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是学生主动发展的天地

来源 :学术理论与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uant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改革搞了多年,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怎样体现落实仍是个难题,素质教育三原则“面向全体,全面发展,让学生主动发展”,最难解决的也是如何才能真正使学生主动发展这个难点。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语文教改也就突不破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要特征的相对封闭的教学模式。这种封闭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明显地影响到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不少语文教学界的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必须打开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封闭的课堂教学之门,还给学生一方主动发展的天地。既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习惯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又要给学生以学习语文的时间和机会。这样才能迎来语文教学的满园春色。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拥有一方主动发展的天地呢?有许多同行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有益尝试,这里笔者尚想赘言几句,以抛砖引玉。
  
  一、课堂让学生唱主角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处于中心地位,支配地位。从整个教学的过程来看,课堂教学的组织、调控、反馈、
  小结,基本按照教师既定方案实施,离开了教师,课堂教学的进程很难推动;从信息来源来看,主要是教师传授,学生听,形成一条“教参——教师——学生”狭窄的信息渠道;学生既缺乏信息的采集机会,又不能离开教师主动交流;中下等生在讲授法占主导地位的课堂里,常处于“陪坐”状态,就是优等生也只是跟着教师兜圈子,当配角。从评价的标准看,也是以教师(或教参)的观点作为衡量尺度,学生有不同观点,也只能统一于“标准答案”之内。因此,学生在这种课堂里,很难成为起支配作用的主体,也就不可能有主动发展的机会。
  要使学生真正起主体作用,就必须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一是要改变教师教、学生听的单向结构模式,教师既是施教者,也应该是学习者;学生既是学习者,也应该可以施教。师生可以相互学习讨论,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学习讨论,变单向为“双向”、“多向”交流模式。为了上好一堂语文课,不仅教师有备课、采集交流信息的责任,学生也同样有采集交流信息,反馈独立思考后所形成观点的权利。要拓宽师生间、生生间教学信息流通的渠道,增加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开展活动的机会。教师要把尽可能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尊重和保留在现实条件下尚有争议的意见;即使是谬误的意见,也要给学生自我修正、完善的机会,而不是一棍子打下。要保护学生开拓创新的意识,有利于学生发展个性。语文教学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最深,更需要改革,要争得学生的主动权也最难;但语文学科的特点,又比较适合于学生自学,真正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又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智力与能力。
  语文教育家魏书生完全把学语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创出一套“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六步教学法和“三结合”的语文自学方法,在教师较多时间不在校的情况下,学生也能圆满完成学习任务,对我们是有益的启发。
  
  二、课堂上让学生接触社会生活的源头活水
  
  书本和生活是学习语文的两只翅膀,脱离了生活的语文教学不可能腾飞。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走的是“书本——课堂——标准化习题(试题)"这条路子,大量的文字游戏式的习题占据了学生的全部时间,学生根本不可能下水实践,接触生活,语文与现实生活严重脱节。一方面是教师倾其所有教学生,学生全力以赴学语文,学到的知识拿到生活中去,发现没有;另一方面,生活处处无时不在呼唤语文。语文课中,教师对"教参"字字句句落实,作者生平、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一点不敢舍弃,却甘愿少了与生活联系这一环。这种脱离生活,枯燥乏味的东西,怎么可能使学生产生共鸣,激发兴趣呢?由于缺乏生活的体验,学生在语文课中读课文缺乏感情,回答问题思路不开阔,写文章很少有生动的语言。语文教学改革,急需打开课堂的大门,缩小课堂与生活的距离,让源头活水流进课堂,滋润语文教学的田园。学生只有把语文学习置于社会语言文化的大背景上,参加丰富的语文实践,才可能有较深厚的语言积淀和较高的语言表达技能。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信息增长速度是过去的几十倍,几百倍,真是"课堂才一天,世上已千年,"如果把學习内容限制在一堂课,一本书中,学生的能力怎么可能提高。
  显然不少语文教师已认识到课堂语文与生活语文之间的关系,创造出不少生动活泼的方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如有的开设语文活动课,开展社会调查、采访、演讲、辩论、电脑中文打字等活动;有的开设选修课,如“影视评论”、“当代文学讲座”、“信息专题课”等;有的在语文课堂里引进生活实例……。积极实践叶圣陶先生“课堂里学,生活里用”的语文教学思想,促进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提高语文素质。语言课应该把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尤其是学生有亲身体验的生活)联结点找出来,激发学生共鸣,让学生感悟到每一篇经典课文的思想真谛与语言内在意蕴,在感悟中升华,从而加深语文素质的修养,提高语文水平。
  
