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在除害兴利、产生丰富可再生绿色资源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破坏了原有生态环境的平衡。水利水电工程可以有效拦蓄洪水,提高河道过流能力,改善下游生态环境等,但同时对河流生态和社会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进一步健全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建立和实施生态补偿机制等,保护生态环境。本文简析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并探究了其对环境的影响,以期为业界的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作用;生态环境;影响
中图分类号:TV22;X820.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7-0333-01
当前,大多数发达国家的水电开发率很高,有的国家甚至高达90 %以上,而发展中国家的水电资源开发水平极低,一般在10 %左右。目前,中国水能资源开发也只达到百分之十几。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期,研究表明:在未来20年中,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实现合理配置,满足防洪、电力供应等方面的要求, 仍然需要修建大型水利水电工程。但是,修建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问题已受到空前的关注,全世界大多数国家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认真地考证、研究、推迟,甚至在某种极端情况下中止或放弃新的水电开发方案。因此,在今后一个时期,生态问题将成为我国水电建设乃至整个水利事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一、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一)除害兴利是水利水电工程的本质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社会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除了灌溉、发电之外,还实现了防洪、城市供水、调水、渔业、旅游、航运、生态与环境等综合应用,产生了巨大经济效益。自古以来,除害兴利是水利水电工程的本质。
(二)水电资源是最丰富的绿色可再生能源
在能源危机、气候危机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国都把开发水电作为能源发展的
优先领域。我国是世界上水能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水库的功能从初期的防止洪涝灾害发展到水能开发利用兼民生水利,以水利电力为主的大坝,同时肩负着流域防洪、水量调配等功能。目前我国水电资源开发利用率约为26%,还有70%以上的水电资源待开发,水能利用程度远低于世界工业化国家,水电的建设任务还十分繁重。
二、 修建水利水电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一)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地区性气候状况受大气环流所控制,但修建大、中型水库及灌溉工程后,原先的陆地变成了水体或湿地,使局部地表空气变得较湿润,对局部小气候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降雨、气温、风和雾等气象因子的影响。 由于修建水库形成了大面积蓄水,在阳光辐射下,蒸发量增加会引起降雨量有所增加。水库低温效应的影响可使降雨分布发生改变,一般库区蒸发量加大,空气变得湿润。实测资料表明,库区和邻近地区的降雨量有所减少,而一定距离的外围区降雨则有所增加,一般来说,地势高的迎风面降雨增加,而背风面降雨则减少。对于南方大型水库,夏季水面温度低于气温,气层稳定,大气对流减弱,降雨量减少;但冬季水面较暖,大气对流作用增强,降雨量增加。
(2)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水库建成后,流速变缓,部分水域几乎成为静止的水体,为浮游植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环境。流速减缓,泥沙沉降后,水体透明度提高,有利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大量农田被淹后,营养盐类和分解后的有机物溶于水,大量营养物质在库区蓄积,为浮游植物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水库蓄水后,切断了洄游性鱼类的洄游通道, 导致生物多样性退化。鱼类尤其是洄游性鱼类、水生植物、动物、微生物都可能因洄游通道阻断、觅食产卵场消失、水温和流速改变等生境变化而受到影响,甚至消亡。例如,小浪底水库建成后水流相对静止,对铜鱼的产卵场影响较大;水库深孔下泄的水温度降低,影响下游鱼类的生长和繁殖;下泄清水,影响下游鱼类的饵料,从而影响鱼类的产量等。
(3)对水文的影响
水库修建后改变了下游河道的流量过程,从而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水库不仅存蓄了汛期洪水,而且还截流了非汛期的基流,往往会使下游河道水位大幅度下降甚至断流,并引起周围地下水位下降,从而带来一系列的环境生态问题: 下游天然湖泊或池塘断绝水的来源而干涸;下游地区的地下水位下降;入海口因河水流量减少引起河口淤积,造成海水倒灌;因河流流量减少,使得河流自净能力降低;以发电为主的水库,多在电力系统中担任峰荷,下泄流量的日变化幅度较大,致使下游河道水位变化较大,对航运、灌溉引水位和养鱼等均有较大影响;
当水库下游河道水位大幅度下降以至断流时,势必造成水质的恶化。
(4)对水体水质的影响
水库、闸坝建成蓄水后,由于水的流速对不同污染体的净化作用不同,因此对水质可产生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库区大体积水体流速慢,滞留时间长,有利于悬浮物的沉降,可使水体的浊度、色度降低。同时库内流速慢,藻类活动频繁,呼吸作用产生的CO2与水中钙、镁离子结合产生CaCO3和MgCO3并沉淀下来,降低了水体硬度,减少了因碱性增大而导致水体毒性加大的可能。水库蓄水后,库区水流流速减缓,降低了水、 气界面交换的速率和污染物的迁移扩散能力, 因此复氧能力减弱,使得水库水体自净能力比河流弱。同时库区水流流速慢,水体置换速度慢,透明度提高,有利于藻类的光合作用,在充足的氮磷营养盐、适宜的水温和充足的光照等条件下,库尾与一些库湾易产生水体富营养化现象。
