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形式创新的几点尝试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rapova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经以为,语文课就是教学生读好课本中的一篇篇文章;语文课就是围绕课文读读、议议、写写、练练;语文课就是训练学生会听、会说、会读、会写。但新一轮课程改革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落实语文课程目标的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转变师生角色,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氛围,在平等自主、探究的情景中去学习,给学生一个充满情感、自主对话、体味思维快乐的课堂,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和谐天地。
  学生是课堂主角,要让学生在学习中认识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新的快乐。老师应精心设计多维互动的课堂形式。通过研究尝试,笔者逐步摸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活动搭台、语文唱戏,使语文课堂“活”了起来。
  
  一、采访式
  
  这种方式就是由学生扮演记者现场提出问题,让担任其它角色的学生回答,以此来检验学习效果的一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如:本人在教学美国著名实业家罗迦·费·因格先生《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时,采用了这种形式:
  记者:罗迦先生您好,拜读了您的文章,我作为一名记者有几个问题想请教,您作为享誉全球的实业家,您的成功与大胆创新有关吗?如果有,那么您能为我们讲一讲这方面的经历吗?还有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必备哪些条件,您能不吝指教吗?
  罗迦先生:很高兴与中国的学生交谈关于“创新”的问题,我的一点成功与创新关系大着呢。这里我把自己“创业+创新=成功”的公式向同学们作些诠释……
  记者:如果在全球再来一次创业大比拼,您有信心成为比尔·盖茨第二吗?
  罗迦先生:有啊!好啊!不过,创新的激情鼓舞我,能做第一绝不当亚军,我更想成为比尔.盖茨第一。
  
  二、表演式
  
  这种方式就是让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通过动作、表现、语言,将文中的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再现出来的一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它适合于有一定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鲜明的课文。如教《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在组织学生对小说情节、人物形象进行梳理,对人物菲利普夫妇性格进行认识,对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进行探究,对几处自然环境进行赏析,对故事产生的社会背景——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是一种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等进行理解的基础上,适时地组织学生将情节中最精彩的部分——见于勒,进行表演。全班同学参与热情一浪高过一浪,一个个“菲利普”扮演者将他那副在家人面前装风雅、摆阔绰,在妻子面前唯唯诺诺,说话吞吞吐吐,神态窘迫惊惶,动作造做无奈,在船长面前说话语无伦次、转弯抹角的虚伪、冷酷、丧魂落迫的丑态表演得淋漓尽致。“菲利普妻子”的扮演者们则能维妙维肖地表现出她那种精明的心计,泼辣、冷酷、自私、虚伪、贪婪远胜丈夫一筹的个性,表演活动收到良好效果。
  
  三、辩论式
  
  有时候,对一个问题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看法,辩论式就是针对文章中引起强烈矛盾冲突的问题,在学生观点、意见不一致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分成正反方展开辩论,在争辩中,通过互相启发来求得问题的解决、认识的提高。例如:在教学驳论文《不求甚解》一文时,针对本文作者逆向求异思维的论证思路因材施教,进行课外拓展,组织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辩论会,辩论参考班门弄斧、“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开卷有益、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滥竽充数”之我见等。通过辩论形成了一个个独到见解:“弄斧就得到班门”——从“虚心求教角度”,“旁观者未必清,当局者未必迷”——从实践角度,“开卷开什么?如何开?”——从“内容健康,读书方法”角度,“和尚精神赞”——从“恪尽职守”角度,“南郭先生”见好就收(见坏就溜)——从“自知之明”角度。
  
