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建江西农业开放科学院的探索

来源 :老区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ge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 要] 江西农业科技活动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有影响,其中江西农业大学、江西农业科学院、南昌国家级农业科技园是最强的。然而,他们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体制上的问题,本文就如何通过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形成新的江西科技兴农的新格局,组建强强联合的江西农业开放科学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农业科技;科技体制;农业科学院
  [作者简介]李丽娟(1958—),女,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江西南昌 330046)刘 燕,女,上饶广播电视大学。(江西上饶 334000)
  
  江西农业大学、江西农业科学院、南昌国家级农业科技园(以下简称江西科技“小三农”)是江西农业科技体系中各据一方的区域科技兴农龙头,声誉卓著,各具特色。科技兴农,促进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江西科技“小三农”就要有所作为,应该加强合作,形成合力。在目前的省情下,如何整合江西科技“小三农”,实现强强联合,是区域农业科技创新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江西科技“小三农”现状
  
  1.江西农业大学概况
  江西农业大学是一所以农为优势,以生物技术为特色的综合性大学,现设有16个学院,拥有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一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2个研究所(室)以及 1个农业科技园。
  近三年,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 900多项,科研经费1.1亿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37项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编写专著(教材)320余部,在统计源刊物上发表科技论文 3400余篇,在全省各地推广应用了一大批科技成果和技术成熟、操作性强的实用技术,累计创社会经济效益近 31亿元。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科研管理先进单位”和“江西省科研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2.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概况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是是全省农业科研中心。全院有13个专业研究所;建有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生物工程中心、江西省杂交水稻技术工程中心、红壤区域开发治理研究中心、江西省农业科学院食品加工中心、农业部肉及肉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江西省水稻生理及遗传重点实验室、江西省东乡野生稻发展研究中心、绿色食品产品质量监测中心(南昌)、江西省农科院绿色食品环境检测中心、江西省农业工程咨询中心、江西省农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二站、农业部江西食用菌菌种场、江西省无公害农产品定点检测机构、江西省现代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等15个国家中心(站)及省级重点实验室;“九五”以来获省以上科技成果奖60多项,累计推广科技成果5000多万亩,新增社会经济效益20多亿元。为江西农业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3.南昌国家级农业科技园
  南昌农业科技园位于南昌市昌北蛟桥,面积约18平方公里,核心项目区距南昌市中心仅11公里,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园区气候温和,湿润,降雨充沛,四季分明,地表水系除赣江、鄱阳湖等主流水系外,还有上池、杨家、官塘等湖泊,灌排及用水条件优越。土壤除红壤外,平原地带地层多属第四纪夹沙土,土壤多偏酸性和微酸性,耕作层多为近代河湖冲击覆盖,土质肥,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结构好,适宜于畜牧养殖、食品加工、蔬菜、花卉、瓜果等多种经济作物的生长。
  南昌国家级农业科技园整个园区环境优美,鸟语花香。其的核心区建设分畜产品信息中心及电子商务交易区、现代科技种畜繁育区、生态养殖区、安全畜产品配套加工区、生态果园区、粪肥现代化处理示范区等九大功能区。现有金牛集团、英雄乳业股份公司、省养猪育种中心、省奶牛育种中心等多家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整个园区畜牧业优势十分突出,注重依靠科技进步提升畜牧业产业水平。
  
