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一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通常都会有一个工业园区作为载体,但是,“国家新型工业化铜及铜材加工产业示范基地”的载体却是江西省鹰潭市。这就意味着铜及铜材加工产业在鹰潭市既是龙头产业,又是传统产业。那么,如何改造和提升这一传统产业呢?
鹰潭市一方面做大经济总量延伸产业链条,一方面加快产业升级积极打造“绿色世界铜都”。2011年,该市规模以上铜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03.96亿元,同比增长13.6%;主营业务收入1 818.2亿元,同比增长48.67%;利税总额120亿元,同比增长31.77%。铜产品产量244.82万吨,同比增长11.67%,其中电解铜产量94万吨,约占全国的18.1%;铜材产量150万吨,约占全国的14.6%。截至2012年5月底,全市铜企业总数达117家,其中铜冶炼企业1家、铜加工企业93家、铜拆解企业23家。2012年1~5月,全市规模以上铜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85亿元,同比增长16%;主营业务收入810亿元,同比增长11%;利税总额43亿元;铜产品产量111.5万吨,同比增长20.3%。
做大经济总量延伸产业链条
江西大华铜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高精密铜合金棒线的铜精深加工企业。去年6月,大华铜业总投资3.6亿元的项目落户贵溪,今年3月份一期正式投产,产能3万吨。今年可产高精密铜合金棒线2万吨左右,产值6亿~8亿元,利税1 200万~1 600万元。
据了解,大华铜业只是鹰潭市今年新引进铜产业项目的一个。今年1~5月,该市共新签约铜项目15个,新开工铜项目4个,新投产项目7个。
为了促进产业快速聚集,从而做大铜产业经济总量,鹰潭市在依托江铜实施强强联合的同时,出台了市领导联系重大产业工作机制,转变传统的招商引资模式,大胆“走出去”招大引强,主动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积极引进行业领军企业和境内外上市公司,使得一大批国内铜行业领军企业先后落户鹰潭,铜产业集聚、项目集群效应显现。
在扩大铜产业经济总量的同时,鹰潭市积极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路子,把发展的重点放在铜精深加工上,加速铜产业向电子电路、电力电气、家用电器、建筑交通和移动通信五个方向产品延伸,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产业层次、配套能力,实现由铜材料基地向铜精深加工基地、涉铜终端产品生产基地转变。2011年以来,该市先后引进了海通铜业5万吨漆包线、博远金属1万吨高精度无氧铜带、兴业电子3万吨高精度电子铜板带扩建、众鑫成铜业1.5万吨镀锡丝等新项目。目前,精深加工项目比重已占全市铜产业的八成以上。
位于鹰潭高新区的宏磊铜业公司生产的漆包线,所需的原材料铜杆均是从江铜采购;而宏磊的漆包线出厂后,就被送到一墙之隔的万宝至公司,用于生产微型马达;微型马达同时又是当地三川公司所生产的水表的重要配件。由于上下游产业形成配套,运输成本大大降低,仅这条产业链每年就可为相关企业创造经济效益上千万元。
加快产业升级打造“绿色世界铜都”
鹰潭市牢固树立“绿色发展就是核心竞争力”的理念,积极打造“绿色世界铜都”,坚持把技术创新作为加速铜产业转型升级、做强做优的第一推动力,通过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和加大企业自主研发力度,加快铜产业结构调整,努力实现铜产业从铜原料基地向铜材料基地、精深加工基地、涉铜终端产品生产基地转型升级,积极推动铜产业向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发展。
近年来,已组建了国家铜冶炼及加工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以及两家铜精深加工市级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正在加紧建设国家级铜及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铜科技创业园。市科技部门还重点打造铜产业共性服务平台,建成了铜产业经济技术信息服务系统和铜产业数字图书馆,初步建立包括5位两院院士、40多位国内知名专家在内的专家库,完成了铜合金连续挤压、铜铝复合等共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目前,全市铜企业专利技术拥有量达450件,位居全国第一;有50多项产品被列为省级以上重点新产品和自主创新产品。
与此同时,鹰潭市大刀阔斧淘汰铜产业落后产能,降低铜企业能耗及污染排放。在淘汰落后产能过程中,实行奖惩制度,对于未按期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地区,将暂停项目的环评、核准和审批;对未按规定期限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将采取吊销排污许可证、停止新增授信支持等一系列惩罚措施,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011年淘汰落后产能13.39万吨,发放补助资金2 089万元,拆除了江西铜材、三川铜业、宏磊铜业等7家公司60多台技术含量低、能耗大的落后设备。2012年鹰潭市将继续淘汰安固铜材、瑞兴铜业、华南铜业、华宇铜业、同创铜业、建鑫铜业、同心铜业等7家铜企业12.3万吨铜冶炼的落后产能,并在12月底前全部完成。
