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食铜的来源及吸收概述

来源 :中国食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wei5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铜是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也是生物体中多种酶的辅酶。在地壳中,铜的平均浓度约为55mg/kg,是一种分布较为普遍的微量元素。早在1928年时,人们就发现铜是哺乳动物的必需元素,经过了近一个世纪的研究,铜对人体的功能和作用已经逐渐被人们所了解。
  一、铜的生理功能
  人体中含铜量约为50-120mg,其中,肌肉和骨骼含铜50%-70%,肝脏含铜20%,血液中含铜5%-10%。铜的活泼氧化还原特性使其较易释放和接受电子,成为生物体中多种酶的辅酶。铜能够维持生物体正常的造血机能,参与到铁的代谢与红细胞的生成中,并能促进结缔组织的形成,维护中枢神经系统健康。当人体缺乏铜时,含铜酶的活性会急速降低,从而影响生物体的各类酶促反应,引起多种疾病。
  二、铜的膳食来源
  饮食、饮水均可作为铜的来源。饮食贡献大部分的铜摄入,食品中的铜含量范围约是0.2-44mg/kg(湿重),牡蛎、贝类、坚果、动物肝脏等含有较高的铜,奶类和蔬菜中铜的含量一般比较低(≤1mg/kg)。植物中的铜含量波动范围较大,土壤中铜的含量、食品的加工方法都会显著影响植物中的铜。
  除了日常食品,膳食补充剂和食品的加工环节也有可能贡献一部分的铜。铜是国家允许的矿维补充剂功效成分,我国许多售卖的矿维补充剂中都添加了铜,比如国食健字G20050046(1mg/天)、国食健字G20130583(1mg/天)、国食健字G20120135(1.2mg/天)等。铜也是制作烹饪器皿的材料,在铜制器皿中进行烹饪会增加食品中铜的含量。由于食物中的铜毒性较低,我国对绝大部分食品中的铜没有规定最高限量,仅在谷物、豆类、薯类等食品中规定了铜限量(6-20mg/kg)。
  饮水对膳食铜的贡献较少。自然界天然水体中铜的平均含量仅约为0.02mg/L,一般饮水对铜摄入的贡献仅为6%-13%。但如果使用铜制输水设施,则饮水贡献的铜会大比例增加。在普遍使用铜制输水设施的美国,饮水中铁、锌、钠、镁、硒等元素对推荐摄入量的贡献率都未超过30%,而铜的贡献率在50%以上的人群饮水中都高于100%。饮水中普遍规定了铜的最高限量,世界卫生组织(WHO)的饮用水标准中,铜限量的暂定指导值是2mg/L,我国标准中均规定饮用水中铜的限量为1.0mg/L。
  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铜的摄入量为1.2-1.3mg/天,我国对铜的推荐适宜摄入量(AI)为2.0mg/天(成年的男性与女性),可耐受最高摄入限量(UL)为8.0mg/天。
  三、人体对膳食铜的吸收
  人体的小肠,特别是十二指肠是膳食中铜的主要吸收部分。铜在被肠上皮细胞吸收后,进入门静脉,随血液转运到肝脏。在肝脏中,铜被肝细胞吸收,并转化成铜蓝蛋白。多余的铜通过胆汁被排放到十二指肠中,十二指肠中的铜可以被人体重新吸收,也可以随粪便排出体外。
  1.食品成分对铜吸收的影响。膳食中的蛋白质、抗坏血酸、锌、铁等多种因素都会影响铜的吸收。已有的试验发现,食物中所含蛋白质的结构和消化性能都会影响到膳食中铜的吸收:当将大豆蛋白添加到饲料中时,鸡膳食中的铜吸收率降低;当使用体外模拟消化研究海产品中铜的生物可接受率时,也发现蛋白质含量越高,铜的生物可接收率越低。如果在小鼠的配方食品中使用大豆蛋白作为蛋白质来源,小鼠对膳食铜的吸收率仅有10%;但如果使用母乳作为蛋白质来源,膳食铜的吸收率可以达到25%。还有实验发现,当给小鼠饲喂未经过烹饪的生肉时,小鼠会出现铜缺乏的现象;而如果将肉煮熟后再给小鼠食用,缺铜现象则不会出现。
  除了蛋白质的构型和消化性能,其他的食品成分也会影响到膳食铜的吸收。部分二价的金属离子会抑制膳食铜在生物体的吸收:当给动物供应足量的锌时,动物体的血清铜与肝铜含量会显著降低;在饲料中加入足量铁,大鼠血浆和器官中的铜含量也会降低。有机酸、氨基酸成分的添加也会也会影响到膳食銅的吸收。
  抗坏血酸对膳食铜的影响较为特殊。在人体和动物实验中,抗坏血酸的添加会减少铜的吸收:大鼠饮食中添加的抗坏血酸会导致铜吸收率的显著降低(由42%降低到23%);成年人每日补充1.5g抗坏血酸,6天后人体血清铜和铜蓝蛋白的含量均发生下降;在大鼠饲料中添加1%的抗坏血酸,大鼠会缺铜并导致贫血。然而在细胞实验中,抗坏血酸的添加又会促进铜的吸收:孵育液中加入1mmol/L抗坏血酸,可使Caco-2细胞对铜的吸收效率提高近4倍;添加1mmol/L抗坏血酸并进行5分钟的孵育,可使神经细胞吸收的64铜显著上升(由2.5nmol/mg)上升至20nmol/mg)。
  除了各种食品成分,膳食中铜含量的高低也会影响其的吸收。当膳食中铜含量较高时,铜的吸收率只有12%;而当膳食中铜含量降低时,铜的吸收率能达到63%-67%。
  2.铜的形态对其吸收的影响。铜的存在形态会显著影响到其在生物体内的吸收,有机铜的吸收效率显著高于无机铜。Gollan将64铜与人体的各类消化液(唾液、胃液、肠液和胆汁)分别混合,形成铜与各类消化液的络合物,将各类铜的络合物分别注射入大鼠的腹腔,研究各种络合物的吸收率差异。实验发现,64铜与胆汁的络合物吸收率(76小时)为5%-6%,仅为其他络合物吸收率的一半。


  Mills将64铜与牧草提取物络合,发现此种络合物的吸收效率显著高于硫酸铜。Mondal对肉鸡和孟加拉幼羊分别饲喂蛋白铜和硫酸铜,结果发现,相比硫酸铜,蛋白铜更容易被生物体利用,食用蛋白铜的实验组具有较高的体重增长(p<0.01);当给成年组补充相同剂量的硫酸铜和赖氨酸铜时,也发现赖氨酸铜组中,铜的表观吸收率显著高于硫酸铜组(p<0.001)。
  当使用无机铜和有机铜分别喂养Landrace×Yorkshire猪时,有机铜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无机铜(p<0.05)。当使用同剂量的硫酸铜、蛋白铜和赖氨酸铜分别饲喂大鼠时,有机铜(蛋白铜、赖氨酸铜)组大鼠肝脏的铜含量明显高于硫酸铜组(p<0.05)。
