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的荣耀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styh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本书是奥地利小说家、诗人、剧作家和传记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传记作品,是决定世界历史走向的14个瞬间的“历史速写”,运用“类似绘画快速写生的方法来对那些在他看来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事实进行描述”。其中包括地理发现类3篇、政治战争类5篇、文学艺术类5篇、技术发明类1篇,茨威格通过对14个历史时期中主要人物的描写,展现了个人意志与历史宿命之间纠葛与互进的关系。
  《人类群星闪耀时》的德语原文本指“一个人某方面发展的高潮时刻或具有转折性的时刻”,茨威格在此书中描述的便是历史转折的十四个瞬间,他选取的这些瞬间带有明显的个人“知识取向”,主要包括政治、文学、地理等方面。除此之外,他喜欢把某个历史瞬间的成败归结于具体的个体,将个体正确或错误的选择之影响纵向延伸至千年的时间线,正如他所说的,“这种时刻可能集中在某一天、某一时,甚至发生在某一分钟,但它们的决定性影响却是超越时间的。”
  他描述的人物大部分是历史上如雷贯耳的名人,比如历史上首次发现太平洋的西班牙冒险家巴尔沃亚,导致拿破仑兵败滑铁卢的元帅格鲁希,72岁恋上17岁美丽姑娘的哥德,创造了法国国歌的鲁热,引发了美国西部淘金热潮的瑞士人苏特尔,临刑前一分钟获得沙皇特赦的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死亡前离家出走的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用栩栩如生的語言重现了那个时代的故事,这些人物里,有些人抓住了关键的瞬间,成为世人永远歌颂的英雄,有些人却没能在机会来临时抓住历史那一瞬,令人扼腕。
  毫无疑问,茨威格的描述是十分具有感染力和画面感的。他对于细节的把控体现出了一个优秀的纪传体作家的深厚文字功底,特别是在讲述两位俄国作家的历史片段时,他分别使用了诗歌式短句和剧本的描述方式,用多样的体裁展现精彩的历史瞬间。他对于某个历史瞬间的切入和描述角度更是引人入胜。
  譬如讲起连接整个地球的地理发现时,他选择的不是耳熟能详的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而是巴尔沃亚发现了太平洋,他把发现的整个过程写得荡气回肠,历史上永远记得1513年9月25日这一天,“人类知道了地球上迄今未知的最后一个海洋”。他还懂得跳出故事本身,用轻描淡写的上帝视角串联起整个历史:巴尔沃亚被处死的1519年,正是麦哲伦开始环球航行的年份。看,历史永远不会为任何事情停留,消亡和开端永远处于此起彼伏的循环之中。
  茨威格不只擅长描述史诗一样的事件有多艰辛和戏剧化,更热衷于对某个特定人物的描述。
  他讲起拜占庭帝国的灭亡,特别描述了这位攻城的穆罕默德的性格和外貌:穆罕默德身兼双重禀性,他既虔诚又残忍,既热情又阴险,他学识渊博,爱好艺术……他有一双神情忧郁的漂亮眼睛,尖尖的鹰钩鼻略显刻薄,他融合了三种不同的品格于一身:不知疲倦的工人、悍不畏死的士兵,还有寡廉鲜耻的外交家。茨威格只用寥寥几笔便淋漓尽致地勾勒出了一位性格诡异而矛盾的暴君形象:一方面,他拥有良将的特质,因此可以运用领导才能将巨大的攻城舰队从陆地上运进战场,打得敌人措手不及,也可以在进行武器试射之前让传令兵走遍全城,去提醒那些怀孕的妇女当心巨响;另一方面,他生性残忍,攻城成功后放任自己的部下进城烧杀抢夺,侮辱妇女,贩卖男人和孩子,虐杀老人。
