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清正家风吹拂和润泽童心

来源 :中国图书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ming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中指出:“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总书记把优良家风对后代的影响,形象地比喻为“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并且强调: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希望大家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只有4亿多个家庭、13亿多人民的智慧和热情汇聚起来,才能形成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孙卫卫的长篇儿童小说新作《一诺的家风》,正是从“家风”这个独特的角度为切入口,讲述了五年级小学生唐一诺和他的妹妹唐一言,还有他的同学蒋松风、周宇飞等孩子之间的日常生活故事。每一个小孩虽然都涉世未深,但是在这些孩子的行为举止、性格养成、心理素质乃至少年健全人格的建构背后,是来自不同家庭背景和家风家教的潜移默化的导引与影响。
  童年的天空正在展开,孩子们已经开始朝着各自的天空飞翔。那么,孩子们的天空是从哪里开始的呢?小说里用一个个真实的、童趣盎然的故事告诉我们:也许并非是从一个多么远大的理想,也不是从什么虚无缥缈的梦想开始的,而是从离他们的生活很近很近的地方,从他们每个人的家庭和饭桌上,从长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从一双乐于助人的手,从一颗宽宏大度的心开始的。孩子们的天空的高度,是仅仅到达树梢,还是伸向云层、通往群星,就看你的家风要把他们带向哪里了。
  毫无疑问,这是一本立意高远、构思新颖,入口虽小而内涵丰盈、细节结实的儿童小说,也是一部文心明亮的、既能传递出当下的时代精神和核心价值观,又折射着中华民族家庭美德和家风传承智慧的作品。优秀的儿童文学是爱与美的文学,也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文学”。爱的教育,善的教育,美的教育……中华传统美德中许多恒久、闪光的东西,都像无声的细雨,伴随着清白、和煦的家风,吹拂和滋润着唐一诺、唐一言兄妹童年时代的每一天。长辈们用各自的行为无声地影响着孩子们的成长。我们从小说里看到许多这样的细节。
  例如一诺的爷爷,是村里的“秀才”,喜欢读书,尤其喜欢读古书,还会作诗作对联,毛笔字也写得好,每年过年,村上的春联大都是爷爷书写的,一分钱不收,还贴上墨水。还有爷爷常说的那些朴素的话语,“吃亏是福”“人不会累死,只会懒死”“人在做,天在看”等,也都有意无意地影响着唐一诺。
  再如一诺的妈妈,曾在老家当过小学老师,对老师这个职业特别热爱。“一切为了学生”是她常说的一句话。虽然收入不高,但还常常接济学生,有时候甚至把学生带到家里来住。一诺的爷爷对此十分满意,总是说,孩子是一个家里最大的希望,大人们没日没夜地干,还不都是为了孩子。家长把孩子交付给老师,是对老师的信任。虽然没签什么合同,当老师的,既然收下了这个孩子,就是一种承诺,培养孩子的过程就是履行承诺的过程。就像把一棵棵很有希望的小苗給了你,而你却没有培养出来,家长多失望呀!现实生活虽然对妈妈很不公平,甚至很长时间里连一份薪水低廉的工作都找不到,但是妈妈从不气馁和抱怨,更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念。
  唐一诺的爸爸也是如此。爸爸12岁的时候,爷爷手抄了一份《弟子规》给他,从此他牢牢记住了“凡出言,信为先”等做人的准则。到了一诺12岁的时候,爸爸也仿效爷爷,买了一本《弟子规》送给一诺。在爸爸的熏陶下,唐一诺很早就会背《弟子规》。因为生活一直很窘迫,爸爸总是教导一诺要勤俭节约,可是,一诺生日的时候,爸爸却做了那么多好吃的,还特意买回了蛋糕。这些无言的举动,都深深影响着唐一诺的成长。因此,他也很自然地有了这样一些小小的、美好的愿望:例如,等爸爸妈妈过生日的时候,他也给他们做一桌好吃的,或者请他们到饭店吃一顿;他一心想找一份小工,挣些钱,用来交乒乓球特训班费用;他还希望能在全市少年乒乓球锦标赛上获得名次,拿到奖金,补贴家用;他也希望妈妈能尽快找到一份新的工作……
  故事里有这样一个细节:有一次学校通知收资料费,所有人都交上去了,只有唐一诺一个人没有交,因为家里困难,他带的钱不够。他的好朋友蒋松风知道后,主动借钱给唐一诺,唐一诺答应第二天一定还上。可是,第二天一诺病了,没有来上学。让蒋松风没有想到的是,快要放学时,一个女孩突然找到他,从书包里拿出了20元钱,说:“我是唐一诺的妹妹,叫唐一言,我哥哥今天病了,他让我带给你的。我哥哥让我今天务必还给你……”
