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之有效诵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文本诵读——“一折青山一扇屏”
  叶圣陶曾说:“读书心有境,入境始为亲。”“入境”就是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去,使学生由一个旁观者变为一个当局者,去亲近人物,去“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和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在这种情境下,有感情朗读就水到渠成了。
  如我在教学《夹竹桃》一文时,预设通过“抓住关键语句、丰富词语内涵、回环训练朗读”的方法来突破这一教学重点。具体教学环节如下。
  1 自由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划出能体现夹竹桃韧性的词句,简单写上你的感受。
  生:“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一声不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表现了夹竹桃的旺盛的生命力。
  生:“悄悄地、一声不響”表现出夹竹桃那种默默无闻的品格。
  生:“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无不奉陪。”说明夹竹桃的开花时间很长,是没有哪种季节性的花可以比得上的。
  生:“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无日不迎风吐艳”。由此可以看出不论是气候的变化,还是季节的更替,只有夹竹桃坚韧不拔地开放。
  这样学生对韧性的理解也就有了多元的答案:韧性就是坚韧不拔,就是默默无闻地生长,韧性就是毫不畏惧任何艰难险阻。
  至此,学生对“韧性”这个词已有了一定的理解,怎样才能感悟到作者对夹竹桃韧性的赞美之情呢?还需要借助朗读。于是我设计了引读这个环节。
  2 引读:在和煦的春风里,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一声不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在盛夏的暴雨里。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一声不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在深秋的清冷里,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一声不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我在教学《黄鹤楼送别》一文时,就是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和挚友分别时的情景,谈谈自己当时的感受,然后让学生扮演李白和孟浩然进行朗读,结果学生读得很生动很有感情。学生的主体意志是在具有真正主体地位之后而渐渐形成的,有了主体意志,才有了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发展,也才有了自己的思想:“我以为……”“我能不能这样说……”“我推测……”“我补充……”“我不同意……”有了丰富多彩的“我”,学生才能享受课堂的快乐,课堂才是有内涵的。
  二、文本悟读——“不及林间自在啼”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内容是自己选的,学习方式是自己决定的,合作伙伴是自己挑的。在这样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无拘无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了主动探究、自主开放的学习过程。如在教学《夹竹桃》一文时,将学生引入教学情境,真切地感受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特别是文章中季羡林先生所表达出的对夹竹桃可贵的韧性的那种发自内心的赞赏之情在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深入体会呢?围绕这一教学重点环节,我确定了采取“从文本自身入手,紧扣关键语句设计回环再现式的直观化朗读,突破教学重点”的设计思路。
  1 通过读,再现情境:“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
  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
  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深入体会“韧性”,同时领悟上一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是铺垫,用别的花和夹竹桃进行对比,体现夹竹桃的可贵韧性。
  师:“无不奉陪”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师:你看,春天,院子的花开了,迎春花——
  生:首先开出黄色的小花,报告春的消息。以后接着来的是桃花、杏花、海棠、榆叶梅、丁香,等等,院子里开得花团锦簇。
  师:这时,在那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
  生: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师:很快,春花落了,可是在那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
  生: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师:春天,花开花落,夹竹桃依然如故的形象具体化了。
  师:夏天,——
  生:更是满院生辉。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四色梅、江西腊,等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夜来香的香气熏透了整个的夏夜的庭院,是我什么时候也不会忘记的。
  师:不久,夏花在秋风中凋零了,可是在那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
  生: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师:夏天,花开花落,夹竹桃仍旧默默开放的形象具体化了。
  师:秋天来了,秋风起了,——
  生:玉簪花带来凄清的寒意,菊花则在秋风中怒放。
  师:这时,在那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还是——
  生: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师: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在那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都是——
  生: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师:这点韧性,是院子里的那些花能比的吗?
