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英语专业硕士学位论文文献综述写作技巧

来源 :理论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ggma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篇好的文献综述是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就如何写好英语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文献综述展开一系列的讨论。从文献综述的定义、目的、写作意义,论文选题及文献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到通过实例详细介绍说明了文献综述具体的写法和格式。使读者对英语硕士学位论文的文献综述有一个详尽透彻的了解,为文献资料的成功撰写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英语硕士学位论文;文献综述;选题;写法
  
  文献综述是英语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完成过程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和实践环节,是研究生阶段学习、研究与实践的全面总结,同时又是提升和衡量研究生实践工作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的平台和重要举措。但目前文献综述的撰写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的最大问题是选题不明确、缺乏创新性,层次不清等。笔者就以上问题在文中展开一系列的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一些行之有效的写作方法供读者参考与借鉴。
  1.硕士学位论文的定义
  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用科学的方法进行与本专业相关的系统,具体的研究,最终提出继承前人且具有创新性的理论或见解或取得具有创造性的成果,同时以此为内容撰写出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可读性的并作为提出申请授予硕士学位时评审用的学术论文。硕士学位论文的写作重在陈述研究过程,即对整个研究过程的一个综合性的汇报。是高等学校硕士学位授予计划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和实践性环节。
  2.文献综述的定义,目的及意义
  文献综述(Literature Review)是科学文献的一种。作者在正式着手撰写硕士学位论文之前,需大量搜集、阅读、选择、整理、归纳、分析和比较与论文相关的各种有益信息和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就相关专题的研究背景、前期工作、研究现状、出现的问题及争论的焦点以及发展前景进行的相应的综合整理、归纳总结与评论。
  通过前期撰写的文献综述,作者会对所选专题的研究现状、所存在的争议及前景展望有一个深入的了解,这样后期的论文写作就会水到渠成,写起来得心应手。硕士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整个学习期间的一个重要阶段,而一篇好的文献综述是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的前提和基础,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和价值。它反映出当前某一学术领域中某一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发展动态,学术建议及学术见解,因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文献综述写作过程
  3.1选题的目的,方法及意义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教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个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型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由此看来,选题是论文写作过程中撰写文献综述的具有关键性的第一步。一个恰当的选题往往是论文成功的一半。因此,在拟题过程中,要结合学科与专业研究方向及时与导师联系沟通,报告自己的想法,共同商榷,选择一个恰当的适合自己的课题来研究。
  选题的方法及策略是多样的。英语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既可从理论入手,又可从实践方面进行选择研究。针对英语学科中文学方向、语言学方向、翻译方向和英语教学法的划分,学生应结合自己研究方向的实际情况进行选题。文学方向的学生可对不同地区、不同时代、不同题材和体裁的文学作品进行评论,也可对某一作家或某一文学派别的写作风格评议,亦可就某一文学作品产生的社会意义进行分析等等;翻译方向可从翻译理论、翻译方法、翻译实践或就某一作品不同的翻译版本结合中外翻译史或相应的翻译策略进行评析,另外,也可选择特殊用途英语翻译作为选题,如法律英语、新闻英语、科技英语等;语言学方向可考虑从词汇学、语义学、语用学等入手,也可涉及其它方面,如语言学对翻译的影响等方面选题;而英语教学法则可从教学法理论,教学发展史到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师生间的互动等方面入手拟题。