(二)水利水电工程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在产生显著效益的同时,对社会环境也有不利影响。在人类健康方面,不少疾病直接或间接地与水环境有关,如一些水介疾病会因水面扩大而增多, 移民动迁也会导致一些疾病流行等。我国是历史文明古国,文物古迹极多。水库库区淹没后可能对文物和景观带来影响,这一问题也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同时,水利水电工程的兴建对人口迁移、土地利用也存在一定影响。在我国人口多、耕地少的条件下,应尽量减少水库的淹没损失,并对库区内仅在高水位时才被淹没的土地适当采取措施加以利用。水库蓄水淹没原始森林, 涵洞引水使河床干涸,大规模工程建设对地表植被的破坏,新建城镇和道路系统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分割与侵占,都会造成原始生态系统的改变,威胁多样生物的生存,加剧了物种的灭绝。如贡嘎山南坡水坝的修建,将造成牛羚、马鹿等珍稀动物的高山湖滨栖息活动地的丧失以及大面积珍稀树种原始林的淹毁。
总之,随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步伐的加快,其对环境的影响日益加重,水资源利用、水利工程建设引起的环境问题已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新时期,要用科学发展观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处理水利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必须在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否则难以确保水利水电工程事业的长久发展和实现水利水电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参考文献
[1] 陈凯麒,葛怀凤,严勰.水利水电工程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将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纳入水利水电工程环评[J].水利学报,2013,(05):608-614.
[2] 曹永强,倪广恒,胡和平.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J].人民黄河,2005,(01):56-58.
[3] 司源.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对策[J].人民黄河,2012,(02):126-127+130.
[4] 盛松涛,李星,张贵金.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综合后评价方法研究[J].人民黄河,2012,(10):110-113.
[5] 蒋洪强,刘正广,徐玖平.基于管理成熟度的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环境绩效评价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09,(06):2399-2403.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作用;生态环境;影响
中图分类号:TV22;X820.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7-0333-01
当前,大多数发达国家的水电开发率很高,有的国家甚至高达90 %以上,而发展中国家的水电资源开发水平极低,一般在10 %左右。目前,中国水能资源开发也只达到百分之十几。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期,研究表明:在未来20年中,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实现合理配置,满足防洪、电力供应等方面的要求, 仍然需要修建大型水利水电工程。但是,修建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问题已受到空前的关注,全世界大多数国家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认真地考证、研究、推迟,甚至在某种极端情况下中止或放弃新的水电开发方案。因此,在今后一个时期,生态问题将成为我国水电建设乃至整个水利事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一、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一)除害兴利是水利水电工程的本质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社会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除了灌溉、发电之外,还实现了防洪、城市供水、调水、渔业、旅游、航运、生态与环境等综合应用,产生了巨大经济效益。自古以来,除害兴利是水利水电工程的本质。
(二)水电资源是最丰富的绿色可再生能源
在能源危机、气候危机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国都把开发水电作为能源发展的
优先领域。我国是世界上水能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水库的功能从初期的防止洪涝灾害发展到水能开发利用兼民生水利,以水利电力为主的大坝,同时肩负着流域防洪、水量调配等功能。目前我国水电资源开发利用率约为26%,还有70%以上的水电资源待开发,水能利用程度远低于世界工业化国家,水电的建设任务还十分繁重。