  二、江西科技“小三农”的困惑
  
  1.江西农业科学院的困惑
  现代农业科研要求以先进的仪器设备、较先进的基础设施为手段。但由于政府资金投入不足,江西省农科院农业科研的基础条件还非常落后,无法适应现代农业科研发展的需要。江西农业科学院多数仪器设备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添置的,仅具有应用常规技术选育新品种的能力,缺乏进行微观层次操作育成突破性新品种的设备。
  江西农业科学院现有试验基地小,设施不配套,仅具有一般田间栽培试验的手工作业设施,而缺乏可调控光、温、水、肥、气的现代大型野外实验设施,难以对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作模拟研究,难以开展农业工厂化生产的实验。
  江西农业科学院是非营利研究机构,只有国家投入单一渠道,资源掌握少,万事要求人。缺乏足够的发展资金,不能确保科研人员的合理收入,人均年事业费只有1万多元,人均年收入也只有2万多元;住房问题处于边缘化状态,有成就的高级知识分子还住在狭小的房屋内。人才结构不舍理、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少,在华东以及中部地区均排倒数第一。加上成果的供给与需求方缺乏信息沟通渠道,许多农业企业又不知去哪里寻找好的科研成果,而农业科研单位的许多科研成果,由于缺乏推广经费而无法转让,成为“两张皮”典型现象。
  2.江西农业大学的需求
  江西农业大学自身长期的重成果、论文、职称,轻应用、转化的导向使很多科技成果虽然具有较高科技水平,但由于同市场结合不紧密,缺乏市场应用前景或转化能力。有些科研人员在成果鉴定完成、报完奖,评定职称后,就把成果束之高阁,缺乏转化动力:也有部分教师科研人员对企业缺乏了解,对知识产权保护信息不足,妨碍了成果的转化,使大量的科技成果难以快速转化为生产力。
  企业自身观念不够开拓,特别是省内有些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企业的期望与江西农业大学所能提供科技成果存在较大距离,存在急功近利现象,使高校的科技成果不能及时转化,企业的科技需求又没得劲满足。
  由于缺乏中试经费,中试基地作用得不到正常发挥,使之成为制约江西农业大学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瓶颈。目前我省整体科技投入偏低,投入到产品中试的经费更少。部分中小型企业创新基金也没有很好的应用到成果中试这个环节中来。
  高科技的成果,特别是农业科技成果进行产业化,具有高投入、高风险、周期长、高回报的特点。目前我省的风险投资机制发展缓慢,现有的一些科技风险基金,也并没有完全用在真正的“风险”投资上,很难满足高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迫切要求。
  另外,还有许多适应新情况的相关风险投资政策还没建立或难以付诸实施,如科技成果评价入股,量化给个人的部分难以“兑现”;在税收方面,大学科技园有些时候还享受不到高新区的优惠政策。学校与企业合作也缺乏退出机制,难以形成良性循环。
  3.南昌国家级农业科技园
  南昌农业科技园核心企业为江西金牛企业集团,虽然,集团内拥有江西英雄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西省种猪育种中心、江西奶牛育种中心、江西南昌登月食品公司等十多个企业,集团总资产4.5亿元,净资产1.16亿元。但是,南昌国家级农业科技园仍然存在大量问题:资金缺口大,财政投入有限;园区建设的组织协调有待加强。科技集成度低,园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少,科技创新活动缺乏活力,科技创新人才凋零。
  
  三、建设江西农业开放科学院的方案设计
  
  江西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中最强的、各具特色的“小三农”,不论是宏观的区域科技创新需求,还是科技创新微观驱动,都有内在的动力。借鉴日本筑波的经验,依据“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原理,在南昌农业高新区内建设江西农业开放科学院是有可能的。
  1.江西农业科学院并入江西农业大学
  地方科研院所的改革势必进行。要贯彻“鼓励科研院所与高校或企业整合,发挥集成优势,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精神,真抓实干搞改革。不论从发挥农业科学院科技人才的作用,稳定区域农业科技人才队伍,还是增加农业科技人员的收入,改善重要人才的生活质量,我们都应该改变他们目前的处境。江西农业大学目前占有的国家各种优良资源,通过扩大招生规模,已经出现师生比例不符合,有师资需求。江西农业科学院有经验的科技人员,有比较丰富的科研实践,绝大部分可以胜任教学或实验工作。
  2.江西农业科学院实现资源置换
  江西农业科学院处于昌南发展核心区域内,确实有搬迁的必要。但是,目前南昌地方政府的蚕食政策确实不象一个搞现代都市建设的政府所为。应该动用政策资源,按市场规律进行资源置换。让江西农业科学院迁入江西农业大学与南昌国家级农业科技园结合部。在那里建设江西农业开放科学院。如果完全市场化运作,江西农业开放科学院的建设经费是足够的。
  3.江西农业开放科学院的体制设计
  江西农业开放科学院的体制设计可以参考德国等先进体制设计,主要作为一个区域农业科技创新的大平台,实行小管理、大科技、强活力机制。少量的懂农业科技管理也会服务的管理人员作为相对固定人员,加上极少量的首席科学家,组成农业开放科学院日常管理班子。而科研人才实行项目制,海纳国内外优秀人才来院,实现柔性引进。
  4.集聚区域内最好的农业科科技资源
  通过江西农业开放科学院的建设,江西省政府应该动用国家投资人的权力,争取国家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对区域内现有优质农业科技资源进行重新配置。加大投入,按21世纪的高标准,集聚可以集聚的涉农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开发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器等进入江西农业开放科学院,尽最大的努力,把江西农业开放科学院建设成具有鲜明特色、国内一流(有的方面国际一流)的区域农业科技创新中心。
  5.组织完整的农业科技创新链
  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5%左右,转化率偏低,是我省区域农业科技创新中最重大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组织完整的农业科技创新链。在建设江西农业开放科学院的规划中,应该考虑将知识创新体系工程、技术创新体系工程、中介服务体系工程的对接,实施“131”专项,将江西农业开放科学院建成为区域内规模最大、技术条件最好、活力最高的公共科技基础平台,外延发展科技产业孵化基地,成为区域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科技条件中心、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四、促进江西农业开放科学院建设的主要对策
  