  铜在自然界的存在较为普遍,膳食铜失衡后,人体出现不良反应的时间也较长,因此膳食铜平衡的受重视程度较低。然而近年来,在包括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多种慢性疾病中都发现了铜的失衡,膳食铜的平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食品中多种成分和铜的形态均会影响铜在生物体中的吸收,但膳食铜在细胞的吸收机制尚不明确。为了更好地了解膳食铜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联,需要进一步研究膳食铜的吸收机理,为膳食中铜的健康安全摄入奠定理论基础。(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项目编号:Y202045188。)
  作者简介:吴敏(1982-),女,四川绵阳,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营养素的吸收。
其他文献
我国猪场现行的发展趋势逐渐朝向规模化,很多规模较大的猪场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建成。在此背景下,探索出科学的猪场疾病防治路径势在必行,以确保有效的降低生猪疾病的发生概率和影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向上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猪肉的消费量正不断增加,生猪的饲养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在生猪饲养的过程中,由于受一些因素的影响,疾病的产生难以避免,疾病的
她的工作岗位发生多次变动,但她对人社事业的执着和热忱却始终如一,锐意进取,努力工作,发挥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她就是西藏自治区社会保险管理局安置服务科二级主
期刊
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随着社會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高职教育也在持续发展,教学质量亦不断提高。然而就当前高职教育的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其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针对烹饪工艺与营养课程展开探讨和研究,首先总结了该课程的教学现状,然后明确教学改革的要点与原则,最后有目的性地提出具体的课程改革方略,希望能够对相关教育管理者有所帮助。  一、烹饪工艺与营养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认知水平和生活质量也进一步提升,其中,茶产品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喜爱,茶文化以及制作工艺等也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我国茶园基地的数量以及茶叶的总产量都名列世界前茅,茶艺等相关文化也逐渐被人们所关注,甚至一度流行,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与精神生活,茶学专业在大学专业中的地位也逐步提高。  一、“双导师制”培养的重要性  经过多年的实践验证,“双导师制”是一种对在
随着公众生态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逐渐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野生动物保护是生态保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各界重点关注的对象。自然保护区能够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
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部署要求,切实做好“十四五”时期农村金融服务工作,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水平,近期,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财政部、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局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意见》(以下简称
消毒环节在猪疫病防治中起着重要作用,养殖人员应该提高对消毒工作的重视,争取把疫病抑制在源头,控制其发展,给生猪提供一个健康有利的生长环境,为食品安全负责,保证良好的猪肉品质
在当前我国的禽类养殖行业中,粪便的处理一直是当前比较关键的问题。本文对于养殖企业中的鸡粪高温发酵技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旨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经验。
每年的秋冬季节,气温都会相对比较低,尤其寒冷的冬季,对于养猪生产提出严峻的考验。实际生产中必须重视猪群的保暖措施,否则会直接影响猪只的正常生长,同时会削弱机体的抵抗力,从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