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相声演员进化论

来源 :环球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erfvbgtyhn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张九龄(中)和孟鹤堂、阎鹤祥参加《德云斗笑社》第二季。
2021年,张九龄(左)和搭档王九龙表演相声。

  相声之于今天的年轻人,是一门传统艺术,但从中国文艺的历史长河看,它又相当年轻。从张三禄、朱绍文这些创始者的年代算起,相声艺术迄今不过150多年。
  然而,很少有一种技艺像相声一样,能在一个半世纪内经历那么频繁的变革,并随着时代传承至今,依然深受大批年轻人追捧——大概20年前,谁都不会想到今日买票看相声演出的,一大半都是十几二十岁的新生代。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如今的相声演员越发年轻化,一群“80后”“90后”活跃在全国各地的小剧场和大剧院。他们不仅让传统相声和曲艺在“Z世代”(指1995-2009年间出生的一代人)中仍然保有市场,还让这些老艺术与流行文化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五环之歌》出圈,《探清水河》爆红,“盘他”成为年度热词……都使年轻的相声演员也有了庞大的观众基础。
  新媒体时代走红的相声演员,尤其是“90后”演员,身上大多有两种鲜明特质。一是传承,他们在小剧场里穿着大褂,弹着三弦,讲着《拴娃娃》《黄鹤楼》《五红图》等传统段子,这是在电视相声时代不多见的;二是时尚,在相声舞台之外,他们上综艺、演戏剧,善用社交平台收获人气和关注度,呈现出了独树一帜的现代形象。
  就像郭德纲早前接受《环球人物》记者采访时说的:“相声需要角儿,他们要做现代的角儿。”
  如今,相声演员甚至还有了自己的团综——《德云斗笑社》。德云社的演员们齐聚一堂,向观众全面展现他们的舞台和日常。节目也因此分为两部分:真人秀和作品竞演。前者让人们看到他们个性的一面,后者则將一段相声演出从构思到完成的全过程记录下来。
  在《德云斗笑社》第二季的录制现场,《环球人物》记者见到了3位正在成角儿路上的“90后”:张九龄、周九良和秦霄贤。他们穿着帽衫T恤,讲述从艺经历,也倾吐困惑和理想。3个不太相同的年轻人,恰恰构成了“90后”相声演员的3个面向:朝气、稳健又现代。
  他们,俨然已成为相声这门老艺术里新生的力量。

张九龄:每次专场都要有新活


  张九龄是以一种卡通人物的热闹形象走进采访间的。娃娃脸搭配标志性的锅盖头,一身明黄卫衣,手里盘着两颗核桃,坐下来就比了个大拇指:耶!
  他身上有孩童式的烂漫色彩,又不乏北京人特有的“贫”。为什么13岁就考了德云社?张九龄回答道:“这能说吗?因为那天如果参加考试,就不用去上奥数班了。”
  他也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般的进击者姿态。考德云社时,候场区满满千号人,穿大褂的、拿胡琴的、练快板的都有,他“赤手空拳”走到了郭德纲面前,表演的才艺是讲笑话,没想到一考就中了。
  “也许师父不在乎说什么展示什么,在他眼里可能更需要白纸,从头教学这种状态,没准备反而还占便宜了。”
  分字时,同期的小伙伴大多分到了“鹤”字辈,张九龄因为年纪太小分到了“九”字(德云社按入门顺序以“云鹤九霄,龙腾四海”起名),他也因此成了“九字科”的大师兄。身为大师兄,自然不敢怠慢专业:开正式专场前,张九龄在德云社的小剧场里锻炼了近10年。他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每次演出的包袱都能有些变化,或者多加一些年轻人能听得懂的台词。比如《对春联》这样的传统段子,他替换了不少老先生的原词,加入时下流行元素:“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流向那万紫千红一片海”——《最炫民族风》插入得刚刚好。
  2018年,潜心学艺多年的张九龄和搭档王九龙终于有机会开启第一次专场。他在微博上写道:“保证每场专场都有新作品。”
  看似孩子气的“海口”,实则是张九龄对创新的强烈执念。他对记者说:“因为我们在小剧场的舒适圈是传统相声,但是现在也会有新创作的需求,我必须要往这方面再努力一把。”
2021年,张九龄(左)和周九良表演相声。