  一般说来,平时就应博览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专著,多听学术报告会,阅读最新的国内外最具权威性的学术期刊,跟踪了解本专业各研究领域的最新动态及发展情况,把自己的心得想法及时汇报于导师以期得到导师的指点。再者,自己的研究方向应与导师的相同或相近,这样在初步拟定下题目后,导师就会及时给出相关切实的意见。要注意的是,所选题目应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要适合自己的行文风格和气质风度,量力而行,而且题目不宜过大。题目过大只会造成面面俱到的局面,而集中论证某一方面的问题,“小题大做”——把小题目写得针对性强、论点鲜明、内容丰富、层层深入,才可以保证写作的顺利进行。虽然所选题目要有一定创新性,但也需难易适中,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不能一味求创新,盲目动笔,很可能会陷入骑虎难下的被动境地。对所选题目的性质、范围、目的及价值有了一一明确的答复之后,才算是有了一个成功的选题。
  因此,恰当的选题会直接影响到论文撰写能否顺利进行,也会直接影响到论文的质量,此外还有利于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从而使从事学术研究的各种综合能力得以初步的锻炼和提升。
  3.2文献资料的搜集,阅读和整理
  题目确定后,则要围绕所选题目搜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可用阅读专著、年鉴法、浏览法、检索法等。最常用的方法是是检索法。与文题有关的文献搜索越全越好,还应多搜集最权威的、最新的、最具渊源的文献资料。这样自己才会对所定文题有一个从古到今,从外到中的一个全面细致的动态了解。认清形势,就能面对题目找到自身的立足点和切入点。
  搜集好文献资料后,要及时列出书目并对这些参考文献进行归纳并选择整理出最具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的资料。在接下来的阅读过程中,要认真做好读书笔记,把每一个阅读时得到的启示、体会、想法以及自己一闪而过的灵感及时记录下来,这不仅为文献综述的写作提供了详实、有效的资料,而且对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有好处。
  3.3文献综述的格式与写法
  根据时间来划分,文献综述可分为回顾性综述(retrospective review)前瞻性综述(prospective review);根据内容和目的来划分,文献综述可分为动态性综述(developmental review),成就性综述(result review)和争鸣性综述(contentious review);而根据作者的自身参与情况,则可分为归纳性综述(inductive review)和评论性综述(critical review)。当然,在撰写文献综述过程中,对以上三类的划分并非绝对化,可以将各部分综合起来。总之,一篇结构完整的文献综述都应包括以下几部分:标题(title)、摘要与关键词(abstract and key words)、前言(introduction)、正文(review)、结论(conclusion)和参考文献(references)。在此篇章结构中,核心部分是前言、正文和结论。下面将通过实例分别介绍这几个部分的特点及写作方法。
  3.3.1前言(Introduction)
  前言是写好文献综述的第一步,要充分理解题目意思,让导师明白你到底在“论”什么,确定你的论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⑴提出问题。⑵介绍综述内容。
  提出问题时,作者应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和研究背景;介绍主要内容时,应使用简明扼要的语句加以概括综述范围,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和现实意义等。
  例如翻译方向的作者在选定题目《构建文化视角下的翻译意义观》后,在前言部分首先要提出问题:“在文化转向中,文化在构建翻译意义观时起到了哪些作用?(what)应如何把握文化因素并以此来构建新翻译意义观?(how)”提出了所研究问题之后,再来介绍与此相关的研究背景和现状,分析说明以往的语文学式、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对翻译意义观的不同理解,并基于维根斯坦对翻译意义观的专门研究和勒弗威尔倡导的翻译学“文化转向”,提出构建一种适应文化转向下的新翻译意义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说明这一研究问题的意义何在,即旨在用加入文化因素的翻译意义观来正确指导翻译实践,以适应文化大转向时代下对翻译的新要求。这样,读者就会对全文主要叙述的问题有了一个初步的轮廓。
  但需注意的是:⑴在撰写过程中,应适用一般现在时介绍背景知识,使用现在完成时陈述前人成果,使用一般现在时或一般将来时介绍本文内容。⑵避免使用简单疑问句,多用“what,how…?”等特殊疑问句来提问。⑶语言方面忌用第一人称单数,以第三人称或使用第一人称复数充当主语,通常借助以下的语言形式:
  ①…被定义为…:…is defined as…/…has been defined as…
  ②…指的是…:…refers to…
  ③普遍认为…:It is generally recognized/agreed/accepted that…
  ④…依然是一个尚待解决的问题:…remains an unsolved problem.