  三、拓宽学生阅读空间、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提高语文水平
  
  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例子”,又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这里所说的多读作品,不仅仅是几篇课文,语文书再厚,课文再多,也是有限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讲得再多,也是无法替代其他课外阅读的。只有让学生把课堂中学到的读书本领拿到读书实践中去运用,多读文学名著,多接触各种有益的报刊、文集,让学生从读书中积累语文素养。只上了几堂书法课就培养出了一批书法家,只教了几句拳术口诀就训练出一批武术家会让人认为是天方夜谭,同样只上几堂语文课也不可能使学生语文水平有很大提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得多了,才可能逐渐增强阅读能力,才会写起作文来文思泉涌。
  检讨我们以前的语文教学,不重视课外阅读,学生阅读量偏窄,阅读面偏小,读名著的少,中学课文中有章节篇目入选的名著,部分中学生只学过课文,未读过原著,对这些著作的理解如瞎子摸象。由于升学教育影响,学生把大量时间化在题海战术上,没有时间去看书看报;我们的语文教师也极少去布置和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脱离了大量阅读训练谈阅读质量,无异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本。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决不能把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当作额外负担,而是应该有意识地开列一些必读书目,指导学生在古今中外浩瀚的文学之海中去领略名家的风采,学会收集、整理、扬弃五花八门的知识信息。魏书生同志对中学语文的成功改革经验之一,就是仅用极少的时间与学生共同学习教材,而把大量时间留给学生读课外读物,当然,把时间留给学生读课外读物,也不是不要教师引导,在这方面,我们不妨也可以学学魏书生同志的方法,魏书生教学生阅读,教给他们阅读一篇文章的方法,也教给他们阅读一本书的方法,一类文章的方法,以一篇文章带动学生去学一本书,学一类文章;魏书生还通过在课堂内外增讲学生喜欢的名篇时文,世界最新科技成果的报道,带动学生制定自学计划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给学生一方主动发展的天地,不能理解为只是把时间留给学生,而是要正确引导学生合理利用时间,提高学习语文的效率,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尤其要着眼于学生将来的发展。
其他文献
初一年级是中、小学阶段承前启后的一年。在这一年,英语成绩的好坏关系到整个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任务是否能顺利完成。我从事初中英语教学十几年深深体会到万事开头难这句话的含义。做为一名英语老师,如何让初一  学生顺利完成小学英语与初中英语之间的过渡,是初一英语老师必须认真思考也必须做好的关键一环。    一、查漏补缺    由于小学与中学的英语教学要求及教学方法各有不同,在初一上学期初,我首先对学生进行各
期刊
摘要:隐喻是人类的思维方式,是我们理解抽象概念的认知工具。商务英语语篇中存在着大量的隐喻,隐喻对于商务领域概念和现象的认知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商务英语语篇中隐喻的认知功能及其工作机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总结了其三个主要认知功能,并通过实例阐述了商务英语隐喻认知功能的作用形式和过程。  关键字:商务英语,隐喻,认知功能,认知机制    一、引言    认知语言学中经验主义认知观(experim
期刊
什么是“高效课堂”?在推进素质教育和规范办学的背景下,打造“高效课堂”成为全省教学改革的重点。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教师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制切实可行的学案。采用学案导学,先学后教,学为主体,以学定教,精讲精练的教学模式,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学
期刊
私分国有资产罪,是指国有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集体私分给个人,数额较大的行为。近年来,国家虽然对国有资产加强了管理,但仍有一些单位出于本单位、本部门、小集体的利益,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采取奖金、提成等各种方式将国有资产私分给个人,致使大量国有资产流失。私分国有资产行为带来的社会危害性越来越大、越来越明显,已成为扰乱和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
期刊
摘 要:艾米莉·迪金森(Emily Dickinson, 1830-1886)和沃尔特·惠特曼一样,被认为是19世纪美国最伟大的两位诗人之一。她以别具一格的笔触抒写自己对人生、宗教、自然及爱情等诸多主题的独特见解。其创作的诗中凝聚着深厚的情感和创造性的智慧。死亡主题在其诗歌创作中频频出现,本文旨在分析迪金森的死亡情结,结合诗人的艺术创作、生活经历及相关心理学理论指出迪金森在其诗歌中对死亡主题的迷恋
期刊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40条、141条和142条之规定,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后要作出提起公诉和不起诉两种决定。根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262条之规定,发现犯罪嫌疑人没有违法犯罪行为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将案卷退回公安机关处理;发现犯罪事实并非犯罪嫌疑人所为,应当书面说明理由将案卷退回公安机关并建议公安机关重新侦查。也就是说,只有在犯罪嫌疑人没有违法犯罪行为或者犯罪事实并非犯罪嫌疑人所为的,才能
期刊
摘 要:由于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的差异,各国的技术壁垒措施形态各异,对国际贸易产生了实质性的限制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或影响了各国和地区之间贸易和投资的迅速发展。由此引起的贸易冲突也频频发生。技术性贸易壁垒在当代国际经济贸易发展中正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影响和作用已经远远超出一般的贸易措施。但是技术性贸易壁垒对食品、农产品的安全问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本文首先介绍TBT的基本
期刊
我国《刑法》第六十七条第二款规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刑法理论上称为"余罪自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二条规定:"根据刑法第六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已宣判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罪行,与司法机关已掌握的或者
期刊
涉检信访案件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通过信访渠道反映的涉及检察机关或检察人员的案件。包括:⑴不服检察机关处理决定的案件;⑵反映检察机关在处理群众举报线索中久拖未决,未查处、未答复的案件;⑶反映检察机关违法违规或检察人员违纪违法的案件等。  依法妥善处理涉检信访案件,是检察机关服务民生,取信于民,提高检察机关公信力的重要措施。积极研究探讨新形势下涉检信访案件的特点、成因和对策,是基层检察机关面临的
期刊
一、贪污贿赂案件证据的特点    贪污贿赂案件与职务相关,与其他非职务犯罪案件有很大不同,存在许多复杂情况和问题,该类案件具有以下特点:  1、多数案件的案犯拒不供认或者串供。这类犯罪是特殊主体,案犯一般均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丰富的生活阅历和经验,对政策、法律掌握较多,反侦查能力强,在犯罪前后大都存在侥幸和畏罪心理,作案手段诡秘,不易被发现。因此,有相当一部分案犯认为,只要自己不承认犯罪事实,就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