  很多人等着看他会不会自己打脸,这也让张九龄铆足了劲儿想故事、写文本。接下来的半年,他几乎以每月一个新作品的频率登上舞台,内容、形式都不断翻新。2019年3月在北京,他表演相声《穿越》,是用“穿越公司”的概念包装传统段子;5月的天津场,他的创新已经从表演方式升级到作品立意和叙事。那是个没有名字的新作品,张九龄围绕娱乐圈的创作现状展开了一段有趣又具深意的探讨,“娱乐圈现在谈创新,都不谈节目创新,作品创新,而是营销创新”“不要创新了,应该包装自己、推广自己,不包装自己,哪来的观众?要找社会上有名气的人给咱写评论!”辛辣又有趣。
  这种迅速进步不仅来自多年日常小剧场表演的积淀,更离不开对生活的细微观察和转化。相声创作来自民间,创新的动力很大一部分也来自生活观察。早年间,相声大师张寿臣的《哏政部》抨击北洋政府,侯宝林的《婚姻与迷信》、马季的《宇宙牌香烟》都是讽刺社会风气,郭德纲代表作《论相声五十年之现状》讲述当年相声行业的困境,前辈们的理念也深刻影响了张九龄的创作。   2019年11月,开了小半年专场的张九龄又拿出了“新活”——《创业》。他把自己设定为一个异想天开的创业者,没有任何可行性却使劲忽悠搭档跟自己创业,甚至发明了一个“笑了么”APP,把外卖软件、相声行业、社会现象糅杂在一起,戏剧性和讽刺性十足。
  “我看到社会中有一些人,本身能力不是很优秀,但出去談合作时把事情说得天花乱坠,就想把这些问题表现在作品里。”他说。
  但也不是每次创新都能百发百中,他也遇到过“冷场”时刻。《德云斗笑社》第二季中的一次表演并没有得到预期中的效果,师父郭德纲评价他:“想法很好,但是活儿没设计好。”
  张九龄很坦诚地对《环球人物》记者说:“这对我就是一个跳出舒适圈的机会,好知道自己的不足。好的相声不应该挑观众,观众会用笑给你支持,让你进步。”
  “我们总称相声行业养老,意思是你岁数越大,你说的话观众就越信。对我们‘90后’的演员来说,盲目创新肯定不幽默,不创新肯定没未来,得找到平衡点。”