  ⑤本综述的目的是…:The purpose/aim/object of this review is…
  ⑥本文主要阐述…:This review focuses on…
  3.3.2正文(Review)
  正文是文献综述的主要内容,核心所在,是前言的扩充,展开和深入。根据前言所提出的问题和综述范围,作者要对所搜集到的大量相关的代表性强的,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对比和分析,然后分别对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发展现状、前景展望加以论述并加入自己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以便使读者获得全方位的了解。
  例如,在撰写《构建文化视角下的翻译意义观》一文的文献综述时,所采用的是动态性综述,综述内容由一般到具体、由过去到最近、由他人观点到自己看法。而就此引述文献时,只介绍对综述内容的主要研究成果和结论性意见,对研究的材料,方法和过程可稍加省略。首先回顾在倡导语文学式、结构主义、解构主义时期及维根斯坦个人对翻译意义观的研究,以时间为序,由远及近;其次,以有叙有议的方式体现正文述评的功能。叙前人对意义观的研究并评议带来的结果:语文学式发展时期,强调意义观产生于译者的天赋和灵感,使意义观虚无化,神秘化了;结构主义时期,一味强调意义观产生于句法—语义间,使意义脱离了具体言说的语言环境;解构主义强调了意义产生与对话中,却忽视了语言表达与外部世界和语言结构的自律性,使意义完全成了一种主观性的东西;而维根斯坦个人认为意义产生与交流之中,因此把意义“游戏化”,但也未能触及到文化因素对意义的影响,虽有一定启发,但仍然不能很好的指导文化转向下的翻译实践。最后,探其原因,究其不足。说明以上各时期的翻译意义观都未能在意义观构建中考虑到文化因素对翻译的巨大影响,所建立的意义观不完整等。但需注意的是:⑴应充分了解研究的意义,使假设和问题明确化。⑵表达作者自己的观点时,要客观,谨慎,多使用表推测的语言。通常借助以下的语言形式:
  ①研究表明…:Studies show that…
  ②必须指出…:It must be pointed out that…
  ③还得指出…:It should be added that…
  ④由此可见…:It can be seen from this that…
  ⑤显然:It is obvious/clear/apparent/evident that…
  3.3.3结论(Conclusion)
  在结论中,作者将对全文加以总结,同时也要发表个人的意见。总结的内容包括:对正文评述的归纳、对各种问题的评论性意见、对所综述主题的研究建议或未来展望。如在撰写论文《构建文化视角下的翻译意义观》的文献综述时,总结部分可将正文评述归纳为:在研究翻译意义观时,既要看到语义—句法的字面意义,又要注重文化交流的深层意义。建议应在勒弗维尔“文化转向”的提示下,给旧意义观加入文化的新内容,为维根斯坦的交流意义观里注入文化活力,提出构建具有双重性质的新翻译意义观,建立新翻译标准,以此来正确指导在文化大转向时代的翻译实践。需注意的是:在总结部分,笔墨的重点应放在回答研究问题上,相当于几个研究结果的整合在一起的一个概括,而不是泛泛的就事论事。与研究问题相结合,说明反映了什么问题并应怎样解决该问题。语言形式可参考To sum up,As mentioned above,In short,To conclude,In all等短语来引出结论。
  此外,参考文献尽管放置文末,但也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列出文献综述所依据的资料,编排应条目清楚,内容准确无误,增加综述的可信度。这样不仅表示出对被引用文献的作者的尊重,而且为方便读者查找相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
  4.结语
  一篇好的英语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文献综述应有较完整的文献资料,但不应是一张读书心得清单也绝不是对已有文献简单的重复和一般性介绍。不仅要对前人研究的优点,不足及贡献有一定的分析与评论,同时作者也应结合主题内容,给出自己的评论分析和结论,并要正确反映出主题内容。因此平时就要坚持持之以恒的写和练,不仅要对文献综述所议主题的内容、结构、语言的特征有所了解,而且在遣词造句、综合提炼、分析评论上也应多下功夫,这样一定会提高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向明,2001,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桂诗春,宁春岩,1997,语言学方法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 要:时光流逝,不知不觉中我在班主任的岗位上又送走了一届学生。这里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遗憾。正如“教无定法”一样,我认为班主任管理也无定法。我始终坚守三句话:“情真意切暖人心,行成于思毁于随,察察为明辨真伪”,并把这三句话作为学生思想工作的基本方针,把这三字经“情,思,察”用于日常的管理活动。  关键词:真情;思考;观察    一、情:情真意切暖人心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
期刊
摘 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一些外来的进口商品,一些商品的名称甚至让我们耳熟能详。很多进品商品的名称都是根据他们的音译转喻加工而来的,里面也涉及到商品生产国和它所进口国的文化差异对于商品名称隐喻的影响,这里我想对我身边一些进口商品名称的翻译做些文化隐喻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品牌名;翻译;文化;隐喻    一、什么是隐喻    隐喻的研究由来已久,二十世纪以前对隐喻的研究主要有两种基本理论
