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集现实性与艺术性为一体的交响作品

来源 :人民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yilang78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组委会、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与中共上海市浦东新区委员会的邀请,作曲家徐景新于2008年5月在“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闭幕式上推出了一部力作——交响合唱《春潮》(桂兴华作词)。这是一部大型的交响作品,全曲具有气势宏伟、旋律优美、和声丰满、织体丰富等特点,无不显示出作曲家流畅而大气的音乐语言与高超的作曲技术。
  整部作品有六个乐章组成,标题分别为:1.啊!黄浦江;2.都市节拍;3.绿色家园;4.沸腾热土;5.星夜摇篮;6.春潮澎湃。纵览这六个乐章的标题,可以发现这是一部用全景式的角度歌颂与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上海这座充满活力的都市在建设中迅猛发展题材的作品。近几年来在国内新创作的音乐作品中直接描写现实生活,描写中国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迅速发展的题材可谓甚少。因此徐景新的这部作品无论在题材的定位,还是艺术表现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以下将从“结构布局”、“旋律线条”与“和声织体”三个方面作为视角,对《春潮》加以评述。
  
  一、严密的结构布局
  
  “结构”的定义是指事物内部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与排列,在音乐作品中“结构”的概念主要包括了作品的“表现形式组合”、“不同速度组合”与“不同调性组合”三个方面。由于音乐是一门在时间中表现的艺术,因此合理的结构布局对于音乐作品尤为显得重要。徐景新根据所要表达的内容需要,对交响合唱《春潮》的结构作了精心设计。
  1.形式
  作曲家在制定《春潮》的总体结构时,科学合理地借鉴了西方音乐体裁中“清唱剧”的结构模式。“清唱剧”是形成于16世纪末的一种西方音乐体裁,它类似“康塔塔”,但是结构要大于“康塔塔”。在形式上“清唱剧”包括了独唱、重唱、合唱以及器乐曲组成。由于“清唱剧”的形式多样、表现力丰富,自古以来一直被众多作曲家广泛使用。然而在《春潮》这部作品中徐景新并没有完全照搬“清唱剧”的结构模式,六个乐章在“清唱剧”的总体框架的支撑下融人了“奏鸣曲”结构的因素,这使得这部作品的结构布局更加紧凑。
  聆听整部作品,可以发现徐景新先生使用了多种表现形式,其中有:乐队演奏、混声合唱、童声合唱、男声合唱、女声合唱、男中音独唱、女中音独唱、女高音独唱等等。这些变化多端的音乐形式,组合成各种绚丽多彩的音色,支撑起整部作品的结构框架,使得听众的情绪时刻保持着新鲜感,从而获得美的享受。
  2.速度
  徐景新在构思这部作品时,把每一个乐章的速度变化作为整体构思中的一个重要元素。作品六个乐章的速度分布为:第一乐章慢板,第二乐章快板,第三乐章行板,第四乐章快板,第五乐章慢板,第六乐章广板。这样的总体速度设计使得作品快慢交替,极其富有变化。在作品的六个乐章中,第一乐章仿佛是奏鸣曲的“引子和主部”,第二乐章是“副部”,第三乐章是“连接部”,第四乐章是“展开部”,第五乐章是再现的“副部”,第六乐章是再现的“主部”。六个乐章的速度设计上,同样也显示出奏鸣曲式所具有的“呈示→展开”的速度变化特性。特别是第四乐章处在整部作品的“黄金分割点”,是奏鸣曲式的“展开部”位置。在此处作曲家使用了快板速度,使得与第二乐章的快板“隔江相望”,既有着变化性又有着统一性。
  3.调性
  “调性”在音乐作品的结构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决定着音乐作品中各个段落的色彩以及变化。徐景新对调性的色彩有着强烈的敏感,这在他以往创作的作品中就有所显示,在《春潮》这样一部大型作品的创作中更加体现出他自如地把握调性的艺术造诣。
  整部作品六个乐章的调性相互之间有着严密的逻辑,前后呼应、环环相扣。作品的总体调性布局为:第一乐章降E大调(乐队演奏)→C大调(男中音独唱)→A大调→C大调(混声合唱)。第二乐章G大调→降E大调 →降A大调 →B大调 →G大调。第三乐章降B大调(童声合唱)→降G大调(女声合唱)→降B大调。第四乐章降B大调→降D大调→降B大调→G大调→A大调→C大调(乐队演奏)→F大调(男声合唱)→G大调→降B大调。第五乐章降E大调→C大调。第六乐章A大调→降B大调(乐队演奏)→A大调(混声合唱、女高音独唱)→D大调。从作品的总体调性布局上,可以看出徐景新的调性思维逻辑。比如第一乐章开始的乐队演奏段的调性是降E大调,与第五乐章的女中音独唱的调性相同,这就是作曲家融入的“奏鸣曲”调性布局的元素。这样的调性安排如同是奏鸣曲的“主部”与再现的“副部” 的两个部分之间取得调性统一的原则,使得六个乐章的调性设计更加具有统一性。第四乐章处于“黄金分割点”,具有“展开”的意义,因此作曲家频繁地转换调性,使得第四乐章的音乐情绪充满了动感。
  尤其使人佩服的是徐景新除了对这部作品的整体调性有着统一安排之外,对每一个乐章中的调性都有着精细的设计,时刻注重调性的色彩变化。比如第一乐章共有三个部分组成,乐队演奏段、男中音独唱、混声合唱。在乐章的开始,乐队演奏的是降E大调、男中音独唱是C大调转A大调、混声合唱是C大调。从降E大调→C大调→A大调,连续下行三度转调使得调性的主音构成一个减三和弦。由于这些调性之间的关系非常遥远,因此这个乐章段落之间对比性很强,色彩变化极大。然而这些极远关系的调性转换,被作曲家熟练而高超的转调技术处理得自然而富有新意。
  谱例一
  
