知书送到赵家沟对岸时,乌龙河正发大水,摆渡的赵腌叔不敢过河去渡他。邮递员手拿通知书在河对岸不停地挥舞,使力地呼喊,喊得他脸红脖子粗,可呼喊声没到河面,便被咆哮的水声吞没了。闹了半天,赵家沟的人没人理会邮递员。邮递员一气之下,回去了。10天后,这个大喜讯才被送到赵家沟。邮递员看着吼累之余还在粗声喘息的乌龙河,问黄晟大叔懂不懂风水。黄晟大叔说,我咋不懂呀,我早就看出这条河坏事,我早晚要修条河镇压它。邮递员说对对对,你们得修座桥,这乌龙河坏了村里的龙脉,把喜事都堵了,别说出人才了。黄晟大叔说,有钱早修了,碰上雨天,这桥堵得人心儿慌。好在我们村里的亮伢子长了出息,大学毕业后在省林业厅当了十几年干部,五年前下基层锻炼,到邻近的西林县当了分管林业的副县长,这可是俺们的靠山呢。不过,咱也不能轻易惊扰他,先在村里想想主意再说。
黄晟大叔在赵家沟辈分不算高,但处事公道,颇有声望,大家爱叫他“带头大哥”。哪家有红白喜事,都喜欢请黄晟大叔主事,或有矛盾纠纷,也都要黄晟大叔来理论评判。一年一度的祭祖扫墓,黄晟大叔自然是村里牵头的主事人了。赵家沟的先人据说是明朝的一位江西籍被革职的官员,回老家途中,被这儿的风景吸引了,于是就在此落根,从此赵家沟开始流入外来人口在此居住。人们在这里扎根落户,繁衍生息,据说都是贪恋这里的好风水。这里的居家慢慢的从一户到两户、三户最后到了几千人口的村庄。今天的赵家沟,真正是人丁兴旺了。人们在这里享受生活的同时,当然也延续了祭祖祈福的风俗传统。可问题是,每年的祭祖都要经过乌龙河。乌龙河发水频繁,常常影响祭祖仪式的开展,让人们攒眉蹙额。而跨河农事的不便,更成为了人们的一大心病。黄晟大叔为了筹划建桥,就精心准备了一个小册子,这上面记录有赵家沟的名人善士的信息,他要借农事和祭祖之名号召大家集资建桥。可是要修桥,光靠向村里人募捐还不够,还得另谋出路。
在今年的祭祖大会上,来了很多赵家沟在外发展的知名人士,在祭祖仪式上,黄晟大叔首先要求这些知名人士讲解这几年的致富途径,以感召乡里乡亲。黄晟大叔在作总结时,声音哽咽了,他说,乡……乡亲们啊,阴沟里驶不了大航船,看看那些在外发展的,都富了,我们赵家沟现在连一条河都跨不过,谈什么向外发展呀……当然,祭祖大会上,最受尊敬的是赵明亮了,因为此时的他已经是县长了,在整个赵家沟来讲是最大的官,人们都唯他马首是瞻。而赵明亮也力倡捐资建桥。
祭祖大会结束,人们回村的路上,又遇大雨,片刻间,乌龙河河水暴涨。祭祖的人们不能直达对岸的村庄,只好沿着河流下游走上20来里路,才辛苦赶回。
这样的情况再一次坚定了黄晟大叔建桥的意念。村里的人们也都开始重视修桥的事。渐渐地,部分长辈老人的一种说法开始在村里流行,这就是:修好这座桥可以改造风水,让整个村庄变得富裕起来。
就在全村人的共同努力下,一座简易的桥终于搭建完成。
然而没过多久,一阵风雨便将这座桥整个击毁,人们依旧只能摆渡过河。
更要命的是暴雨来袭时,摆渡过河也成为不可能。
过河!过河!随着时间的推移,赵家沟的人们建桥的愿望日趋强烈,而他们又把一切的希望都寄托在黄晟大叔身上。黄晟大叔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以至于壓迫胸口,让呼吸都不再自由。他准备了相关材料去镇里反映,希望得到政府的帮助。在镇里的会议上,他感叹唏嘘,让所有的与会人员为之动容。最终,镇政府答应支持他15万元,其余的要自力更生。
对镇里的帮助感激涕零之后,黄晟大叔又紧锣密鼓在村里筹资。可是村中人们都不富裕,所筹经费有限。于是黄晟大叔又去找赵福华商量。
可是这件事对于赵明亮来讲也不是一件小事,他曾想过通过财政部门支钱来解决,可这样一来不就是挪用公款吗,不行。几经思忖,他将自己多年来积攒的10万元工资交给了黄晟大叔,算是个人尽力。
可是建桥据初步预算起码需要75万元的,现在筹的款根本不够。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有一天,村庄来了一家公司要在这里进行开发,人们喜出望外,终于有人来开发了,而建桥事业也似乎崭露了曙光。因为大家传言,公司将来产品与原料运输,根本就离不开一座大桥。远的不说,单就眼下公司兴建而言,建桥就是必不可少的先行事业。
这家重要公司的入驻,其实不知洒下了黄晟大叔多少辛劳的汗水。他比赵明亮更急,他一连多次陪赵明亮东奔西走,他布满血丝的眼睛让赵明亮分外心疼。
赵家沟的桥在人们的美好期盼和共同努力下,逐渐修建完工,终于解决了人们的过河难题。而让人们始料不及的是,除了解决了过河难题,赵家沟的发展氛围也为之一变。人们的视野,随着这座大桥的建就而开始延伸,村里富裕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黄晟大叔走了,他因积劳成疾,得了胃癌。现在的他静静地躺在牛岭山上。那座乌龙河上的大桥已被他定名为镇龙桥。这座新生的桥梁将和古老的牛岭山一起成为历史,成为永恒,成为人们心中抹不去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