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日常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过程中,作为大学生最基层的管理者——高校辅导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辅导员不仅要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要在实际工作中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加强对大学生的日常管理,使其度过美好的大学生活。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3-0025-02
中共中央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是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十六号文件配套文件《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按照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班主任负有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的职责。所有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都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高校担负着造就社会英才,传承社会文化的重任,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是社会赋予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在日常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过程中,作为大学生最基层的管理者——新时代的高校辅导员,做好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现阶段高校教育对象主要是“80后”、“90后”学生,由于这批学生一直生活在环境舒适、社会和谐的环境里,再加之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作为家里的“小皇帝”和“小公主”,难免娇生惯养,尤其是大学生,物质和精神的优越感更强。因此,在他们身上也暴露出一系列的缺点和不足。近年来,高校大学生因心理健康引发的自杀、情杀和凶杀等恶性事件很多,现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引起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家庭及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惨痛的教训给人们敲响了警钟,新时期,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迫在眉睫,深入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了辅导员和高校教师的当务之急。
一、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大学生需要面对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巨大压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目前大学生有几个比较显著的特点,就是目标缺失、抗压能力低、经不起挫折、价值观扭曲等;现在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业、就业、人际关系及感情等方面,具体表现为:
(一)学业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部分学生对于由高中生变为大学生的角色、学习方式等的转变初感不适应,当迈人大学校园后普遍缺乏学习动力、学习目的不明确,加上高中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已不再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因此一部分大学生在学业上产生了学习茫然、厌学、考试挂科、科目重修等问题,这些问题极大地影响着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二)人际关系也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大学校园是个小社会,学生面临的人际关系也相对比较复杂,尤其是同学来自全国各地、风俗习惯、文化背景不尽相同。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不适应集体生活,平时又缺少交往技巧的学习,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常常按照自己的性子来,不懂得互相尊重、理解、迁就,最后造成水火不容的场面。同时,影响着他们在校的学习、生活等诸多方面,而使人际关系处在紧张状态,导致交往困难。
(三)就业压力直接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近几年我国高校扩招明显,大学毕业生人数也不断增加,但社会提供的理想就业岗位却与之错位,使得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成为不争的事实。另一原因是部分大学生在校期间由于忙于活动、上网游戏或者感情等其他方面,造成他们经验少、实践能力一般、心里素质差的现状,到了临近毕业发觉自己很多知识和能力都没有掌握到,不免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二、辅导员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策
国务院2004年颁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教育部2005年印发了《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办公厅2011年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这些文件的出台说明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辅导员作为基层的学生工作者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当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应切实有效地开展工作,要以学生为本,主动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能力,为大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一)辅导员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现代社会的竞争已不单纯是智力和体力的竞争,更重要的是心理素质即心理与成熟人格的较量。大学生作为具有较高智力、较高文化和较高自尊的青年群体,通常有着更高的抱负和追求,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因而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与冲突。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引导大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生,点燃心灵中的真善美。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与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反映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与工作的各个方面,尤其是行为上的不良习惯,与学生的日常管理与政治教育有紧密联系。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教育管理的骨干力量,作为与学生接触时间最多的辅导员,对学生是最熟悉了解的,对学生在大学期间最常遇见的需求是最能准确实施心理辅导的人。
