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德育教育的重心向“爱”过渡

来源 :科学导报·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xp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探讨21世纪德育变革问题,既要从现实出发,又要放眼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既要继承我国传统道德中的优秀遗产,又要考虑如何同世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先进性、科学性东西接轨,既要考虑社会经济基础变化对德育的巨大影响,又要遵循德育自身发展规律,才能适应21世纪时代的要求,创造新世纪学校德育的辉煌。本文从几个方面探讨学校德育的重心向爱社会、爱自然和爱人类过渡。
  关键词:德育;转向;规范;过渡
  在人类精神文明建设有过辉煌成就的中华民族必须用大德育观来建构一个符合新世纪要求的德育体系。因为人类理性、良知和智慧的提高,新思想的传播,是国际大家庭的责任感和对世界秩序的维护。促使世界各个民族道德之间在其发展过程中必须相互理解、尊重、共融、共存。由此看来,把德育局限在校园内,已无法完成现代社会所要求的德育任务,仅局限在本国传统德育内容也很不够,必须将德育纳入世界精神文明建设的轨道,与此同步运行,才能适应21世纪道德建设的需要,才能使我国学校德育再创新世纪的辉煌。
  一、由重政治教育转向重道德教育的趋势
  学校德育包括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等方面的教育,这些内容之间有区别又有联系,各项教育内容既不能完全割裂开来,又不能相互替代,它们统一于德育目标之中。在具体实施德育过程中,由于社会政治、经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可能会出现侧重抓某一方面或强调某一方面的情况。这种阶段性的重点教育,其目的是通过调整,使各方面教育协调发展,这是完全正常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引起了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许多重大变动,特别是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变化过程所反映出来的总体特点是,过去那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一化、政治化的德育意识已经被打破,人们的价值取向出现多样化,价值选择出现务实化。这表明,目前社会道德从总体上看是向新的境界和高度攀登,社会道德风气变化最深刻的是,人们的道德心理和行为特征由“假”向“真”,由“虚”向“实”,由封闭向开放,由单一向多元,由依赖顺从型向独立自主型,由“等、靠、要”的习惯思想向竞争意识不断增强方面发展,一种逐步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道德体系正在酝酿之中,这是一 个很大的历史进步。当然,我们目前还没有走出社会转型期特有的“道德规范不定型”期。由于客观上社会的变化正处于进行之中,主观上人们的主体文化素质又有一定差距,所以目前人们的价值取向呈现出重新定位的动荡和多重化选择之间的混乱。在道德选择导向上出现了三种选择倾向,一是选择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道德文明:二是选择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明,主要是优良传统美德;三是既要弘扬本民族传统道德中的精华,又要吸收西方现代文明,从而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文明。在这三种选择当中,前两者显然具有较大片面性,只“向外看”和“向后看”必然脱离现实。只有第三种选择倾向,才有可能对道德建设做出符合于自己时代要求的探索和创造。
  在未来的社会,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科学和技术必将进一步为社会提供物质利益和较高的生活水平,但同时也将伴随着发生诸如水污染、土质下降、森林遭受破坏、动植物种类急剧灭绝、资源枯竭和环境公害等。为此,人类必须以极大的努力去建设一个与21世纪相适应的道德规范。这个规范对人们的总体要求是学会关心,关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好人类社会这些公共关系,需要建立一种相应的道德规范。虽然不可能一下子在整个人类建立一个明确的、统一的道德规范,但重视道德教育,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帮助年轻一代树立更高境界的理想、信念与责任感,帮助他们学会关心、学会共处、学会同情等一系列时代所需要的道德,是21世纪初德育发展的大趋势。
  二、品德形成的动力启动将由政治动力转向经济动力的趋势
  在以政治教育为德育的主要内容甚至政治教育取代德育的全部内容以往的德育中,过分强调和夸大了政治在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中的地位和作用,政治成了德育的代名词,德育的主要任务只是培养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在激发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时,基本上以共产主义这一远大的、崇高的政治目标作为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动力启动。由于这一目标既高又远,所以,事实上并没有真正成为大多数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形成的动力。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以政治目标作为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动力,还是有一定的社会基础的,可以成为少数思想境界较高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动力。然而,当计划经济体制变革为市场经济体制后,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新的变化,对一向被视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义轻利”观念开始重新审视。一部分人认为,市场经济就是要“重利轻义”才能推动经济的快速增长。而大部分人认为,目前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义,假冒伪劣、欺诈活动等,都是“重利轻义”的结果。因此,他们主张应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义轻利”道德思想及其一系列儒家道德文化,并以“亚洲四小龙”经济的腾飞为例说明坚持儒家思想的重要,这种思想很快在一些领域中形成了一种“气候”,于是,儒家文化精神也重新获得了一个再评价、再发展的机遇。特别是进入本世纪末,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迅速增强,以及改革开放以后由于西方文化对我国文化精神的强大冲击,使得一种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为中心的中国文化复兴运动形成了越来越大的声势。然而,某种道德文化的价值与生命不取决于人为的呼吁,而在于时代与社会的自然选择。
  三、学校德育重心将从“小德育”转向“大德育”的趋势
  儒家传统道德中的积极因素是全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它的人文主义价值有不可忽视的世界性意义,对于人类迎接后现代社会的挑战,更具有超越民族界线的价值和意义。对民族道德的“回归”,反映了现代人对人类共有道德的认同,是对儒家道德优秀成果在世界未来发展中作用的肯定。这一方面说明,儒家道德中确实有许多精华继承。另一方面也说明,对儒家道德的改造和发展使之现代化,需要在国际间彼此的学习中来完成,从而实现新的集成,这是全人类文明发展的需要。中国的现代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国际,而国际的现代文明发展又是建立在广泛地、不断地吸取各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基础上的。在现代社会里,任何闭门治国,不思吸取世界各国精神文明建设之长的做法,最终只能限制自身的发展。
