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瓷雕塑创作中的虚实品析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junc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青瓷雕塑的美感纯粹而静谧,这一美感的来源要从创作中来寻找。本文从两个方面入手,务虚的心灵历程和务实的创作方式。从“忘、融、远”的心路到“手法、空间、釉色”的创造,讲述务虚和务实在青瓷雕塑表现中的具体内容以及由虚和实所营造的艺术美感。
  关键词:青瓷雕塑 创作 虚 实
  引言
  在青瓷雕塑的创作路上,笔者曾一次次去亲近蕴藏在青青釉色和依依形态中的神秘世界,在其中感知心灵的吟唱、情感的绽放和梦境的流淌。青瓷雕塑的造型透过青釉的纯净飘逸而出,成就一种净化,透彻而干净。如何理解青瓷雕塑的独特美感,让我们从创作中说起。
  青瓷雕塑打动内心的不是高难度的造型技巧和烧制工艺,而是由美感所唤起的艺术想象。笔者曾一度思索这一美感的来源,并试图在创作中寻找。在长期的祈寻中,掠过形式的浮躁和表象,渐渐看到存在于青瓷雕塑中的鲜活生命,意识离这生命越近就越能通过双手,创造各种美感形式。艺术创作者要走出青瓷雕塑在美感表象下所带来的愉悦,追源而上寻求其美感迸发的原动力,才能在这个研究的过程中领悟些许独特的艺术魅力。实现这种向内在的创作方式要考虑两个方面,青瓷雕塑创作中的虚和实。这里的虚和实不是形容词意义下的艺术状态,而是在青瓷雕塑创作中务虚的心灵历程和务实的创作方式。
  一 务虚——心灵历程
  在青瓷雕塑的创作过程中,如果仅仅是有了泥土、釉料、工具等材料,有了塑造、上釉、烧窑等技术,是无法实现青瓷雕塑艺术品格的。青瓷雕塑创作在技法上有相当大的难度,包括造型的比例、釉色的协调、空间的节奏等,这些确实是青瓷雕塑创作的重要组成结构,但艺术创作停留在形式和技巧的迂回便无法实现向内在精神的研究。如何能够穿透各种形式和技巧,表达出青瓷雕塑的艺术美感和心灵境界,实现对人生恒久的启示呢?对此,艺术家要在创作中寻到一个境界,在其中雕塑的形象是独特的,青瓷的釉色是奇妙的,空间中的形式与生命中的灵魂交融,迸发出耀眼的美感,如太阳照耀下雪地晶莹而灵动。这个境界就是一种艺术的务虚境界,致达这一务虚境界,下面从三方面来论述。
  1 “忘”
  青瓷雕塑的创作中,要达到艺术的务虚境界需要有自由的精神,“忘”是实现精神自由的前提条件。艺术家在青瓷雕塑的创作中如果以具体的功利和实用价值来限定作品的形式和内容,整个创作将停留在世俗工巧的形式表象中,作品也无法表现出青瓷雕塑的本质,没有生命的作品便不存在艺术的恒久之美。“忘”就是要不带有任何目的进行青瓷雕塑的创作,不让内心停留在实际的功用中。要剥离这现实层面的价值,就必须跳出五官对内心的限定,这些限定存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无形的影响着意识,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这些五官所投射的世界给我们带来实际而平庸的快感,而这些快感常常给人沉沦而迷茫的愉悦,内心被限制了,创作也随着内心沦为虚伪和巧饰。在青瓷雕塑的创作中需要用“忘”来冲破这些限制,回归纯朴淡泊,实现艺术“高贵的单纯及平易的伟大”。
  “忘”带来了心灵的回归,在“忘”中心灵与现实形成距离,这距离不是现实的屏障而是内心的空灵,青瓷雕塑的世界和内心创作的世界在这个距离中各形成一个境界,互相实现美的观照。青瓷雕塑在脱离欲念和功利的境界中将美感呈现,内心在“忘”的境界中通过这种距离读着这沉静而坚定的美。“忘”是走向青瓷雕塑内在精神的开始。
  2 “融”
  在青瓷雕塑的创作中,会有很多创作对象,如自然对象、材料对象、艺术对象等。这些创作对象,如何能够融合在务虚的境界中呢?当我们实现精神自由时,想象力便会自然而然地将内心与创作对象联系起来。此时在“忘”的前提下,我们对创作对象的把握是无限的,内心有多虚静空灵,明察到的创作对象就有多宽广深刻。因为当内心从各种欲望牵连中摆脱出来之后,如拭去尘土的镜子,直照对象的内在。《庄子·应帝王》有:“至人之用心若境,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映射到青瓷雕塑的创作中,就是说当我们用内心观照创作对象时,既不被创作对象的形式和内容所困,也不被自己的欲望和喜好所困,将内心和创作对象融合,实现内心和客观对象在创作过程中的共同自由。徐复观曾说:“心的本来面目中呈现出的对象,不期然的会成为美的对象。”在青瓷雕塑的创作中,由内心向创作对象“融”的过程就一种美的观照,这一过程成就了艺术品的无限美感。