  谱例二是徐景新为《春潮》设计的“主导动机”,这个“主导动机”为降E大调,从“属音”开始向上推进一个八度,音乐情绪大气昂然,描写出上海这座充满活力的现代化都市的形象。
  谱例三
  
  谱例三是作曲家运用“动机分裂”的作曲技术,把这个“主导动机”作一次次分裂,发展成一个完整的乐句。这个精心设计的“主导动机”贯穿于整部作品,然而在每个乐章中它都有所变化,使得旋律素材在变化中得到统一。
  2.重复因素的体现
  音乐是音乐家运用声音这一物理现象在一定的时间段内表现的艺术,因此音乐作品必须具有重复因素,这才能够使听众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加深对音乐素材的记忆。然而过多的重复又会破坏音乐的语言,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如何合理地使用重复因素,是衡量作曲家功力的标尺。在《春潮》这部作品中,徐景新运用了高超的作曲技术把重复因素体现得完美而得体。
  谱例四
  
  谱例四是第一乐章中男中音独唱的第一个乐段,是由一个“平行乐句”构成。“平行乐句”是指两个对称的乐句,它必须在旋律或者节奏中具有重复对称的因素。由于平行乐句既能体现平衡的美,又能加强听众的记忆,因此是一个常用的作曲手法。在此徐景新运用了“平行乐句”的作曲手法,写出了这个由两个乐句构成的乐段。从作曲技术上分析,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但是徐景新在第二个乐句写作时在变化重复的基础上,还运用了“倒影”的作曲技术,这使得两个乐句既有着重复因素,又有着变化。
  3.旋律线条的起伏
  《春潮》这部作品每一个乐章的旋律都具有起伏流畅的感觉,无论是在各种声部的独唱或者是各种声部的合唱,几乎所有的旋律线条处于起伏的状态,而且旋律线条都在各个声部的最佳音区上呈现。这是这部作品所具有的艺术特点之一,也展示了徐景新炉火纯青的作曲技术。
  第四乐章是一首女中音独唱与女声伴唱。独唱声部的音区是从“降b”至“g2”,可以说旋律起伏是非常大的。作曲家把旋律线处理成波浪型,一浪高于一浪,然而最高的“g2”这个音一直被深深地藏着,直到乐曲的最后才出现。由于“g2”这个音的最后出现,把作曲家要表达的“黎明晨曦”的音乐形象体现得淋漓尽致。
  第三乐章是童声合唱与女声合唱,这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声部组合,音区也是不同的。作品的开始是童声合唱,调性为降B大调,童声合唱的旋律在最佳音区出现。这个音区对于女高音声部以及女中音声部似乎偏低了,但是,此时女声合唱被作曲家安放在伴唱位置,因此明亮的童声与温柔的女声组合成天籁之音,打动着听众的心灵。突然,旋律的色彩发生变化,主旋律转到女声合唱。此时作曲家把调性转到降G大调,这个调性是女声合唱的最佳音区,同时童声的旋律线条走向低音区,处于伴唱的位置。可以说只有掌握高超作曲技术的人,才能够如此熟练地控制声部的音区。
  