  四、说评书式
  
  说评书,就是让学生像评书演员一样来说演讲评故事内容的一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初中九年级的上册教材选编了两个小说单元,如《故乡》、《孤独之旅》、《我的叔叔于勒》、《智取生辰纲》、《杨修之死》等等。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说评书的形式来掌握故事内容,感知人物性格。如教学《智取生辰纲》一文,老师首先模仿评书大师的说演语气风格,评说了杨志等人押送生辰纲的情节,然后让学生在基本把握说评书的方法、技巧的基础上,尝试评说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的情节。由于引导得法,这次学生的评说活动首战告捷。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大胆创新,将“采访”、“表演”、“辩论”、“说评书”等生活中常见的活动引入到语文课堂,这种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品尝到了学习语文的乐趣。同时,语文综合素养得到了全面提高,这是对传统的一讲到底、一问到底的单一呆板、枯燥乏味的教学形式的挑战。其二,笔者以为,这种教学形式来源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不仅为学生所接受,学生也从中认识到了语文在现实生活中的地位和价值,增强了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活动搭台,语文唱戏,学生在语文课堂这个广阔平台尽情驰骋,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摘要】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我们认为,在教学实践中,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是提高阅读质量的需要,是全面贯彻“新课标”要求的需要,更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迁移阅读 导说阅读 演练阅读 朗诵背读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语文教学的唯一目标也就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阅读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环节。实行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
期刊
【摘要】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我们要运用多种方法、手段,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使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关键词】识字教学 低年级    识字教学历来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难点。许多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师多年来为之探索,希望找出一条多快好省的识字之路。就我国目前来看,各地探讨的识字教学方法就有二三十种,真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十余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在识字
期刊
一、课堂语言具有趣味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为了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我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恰当运用趣味性的语言,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融洽了师生关系,还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让每位学生都喜欢学习汉字。  教学中,我抓住低年级学生直观形象的思维特征,恰当发挥趣味语言这一润滑剂的作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回”字时,许多同学老是喜欢先封口后
期刊
在传统作文教学过程中,作文的批改往往是教师单方面的事,学生不能主动参与到作文评改过程中去。  那么,怎样让学生参与到作文课改中来呢?我认为应该采取师生共同批改的作文法。  第一步:同桌互改。学生写作后,安排一定的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同桌之间相互批改。其主要任务是批改字、词、句及标点符号,即改错别字、用得不恰当的词语、不通顺或有语病的句子、不正确的标点符号等。在批改的过程中,可随时交换意见、讨论问
期刊
有关调查表明,当前中小学生中存在心理问题和障碍的比例相当高。我在担任班主任期间发现了学生在行为表现中的种种异常,如好动、多话、厌学、打架等。这并不是单纯的品行问题,而往往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因此,应将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一、了解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是教育成功的前提    我认为当前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情绪的极不稳定,喜怒无常。  2、意志表现为
期刊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绝不只是教育界的事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仅影响到学生、家长的个体利益,更重要的是它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此,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努力尝试。现就教学中的有关体会与同行交
期刊
所谓教无定法,语文教学的教研教改课题繁多,各种新的教法层出不穷。根据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索,我发现编演课本剧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前年我担任初一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在教《卖油翁》一课时,我根据当时的课堂气氛找了两个学生分别扮演陈尧咨与卖油翁。两位学生的表演非常到位,其他学生看得认真,评得踊跃,文章的主题——“熟能生巧”的道理班上每一个学生都印象深刻,教学效果非常好。  经历这次偶然
期刊
一、培养审美感受能力    文学作品是作者用来表达思想感情和审美观点的,语文课的审美教育也源于作品的语言,我们可以通过对作品语言的剖析,让学生感知语言的形象美、内涵美和思想美。也可以运用朗读,使学生的审美感知的指向隐含于审美对象的美,激发起审美主体心理上喜、怒、哀、乐的情绪反应,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美、语言美、情感美。  文学作品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生活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对作品中人物或景物的形象美进行剖
期刊
初中数学总复习是完成初中三年数学教学任务之后的一个系统、完善、深化所学内容的关键环节。重视并认真完成这个阶段的教学任务,有利于学生巩固、归纳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是使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查缺补漏、掌握教材内容的再学习。因此,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实施总复习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师的基本功之一。    一、紧扣大纲,精心编制复习计划  初中数学内容多而杂,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分散覆盖在
期刊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和第三单元是古代诗词,共选古诗词二十五首,外加上二、三单元增补的要求背诵的古诗词十三首,占全册三分之一的篇幅,是第三册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旨在加强文学教育,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呢?根据他人的经验和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就此问题谈几点肤浅的见解。    一、了解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宏观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及情感倾向    了解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