期刊
摘 要:优化课堂教学,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树立全面、主动的课堂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深入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因材施教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变“填鸭式”学习为主动自觉学习。  关键词: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方法;培养学习兴趣    课堂是教师教学思想、教学能力、教学艺术的综合体现,也是促进学生知识、智能、技能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主渠道
期刊
摘 要:感恩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大学生感恩意识缺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从分析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缺乏的原因入手,探讨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感恩教育;班主任工作    我国感恩教育源远流长,自古就有“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等古语古训。“感恩”在《现代汉
期刊
摘 要:本文先介绍了语言测试的理论基础,又介绍了多项选择题的名称、含义及来历,然后分析了它的优点和缺点,指出多项选择题在英语测试中的广泛和过度使用不利于英语教学的发展,最后对如何谨慎合理地使用多项选择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多项选择题;优点;缺点;英语测试    一、引言  多项选择题(Multiple—Choice Items)是近几十年来在语言测试中使用最广泛的题型,它经常被用于一些大规
期刊
摘 要:数学史对于揭示数学知识的现实来源和应用,对于引导学生体会真正的数学思维过程,创造一种探索与研究的数学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素质,揭示数学在文化史和科学进步史上的地位与影响进而揭示其人文价值,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数学史;数学教学    在课程改革前后的教材中,都有数学史知识。数学史是研究数学科学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简单地说就是研究数学的历史。它不仅追
期刊
摘 要:军队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在全军深人贯彻人才建设战略思想,全面实施人才战略工程形势下,院校教学工作被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度。教学管理工作作为院校建设的重要环节、指挥控制教学活动的中枢,应及时调整转变教学管理观念、方式、秩序、手段,加强管理队伍建设,以适应院校新的发展格局。  关键词:军队院校;教学管理    随着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现代教育观念的不断确立,教学管理人
期刊
教师读书的能力,是教师成长的重要动力,是教师在新课改形势下,取得长足发展的基本保证。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所以教师要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方法,熟练掌握先进的科学理论,还自主、民主的教学模式于学生。教师同时需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底蕴,有开发校本课程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转变的学习方式。然而许多教师在长期的“应试”模式下,已变得不太善于学习、思考和读书了。勤于读书和善于学
期刊
摘要: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从黄仁宇先生所说的“大历史观”来对万历十五年间的历史进行重新审视,通过对万历皇帝、张居正、海瑞、戚继光、李贽等几个历史人物的深入分析后得出,改革需要一套完善的理论体系;需要能够满足利益共享的分配机制;需要渐进、理性、务实的方法和策略;需要更加适合中国国情的一系列相关法律和制度。  关键词:大历史观;历史人物;改革      一、大历史观的理解  按照黄仁宇先生的说
期刊
摘 要:实施专题式教学,教师要尊奉民主思想,不断变换教学方法设计问题、设计活动,使每堂课充满新意。  关键词:创新;改革;专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程,思想政治课开始迈向教育改革的第一个台阶,思想政治教材也由《思想政治》名称改为《思想品德》,这不仅体现了改革的精神,也体现出政治课的人文性特点。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专题式的教学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专题的教学设计展示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