  三、丰富的声部组合
  
  徐景新曾经创作过多部各种不同体裁的音乐作品,因此他能够把各种类型的声部自如地融合在一起。在他的作品中主调织体与复调织体交织,乐队与合唱汇映。丰富的织体构筑成丰富的音响,在《春潮》这样一部大型作品中更使得他的作曲技术得到充分的施展。
  聆听交响合唱《春潮》,会发现丰富的声部组合是艺术性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这部作品中声部组合主要有以下一些艺术特色。
  1.乐队中主调与复调织体交织
  这部作品中乐队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在徐景新的手下乐队中主调音乐与复调音乐交织在一起,音响时而高亢激昂;时而各声部相应对答。
  谱例五
  
  谱例五是第一乐章开始由乐队演奏的前奏片段。第1小节的弦乐与木管乐器声部用主调音乐织体演奏着一条气势辉煌的旋律,第2小节小号进入,此时与旋律声部形成了对比复调关系,第4至第5小节两个声部的关系与第1、第2小节相同。在这段音乐中主调织体与复调织体交织相应,制造出丰富的音响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小号声部的旋律就是贯穿于全曲的“主导动机”,由此可见作曲家的构思是极其严密的。
  2.合唱中主调与复调织体交织
  同样在合唱声部的织体中,也显示出作曲家丰富的织体组合能力。
  谱例六
  
  谱例六是第二乐章合唱的片段。第1至第5小节的女声与男声两个声部的关系是“模仿复调”,第6小节开始两个声部由“模仿复调”改换成“对比复调”,随后逐渐转换为主调织体。这段合唱使用了“音色分层”的合唱写作手法,男女声部分为两个层次。这在音色上已经有着很大的对比,但是作曲家使用了丰富多变的织体,使得这段原本就非常好听的旋律锦上添花。
  4.乐队与合唱声部合理组合
  这部作品除了在乐队配器写作上色彩斑斓外,作为交响合唱在合唱声部的配置(也可以说是合唱配器)上也是丰富多彩。这在第二乐章“都市节拍”中体现得尤为充分,音乐在快速节奏的背景上采用乐队→混声→女低→女高→男低→男高→乐队→混声轮番呈示。各种织体与音色变化多端,展现了交响合唱中乐队和合唱各种色彩层面,塑造出都市节拍的非凡活力。
  徐景新所创作的音乐作品体裁丰富、形式多样,很多作品在国内外都有影响。尤其是他所创作的电影歌曲很多都脍炙人口,深受人民的喜爱。他的工作作风非常严谨,进入创作状态后他就会一丝不苟地构思每一段旋律,描绘每一个音符。在当今中国的音乐创作中,有一些作曲家为了追求自己的理念,所创作出的作品远离了大众。徐景新一直没有一味地跟随“时髦”滥用现代作曲技术,但是他也不排斥现代作曲技术,他认为使用什么技术要从所创作的作品内容出发。他的艺术理念是,既要运用技术,又不能脱离民众,用情感写作,用心来写作。《春潮》这部作品的创作成功就证明了徐景新的艺术观点,祝愿他能写出更多的深受人民喜爱的音乐作品。
  
