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安排者变成主宰者

来源 :中学生百科·悦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juanhuaha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趣]
  问:我老家是四川的,我跟着父母来到南京读书。总是有人问我在家里是不是顿顿辣椒下饭,是不是从小就会搓麻将……可惜,我真的不爱吃辣,也不会搓麻将,家里更没养过熊猫。我是不是给家乡丢脸了?
  答:有一个网络名词“地域拖油瓶”,就是形容像你这样给家乡“拖后腿”的朋友,即不具备当地特征属性的人,比如数学不及格的黄冈人、不会跳舞唱歌的新疆人、不会骑马射箭的内蒙古人等。
  北京人总会被这些问题攻击:天天去故宫和长城溜达吧?300分是不是就能上北大?家里有5套房吧?能不能唱个京剧?那些喝不了豆汁儿、没看过升旗、没在三环内塞车两小时、没爬过长城的,就成了“北京拖油瓶”。“东北拖油瓶”指那些不穿貂、没有大金链子、身高不足1.6 米、不爱搓澡、不抗冻、说话没东北口音的东北人。“山西拖油瓶”特指爸爸不是煤老板、不爱吃面、不爱吃醋的山西人。“山东拖油瓶”特指不爱生吃大葱、不开挖掘机、没爬过泰山、酒量不过三瓶的山东人。“内蒙古拖油瓶”特指不会骑马射箭、不会摔跤、没看过草原、没住过蒙古包、不会唱歌跳舞的内蒙古人。“湖南拖油瓶”特指没去过“芒果台”录制现场、不吃干辣椒、不吃臭豆腐、不嚼槟榔的湖南人。
  “地域拖油瓶”并不是贬义词,是对当地人的调侃,是对家乡寄予的一片深情,上升到地域歧视层面就不对了。但是,我还是想说,不能吃辣的湖南人、四川人、贵州人,真的太让人失望了!


  问:为什么很多人会梦见考试,而且是噩梦?
  答:噩梦常见的主题有:高空坠落、遭到追赶、痛失亲人、考试失败、无论如何也赶不上一个重要的约会等。关于考试的梦总是挥之不去,每年都得做几回。“这次考试又没及格!”“铃声响了,题目还没做完,老师跑过来收卷子了!”“完了,藏在大衣里的‘小抄’被监考老师发现了。”醒来一身冷汗。
  不知道有意还是无意,反正每年高考前,我必做关于考试的噩梦。那段时间,我就刻意不深睡。但总是在迷糊中感觉自己在做试卷,而笔突然没水了,我急得大叫:“谁有多余的笔?”然后突然惊醒。翻个身,继续睡。不知道过了多久,梦见数学老师拿着大刀追杀我,我一口气跑进一个小房间,房间里就一扇窗户,打开窗户的唯一途径就是解开墙上的三道数学题。我毫无思路,急得满头大汗。数学老师一直在外面撞门。眼看门就要被撞开,我突然醒了。吓得赶紧打开电脑,搜搜数学知识点,以备下次做梦时派上用场。
  最近一次,梦到在考政治,我拿到试卷就拼命答题,直到写得手颤抖。写完最后一题时,我自我感觉良好。还剩5分钟,我优哉游哉地检查起试卷,翻页时,突然发现选择题忘了做!这时我才惊觉自己的答题习惯是先做大题,后做选择题。那一瞬间,我的手开始不听使唤。百般折磨过后终于醒来,我倒吸一口凉气。
  我害怕的不是梦到了考试,而是,怎么连我做题的习惯,周公都知道?
  [知心]
  问:父母一直觉得他们经历过风风雨雨,摸得透人性,看得穿俗世,便对我生活的各方面指指点点,甚至帮我规划好了人生的每一个重要节点。我想做的事情还没开始,就被父母否定了。我不想过一眼看到尽头的生活,不想被家里安排。我该怎么办?