周九良:传统文化的美是一种氛围


  在被问到“如何看待‘90后’相声演员”这一问题时,周九良对《环球人物》记者说:“圈里的‘90后’都不能说是新鲜血液了,是主力。社会上的‘90后’什么样,相声圈的‘90后’就什么样。”
  回答很是成熟,1993年出生的他也因此总被观众称为“小先生”。
  说到这个绰号,他又秀了一把知识量:“我最初知道‘小先生’,还是出自陶行知先生。”——陶行知于上世纪30年代提出“小先生制”,以识字的小孩子做教师。
  “小先生”的另一个特点是稳。在《德云斗笑社》第二季里,他常常表现超出同龄人的稳重感。向师父们做自我介绍和成绩展示时,他都不忘把大部分成就算在搭档头上;跟师兄们探讨文本时,安静听着,然后默默自我消化;一个人无聊时,也不干别的,坐在那儿起个范,“空气弹三弦”—— 早年德云社一些商演,师兄们在台上演,他就默默在一侧弹三弦,一度被观众戏称为“首席弦师”。
  周九良的三弦师从著名弦师胡子义,是在德云传习社(类似德云社的培训基地)时就练下的功夫。小时候,别的小孩都爱看动画片,他更喜欢看《综艺大观》和《周末喜相逢》,里面常有相声表演,他最爱听侯宝林和马季。后来,听郭德纲说《西征梦》,彻底迷住了,决定报考德云社。
  2009年,16岁的周九良进入德云社的传习社。家里人不反对也不支持,但还是觉得当爱好挺好,没必要做专业。周九良很坚持,“因为就是喜欢”。父母对他说:“如果你想好了,就选吧,自己承担选择后的付出。”
  周九良的聪明和勤奋在传习社是出名的,成绩名列前茅,一直是郭德纲和于谦眼中“稳”的代表。正式上台前,他学过山东快书、大鼓、三弦、评书、京剧等多种传统艺术,《十唱裙钗女》、叫小番、《打龙袍》都能唱,河北梆子、快板书、各种小曲小调也很扎实。总之,“十项全能”。
  “我也不知道怎么就特别喜欢这些。对我来说,传统文化的美是一种氛围,不在于满足你的虚荣心或者任何欲望,纯粹让你感受到艺术本身。我大概就是被这种内核吸引了。”他说。
  也正因为这种稳当和专业,还没从传习社毕业,周九良就被选为和孟鹤堂搭档演出。表演风格灵活的孟鹤堂评价周九良是个“学院派”,搭档之初总觉得这个年轻人严谨得有些“死性”。
  但“死性”的人也有好处,就是可靠。逗哏太放飞,他会使个巧劲往回拉;现场出状况,他救场能力一流。一次在哈尔滨演出《三节拜花巷》,这是一段数来宝的传统段子,孟鹤堂一开始打板话筒就坏了,周九良立刻接上,变着花样打板,一段“万马奔腾”接一段“四驱车轮”,现场挂了个包袱顺利把危机转化为笑果。
  周九良学唱功夫好众所周知,但在节目里又很少展现,本分地做着捧哏工作。偶尔几次,比如在《黄鹤楼》里,难得唱一段戏,都被观众开心地称为“巨大福利”。他对自己的角色有很明确认知:“捧哏需要有很强的洞察力,还有一种反向思维能力,专注是基本的。”
  好的捧哏还需要吸收大量知识,才能在适当时候翻好包袱。周九良爱听戏,爱看《红楼梦》和《西厢记》,偶尔还研究经典。有人说他不爱人际交往,不通人情世故,他就会回一句《孟子》:“非不能也,实不为也。”
  他爱听传统相声,而且是反复地听,在台上时不时就会抖一些鲜为人知的“老梗”。一次,他和孟鹤堂搭弦、吉他合奏,一开始没合上拍,他立刻蹦出了马三立早年的一句老话:“咱面上不见底儿见。”
  当然,喜欢逛公园的“老干部”周九良也有些别样时刻。师兄烧饼(朱云峰)就说:“不能跟他喝酒,一喝酒就哭。”
  看起来很轴,内心又很柔软,这是个典型又不太典型的“90后”。

秦霄贤:我在等待开窍


  时运总会厚待一些人,这在秦霄贤身上鲜明可见,他称得上是最符合新媒体时代造星模式的相声演员之一:长相帅气,唱歌好听,“低音炮”成为个人标签;能上综艺和摇滚乐团合唱,能给杂志拍时尚大片,还透过短视频平台吸粉无数。他学相声的时间很短,但因为“傻帅”的人设走红很快:他在舞台上摔掉鞋子,被话筒磕到,都成了网络流传的“名场面”。用他自己的话说,总有综艺之神降临。
  郭德纲也不得不感慨一句:“这孩子红得太早了。”刚进德云社时,同期已经先学习了两年,他只能赶个基本功训练的尾巴;“毕业”后家中有事,他离开德云社一年,思前想后又觉得放不下相声,凭着一腔热情重新回到了舞台,从报幕做起。在短视频平台最热门的时候,观众把他在剧场出糗、唱歌和观众互动的画面传上网,逐渐吸引了目光。一开始走在街上,别人逮住他问:“你是那个‘傻子’吗?”很快就变成了观众见到他就叫:“秦霄贤!”
2021年,秦霄贤(左)和阎鹤祥表演相声。
《德云斗笑社》第二季剧照。