  狄其安 上海大学数码艺术学院音乐教学部主任、教授,国家一级作曲,硕士研究生导师
  (责任编辑 于庆新)
其他文献
乐与情绪如何建立联系?不同的音乐到底对人的情绪有什么影响?其影响究竟有多深?是不同的音乐改变了自己的情绪,还是根据自己的情绪选择不同的音乐?这也是心理学,乃至音乐心理学研究中的热门话题。为此,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对音乐情绪问题研究的热潮。2012年8月4日—6日,在美国新墨西哥州召开了“音乐、大脑、医学和健康”研讨会。会议的主要议题之一是“大脑的发育、认知、发展、语言和情绪是如何受到各种音乐形式的影响
“2009北京传统音乐节”举行  2009年10月11日至17日,由北京市教委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中国音乐学院承办的大型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活动 “2009北京传统音乐节”在北京举行。  “2009北京传统音乐节”旨在打造北京音乐文化精品项目,搭建国际传统音乐文化交流平台。音乐节期间,举办了10场传统音乐系列展演、7场传统音乐高端论坛及6场传统音乐大师培训班。传统音乐展演中,开幕式以音视
为了迎接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让内蒙古音乐创作从整体上更上一层楼,由内蒙古党委宣传部、内蒙古文联、内蒙古音乐家协会主办,通辽市委、市政府承办的“内蒙古音乐创作研讨会”于2009年6月25日在通辽市召开。这次会议,不仅是内蒙古音乐工作者的一次盛会,也是内蒙古艺术界、通辽市艺术界的一件盛事。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成立最早的自治区。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一支有丰富经验成熟的音乐队伍
西方20世纪“新音乐”,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就不断引起人们的争议。振聋发聩的“革命”宣言、颠覆传统的表现形式与质疑、批判、声讨之声相交织,彼此相左的观点针锋相对,百年来从未止息。  我国音乐界及相对有限的听众群是近30年才真正接触西方20世纪“新音乐”的。这个曾一度被视作“潘多拉的魔盒”一旦打开,便触发了我国专业音乐创作技法、形态、风格的多样化变革,并引动了作曲教学、音乐美学、音乐史学及音乐批评
在对中国音乐历史的长期学习与音乐人物的长期观察和研究后,笔者认识到:在作曲家漫长(或短暂)的音乐创作历程中,对其一生音乐风格的确立与嬗变起着重要驱动作用的只有几部作品。将这种认识方法用来观察徐昌俊教授创作生涯的嬗变轨迹,也是适用的。虽然,作曲家自20世纪80年代登上中国新音乐创作的历史舞台至今,已经创作完成了数十部作品。但是,在其生涯的转折阶段,或者说影响其后音乐创作轨迹的作品(创作生涯中的标志性
一    作为游牧文明的历史性成就和草原文化的标志性成果,内蒙古地区的音乐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点。千百年来蒙古族创造了丰富灿烂的音乐文化,很多民间音乐、歌曲和传统的说唱艺术如长调、马头琴、呼麦、民歌等,经过历史长河的冲刷和筛检、各族人民的记忆选择和加固,流传至今的很多作品已经成为永不褪色的艺术奇葩。这些艺术形式,在信息化条件下,通过各种传媒手段和发达的舞台表演,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成为中
2005年,意大利时任总统钱皮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时,两国围绕21世纪人类和平与共同发展这一主题,决定将2006年定为“中国-意大利年”。为此,2006年的中国,举办了一系列以意大利为主题的艺术文化活动,使中国人民近距离地接触到意大利的文化,借此平台,促进中意更多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作为2006 “中国-意大利年”众多文化交流项目之一的意大利斯波莱多A.Belli实验歌剧院(Teatro Lirico
孙颖迪,一位出生于1980年的青年钢琴家,2005年4月因一举夺得第七届李斯特国际钢琴比赛桂冠而蜚声海内外,之后应李斯特国际钢琴比赛组委会的邀请,于2005年至2007年间在世界各地举行巡回演奏会。  作为国家文化部“东方快车”计划音乐项目推荐艺术家之一,孙颖迪的演奏既阳刚大气,又细腻委婉;既热情奔放,又充满诗意。在他丰富多彩的钢琴艺术之后,一位80后的青年怎样从喜欢音乐的孩子成长为职业钢琴演奏家
提起邹文琴的名字,喜爱声乐的朋友一定不会觉得陌生。这是因为,她的学生韩红、梦鸽、吴碧霞、龚琳娜、雷佳、吴静等人已享誉全国!  邹文琴于20世纪80年代初由河北省歌舞剧院调入中国音乐学院担任声乐教师,至今已近三十年的声乐教学。这三十年是她人生交响乐曲中最为绚丽的华彩乐章!她通过自己多年演唱实践的积累与总结,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广学深究声乐艺术,形成了一套因材施教,且教之有效的声乐教学理论与方法,成绩
去年秋天,进校门路上的梧桐树经过修剪,都变得光秃秃的,煞是难看。  转眼到了春天,看着满园的花都开了,草都绿了,别的树都在冒新芽,我就天天盯着梧桐树看,可就是看不到一片新叶。我几次追问员工老张:梧桐树怎么还不发芽?他每次都笑着说:时候未到呀……  近些天,连续几天高温,又下了一场春雨。早晨,我走进校园,一抬眼,就看到一排梧桐树上都有了嫩绿的新叶,仿佛是夜里一下冒出来的。原来真是时候未到呀!  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