  “融”是在青瓷雕塑的创作中由内心的忘我,到面对创作对象的忘物,最后实现物我相忘的过程。在创作中,艺术家要把自我的内心和生命情感物化到创作对象中,用艺术化的手法通过艺术作品展现无限的自由和美感。“融”是走向务虚境界的关键。
  3 “远”
  要实现艺术的无限美感,首先要将自我的内心投入于无限中,从我们存在的世界中向“远”处看去。德哲谢林曾说:“美是在有限中看出无限。”当我们的内心向广阔的远方世界中走去,就能超出现实世界和世俗观念的束缚,从而发现无限的美。青瓷雕塑的创作本身是非常有限的,有对象、材料、空间、形态等限定,这些都是客观世界的固有限定。要在这些限定中创造出自由的美感,就要实现内心向“远”的超越,从人生观上将审美引向深入,实现创作的美好和深刻。在青瓷雕塑的创作中,很多人离不开身边的物象和材质的固有形态,看瓷而做瓷,想象力只在可视的小小空间里兜转,如此局限的艺术创作,何来美感的诞生和生命的呈现,艺术的自由和无限更无从谈起。所以在青瓷雕塑的创作中,内心要向“远”处扩大,青瓷雕塑的美并不完全存在于某一类艺术形式中,而是在广阔的自然和人生中,是物我合一的“融”之后通过艺术手法创造出的一个新生命。
  当我们从“远”处游赏自然之百态,洞察事物之本质,发现人生之妙悟,终能在有限的世界中寻找到一种无限的美,这种无限的美通过青瓷雕塑所表达出来,将超越愉悦走向其内在精神。
  二 务实——创作方式   在青瓷雕塑的创作中,一个作品的诞生,同时离不开务虚地心灵历程和务实的创作方式。这两者在艺术表现中互相交错,创造出深厚的世界。在创作的过程中,既要实现对青瓷雕塑美的体察,同时要用真实的艺术方式将美感表达,且在表达过程中将无限的美感扩展到丰富的作品形式中。务虚的心灵历程和务实的创作方式分属于精神和现实,二者似乎存在着某种联系,宗白华曾用“粹”和“全”来说明艺术中“虚”和“实”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在这里运用到青瓷雕塑创作中是一样的,只有务虚境界的美感是停留在空想层的虚无抽象,只有美的意象;同样只有务实状态的创作是被缚于现实的技艺重复,表现只是各种表象的无病呻吟和枯燥乏味毫无生命力的形式,二者相互结合才能构成艺术创作的完整。青瓷雕塑的艺术特性,离不开其创作方式的特殊性,对这特殊性的把握和理解才能真正实现务虚和务实的统一。关于这个特殊性主要有三个方面。
  1 手法
  每一门类的艺术形式都有一种独特的创作手法,而每一个艺术家在同一门类中都有其独特的手法来实现艺术的创造。艺术创作的手法多样,即使是同一种材质,创作的手法也千差万别。青瓷雕塑的创作中,艺术家面对的是雕塑和青瓷两个概念,雕塑是一种造型手法,而青瓷材料给这个造型手法加了一个限定,从而有了其在创作手法上的独特性。不论创作的题材、内容、形式如何变化,在青瓷雕塑的创作中都要遵循一个原则,就是尊重青瓷材质的特性。同样的雕塑形式,不同材质有不同的造型手法,金属有金属的手法,纤维有纤维的手法,泥土也有泥土的手法。青瓷雕塑的创作手法有捏塑、模具、压坯、灌浆,有细腻圆润,有块面交错,有肌理层叠等,如此丰富的手法在运用时要遵循青瓷的自然规律。一件青瓷雕塑的作品是否感人,不仅仅是靠内容和形式,还要看艺术家是否巧妙地运用创作手法在作品中展现青瓷材质的独特性,让青瓷材质成为承载作品思想和情感的最佳方式。艺术上的无可取代性便是这一门类创作手法的特殊性。
  2 空间
  青瓷雕塑是立体的艺术,存在于真实的三维空间中,我们面对的视觉空间是平面的,如某一个面或角度,如何能全面展现青瓷雕塑空间中的美呢?这就需要在创作过程中对作品作艺术处理,实现其在空间中的灵动和连续。创作中艺术家要用各种可能的方式与作品沟通,将意识、情感与创作手法结合并渗透到作品中,获得一种特殊、多层、交错的创造性空间。这种空间上的复合性正是青瓷雕塑区别于其他材质的特点,这种复合的空间感具体包括五个范畴:一是青瓷雕塑存在的周围所形成的现实空间;二是青瓷雕塑本身所构成的形式空间;三是青瓷雕塑通过光源照射所特有的釉面光影空间;四是青瓷雕塑的形体内部的结构空间;五是青瓷雕塑与创作者之间形成的创作空间。这五个空间循回交错,互相依赖,创造了青瓷雕塑特有的且富有变化的艺术空间。由于青瓷雕塑空间上的复合性,要求在创作中构造整体空间时不可生硬、孤立、呆滞,才能实现整个作品流动和丰富的空间感。
  一件好的青瓷雕塑作品所赋有的空间是美好和灵动的,像生命一样充满生气,因此在创作中要注意造型的变化,转折的过渡,各种结构形态在具体的创作对象和创作手法的特性中和谐交错、虚实合一,才能在作品中表达出空间中的形式美、节奏美和生命美。
  3 釉色
