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因在染色体上”问题的史料分析

来源 :生物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guang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摩尔根“果蝇的限性遗传”论文及其团队后续的实验研究分析,发现“基因在染色体上”史料中比较典型、富有思考性的3处实验结果,“子一代的果蝇不是全部红眼,测交的后代不是规律完美的25%,摩尔根不需要考虑XY染色体同源片段和Y染色体的问题”,可帮助学生更全面理解“基因在染色体上”理论的演化过程.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正确的科学史观念具有重要的价值.
其他文献
为了获得具有防治根结线虫作用的菌株,采用几丁质平板透明圈初筛和离体拮抗试验复筛的方法,得到一株具有生防潜力的真菌菌株SFC-3.通过形态学特征观察和真菌内转录间隔区序列(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分析鉴定,确定菌株SFC-3为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其几丁质酶活为2.07 U/mL.根结线虫虫卵寄生实验和二龄幼虫致死率实验表明:菌株SFC-3对虫卵的寄生率最高达到78.86%,高于SFC-1、SFC-22等其他9株菌,在第7天时对根结
为了解氮沉降背景下高寒湿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对氮沉降的响应,以小泊湖高寒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4个水平(0、2、5和10 g/m2)的模拟氮添加试验,基于高通量技术,分析土壤细菌和真菌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差异.结果表明,细菌的优势菌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真菌的优势菌门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球囊菌门(Mortierell
回顾治疗性抗体药物从鼠源抗体、嵌合抗体、人源化抗体到全人抗体的演进历程,以及用于全人单克隆抗体发现的人源抗体转基因动物的发展过程,重点介绍目前全球常用的人源抗体转基因动物平台的特点及其核心专利保护.分析人源抗体转基因动物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利用表达人抗体的免疫球蛋白基因替换动物的免疫球蛋白基因,能够直接表达人类的抗体蛋白,研究其在全人抗体药物开发中的广泛应用.展望为解决转入的人免疫球蛋白基因与动物B细胞发育的匹配性问题,获得多样性更丰富、亲和力更高的候选抗体,需要对动物抗体产生的机制进行更加深入的基础研究,
以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为研究对象,分别从病毒的结构、感染与免疫机制、传播途径、致病性等方面总结了ASFV的病原学特性;全面分析了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疫苗的研究现状:灭活疫苗无法提供保护,亚单位疫苗、核酸疫苗以及病毒载体疫苗通常提供部分保护,减毒活疫苗可提供同源保护且最有潜力应用于临床.在此基础上,发现ASFV的复杂性以及免疫生物学特征的不确定性影响疫苗的研发进度,提出中国ASF疫苗研发所面临的挑战,以期为疫苗的研
以往的“代谢控制发酵”课程实践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验证式和参观式为主,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点、操作要点及实验方法的体验感和驱动力不足,也无法满足学生具有双创思维和能力的培养要求.因此,对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改革,在授课过程中采用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多层次实践教学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理念,在专业实践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实现大学生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激情.
根据脱氧核糖核酸与Gelred结合形成的荧光络合物在紫外灯照射下发出荧光的原理,建立一种更适用实际应用的快速、简单高通量的非特异性核酸酶酶活测定方法.采用脱氧核糖核酸为底物,利用凝胶成像仪测定底物减少引起光密度的变化值,从而计算出非特异性核酸酶活力.研究了影响酶活测定的关键因素,并对该方法的线性、准确度、精密度、检测限与定量限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方法最佳反应时间为3 min,待测酶活线性范围在4.17~9.01 U/μL,线性关系、精密度、准确度和灵敏度均符合方法学开发评估要求.相较于紫外吸收法,此方法
通过综述基于过氧化物酶和生物素连接酶的邻近标记技术的原理、应用及常见问题,重点回顾目前邻近标记技术在神经生物学领域主要用于突触亚区分子成分的研究并取得一些成果,分析在应用过程中面临的活体脑组织中探针输入和高背景等挑战.展望该技术将为系统地鉴定神经组织中高度复杂的动态相互作用蛋白质组及亚细胞结构蛋白质组提供前所未有的机会,也为寻找神经生物学中的关键分子提供有效途径.
在“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最大区别”一节的教学中,将课程标准所呈现的概念细化为下位概念,并以此为起点展开教学.教学过程以情境—问题—任务—活动的方式展开,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指向概念的问题,通过实验探究、列表比较、科学论证等环节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构建概念,通过应用概念环节促成学生内化概念.
为弥补传统微生物学实验考核的弊端,在教学时数有限的情况下,不再单独设置验证和综合性实验,仅设计一个综合性大实验,并将其分解成含有验证、综合、设计性的8个小实验项目.在“3+1”实验教学模式下,将每个小实验项目按照实验准备、智能导学、实验操作和总结创新等4个环节分别进行量化评分,不再安排期末实验考核,学生成绩则由在“3+1”教学模式中所做的每个小实验项目的各个环节得分综合确定.通过对每个小实验项目的每个环节得分段位进行分析可知,学生对每个小实验项目每个环节的掌握情况.与传统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考核方式相比,“3
为提升地方院校生物工程专业教育水平,基于生物工程综合大实验教学目的和要求,结合地方特色,构建基于PBL模式的生物工程综合大实验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由学生项目组自主设计实验,将课程内容与产品生产实践相关联,以项目化管理完成实验全过程.从课程的定位、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手段创新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和实践.通过融合学科教学与科研能力的培养,体现从基础到综合实践的生物工程实践体系改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