  1.强化科技兴农观念
  江西省是一个农业比重较大的省份,这一历史形成的地位是不可能改变的。在工业化、城市化浪潮中,必须认真对待科技兴农问题。现在,科技兴农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如何落实的问题。在观念上落实,才有可能在行动上不产生偏差。因此,在实际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中,不要再搞修修补补,搞维持会,可以集聚各种政府资源,结合区域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规划,重点认真研究江西农业开放科学院的规划。注意充分发挥发挥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核心作用。
  2.加大政策资源供给
  如果要建设江西农业开放科学院就要加大政策资源供给。应该充分发挥政策保障体系工程的效用,给予最大的政策资源配置。江西农业科学院的置换必须使用政策偏移才能成功,强化政策对项目建设的引导、规范、调整和促进功能。否则,江西农业开放科学院建设的道路上将存在十分多的障碍,市场化置换是不能成功的。
  江西农业开放科学院建设中,必然有各种行政审批、事业审核费,政府在建设规费上应给予最大幅度的支持。因此,江西省政府、南昌市、县政府都应该全心全意提供相关的政策资源,改变目前的蚕食政策,坚决破除部门利益、区域利益搏弈形成的壁垒,制定特殊政策,切实有效地改进和加强江西农业开放科学院建设项目规费收取工作,免除江西农业开放科学院建设的一切行政性收费;并严格约束事业收费,将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压至最低。
  3.促进区域农业科技体系的改革
  江西全省现存涉“农”科研院所有近200家,农业院校过百所,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即乡镇农业“五站”)超过8000个,农业科技人员号称10万人。机构庞大,层次众多,各自为政,队伍臃肿,成效极低,干的与“看的”比例为1:6以上,农技推广“网破、线断、人散”,其“残体”现在只不过仍然在“消费”宝贵的政府科技兴农投入。总之,继承于计划体系,江西仍然未能进行农业科研体系改革,根本没有形成结构合理、适合市场经济的科技兴农体系。建设江西农业开放科学院也可以为改革这个体系创造一个优良的出口。因此,江西农业开放科学院建设应该与科研体系改革同时规划,同步实施。
  4.设计优质运行机制
  江西农业开放科学院是不能沿用旧机制运行。在这个项目规划时,就应该设计一套优质的运行机制,以破除旧制度约束。要在市场经济规律的约束下,改革现行农业科技投入体制,尽快建立具有公平竞争机制的项目审查制度和成果验收制度,尽快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科技风险投资机制等。总之,应该给江西农业开放科学院运行机制一个成功的开头。
  
  [责任编辑:徐永祥]
其他文献
高职生应具备自我学习、与人交流、与人合作、数字应用、信息处理、创新革新、外语应用、解决问题等职业核心能力。职业核心能力有别于专业岗位能力,能让高职生成功和自信地
作为无水压裂技术的高能气体压裂可在井筒周围形成多条径向裂缝,实现对页岩储层的缝网改造,有利于我国页岩气的高效开发。针对页岩气储层脆性矿物含量高、非均质性强和天然裂
【目的】研究分析无核白葡萄干贮期功能性成分的变化。【方法】以吐鲁番无核白葡萄干为试材,用0.08mmPE袋密封包装,贮藏于一氧化碳(NO)、低温(5℃)条件下通过测定功能性成分的变化,探
<正> 根据日本厚生省监修的“药事生产动态”中报道:1976年对医药品生产统计中的汉方药以独立项目分出,当时汉方药的产值不到96亿日元,1980年上升到337亿日元、1984年为710亿
2009年6月6日到7日,国务院“完善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调研组一行12人在兴国调研扶贫开发工作,调研组由农业部、国土资源部、环保部、林业局、人口计生委、全国妇联、全国
根据高职校企合作正进入的深层次发展阶段,提出了深层次的划分标准,论述了当前出现的几种深层次合作模式,分析了共性特征、成功因素及其内在机制.
当前教师资源配置的结构性失衡已经取代总量不足成为我国教师队伍发展的主要矛盾,具体体现为教师资源配置结构的城乡失衡、地区失衡、校际失衡、科际失衡等四个方面。结构性失
高职专业课教材批量小、生命周期短、竞争激烈,客户之间存在多元化要求,营销难度相对较大.为此,相关出版社要适应高职专业改革要求,创新内容、形式,并形成特色;通过服务内容
近日,山西省气象局梁亚春副局长一行6人赴长治市检查指导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检查组一行采取听、查、看、议的方式,分别在武乡县、襄垣县听取了汛期地质灾害汇报及县交通、
2009年4月27日下午,江西省扶贫和移民办召开机关效能建设大会,对“机关效能年”活动进行再学习、再动员、再部署。办党组书记、主任刘永思作动员讲话,办党组成员、副主任张志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