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阐释上何以殊途同归——《语言系统的并协与互补》介绍

来源 :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loy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语言系统的并协与互补》的背景及概况五十年前,Halliday的系统语法(Systemic Grammar)问世标志一种语言系统理论的诞生,他当年提出的“阶”(scale)、“精密阶”(scale of delicacy)、“归一性”(polarity)、“及物性”(transitivity)、“语态”(voice)等概念不但为研究语言系统意义奠定了基础,而且促进了系统功能语言学和符号学研究的发展(朱永生等2004)。
其他文献
如何更好地对新冠疫情的影响与应对政策进行宏观经济学分析?如何更有效地将政治经济学引入宏观经济学分析中?本文对相关宏观经济学建模所需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建议应该对理论模型的数学性质进行深入分析、突出信息与不确定性的作用、不局限于纳什均衡、包容市场不出清的非瓦尔拉斯的可能性、更充分地刻画政治经济学过程、讨论福利性质与最优改革问题、更好地体现不同发展阶段经济的基本面结构性区别。本文还扼要介绍了两个强调制度的宏观经济学模型,一个是对中国与印度的内生政策进行比较的宏观模型,另一个是关于最优制度改革的增长模型,以此说
2008年,BrianTomlinson主编出版了《英语语言学习材料:评价与回顾》(EnglishLanguageLearningMaterials:ACriticalReview)一书。这是继1998年出版的《语言教学中的教材开发3(MaterlalsDevelopmentinLanguageTeaching)和2003年出版的《开发语言教学材料3(DevelopingMateriabforLanguageTeaching)两本英语学习材料研究论文集之后作者推出的又一本论文集。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利用分位数处理效应模型检验了经济转型时期两次教育扩张政策对农村劳动力教育收益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础教育改革更有利于提高女性收入,而高校扩招则对男性具有更强的个体增收效应;进一步通过条件分位数处理效应模型发现,基础教育能够提高低收入男性与高收入女性的非农收入,高校扩招对于缩小男性工资差距具有"公平效应",但对女性却存在"马太效应";无条件分位数处理效应则发现,教育扩张能够缩小因人力资本因素引致的工资收入差距,对于推动不同群体非农收入的平等化具有积极意义。据此,进一
新冠疫情影响经济回归常态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巨大的不确定性。疫情冲击导致的不确定性不同于经典经济学分析框架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其被称为Knight不确定性。这种对未来和未知不确定的不确定,对经济决策的影响迥异于既有的风险和不确定问题分析。应对疫情冲击有效措施的确定首先需要甄选不确定分析的合理框架,同时也要构建对经济不确定性之不确定进行有效测度的信息和指标。不确定分析的概念框架应当体现经济社会的结构性特征,能够体现中国经济和社会特征的概念模型宜将不确定的建模重点放在政府视野。对不确定信息和指标的构建需要从主观
新冠疫情对全球农产品市场与农业政策带来很大的挑战,同样也为农业经济学在学科层面提供了一个反思的机会。从农产品市场连续性出发,可以观察到在农产品及初级产品交易中存在着明确的价值容器,为市场交易提供特定载体,新冠疫情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改变了农产品市场,而是改变了农产品市场的价值容器。面对疫情带来的超限风险,不同规模农业生产者所面临的损失比例大体相当,农业的规模经营并没有显示出更强的抗风险能力,这也需要对偏向农户生计的政策支持体系进行重新思考。更进一步地,在农业经济学中,政策因素已经深刻地内嵌于市场体系,新冠疫
在耕地细碎化和信息不对称性的条件下,银行处置农地抵押品时面临高昂的单边交易费用,严重制约了中国农地抵押贷款的发展。本文探讨了第三方组织参与降低农地处置交易费用和提高农地抵押贷款可得性的内在机理和实践模式,并基于中国九省份的农户调研数据,利用半参数中介效应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内生型组织和外生型组织都能够通过信息优势降低处置农地的交易费用,提高农地抵押贷款可得性。与外生型组织因政策驱动下的间接作用相比,内生型组织在利益驱动下,降低总交易费用的幅度更大。因此,应鼓励内生型组织和外生型组织依据比较优势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标志是经济从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谭崇台教授是国内最早、最全面系统研究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著名经济学家。他认为,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目的,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手段;经济发展相较于经济增长更偏重质量,取得良好经济发展效果需要通过技术进步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经济发展要在经济总体上告别短缺的同时,重视并解决"丰裕中贫困"的新问题;经济发展必须秉承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对经济增长、人口变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因素统筹考虑;经济发展要以人为本,特别要让弱势群体分享发展红利;经济
本文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测算了多层面的中国在2000—2014年出口41个国家的产品技术含量及其双边贸易成本,并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在整体行业层面以及分行业层面(制造业和服务业),中国与样本国之间的双边贸易成本均对中国出口技术含量提升产生抑制作用。(2)通过分解出口技术含量发现,这种负向影响主要作用于技术边际和规模边际,且对后者的负向影响大于前者;贸易成本对结构边际产生正向影响。(3)贸易成本对中国出口技术含量的负向影响因行业类型、产品经济用途以及出口空间的不同而具有异质
2000年以来,中国企业出口目的地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文结合中国海关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考察了出口目的地的收入水平对企业利润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企业更少出口到高收入国家(或地区)会显著降低企业利润率,这种影响因企业规模、企业杠杆率和企业组装技术复杂程度而有显著异质性;进一步对出口目的地影响企业利润率的机制检验发现,出口目的地影响企业利润率的渠道是出口产品质量而非市场势力,并且对于出口产品质量渠道,主要是源于进口中间品质量的作用而非劳动力素质的影响。本文研究对于推动我国出口贸易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
各种形式的贸易壁垒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我国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促进产品质量升级的压力也与日俱增。本文利用企业-行业-国家-时间层面的微观面板数据研究了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对我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正向影响,而多重贸易壁垒叠加会削弱这种激励作用。机制分析表明,遭受关税壁垒时,一方面,高质量产品的生产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价格进一步提升出口产品质量;另一方面,出口产品质量较低的企业在市场筛选机制下更有可能退出出口市场。关税与非关税壁垒的质量影响效应因企业所有制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