  答:网上有一个话题:对于不想要被安排的人生,你做过什么努力?有个网友的经历应该能给你一些启发:“18岁填志愿,不肯听从父母的建议,结果被现实打脸。22岁,大学毕业,不肯回老家做一份稳定的工作,自己跑去国外读研,抽空做各种零工,硬撑着不问家里要钱,最后身体几近搞垮。25岁回国,不肯安居家乡,非要远走北京,觉得外面的世界更精彩。如今,磕磕绊绊走了许多弯路,终究还是过上了满意的日子。”像这位网友一样,不“服从”安排也能过上期待的生活,再好不过。但是,不想被安排,并非要偏离正常轨道、剑走偏锋、胡作非为才显得精彩,做接地气以及正确的事情,也可以显出个性。
  父母的安排也罢,建议也罢,都没有想象的那么无法接受。大部分的父母只是有一个美好的期望。父母这一辈,看到过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变,也品尝过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硕果,他们看得比我们远,想得比我们深。而我们,身上多的是青涩与稚嫩、冲动与热血,我们未必能做出比父母的建议更好的选择。所以,在被安排的时候,不妨耐心一点,听听父母的声音再做决定。在你迷茫的时候,与其被动着、沮丧着,不妨主动试试父母的“安排”,也许做着做着,你就从被安排者变成主宰者了。
  问:父母都是没读过书的人,便想让我努力学习。初中时,有一次考差了,我自尊心很强,又害怕父母生气,便无助地对妈妈说如果考不好怎么办。她突然说道:“你考不上市一中,就从天桥上跳下去吧。”我不知道她是开玩笑还是真这么想的,不想去深究,但这句话在我内心留下了极大的创伤和阴影。每次想到这句话,眼泪便不自觉掉下来,悲伤又惶恐。该怎么走出这种阴影?
  答:我们每个人一生中都会经历各种各样的创伤事件,老师讲的一句话、爸妈的一个动作、一部让人恐慌的电视剧或者电影等,都可能会留下阴影。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这些伤害离我们远去,但一不小心被某事触动,它还是会跳出来,让你痛不欲生,甚至情绪失控。
  我在初三的时候,远离家乡,住在学校,一个宿舍大概有八九个人。某天中午,大家都在午休,我在写日记。上铺女孩突然从床上下来,冲到我面前,拿着我的本子说:“原来我的本子被你偷走了!”她的声音很大,把舍友都吵醒了。我顿时蒙了,有点莫名其妙,这明明是我新买的本子啊。之后,她告到了班主任那里,流言顿时传开了。我当时很傻,只会说没偷。那段时间度日如年,觉得一辈子都要被扣上“小偷”的帽子。考上高中后,虽然周围都是新同学,但仍然不敢回想,更不敢面对。即使有时候很开心,一想到这件事,便立刻变得颓然,对什么事都没兴趣了。后来,内心成熟、强大了一些,每当这个恐怖记忆出现时,我便坚定地对自己说:“一切都过去了,这并不是你的错。”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考上市一中,但我可以明確告诉你,你的母亲只是“口误”。她只是太希望你考上市一中了,以至于无意间说出了那么可怕的话。如果始终无法释怀,不妨试试扯开那个虚伪做作的伤口,虽然会很疼,但并不会死亡。坚定地与它作过几次斗争,你会发现,它不过是一个恐怖幻象,手一抬就打发了。
  编辑/梁宇清
其他文献
高二的时候,我的心里除了长英语单词、数学公式,还开始长花长草。你看,我这人说话从来都是这么含蓄。如果非要换一种表达方式,那就是:我那颗十七八岁的心开始有点儿不安分了,开始有一些小情感破土而出了。  你没猜错,我对班上的一个女生有了好感。当然了,我所陷入的境地,要比单纯有好感严重一点儿。这么说吧,我暗恋她。暗恋一个人的滋味真的不太好受啊,会激动,会压抑,整个人还会变得有些莫名其妙。我没想过向她表白,
期刊
他们都说我薄情。10岁,爸爸妈妈吵得不可开交说要离婚的时候,我没有像那些小孩一样哭着闹着不准他们离婚,我从饭桌上站起来去帮他们拿结婚证和户口本;12岁,我努力学习,想要离开县城去市里上中学,决绝而不依赖任何人……  然而我的嘴唇不薄,阮星辰说我五官最漂亮的就是嘴唇,带著最自然的唇色。阮星辰说这话时,安静地盯着我。我们的距离很近很近,我甚至感觉到他心脏慌张而故作镇定的跳动。我在这时轻笑一声,离开这里