  “紅”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给秦霄贤带来了关注度和观众,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一些质疑的声音:为什么他会这么红?
  或许,从他在各大平台上流传的视频里可见一二——他身上有一种相声演员少有的流行特质。他会在节目表演后演唱国风歌曲,《声声慢》让许多女孩“入坑”;他熟知短视频的音乐和特效,在平台上受欢迎程度与顶级网红不相上下;他也很有综艺感,不论是唱摇滚还是真人秀,或者是采访,都能把自己真实而有趣的一面展现出来。
  这可能就是一种所谓的“星味儿”。他跟《环球人物》记者讲述自己当下的烦恼时,那都是“凡尔赛”的烦恼。他最大的困惑就在于,他是一名相声演员,还没能在相声领域开窍就先红了,时间不允许他慢慢成长。
  于谦对他说:“师兄们来德云社那么多年,你才来4年,中间差了10多年。这10多年人家天天在小剧场演出,你怎么补?拿什么补?你差的就是这些东西。”
  “听完我挺绝望的,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办。”秦霄贤说。于谦给他支了招,就演传统相声,一字不差的演,不要想往里加东西,也不要想为了迎合现在的观众创新,就按照最传统的模式一字一字地地道道地演一个星期。
  于谦对他说:“你年头没人长,基本功没人扎实,你没有什么优势,但你现在最大的优势就是不怕今天的观众觉得不好笑,他们不会轻易离开你。”
  这让秦霄贤恍然大悟,他下定决心回到原点,从最传统的东西重新出发,只要有时间就到小剧场演出。如今,他已经不太常发短视频了,就是为了不要沉迷其中,不要太依赖人气。
  在《德云斗笑社》里,他最常演的也是传统节目。“我最开心的就是可以演传统活儿。我拿新节目肯定没法给师父看,我才学几年啊,得从头学。所以演传统节目可以让师父给我挑毛病。”
  今年初,在一个喜剧比赛综艺里,他排了一出关于自己的节目,名叫《走进秦霄贤》。他邀请好友扮演自己的4种人格,在一场看似玩闹的采访中不断与这些人格对话,颇具新意。“我想说每个人格都是自己的保护色,也想让观众看到真实的我。”
  这个节目帮助他夺得冠军,让许多人看到了他在舞台上的更多可能性,也让他对舞台有了更多自信。他越来越学着正视和反思自己,生活也多了许多沉淀的时刻,他说:“现在我也不蹦迪了,有时间就练技艺。我喜欢拍戏,但我知道必须先在自己的行业里出类拔萃,这样我出去唱歌、拍戏,心里才有底。”
  “会怕有天不红了吗?”记者问。
  “怕!当然怕!我经常问自己这种问题,我没有拥有的时候,我不知道拥有的时候会多快乐,但我拥有了,知道了这种快乐,失去的话可就太难受了。这是挺现实的一个问题。我也害怕,但是会提醒自己别无脑害怕。”
  有人说,一个相声演员的黄金年龄可能是30岁,因为阅历和知识多了,创作的东西也不一样了。“我觉得自己应该再沉淀沉淀,等到30岁的时候,也许就开窍了。我不怕晚。”