二、 修建水利水电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一)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地区性气候状况受大气环流所控制,但修建大、中型水库及灌溉工程后,原先的陆地变成了水体或湿地,使局部地表空气变得较湿润,对局部小气候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降雨、气温、风和雾等气象因子的影响。 由于修建水库形成了大面积蓄水,在阳光辐射下,蒸发量增加会引起降雨量有所增加。水库低温效应的影响可使降雨分布发生改变,一般库区蒸发量加大,空气变得湿润。实测资料表明,库区和邻近地区的降雨量有所减少,而一定距离的外围区降雨则有所增加,一般来说,地势高的迎风面降雨增加,而背风面降雨则减少。对于南方大型水库,夏季水面温度低于气温,气层稳定,大气对流减弱,降雨量减少;但冬季水面较暖,大气对流作用增强,降雨量增加。
(2)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水库建成后,流速变缓,部分水域几乎成为静止的水体,为浮游植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环境。流速减缓,泥沙沉降后,水体透明度提高,有利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大量农田被淹后,营养盐类和分解后的有机物溶于水,大量营养物质在库区蓄积,为浮游植物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水库蓄水后,切断了洄游性鱼类的洄游通道, 导致生物多样性退化。鱼类尤其是洄游性鱼类、水生植物、动物、微生物都可能因洄游通道阻断、觅食产卵场消失、水温和流速改变等生境变化而受到影响,甚至消亡。例如,小浪底水库建成后水流相对静止,对铜鱼的产卵场影响较大;水库深孔下泄的水温度降低,影响下游鱼类的生长和繁殖;下泄清水,影响下游鱼类的饵料,从而影响鱼类的产量等。
(3)对水文的影响
水库修建后改变了下游河道的流量过程,从而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水库不仅存蓄了汛期洪水,而且还截流了非汛期的基流,往往会使下游河道水位大幅度下降甚至断流,并引起周围地下水位下降,从而带来一系列的环境生态问题: 下游天然湖泊或池塘断绝水的来源而干涸;下游地区的地下水位下降;入海口因河水流量减少引起河口淤积,造成海水倒灌;因河流流量减少,使得河流自净能力降低;以发电为主的水库,多在电力系统中担任峰荷,下泄流量的日变化幅度较大,致使下游河道水位变化较大,对航运、灌溉引水位和养鱼等均有较大影响;
当水库下游河道水位大幅度下降以至断流时,势必造成水质的恶化。
(4)对水体水质的影响
水库、闸坝建成蓄水后,由于水的流速对不同污染体的净化作用不同,因此对水质可产生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库区大体积水体流速慢,滞留时间长,有利于悬浮物的沉降,可使水体的浊度、色度降低。同时库内流速慢,藻类活动频繁,呼吸作用产生的CO2与水中钙、镁离子结合产生CaCO3和MgCO3并沉淀下来,降低了水体硬度,减少了因碱性增大而导致水体毒性加大的可能。水库蓄水后,库区水流流速减缓,降低了水、 气界面交换的速率和污染物的迁移扩散能力, 因此复氧能力减弱,使得水库水体自净能力比河流弱。同时库区水流流速慢,水体置换速度慢,透明度提高,有利于藻类的光合作用,在充足的氮磷营养盐、适宜的水温和充足的光照等条件下,库尾与一些库湾易产生水体富营养化现象。
(二)水利水电工程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在产生显著效益的同时,对社会环境也有不利影响。在人类健康方面,不少疾病直接或间接地与水环境有关,如一些水介疾病会因水面扩大而增多, 移民动迁也会导致一些疾病流行等。我国是历史文明古国,文物古迹极多。水库库区淹没后可能对文物和景观带来影响,这一问题也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同时,水利水电工程的兴建对人口迁移、土地利用也存在一定影响。在我国人口多、耕地少的条件下,应尽量减少水库的淹没损失,并对库区内仅在高水位时才被淹没的土地适当采取措施加以利用。水库蓄水淹没原始森林, 涵洞引水使河床干涸,大规模工程建设对地表植被的破坏,新建城镇和道路系统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分割与侵占,都会造成原始生态系统的改变,威胁多样生物的生存,加剧了物种的灭绝。如贡嘎山南坡水坝的修建,将造成牛羚、马鹿等珍稀动物的高山湖滨栖息活动地的丧失以及大面积珍稀树种原始林的淹毁。
总之,随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步伐的加快,其对环境的影响日益加重,水资源利用、水利工程建设引起的环境问题已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新时期,要用科学发展观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处理水利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必须在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否则难以确保水利水电工程事业的长久发展和实现水利水电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参考文献
[1] 陈凯麒,葛怀凤,严勰.水利水电工程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将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纳入水利水电工程环评[J].水利学报,2013,(05):608-614.
[2] 曹永强,倪广恒,胡和平.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J].人民黄河,2005,(01):56-58.
[3] 司源.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对策[J].人民黄河,2012,(02):126-127+130.
[4] 盛松涛,李星,张贵金.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综合后评价方法研究[J].人民黄河,2012,(10):110-113.
[5] 蒋洪强,刘正广,徐玖平.基于管理成熟度的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环境绩效评价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09,(06):2399-2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