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开掉一半的产品经理

来源 :商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ding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周我想招一个产品经理,面试了大约八九个人,每一个人的履历都足够光鲜,每一个人供职的公司都能在中国移动互联网历程上竖起一道丰碑。但是真正聊起来,有人两年只做过一个小后台的反复改版,也有人只负责一个大产品的二级栏目下的一个小模块的更新迭代。但是他们出去,挂的名头可都是“XXX公司资深产品经理”。
  我以为这是我自己没有遇到合适的人,但是本周跟两个不同团队创始人聊天后,我惊讶地发现了一件事情——很多创业公司养成了囤积产品经理的恶习。
  比如A团队,开发了一个在互联网圈子里比较知名的垂直产品,整个公司60人,里面产品经理就有8个。在聊天的时候,创始人哥们很无奈地说,其实接下来我们要做的迭代,在我的脑海里已经有非常完整成型的模样。但是我有一个负责产品的联合创始人,我需要先给他讲一遍,然后等他理解了,他再召集他下面的几个产品开会充分地讨论和头脑风暴……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整个团队陷入了无休止的争论中,甚至创始人本人也开始质疑自己最初的想法。
  B团队的产品总监是空降的。来了之后把之前产品的逻辑完全推翻。不但以前的特色没有了,很多老用户也纷纷投向了其他产品的怀抱。整个团队有10~15位产品经理共同做一个业务逻辑特别清晰简单的东西。
  我甚至能想象得出那些会议是怎么样的—
  “你这里的载入交互做得太没有情怀了,你看Facebook是这么做的。”
  “这个时间线向下滑动的时候不流畅啊,现在我们拿梯子去看看推特。”
  “咱们的滤镜太少了,Instagram那滤镜才算得上及格啊。”
  如此这般,周而复始,在众多产品经理的侃侃奇谈中,出来一个原型,扔给技术开发。
  聊天中,我给两个朋友提的建议都是“最少开掉一半的产品经理”,产品经理的人数永远和效率成反比。
  技术开发,可以分支付模块、用户模块、内容模块,每个人各领一军等待最后的会师。但是产品经理,总不能你做一个页面的原型,我做一个页面的原型,最后拼出来一个十三不靠吧?程序员可以囤,因为很多业务都是有弹性的,可以做很多人做不了的事情,但是产品经理绝对不能囤。
  善良的创始人朋友心有不忍地说:“招到这么多产品经理挺不容易。我让他们一半人做这个版本,另外一半人做下一个版本怎么样?”我当时就表示了强烈反对,因为这就等于正在干活的人知道前方有人要替代他们,而另一批人一定会整出各种幺蛾子来证明自己这个版本跟上一个版本的截然不同。
  真的,多余的产品经理,就大胆的开掉吧,现在总理都来喝创业咖啡了,产品经理何愁找不到土豪工作。
  那么什么算多余?如果你只有一个产品线或者一个50人以内的创业公司,那么请只要1到2个产品经理。如果你的思路比较开放,想做的东西比较多,那么也尽量保证一个比例,一个产品经理最少配备8~10名程序员。产品经理多了,一定比没有产品经理更可怕。因为没有产品经理的话,你创始人就捋袖子上了。而当产品经理一多,所有人都开始捋袖子的话,这架一定就看起来热闹却打不起来。
其他文献
许多人卧薪尝胆,与其说是修罗道苦行僧,倒不如说是因为受困于个人的能力天花板下。  上周六晚,我硬着头皮参加了一场创业者自发组织的小规模聚会。地点选在北京北四环外一家略嫌偏僻的撸串店。参与者约莫二十来人,清一色顶着“创始人”、“总监”之类的头衔。  撸串局上,如果你继续仔细听下去,有意思的情形就源源不断地冒出来了:  有人吹嘘夸耀自己是某某明星的朋友,同谁谁大佬有过业务往来;有人声称自己前往任何创业
期刊
“大多数人,到死都没向尘世之外瞥一眼。”  ——在被誉为“未来史诗”的科幻小说《三体》中,科幻作家刘慈欣借书中人物发出的喟叹,一时成为流行。这绝不仅仅是文学作品里形而上的抒情。  对于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创业者们,“尘世外的一眼”恰恰是对其所从事领域的客观陈述。而实现的途径,除了想象力,还有代码、电路板、透镜、塑料、纸盒、螺丝……  VR和AR通过将人类的视觉、听觉甚至触觉无缝嫁接到