  正因为丰满了穆罕默德这个关键人物,整个攻城的故事才更加充满悲壮色彩。这也正是茨威格着迷于描写历史中的个体的原因,在他心目中,决定一个历史时刻的成败因素往往是人而不是局势。命运是个有趣的东西,有时候天降大任,落在英雄的头上,哪怕是在绝境之中也能力挽狂澜,创造出没人相信的奇迹。有时候,命运又会“出于一种奇怪的心情,把自己抛到某个平庸之辈的手中”。命运是非常吝啬的,它抛出这一项伟大的事业,通常只是在一瞬间,若是错过了,便不会再有第二次机会。
  由此而看,茨威格相信历史是由机会主义者构成的,那些抓住了机会的英雄们成就了一段又一段精彩的历史片段,抓不住机会的人则会让整个局势毁于一旦。
  在他眼中,改变俄国革命局势、决定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根本前提就是列宁踏入那节拥有治外法权的车厢,通过德国回到俄国,“从这一刻开始,世界时钟换了另一种走法”;元帅格鲁希优柔寡断地做决定的那一秒让皇帝拿破仑彻底失去东山再起的机会,“决定了他自己的命运、拿破仑的命运和整个世界的命运”,茨威格甚至直言这一秒“决定了整个19世纪,而这一秒全取决于这个迂腐庸人的一张嘴巴”。其实历史也并不是某个人的历史,它通常是一个时代群像的投射,而不仅仅关乎那个时代的欧洲弹丸之地的一位元帅。
  “命运对它最喜爱的宠儿也不是永远慷慨大度的。”真实发生过的故事远比小说来得曲折和离奇,小说家笔下的英雄故事里总会有一个光芒万丈的结局,以此使得英雄形象在读者心中永存。可历史故事永远都是残酷的,那些辉煌往往都只是一时的闪光,它们在浩瀚如烟的历史面前如此渺小,甚至在他的那个时代都不得善终:
  发现太平洋的巴尔沃亚,因为忤逆西班牙王室而人头落地;英国探险队仅仅比挪威探险队晚了十几天抵达南极,成为了不被记住的第二名,且在回程的路途中全部遇难,留给他们的并不是全民永记的荣耀;致力于和平、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美国总统威尔逊也不得不作出一次又一次的让步,其象征和平的战后计划并不能真正地实施下去;罗马的独裁者们必须要杀死西塞罗,这位自由的引导者比任何人都危险,“因为他具有精神力量和独立意志”,捍卫着外界以及自己内心的自由;引发美国西部淘金潮的苏特尔正是因为黄金的存在而一贫如洗、家破人亡……
  这正是传记故事的迷人之处,它不会有一个绝对的“圆满结局”,它不会是一个从头甜到尾、让人“放心食用”的爽文。它永远都是一个充满瑕疵的故事,无论是在历史时刻中崛起的英雄,还是搞砸一切的蠢货,他们的故事中总会带着命运的不公和遗憾。我们读这些故事,读的是历史,其实也是我们的人生——永无完美,永存缺憾,也正因如此才显出生命的魅力和历史的魔力来。
其他文献
【模拟金题】  地上的小草发芽了,嫩得似一地绿洲,你是否注意到它的生机勃勃?院子角落里的菊花开了,那绽开的花朵如同灿烂的笑容,你是否感受到它的快乐?校园小路上遇到同学,那浅浅的微笑,如同一缕阳光,你是否会感到沐浴温暖?在紧张而忙碌的生活中,不要忘记了留一点时间去欣赏周围的美。用心品味,大千世界中处处有美丽的风景。  请以“不一样的风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  【思路导引】  1.精
又是梅雨季,毛毛细雨悄无声息地落着,像是无数蚕娘吐出的银丝,路上的行人步履匆匆。  我撑起花伞,行走在烟雨小巷,不情愿地赶往下一个补习班。这时,一阵粽子的清香裹挟着氤氲的雾气,袅袅袭来,抬头望去,小店灶台上烟雾缭绕,炉膛里炭火烧得正旺,不由得驻足,呆呆地出神。  初夏时节,外公带着我划着小船去采粽叶。“苇丛如绿屏,点在水中央。宛若山水画,请君入梦来。”烟雨朦胧的芦苇荡如诗如画,水晶般的雨滴挂在狭长