  总之,德育工作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一项活动,要想赢得与资本主义同类活动相比较的优势,更好地服务、服从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也应该大胆吸收与借鉴别国的长处为我所用,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消除顾虑,树立大德育观,建立开放的德育体系。
其他文献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是一种科学的管理理念,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管理模式和基本思想。班级精细化管理要做到班里的事,事事有人做,班里的人,人人有事做,班里的事,事事做得好,班里的人,人人要进步。作为一个班主任,我从以下几方面做好班级精细化管理工作。  一、教师行为精细化  人们都说为人师表,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
期刊
“自学能力对每个人都是终身有用的,阅读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从指导阅读教科书入手,使他们学会抓住课文中心,能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还应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可是在当前不少师生仍然不重视对课本的阅读,而是热衷于题海战术,特别是学生往往只凭课堂上听老师所讲的定律、公式就忙于做题目,造成基础知识不牢,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不良后果。在中学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
期刊
摘 要:如何使地理课堂教学成为有效教学,如何让学生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更有效地去学习,这不是两句话或者几个建议就能做到的。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关注教学的有效性,力争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以明确的教学目的为指导,设计出合理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意识,提升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地理;有效课堂;求知欲;教学反思  教学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的效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影
期刊
作为语文教育的核心——作文教学,应该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为它是训练学生的观察、想象、记忆、逻辑和操作能力的课程,它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素质,提高作文水平,提高创新能力,为学生将来成为时代的先锋打下坚实的基础。作文的这种创新性让学生大胆求真,求新,求异,点燃对新事物的好奇之火,养成主动探索,独立思考的积极意识,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在作文中就是写出“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
期刊
每年的9月1日是组建新班级的刚刚开学的日子,在刚刚组建新班级的一个月里我针对学生不熟悉,学生思想状况不摸的情况下,如何使班级尽快走上正规,形成比学赶帮的良好学风,奋发向上的班风我在实际管理班级过程中采取如下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了解学生思想状况  了解和研究学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我刚刚接手该班,对学生的情况了解不多。为了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我主要采取以下几种途径:  (1)与学
期刊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应该是并进的,但相比较而言,阅读的重要性更为突出。如果把“听、读”看做是信息的输入,那么“写”和“说”则是信息的综合输出。没有输入,输出就成了无源之水;没有输出,输入也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由此可见,阅读和写作二者是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初中阶段的青少年是多梦的,他们心中充盈着想象的激情,翻飞着甜蜜的梦想,蓄积着创造的热望。新课标下的语文教材以其深厚的文学内涵
期刊
摘 要:现阶段,学生压力大,任务重,指望学生注重课外拓展去进行语文实践学习是不太现实的,我们必须抓好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度,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听说读写等语文素养的相应目标,实现语文由工具性到人文性的双重要求。  关键词:  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更是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重要平台。近年来,减负增效理念要求我们:“语文教学应立足课堂,促进学生发展,为他们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为
期刊
摘 要: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因此幼儿的教育应该摆在我国各种教育之前。目前,我国在农村以及边远地区的幼儿教育相对于城市的幼儿教育来说要落后很多。因而,我们需要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农村以及一些边远地区的幼儿教育上。这篇文章首先描述了农村地区幼儿教育的现状,接着分析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最后提出了一系列帮助农村地区发展幼儿教育的措施。  关键词:农村;幼儿教育;现状及发展  一、农村幼儿教育的现状  农村
期刊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常常单纯地把学生当成知识接收器,教师讲得多,师生互动少,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渠道不畅通,教师只要求学生认真听自己的讲授,却很少顾及学生的反映和心态,学生的真实思维不是被教师忽略,就是因教师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而被打断,从而阻隔了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和反馈,失去了相机诱导的良机,没有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思维能力的教学目的。这种关系下的课堂气氛沉闷、单调、乏味,学生主体意识和学习兴趣得不
期刊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更是一个浪费大国。据统计,中国人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一年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还有一亿多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贫困人口以及其他为数众多的困难群众。这种“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令人痛心。  “舌尖上的浪费”有民间的,更有官场的。节庆时节,聚会增多,请人吃饭一定要多点菜,不然觉得丢面子。往往造成请客的点得不少、赴宴的吃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