期刊
这一天,我们等得太久了。  即便是从最近上映的几部好莱坞大片,你也能感受到人工智能(AI)与现实的距离——《超能陆战队》、《复仇者联盟2》、《超能查派》,其核心角色全是超级智能机器人!  最新的消息是,美国加州大学宣布开发出了一种能够进行自然计算的硬件平台。这意味着,机器第一次能够像人一样,模拟生物大脑进行思考。那么,现在的唯一问题是:你希望生活在一个怎样的人工智能时代?  格灵深瞳:让机器看懂世
期刊
智慧城市,不只是BAT等科技巨头跑马圈地的领域。  城市里的人越来越年轻,但城市却日益老化:基础设施陈旧,环境污染,公共空间缺失,堵车,公共资源浪费……物联城市,将基于可实现的科技,重塑都市生活,使之恢复年轻、活力、便捷、环保、舒适。  我们在全球范围内,找到4家致力于解决城市问题的公司,他们参与建设智慧城市的切口,或许能够给国内创业者们带来启发。  Nooly:极端天气探测  以色列气象探测服务
期刊
有证据表明,未来人们在选择出行方式上可能会分成两个群体:选择无人驾驶汽车的人和干脆不要汽车的人。而后面一个群体的人,会在数量和影响力上不断增长。  这一切得以实现的前提是:汽车绝不应当是现在的模样。  博泰:汽车版“大白”  在技术领域,中国距离世界顶尖水平有多远?博泰汽车的回答是:在某些领域,遥遥领先。  2009年,博泰创始人创办了一家车联网,进入智能汽车领域。第二年的北京车展,博泰就联合上汽
期刊
创新的代价除了烧钱冒险,还包括让伟大的公司死亡,还包括容忍坏东西出现。  反击“智能设计论”  我想讲一个关于进化的故事和一个关于垄断的故事,听完你可能会发现,一般人对市场经济的理解是错的。  进化生物学家约翰·恩德勒拿南美洲的孔雀鱼做过一次特别有意思的实验。他搞了十个鱼池来养这种长度只有两厘米的小鱼,每个池子底部有不同的鹅卵石或者碎石图案,并在一些池子中放入强弱不一的捕食者。结果仅仅过了十四个月
期刊
我很难看出牛市的财富效应,不过牛市能持续多久,谁都有可能猜对。  两年多以前,一位经济学家告诉我中国不需担心房地产行业的债务问题,因为“我们有很大的回旋余地,可以把债务转成股权”。在我看来,这一评论最后变成了政府的计划,把银行的亏损转给中国家庭。而传送渠道就是股市。  现在的问题是,股市大涨是否有助于实体经济?  答案是,有可能。依赖股市的风险确实很高,但这一策略的确可以为中国的银行业争取时间。这
期刊
当私房菜撞上如NBA球赛一般的凭票进场模式,餐饮业到底还能脑动出哪些打开方式?  在如今门店林立,餐饮小店遍布的商业街区里,你是否总能发现有那么一些门店是空的,甚至有些大的Shopping mall,也呈现出一种惨淡经营的萧条气息,有时售货员竟比顾客还要多?  那有什么样的法子可以让门店拥有源源不断的客流量呢?只有好的创意才能吸引顾客的注意力。从这一点上来看,来自美国芝加哥的一家高档主题餐厅Nex
期刊
聪明人似乎总逃不过老天设下的陷阱,他们看到一切可能的机会,却被一步步推向不可及的深渊。这是一场危险的游戏,“迷信”却仍在继续。  大妈侦探  “一个月之内看不到还款,我就拉上一车老年人到你们单位堵你!”曾海霞对着电话嘶吼。电话另一头随之传来哀求的声音。  这已经成了52岁的曾海霞生活的常态。2014年7月,民间资本业务量达30亿元的四川汇通担保公司,其两个老板同时“失联”,拉开这轮四川民间金融地震
期刊
有一种“痛点”,是你从牙缝里省出首付买了一套房,等到接房那天,大批装修设计公司对你围追堵截,高昂的设计费彻底让你回归赤贫年代。  这正是酷家乐打造其商业模式的初衷:输入小区名字,立即获得户型图纸,各种设计元素按照自己的想法挑选,10秒形成3D渲染图,拿着这个图纸,直接找到施工队。  2013年年底成立的酷家乐现在已经拥有100万注册用户,20万设计师用户,每天5~10万的独立访客量,获得IDG数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