  简析:朗读设计,把每季院子里其它花的开放、凋零具体化,再和夹竹桃三季开放的情景相比,不断地回顾上文内容。以“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作为朗读训练的基点,进行内容上的对比朗读,不断呈现夹竹桃默默开放、无不奉陪的情境。文字所表现出的韧性和对比的写作手法,学生都在朗读中得到了领悟和深入理解。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有恰当运用多媒体,才能发挥它的优势,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结合课堂教学的实例,从“创设情境”“对比探究”两个大的方面进行阐述,指出有效运用多媒体,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更好地发挥现代媒体的真正作用。  关键词: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多媒体 有效运用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要求教师必须掌握有关多媒体教学的方法与技术。一时间,课堂教学越来越多地依赖多
名著导读近年来被纳入教材编排体系,越来越多的试题涉及对名著的考查,這对于中学生来讲是一件比较棘手的问题,如何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握要点,提高学习效率,成为教师所探讨的一个重要的课题。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根据学生所需,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激发其潜能,使之在“名著导读”问题上游刃有余,提高自己的知识素质。  一、实施探究性学习方式,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莎士比亚说过:
摘 要: 作者结合教学实践,认为教师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打造灵动课堂:教师微笑进课堂;注重新课导入;激活词语学习;注重品词析句。  关键词: 语文灵动课堂 微笑 新课导入 词语学习 品词析句    作为一名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的语文老师,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将一节语文课上好,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收获知识,丰富情感。随着学校灵动课堂的深入研究和构建,我收获了不少的知识,并竭力将知识运用到课堂实践中。我认
岩溶山区的水土保持工作要围绕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来进行,要保证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居民全面发展,把解决农村生产生活问题、生态健康问题等放到第一位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为遵循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低年级语文老师们通常会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生动浅显的教学语言,在轻松活泼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习。单纯的学生,浅显的教材,简单的知识,久而久之,一些低年级的语文老师也变得“肤浅”起来,经常有人因为对成语典故缺乏了解而出错,或者因为文史功底不深而陷入被学生“问倒”的尴尬境地。  例如某位老师在教学苏教版第四册语文《练习六
阅读是阅读主体对阅读材料进行认知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需要人的各种心理因素积极参与的复杂过程。阅读的认知领域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阅读材料的认知;二是对自身阅读过程的认知。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兩个方面的发展。其中对自己阅读过程的认知就是元认知能力在阅读中的体现,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元认知能力对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自学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1.调整阅读心态  情绪对阅读效果的影响是不言
摘 要: 在现代教育中,阅读能力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之一,也是现代人都需要拥有的基本素质之一。语文课作为初中教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正是培养和提高初中生阅读能力的重要场所。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应受到语文教师的关注。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阅读能力 基本素质    听、说、读、写等能力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的实践能力,也是我国教育改革中一直坚持培养的基本的个人能力。语文教
摘 要: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学应该让爱和自主成为语文课堂的润滑油。在授课过程中采用适当的方法,可以让课堂事半功倍:用讨论—讲解的授课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营造与培养学生自主创造精神相一致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让课堂成为学生思想的舞台。在这样的语文课堂中,用关注和爱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发挥他们的潜力,培养真正有思想的学生,让新课程改革的成果能最终在教学中达到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 语文教
阅读,让贫乏和平庸远离我们;阅读,让博学和睿智拯救我们;阅读,让历史和时间记住我们——的确,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成长。吕叔湘先生说:“学习的成果百分之七十得益于课外阅读。”古今中外的名人、学者都得益于对书籍的大量阅读。小学阶段是人生的启蒙阶段,学生如一株刚破土而出的幼苗,渴望吮吸知识的甘露,以使自己茁壮成长,而这甘露的获得,除了依靠老师在课堂上有限的传授外,更多的要依靠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去采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呢?  一、尝试性阅读,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是儿童的天性,而传统的师问生答的、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的教学模式却扼杀了儿童的这一天性,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所以,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改变过去那种由教师确定目标,引导学生达标的牵引式的教学模式,放手让学生先进行尝试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