人物简介


  张九龄:相声演员,1994年出生于北京。德云社九队队长,2019年参加东方卫视喜剧综艺《笑傲江湖》第四季。

  周九良:相声演员,1993年出生于山东。2018年与搭档孟鹤堂共同获得东方卫视相声竞演综艺节目《相声有新人》冠军。

  秦霄贤:相声演员, 1997年出生于沈阳。2021年1月参加东方卫视喜剧综艺《欢乐喜剧人》第七季,获得总冠军。
其他文献
以“现代性”脉络观察电影史,“一九六○年”是一个极具界碑性质的分水岭,佳作频出,意义深远:路易·马勒的《扎齐在地铁》、小津安二郎的《秋日》、费德里科·费里尼的《甜蜜的生活》、英格玛·伯格曼的《处女泉》、让-吕克·戈达尔的《筋疲力尽》、弗朗索瓦·特吕弗的《枪击钢琴师》、路易斯·布努埃尔的《年轻人》等等,这些杰作中电影本体的自觉以及革命般的现代气息,影响了之后无数电影人的创作轨迹,也深刻改变了观众对于
发端于华尔街,继而迅速波及全球、至今余威犹存的金融危机,是由所谓“次贷危机”所引发,而次贷危机究其实质是一场信用危机。随着信用泡沫的破灭,万千资产转瞬间灰飞烟灭,其令人震撼的雪崩式速度和规模,揭示了信用经济中的财富,总是带有很大的虚幻性。  但话还要说回来。正常情况下,只要在可控范围内,信用便是支撑市场经济的强大支柱。对于现代市场经济,不管可以归纳出多少特点,大概无人否认,信用已成为它最突出的特点
“山东潍坊许多企业将污水排到1000多米的水层污染地下水。”近期,这条微博爆料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随后,潍坊市悬赏10万元征集线索,省环保厅派调查组秘密取证,环保部表示即将专项整治地下排污。可地下水排污事件依旧扑朔迷离。2月20日的一则消息又让人一惊:环保部证实个别地区出现了“癌症村”。  中国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三成。全国有3.2亿农村人口喝不上符合标
我和舒芜先生只有一面之缘,此外还收到过他一封信。得信在先,登门拜访在后,其间相隔总有三四年时间。  舒芜给我写信,缘于我就他的《碧空楼书简》写过一篇书评,先后在民刊《开卷》和《文汇读书周报》上登过。那篇书评他读了。先是带口信,请《开卷》主事者转达他客气的称道。后来就收到下面这封信。信不长,因且照录:  余斌先生:  拜读大作《碧空楼的情思》,奖借(注:疑为“掖”)溢量,令我惭赧;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二○○七年六月十九日,《读书》杂志和清华大学东亚人文讲座联合邀请印度著名学者查特吉(Partha Chatterjee)召开座谈会,就印度知识界近年的部分争论以及相关问题进行讨论。特选登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汪晖:中国的学者和知识分子对印度一直怀有强烈的兴趣,这种兴趣是从晚清以来反抗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共同感中产生出来的。另外,在中国老一代学者的学术研究当中,印度研究占有着特殊的地位。很多从事印
希尔伯特第八问题    希尔伯特第八问题是黎曼假说和“其他质数问题”。黎曼假说(即关于ζ函数零点的分布的猜想):ζ 函数的所有非平凡零点的实数部分都是1/2。“其他质数问题”的代表之一就是哥德巴赫猜想:任何一个大于 2的偶数,都可表示成两个质数之和(数学圈里称其为 1 1,就是说可表示成一个质数加另一个质数)。  哥德巴赫猜想看上去真是很简单,对任何一个比较小的偶数,似乎都不难把它写成两个质数之和
一  未来十年中,中国必须对建立怎样的经济秩序做出抉择,因为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用瓦尔特·欧肯的话说是“试验性的经济政策”,参见《经济政策的原则》第十章),中国已经到了必须将某些经济政策框架和核心特征长期确定下来的时候了。中国发展速度非常快,并将马上跻身中等收入国家,历史经验表明,许多国家在达到这一阶段后普遍遇到了发展瓶颈,比如拉丁美洲一些国家在二十世纪所遭遇的增长乏力。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
人物简介  本杰明·布莱德利,1921年生,哈佛大学毕业,《华盛顿邮报》前总编辑。成功领导该报揭露“水门事件”。  2014年10月21日,93岁的布莱德利在华盛顿家中辞世,结束了传奇的一生。一年前,他曾在白宫东厅接受了美国总统奥巴马颁发的总统自由奖章。奥巴马称赞他为新闻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他去世后,奥巴马发表声明,称他是“真正的报人”,因为他坚信新闻事业是“社会公器,对我们这个民主政体至关重要”
“文革文学”的新进展    《上海生死劫》(《Life and Dedth in Shanghai》 ,郑念著)和《血色黄昏》(老鬼著)算得上是近年来“文革文学”的新进展了。将两书放在一起读尤其有意思。郑念女士原是英国亚细亚石油公司上海分公司经理,在“文革”中遭难入狱,获平反后于一九八○年离沪去美。小说原以很漂亮的英文写成,经《时代》周刊专文推荐后很快赢得大量西方读者。其影响最近“外转内销”。一九
早就有学界前辈和见识深邃者提醒甚至告诫说,比较文学研究实非易事,近年来这类文章一涌而现,弄不好会使比较文学庸俗化,有其名无其实,将败坏人们对这门学问的胃口。可尽管不时有这种免使头脑“发热”的“防疫针”打来,文学研究界热衷于比较研究的势头眼下仍不见落,有味、耐读的论著也日渐多起来。看来,人们对比较文学的热情或兴趣,怕很难仅仅以迫浪头赶时尚的心理来解释。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文学界的视野在不断地拓展,中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