(二)在实际工作中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高校辅导员兼任心理辅导,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薄弱的局面。辅导员如何在工作中更好地行使心理辅导的职能,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培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随着社会的变革与发展,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成为困扰高校工作的一个难题,高校辅导员是从不同学科进入学生工作岗位,大部分缺乏心理咨询专业知识。因此,在面对心理问题学生时就显得力不从心,出现问题无从下手,不知如何解决,甚至无能力发现问题。高校辅导员应该及时充实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在学习的同时,可以将其中的辅导技巧有所选择地在实际工作中运用,为自己积累经验。遇到心理辅导服务对象的背景复杂情况,辅导员需要以开放的心态接触不同的人,扩展自己的眼界,储备关于不同人的知识,培养包含接纳不同的人,学会尊重等能力。辅导员在参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时候,首先需要建构好自身积极健康的内心世界,树立起适应时代的、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与世界观,确保自身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
2、带着问题去观察,了解每一个学生。高校辅导员要做好心理辅导工作的关键是要熟悉学生、研究学生。为了尽快熟悉学生,可以自设一份调查问卷进行家庭情况及个人基本情况的调查,内容包括:姓名,年龄,本人照片,家里父母兄弟姐妹,本人性格、爱好以及大学的基本目标。时常翻阅调查册对会学生有了一步步的了解,以便研究学生,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同时在班上设几名心理委员,作为辅导员的助手,可以经常去查寝观察。心理委员可以起到一个传播与桥梁的作用,他们从学生中来,最能及时发现班级同学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并能给予力所能及的心理援助,也能及时向辅导员反映。
3、用“心”重点关注特殊群体。研究学生的重点就是关注特殊群体,主要是贫困生群体、边缘学生群体与“问题学生”群体。贫困大学生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热点问题,高校的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不仅要关注其经济困难,也要关注他们的“心理贫困”。每一个学生,由于天赋、家庭背景、成长环境的差异必然会导致个体发展的差异,在一个班集体里也会有一些各方面发展不佳的学生,他们常常是班集体中容易被忽视的边缘人。这些同学或由于家庭贫困、先天条件、家庭教育或社会影响,而存在心理问题,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这类同学还普遍存在厌学、没有人生目标、适应性差、性格有缺陷等状况。对这类学生辅导员平时应心中有数,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引导,多给其一些关注,让其在大学期间有一个恰当的职业规划,及时培养他们的挫折超越力,增强其生活的幸福感,从而使自己变得自信起来。
在张扬学生个性,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今天,引导促进特殊群体的成长,就需要辅导员用“心”交换。人,最关键的是要找到自己。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就是帮助他们找到人生的坐标,然后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去一步步实现。心理辅导工作就是给他们信心、细心与耐心。高校辅导员要用“心”深入学生中间,研究其学习生活情况,做他们的知心朋友,让其快乐健康地成长。
三、结语
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引路人,具有日常管理者、德育教育者与心灵辅导者的多重身份。辅导员肩负着培养人才的使命,同时也有必要加入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中去。目前对于辅导员来说学习一些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显得很有必要,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有效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日常事务的管理。最终推动整个社会的长足发展,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3-0025-02
中共中央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是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十六号文件配套文件《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按照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班主任负有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的职责。所有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都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高校担负着造就社会英才,传承社会文化的重任,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是社会赋予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在日常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过程中,作为大学生最基层的管理者——新时代的高校辅导员,做好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现阶段高校教育对象主要是“80后”、“90后”学生,由于这批学生一直生活在环境舒适、社会和谐的环境里,再加之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作为家里的“小皇帝”和“小公主”,难免娇生惯养,尤其是大学生,物质和精神的优越感更强。因此,在他们身上也暴露出一系列的缺点和不足。近年来,高校大学生因心理健康引发的自杀、情杀和凶杀等恶性事件很多,现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引起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家庭及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惨痛的教训给人们敲响了警钟,新时期,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迫在眉睫,深入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了辅导员和高校教师的当务之急。
一、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大学生需要面对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巨大压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目前大学生有几个比较显著的特点,就是目标缺失、抗压能力低、经不起挫折、价值观扭曲等;现在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业、就业、人际关系及感情等方面,具体表现为:
(一)学业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部分学生对于由高中生变为大学生的角色、学习方式等的转变初感不适应,当迈人大学校园后普遍缺乏学习动力、学习目的不明确,加上高中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已不再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因此一部分大学生在学业上产生了学习茫然、厌学、考试挂科、科目重修等问题,这些问题极大地影响着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二)人际关系也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大学校园是个小社会,学生面临的人际关系也相对比较复杂,尤其是同学来自全国各地、风俗习惯、文化背景不尽相同。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不适应集体生活,平时又缺少交往技巧的学习,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常常按照自己的性子来,不懂得互相尊重、理解、迁就,最后造成水火不容的场面。同时,影响着他们在校的学习、生活等诸多方面,而使人际关系处在紧张状态,导致交往困难。