此外,鹰潭市牢固树立“企业的需要就是我们的服务”的理念,全力打造投资环境最佳、政策环境最优、服务质量最好、办事效率最高的“政策洼地”和“服务高地”,营造“亲商、安商”的良好氛围,为企业在鹰潭落地生根、发展壮大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鹰潭市一方面做大经济总量延伸产业链条,一方面加快产业升级积极打造“绿色世界铜都”。2011年,该市规模以上铜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03.96亿元,同比增长13.6%;主营业务收入1 818.2亿元,同比增长48.67%;利税总额120亿元,同比增长31.77%。铜产品产量244.82万吨,同比增长11.67%,其中电解铜产量94万吨,约占全国的18.1%;铜材产量150万吨,约占全国的14.6%。截至2012年5月底,全市铜企业总数达117家,其中铜冶炼企业1家、铜加工企业93家、铜拆解企业23家。2012年1~5月,全市规模以上铜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85亿元,同比增长16%;主营业务收入810亿元,同比增长11%;利税总额43亿元;铜产品产量111.5万吨,同比增长20.3%。
做大经济总量延伸产业链条
江西大华铜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高精密铜合金棒线的铜精深加工企业。去年6月,大华铜业总投资3.6亿元的项目落户贵溪,今年3月份一期正式投产,产能3万吨。今年可产高精密铜合金棒线2万吨左右,产值6亿~8亿元,利税1 200万~1 600万元。
据了解,大华铜业只是鹰潭市今年新引进铜产业项目的一个。今年1~5月,该市共新签约铜项目15个,新开工铜项目4个,新投产项目7个。
为了促进产业快速聚集,从而做大铜产业经济总量,鹰潭市在依托江铜实施强强联合的同时,出台了市领导联系重大产业工作机制,转变传统的招商引资模式,大胆“走出去”招大引强,主动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积极引进行业领军企业和境内外上市公司,使得一大批国内铜行业领军企业先后落户鹰潭,铜产业集聚、项目集群效应显现。
在扩大铜产业经济总量的同时,鹰潭市积极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路子,把发展的重点放在铜精深加工上,加速铜产业向电子电路、电力电气、家用电器、建筑交通和移动通信五个方向产品延伸,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产业层次、配套能力,实现由铜材料基地向铜精深加工基地、涉铜终端产品生产基地转变。2011年以来,该市先后引进了海通铜业5万吨漆包线、博远金属1万吨高精度无氧铜带、兴业电子3万吨高精度电子铜板带扩建、众鑫成铜业1.5万吨镀锡丝等新项目。目前,精深加工项目比重已占全市铜产业的八成以上。
位于鹰潭高新区的宏磊铜业公司生产的漆包线,所需的原材料铜杆均是从江铜采购;而宏磊的漆包线出厂后,就被送到一墙之隔的万宝至公司,用于生产微型马达;微型马达同时又是当地三川公司所生产的水表的重要配件。由于上下游产业形成配套,运输成本大大降低,仅这条产业链每年就可为相关企业创造经济效益上千万元。
加快产业升级打造“绿色世界铜都”
鹰潭市牢固树立“绿色发展就是核心竞争力”的理念,积极打造“绿色世界铜都”,坚持把技术创新作为加速铜产业转型升级、做强做优的第一推动力,通过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和加大企业自主研发力度,加快铜产业结构调整,努力实现铜产业从铜原料基地向铜材料基地、精深加工基地、涉铜终端产品生产基地转型升级,积极推动铜产业向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发展。
近年来,已组建了国家铜冶炼及加工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以及两家铜精深加工市级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正在加紧建设国家级铜及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铜科技创业园。市科技部门还重点打造铜产业共性服务平台,建成了铜产业经济技术信息服务系统和铜产业数字图书馆,初步建立包括5位两院院士、40多位国内知名专家在内的专家库,完成了铜合金连续挤压、铜铝复合等共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目前,全市铜企业专利技术拥有量达450件,位居全国第一;有50多项产品被列为省级以上重点新产品和自主创新产品。
与此同时,鹰潭市大刀阔斧淘汰铜产业落后产能,降低铜企业能耗及污染排放。在淘汰落后产能过程中,实行奖惩制度,对于未按期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地区,将暂停项目的环评、核准和审批;对未按规定期限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将采取吊销排污许可证、停止新增授信支持等一系列惩罚措施,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011年淘汰落后产能13.39万吨,发放补助资金2 089万元,拆除了江西铜材、三川铜业、宏磊铜业等7家公司60多台技术含量低、能耗大的落后设备。2012年鹰潭市将继续淘汰安固铜材、瑞兴铜业、华南铜业、华宇铜业、同创铜业、建鑫铜业、同心铜业等7家铜企业12.3万吨铜冶炼的落后产能,并在12月底前全部完成。
此外,鹰潭市牢固树立“企业的需要就是我们的服务”的理念,全力打造投资环境最佳、政策环境最优、服务质量最好、办事效率最高的“政策洼地”和“服务高地”,营造“亲商、安商”的良好氛围,为企业在鹰潭落地生根、发展壮大创造了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