他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庭里,大学教授的父亲对他要求很严格,不允许他做出格的事,更不允许他有恶习。  13岁时,有些叛逆的他决定反抗父亲一下,偷偷尝试下抽烟的滋味,体验回吞云吐雾的“成熟男人”的潇洒感觉。恰好,他有个同学,家里开杂货店,有香烟出售。于是,他便私下买通那位同学,不用吹灰之力便弄到了一包香烟,绕开了未成年买不到香烟的规定。  但该把香烟藏在什么地方,才既不会被父亲发现,又能安全地躲在那
“呼,呼,呼”窗外突然刮起了一阵狂风,树叶被吹得沙沙作响,还下着那淅淅沥沥的小雨,电视中传来对疫区的报道:武汉已全面封城,疫情已经开始大肆传播,请广大居民做好防范措施。  天气这么糟糕,再加上疫情肆虐,谁也不会想到竟有人逆风而行。  天空早已是灰蒙蒙的一片,就像被打翻的墨瓶一样朝外四溢,远方的天空不时会闪出一道道明亮的闪电,就像黑暗里的一丝光亮,十分恐怖,大家都在等待着曙光的降临。  “丁咚……”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般庭院面积有限,花能入选,必有合乎人意的条件:或因为开得早,如梅;或因为开得久,如月季;或因为开得迟,如菊。  ——王鼎钧《一朵花》  好的文字总能引发我们的无限联想与思考,请运用所给材料,从下面三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作文。  (1)写一封信劝导表妹。(读初二的表妹最近很苦恼,她总觉得比不上人家,长相平平,没有才艺,学习成绩也不亮眼。尽管老师再三肯
她帮袁隆平推广海水稻米,1分钟能卖出86万斤;她帮湖北卖小龙虾,整场直播下来30万盒、600万只小龙虾全部售罄。她在屏幕前滔滔不绝,隔着屏幕就能把东西源源不断地售卖出去。没错,她就是薇娅。如今,她已是当之无愧的淘宝第一主播。  薇娅是从一路荆棘中走出来的。2003年,年仅18岁的她怀着梦想来到北京闯荡,在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开了家六平方米的女装店。经过几年的奋斗,她和丈夫转战西安,开了七家服装店。2
夜凉如水,月华如练。  在秋天的夜晚散步,的确是一件让人心旷神怡的事。可在刚刚考试失利的我看来,都不过是朦胧的一片茫然罢了。秋风扑面而来,虽然并不觉多冷,还是忍不住缩了一下身子,心里像落了层厚霜。我低头漫无目的地游荡,不可抑制地又想起那些糟心事,考试啊,成绩啊,责怪啊……愈想愈加烦躁,对着路边石子就是重重一脚,却不想石子没踢动,自己却一个重心不稳,结结实实地跟大地来了个“飞吻”。  这是真的流年不
一年四季中,我最喜欢携着荷香的夏风,尤其是蒲扇带来的风,看着它摇啊摇,吻过每一寸肌肤。  提起扇子,就会想起楼下老大爷攀着细纹的眼,微眯着。不管什么时节,他总得握着一把折扇,悠哉悠哉地听门口老友们说着话,再悠哉悠哉地带着他的风开始一天的活儿。真的,扇子的出现总会如风那般吻着记忆的木匣。  记得年岁尚小的时候,夏天总是酷热难熬,就算有了风,那风也如从火炉里滚过般的烫,额头上豆大的汗珠直往上冒。风扇吹
人,总会有惊慌。  或是如白云在青天,触目却远的新志旧愿;或是抵达之前,忐上忑下的如何是好;抑或是人间繁华笑语,都与己无关的此时孤独……  得时也惊,失时也慌,看似仿佛不由自主,无能为力。  惊是误打误撞,无心无意,惹起一滩鸥鹭。惊扰,多半并不蓄意,像是个开错地方的玩笑,没有引人捧腹,却让人倒吃了一场惊。慌则是慌里慌张,手忙脚乱,不知归路争渡。慌乱,是一种即时应答,缺少未雨绸缪的练习,便会无法避免
光,打在我的书桌上,照亮了玻璃窗,映红了孩子们的笑脸,也点亮了那些零碎的、阳光灿烂的日子。  木门前有辆脚踏三轮车,奶奶每天清晨骑着它去小河边洗衣服,上午左一下右一下地蹬车去菜园浇水,下午载着我去市场买菜。那时候,三轮车就像是奶奶的好伙伴,他们默契地配合着完成每一件事。当然,三轮车也有休息的时候。每当奶奶睡午觉时,她就会把车停在小院里。我总会手痒痒,趁着这个大好机会来到寂静的小院里。我偷偷地踩着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