(三)就业压力直接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近几年我国高校扩招明显,大学毕业生人数也不断增加,但社会提供的理想就业岗位却与之错位,使得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成为不争的事实。另一原因是部分大学生在校期间由于忙于活动、上网游戏或者感情等其他方面,造成他们经验少、实践能力一般、心里素质差的现状,到了临近毕业发觉自己很多知识和能力都没有掌握到,不免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二、辅导员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策
国务院2004年颁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教育部2005年印发了《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办公厅2011年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这些文件的出台说明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辅导员作为基层的学生工作者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当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应切实有效地开展工作,要以学生为本,主动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能力,为大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一)辅导员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现代社会的竞争已不单纯是智力和体力的竞争,更重要的是心理素质即心理与成熟人格的较量。大学生作为具有较高智力、较高文化和较高自尊的青年群体,通常有着更高的抱负和追求,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因而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与冲突。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引导大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生,点燃心灵中的真善美。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与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反映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与工作的各个方面,尤其是行为上的不良习惯,与学生的日常管理与政治教育有紧密联系。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教育管理的骨干力量,作为与学生接触时间最多的辅导员,对学生是最熟悉了解的,对学生在大学期间最常遇见的需求是最能准确实施心理辅导的人。
(二)在实际工作中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高校辅导员兼任心理辅导,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薄弱的局面。辅导员如何在工作中更好地行使心理辅导的职能,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培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随着社会的变革与发展,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成为困扰高校工作的一个难题,高校辅导员是从不同学科进入学生工作岗位,大部分缺乏心理咨询专业知识。因此,在面对心理问题学生时就显得力不从心,出现问题无从下手,不知如何解决,甚至无能力发现问题。高校辅导员应该及时充实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在学习的同时,可以将其中的辅导技巧有所选择地在实际工作中运用,为自己积累经验。遇到心理辅导服务对象的背景复杂情况,辅导员需要以开放的心态接触不同的人,扩展自己的眼界,储备关于不同人的知识,培养包含接纳不同的人,学会尊重等能力。辅导员在参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时候,首先需要建构好自身积极健康的内心世界,树立起适应时代的、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与世界观,确保自身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
2、带着问题去观察,了解每一个学生。高校辅导员要做好心理辅导工作的关键是要熟悉学生、研究学生。为了尽快熟悉学生,可以自设一份调查问卷进行家庭情况及个人基本情况的调查,内容包括:姓名,年龄,本人照片,家里父母兄弟姐妹,本人性格、爱好以及大学的基本目标。时常翻阅调查册对会学生有了一步步的了解,以便研究学生,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同时在班上设几名心理委员,作为辅导员的助手,可以经常去查寝观察。心理委员可以起到一个传播与桥梁的作用,他们从学生中来,最能及时发现班级同学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并能给予力所能及的心理援助,也能及时向辅导员反映。
3、用“心”重点关注特殊群体。研究学生的重点就是关注特殊群体,主要是贫困生群体、边缘学生群体与“问题学生”群体。贫困大学生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热点问题,高校的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不仅要关注其经济困难,也要关注他们的“心理贫困”。每一个学生,由于天赋、家庭背景、成长环境的差异必然会导致个体发展的差异,在一个班集体里也会有一些各方面发展不佳的学生,他们常常是班集体中容易被忽视的边缘人。这些同学或由于家庭贫困、先天条件、家庭教育或社会影响,而存在心理问题,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这类同学还普遍存在厌学、没有人生目标、适应性差、性格有缺陷等状况。对这类学生辅导员平时应心中有数,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引导,多给其一些关注,让其在大学期间有一个恰当的职业规划,及时培养他们的挫折超越力,增强其生活的幸福感,从而使自己变得自信起来。
在张扬学生个性,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今天,引导促进特殊群体的成长,就需要辅导员用“心”交换。人,最关键的是要找到自己。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就是帮助他们找到人生的坐标,然后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去一步步实现。心理辅导工作就是给他们信心、细心与耐心。高校辅导员要用“心”深入学生中间,研究其学习生活情况,做他们的知心朋友,让其快乐健康地成长。
三、结语
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引路人,具有日常管理者、德育教育者与心灵辅导者的多重身份。辅导员肩负着培养人才的使命,同时也有必要加入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中去。目前对于辅导员来说学习一些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显得很有必要,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有效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日常事务的管理。最终推动整个社会的长足发展,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