  青瓷雕塑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釉色,青釉有很多种如:粉青、梅子青、冬青、豆青、灰青、卵青、影青等,它们同属青色釉系,颜色和产地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特质就是“类玉”。中国文化中尚玉情结自古而然,青釉因其细腻温润,色纯如玉令艺术创作者沉醉。青釉的特质要通过窑火的炼烧才能实现,在炼烧中青釉随温度和窑火变化,温度和火候气氛不同,釉料也会出现不同的效果。这种变化在青瓷雕塑中更加显著,随着雕塑造型的起伏变化,每一个转折点都存在变化,每一次烧窑都充满惊喜和不确定性,青釉的特殊工艺成就了青瓷雕塑艺术上的唯一性。由上文所说釉色是一个独立的空间,因此在青瓷雕塑的创作中釉色直接影响着整个作品的美感,不同的釉色所带来的光影效果和艺术空间都不一样,同一种釉色在运用时手法不同也会使作品呈现不同的韵味。在创作中艺术家要通过青瓷雕塑表达情感意识,需要很好地把握釉色,合理安排不同釉料与造型的组合,对窑火烧制有预见性,才能让青釉的宝光如天然般生长在雕塑的形态上。
  青瓷雕塑的创作是一个由心灵到技艺,由务虚到务实的过程,这种创作方式具体而特殊,其中艺术精神的贯穿是青瓷雕塑表达自然、人生和情感的关键。思想的先觉才能带来艺术形式的变化,因此在青瓷雕塑的创作中要虚实结合、注重内心、提升技艺,“致虚极,守静笃”,用沉静的内心和坚实的技艺寻到青瓷雕塑的内在和美好。
  注: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supported by“the Fundamental Research Funds for the Central Universities”)项目编号:2013XZD22。
  参考文献:
  [1] 郭庆藩,王孝鱼点校:《庄子集释》,中华书局,1961年版。
  [2]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 林世荣:《龙泉县志》,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版。
  [4] 王弼注,楼宇烈校释:《老子道德经注校释》,中华书局,2008年版。
  (袁义宏,华南理工大学设计学院讲师)
其他文献
2017年4月13日,在联合国多边基金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中国环保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FECO)等组织的共同见证下冰轮集团在上海举行了“CO2新技术发布仪式暨百座C
期刊
期刊
本文从追溯姜文的导演之路出发,以“电影作者论”和电影叙事学为理论指导,将姜文电影置于当代电影的文化场域之中,通过电影文本的细致解读——包括对姜文迄今为止导演的四部电影
学位
青年瓦格纳的哲学可以称为“爱的哲学”。爱作为形而上的必然性,意味着自然中的所有个体都在必然力的推动下参与到共同体中去,由共同体实现更高级的创造,而个体在这个参与的
城市文化是城市品牌形象建设的重要基础,城市的特色文化是城市的个性,更是区别于其它城市的重要名片。平潭综合实验区在谋求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发挥城市文化对塑造城市品
钢琴即兴演奏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演奏者在即兴演奏中理论知识应用化的基础上,还要将即兴演奏与音乐美学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从美学的视角来研究钢琴即兴演奏,让即兴演奏出来的音乐
本文通过实地考察、资料搜集、图片整理等方式,对皖北及其周边地区民俗家具进行研究,着重分析皖北传统民俗家具的造型特点、结构特征、装饰题材、装饰手法,探讨研究传统民间家具
在城市化进程高速发展的今天,现代环境中的一些设计也越来越被模式化,出现了千城一面的现象。与此相反,另外一些有着悠久历史及能反应地方特色的古城因有着隔世一般的景象,让更多
音乐科技在20世纪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除了对人类听觉系统和心理声学的认识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机制假说并收集了统计学意义上的实验数据之外,还对各类传统乐器建立了声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