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U儿童脓毒症相关性肝损伤的临床特征与预后分析

来源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o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儿童脓毒症相关性肝损伤的发病率、临床特征以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

方法

对上海市儿童医院PICU 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脓毒症合并肝损伤患儿的资料进行总结,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

结果

PICU脓毒症相关性肝损伤的发生率为9.7%(120/1 242),病死率35.8%(43/120)。原发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感染(50.0%)、腹腔感染(33.3%)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6.7%)。病原检测结果依次为革兰阴性菌58例(51.3%)、病毒30例(26.5%)、革兰阳性菌20例(17.7%)。肝功能障碍特征依次为谷丙转氨酶升高117例(97.5%)、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93例(77.5%)、白蛋白下降83例(69.2%)和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升高(>17.1 μmol/L)70例(58.3%)。单因素分析显示,死亡组患儿的TBIL、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总胆汁酸明显高于存活组。Logistic回归分析示TBIL升高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2.937,95%CI 1.179-7.315,P=0.02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36;TBIL=64.5 μmol/L是判断脓毒症相关性肝损伤患者预后的最佳截点,敏感度57.7%,特异度84.8%。

结论

儿童脓毒症相关性肝损伤发病率高,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是其主要病原菌;肝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谷丙转氨酶升高、PT延长、白蛋白下降及高胆红素血症,高胆红素血症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诊疗关键。方法报道分析1例以中枢神经系统异常为首发症状的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诊疗经过,并回顾复习相关文献报道。结果患儿因头痛、呕吐起病,于外院行脑脊液检查发现异常;CT发现胰腺占位性病变,治疗无效转入我院,行超声内镜下胰腺肿块穿刺活检,病理报告符合非霍奇金淋巴瘤,根据临床、影像、病理最终诊断为Burkitt淋巴瘤四期。结论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早期症状及体征复杂多变,缺乏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给氧是相对较新型的无创呼吸支持模式,最初应用于早产儿呼吸暂停,近年来,其应用发展迅速,逐步应用于婴幼儿、较大儿童。相比其他无创给氧装置,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给氧舒适度高,耐受性好,护理方便,降低气管插管率,可以有效应用于临床。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是新生儿时期比较常见的消化系统危重症,严重者甚至可能危及新生儿生命。NEC的发生机制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新生儿期的感染是其中重要的环节。早产儿肠道屏障结构和功能未成熟,肠道固有免疫存在缺陷以及异常的肠道细菌定植均会导致早产儿NEC的高发生率。目前明确有效的特异性治疗措施是有限的,对已经发现的风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
目的探讨中国大陆PICU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支持儿童暴发型心肌炎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回顾自2006年4月中国大陆PICU首次开展ECMO治疗以来,国内三级儿童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的PICU应用ECMO支持暴发型心肌炎的治疗情况;总结分析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共有3家医院的23例儿童急性暴发型心肌炎患者接受E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