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朗读学好小学语文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per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它能够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和美的熏陶。小学教材的课文均是古今中外文质俱佳的范文,融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思想美于一身。让学生真正理解、系统领悟,感受其真、其妙、其美是我们的教学目的。《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利用朗读这一重要手段,引导学生鉴赏美、享受美,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一、以读代讲,感受语言美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在教学中,教师应舍弃那些繁琐的分析,注意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充分朗读,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锐能力,感受作者遣词造句之美妙。如在教学《草原》第一自然段中,对“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一比喻句,先让学生自由读句,接着谈谈感受,然后抓住“渲染”、“翠色欲流”这两个词,引导学生细细体会,使学生理解这两个词既突出了小丘浓厚鲜明的颜色,又写出了静物的动态之美。最后指导学生用惊喜、赞叹的语气赛读。通过反复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充分感受到语言文字丰富的形象美,领悟语言的内涵与作者用词的独出心裁,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再如《暮江吟》这一古诗,诗文节奏明快,情境优美,句末“中”、“红”、“弓”都押“ong”韵,韵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此时教师无需过多分析,学生通过诵读,加强对语言的理解和感受,受到美的感染。
  二、以读入境.再现意境美
  外在自然风景与内在心灵相互迭印,相融为一,这即是意境。在朗读训练中,依据语言文字,引导学生以读入境,充分调动学生审美想象,品味文中的意境美。如在教《夕照》这一课时,学完“细致描写迷人的夕照”这一部分,我采用语言描述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夕阳在天空中快速神奇地变化着,先是橘黄色,接着变成了金黄的,再后来像纱像云、像大石榴、形成工笔画、宛如烈火,这是一幅多么神奇的画面啊!大自然是多么伟大啊!选择你喜欢的自然段,有感情地读一读。”于是,学生的读书兴趣被激活,教室里顿时琅琅书声四起,学生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感受,人情人境,如诗如画夕阳之美已在他们的脑海中再现。
  三、读中融情,体验情感美
  文章不是无情物,它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反映,只有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才能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文章的感情是读出来的。”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倡导“把作者的情操在读中表达出来……设身处地,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尽情地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小学语文教材具有丰富的情感语言,在进行朗读训练中,要深入挖掘课文中的情感因素,把握课文的感情内涵,让学生在读中受到真实的情感体验。如《中彩那天》最后一段的教学中,让学生读前我点拔:“成年以后,回忆往事,我对母亲的教诲有了深刻的体会。”再以音乐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把握以回味深刻的语调读文,细细体会。使同学们感受一个人能真诚的为人处事,总会得到大家的赞许和尊重。再如教学《再见了,亲人》最后三个自然段时,结合前面三个自然段的朗读训练,学生有了一定的情感基础。我以真挚、依恋的感情进行范读,指导重音、停顿、语速等朗读技巧后,让学生假扮志愿军角色深情告别。通过自由读、同桌互读、赛读、集体读一系列朗读训练后,志愿军对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的眷恋之情,志愿军与朝鲜人民的难分难舍,学生都能如身临其境,读得一次比一次强烈,情感得到升华。
  四、读中促悟,领会思想美
  进行思想教育是语文教学一项重要的任务。教师要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过程中,注意思想内容与语言文字的内在联系,正确地进行思想教育,陶冶学生爱美情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挖掘教材中思想教育内容,在朗读训练渗透思想美的养分,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如《金色的鱼钩》一文,是一篇自读课文,记叙了红军过草地时的一个感人的故事。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用快速读书法自由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内容梗概,再让学生选择最使自己感动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最后全体评读。通过多次的朗读训练,学生领会到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就像金子一般闪闪发光,从而受到美的思想教育。这样反复训练,教材中一个父爱的光辉形象将深深印在孩子们的心灵上,使他们的思想人格得到完美的塑造。语文教材是一个美的世界,它扩大了孩子们的视野,孩子们可以从中鸟瞰各种美景。在语文教学中,应让孩子在充分朗读中,尽情地享受语文,让美丰富孩子的情感,让美滋润孩子的心灵。
其他文献
摘要:初中生由于年龄小、知识根底浅、活泼好奇,偏爱形象思维,乐于接受教师的富于情趣的教学方式。为此 ,我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倾注情感的感化、熏陶,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以情激学  与其它学科相比,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两难:其一,概念、观点较为抽象、枯燥,与初中生的年龄和心理有一定差距。其二,社会上的某些重金钱、实惠的诱惑,重经济轻政治的倾向的影响,导致学生轻视思想政治课。有些政治课教师也心灰意
期刊
摘要:目前,我国的中学地理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教师队伍日益壮大,教师素质显著提高,教材建设不断加强,教学设备渐臻完善,教学改革也逐步深入,这些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基础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在不少地区,产生了学生偏科厌“地”、家长冷眼看“地”、教师改行离“地”、领导投资易“地”的“地危机”,从而不利于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不利于党的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为了克服这一不良倾向
期刊
摘要:体育与德育各有其特殊性,各自所要求的教育任务自不相同,但二者在某些方面,有很多的结合点。毛泽东早年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就曾指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由此看来,体育与德育从来都是在教育活动中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体育和德育似乎又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以上所说更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德育就是教师
期刊
摘要:阅读是语言的输入过程,是写作的基础,学生要在阅读的基础上学习写作,读写结合最终实现语言的输出即形成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立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其总体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因此在新课
期刊
可是,在当今的德育教育中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境。  困境一是德育功利化。今天,人们比以往任何时代的人都富有,然而又比以往任何时代的人都贫穷。许多人忽然发现,不仅上帝消失了,连自己也消失了,消失于一个物欲横流的世界。德育也是如此,随着社会的发展,德育地位从“唯一目的”到“最终目的”,再到现在的“德育首位”,不论是相对地位,还是绝对地位都受到了功利主义的冲击。  困境二是德育理想化。德育长期以来
期刊
摘要: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即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数学教学学习方式的创新,就是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性学习,建构有利于学生发展和潜能开发的学习模式。下面就谈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激发兴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历史教学中,教师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一、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国家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改革目标,市场经济发展突飞猛进。而市场经济要求关注人的健康成长和生命的存在状态。这种经济发展形势必然引起我们的教育思想文化都随之发生变化,历史教育领域观念的变化就成为必然。因此,关注生命质量,关注人的存在状态是政治经济变化的产物,更是基础教
期刊
摘要:众所周知,教学的对象——学生个性千差万别,知识水平参查不齐,所以教师不能照本宣科,一刀切对待每个学生,进行同样的说教。更不可以针对个别,抛弃了集体。教师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注重学生独立自觉性,正确引导学生实践、调查、研究、思考、质疑。  自主创新强调新生通过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就自主学习的理论而言,国内外已有大量的
期刊
摘要:在走进新课程以后,本人逐渐地发现了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小组合作能够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效率,小组合作学习又叫协作学习也叫共同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强调于合作,在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从而获得知识。笔者把小组合作应用到课堂中去,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它确实提高了课堂的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本文就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谈谈自己的看法。  合
期刊
摘要:“开放性作文教学”,其实就是要求教师在开放、灵活、发展、创新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作文的能动性,激励他们想说就说,爱写就写。从而帮助学生会说会写,说好写好。那如何进行开放性作文的教学呢?我尝试了一些做法。通过实践,有了些许体会。  一、题目要求开放  新教材的作文突破了作文框架格式的局限,以大量开放的、新颖的、贴近学生生活的作文素材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以而达到让学生尽情地畅所欲言的目的。这些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