  类似这样的行为举动,正是“凡出言,信为先”的家风美德对孩子影响的结果。“梅花香自苦寒来”“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小说的每一个故事细节大都是对孩子和家庭里真实、平凡、琐碎的日常生活的发现与采撷,因为紧接“地气”,所以真挚、鲜活、生机盎然。小小少年唐一诺的故事,就像《爱的教育》里那个在深夜里悄悄替父亲抄写文书的“小抄写员”的故事,令人心疼和感动。
  除了清正的家风对童心的吹拂与润泽,学校里的良好风气对小孩们的正面引导,也不容小觑。小说里有个情节:每逢教师节之类的节日,不少家长会让孩子给老师送礼物,甚至送购物卡。对此,故事里的罗老师,对唐一诺说了这样一番话:“请告诉你的爸爸妈妈,这些都是老师应该做的……你要知道,老师对你很期待,期待你好好成长,将来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老师相信,一定会的。”一诺听了,幼小的心灵深受触动,“霎时,他感到有一种责任在肩头,就像马拉松比赛,即使最后只剩下他一个人,为了罗老师,他也要坚持跑到终点。他悄悄握了握自己的右拳,给自己加油”。
  随着小说故事的推进,我们也看到了另一条线索,就是唐一诺的妹妹唐一言的身世真相。原来,一言并非一诺的亲妹妹,而是一诺的同学周宇飞的妈妈当年因为担心这个婴儿的先天性疾病,而忍痛丢弃的亲生女儿。从小女孩唐一言真实身世的显现,以及面对她何去何从的选择上,我们也看到了周宇飞一家的家风,尤其是他妈妈人格上的某些偏狭与缺失。它们与一诺的家风正好形成了某些比照。所幸的是,无论是被遗弃的女婴,还是女婴的妈妈,都遇上了一诺一家。在亲情怡怡、宽宏无私的人性面前,在温暖明亮、清正和煦的家风面前,不仅被遗弃的孩子重获幸福,偏狭和自私的成年人,也清晰地照见了自己的人格弱点,继而也找到一种把自己从偏狭和黑暗中拯救出来的力量与光明。
  所有这些,都是小说故事里的“正能量”。它们是散落在生活幽微处的真善美的东西,需要接地气的作家去把它们发掘和展现出来。它们是清风、清泉、阳光、花香,永远比戾气、淤泥、阴影、铜臭更值得拥有,也更值得书写和张扬。《一诺的家风》里对这些“正能量”的发现与书写,哪怕仅仅是一星灯火、一泓小溪,也同样闪耀着清白之光和清澈之美。
其他文献
在乐乐所有的课外学习班中,合唱是她最喜欢也是坚持最长的一个。记得在某一次参加合唱课的?过程中,乐乐曾经这么表示:“我觉得上合唱课特别快乐,因为之前妈妈很少陪我,上了合唱课之
在数据库应用开发过程中,经常要处理大量的大数据对象(如图形、声音文件或带格式的大文本文件等),如何高效快捷地处理这些大数据对象是开发人员当前所面临的一个难题。本文介绍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以及人们文化水平的提升,大众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得到极大的提升。在进行美术创作的过程中,创作者应十分关注色彩的搭配及使用。色彩是美术创作的一个终
<正> 比尔&#183;盖茨曾经预言,WLAN必将广泛应用在家庭内部。这种展望不无道理。近期由于“非典”的原因,就大大的凸显了WLAN对于日常家居生活或是家庭远程办公的众多优势。
<正> 经常有网友问:我的网站提交Google有1个月了,但就是找不到我的网页,这是怎么回事?其实Google在收录网站方面还是相当宽容的,有时新网站在Google上找不到,并不等于没被收
<正>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各级学校的校园网络建设正如火如荼。实达电脑也推出了自己的校园网解决方案,在提供硬件产品之外,也同时协助校方建设自己的校园网络,从而使自己
所有"经典"都有超越时间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它致力于阐释超越了特定时代的原理、法则与智慧。也就是说,它必定具有极强的穿透力和思想深度,对事物的本质及其永恒的"自然"有
传统丝瓜栽培都是以搭架形式进行露地稀密度栽培,一般都在庭院内或荒地上进行,每亩仅栽培50~60株,产量比较低,无规模效益。现推广一种在日光温室内高密度栽培丝瓜的技术,此项技术丝瓜花长时间不衰败,使花在瓜上的保留时间从原来的5天延长到现在的10天以上,不仅提高了丝瓜栽培的规模效益,也提升了丝瓜的商品性。现把这一技术总结如下:  1.选用优良品种,培育无病虫壮苗 选用的丝瓜品种需具备瓜条直、产量高、抗
"读者"的衰微与"用户"的兴起,是数媒时代接受主体的一个深刻变化。这一变化的信息在最直接面对"读者"的图书馆事业中有着更明晰的提示。在我国,无论是公共图书馆还是高校图书馆,多
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研究成果的《德性与制度》的出版,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这首先是由于它的问题意识强、抓得准。诚信问题从古至今始终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