期刊
都说鱼只有7秒记忆。可是我偏偏不信。  7秒来不及进食,来不及思考,甚至来不及“行走”到目的地。7秒的记忆只会让你局限于以自己为中心的方寸之地。  鱼在鱼缸里游来游去都不会无趣,因为每次游动都是新的开始!这在电影情节中大概会是一句浪漫的话吧。人们总想以此来宽慰自己,聊解悲伤。  而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位生物学教授,在教授研究动物行为学时,曾经做过一个课堂研究。当时学生正在研究金鱼的彩色视觉,他们
期刊
漂洋过海来看你  安逸还记得自己第一次走入台大校园时的感受——“椰林大道两旁高达15米的大王椰子树,惊得我吸了一口亚热带暖风。”九月的台北仍然闷热,仿佛酝酿着一场满是台式柔情的延绵雨。身旁骑着单车一脸笑颜的青年学生们穿梭在大王椰子树间,也似乎昭示了安逸即将开启的交换生生涯会如此这般诗意且散漫。  心中种下台大的种子是在三年前,刚上高三的安逸参加了学校的两岸学生交流会,台大代表团一场伴乐朗诵让无数文
期刊
天空灰蒙蒙的,犹如罩上了一层轻薄的黑纱。屋里黑漆漆的,好像每个人都在独立的隔离区里。是不是在一起很久的人都会相互感到厌倦?难道亲情也无法冲破这个牢笼吗?  上初二以后,我就很少与父亲说话了。  记得小时候,他总是穿一件蓝色的白领衬衫。那时的他皮肤白净,头发黑浓,眼睛还很明亮。我们总是在午后一起玩玩具,一起骑单车,一起抓草丛中的小虫。我们经常骑单车。那时我还小,不敢骑,每次我都坐在后座,手紧紧搂着他
期刊
白居易37岁才结婚,而他那个伤感的初恋故事在史书的平铺直叙中影影绰绰。这段过往,有着浪漫主义的开头和现实主义的结尾。  男女主角的出场似一场童话。祖籍太原、出生于新郑的官宦子弟随着家人寄居符离,而另一端芳邻有女初长成。少年时的爱恋是这样纯粹,彼此的牵绊是这样深刻,而他们的姻缘又是如此渺茫。纵观白居易的一生,我们不得不如元好问一般感慨一句:“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白居易与大多数人一样
期刊
吴昕,1983年1月29日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演员。2003年,担任大连电视台《时尚十分》栏目兼职主持人。2006年获得“闪亮新主播”亚军,并签约湖南卫视,与何炅、李维嘉、谢娜、杜海涛一起主持《快乐大本营》。2015年参与真人秀节目《极速前进第二季》,获得冠军。2017年,与李维嘉主持首档网综节目《爱in思谈》。  1  1983年,辽宁省一个工程师家庭,诞生了一个新生命,是一
期刊
读者说  我很喜欢写作,平常写的课堂作文或者考场作文,也都能得高分。在这一点上,我也算是学校的小名人吧,是大家公认的“文章写得非常好的人”,有人甚至叫我小作家。种种赞誉,让我受之有愧。作家居然没在杂志上发表过哪怕一个字?更可怕的真相是,其实我给《中学生百科》投过很多次稿了,但从未被采用?为什么?我到底是写得好还是不好?(光沿)  编辑说  还记得读过的你的几篇文章,不能说不好,但是它们的“应试”痕
期刊
蛾子  已爬出蛹,  周围是星散的面粉粒  和滴着腐败油滴的  陶罐,  蛾子  在这当前的  黑暗中发现  它是一种蝴蝶,  但是  它無法相信,  它无法相信,  它无法相信  它是一只小小的,  能飞的,相对  自由的蛾子  它想回到蛹里,  但已无可能。  自由让  蛾子颤抖  永久,只是  二十二个小时。
期刊
电影《帕特森》的主人公帕特森生活在与他同名的新泽西州帕特森市,他的职业是普通的公交司机。沉默寡言的帕特森和妻子劳拉以及一只牛头犬过着平淡的生活。  帕特森每天起床、看表、在工作间隙写诗、听同事发牢骚、听公交乘客谈论真实的或虚构的事情、回家扶正邮筒、遛狗、去酒吧小酌几杯、和女友聊天、睡觉……日复一日,波澜不惊。这是一个普通人的日常,过着自己的小日子,走着自己的平凡之路。  唯一值得一提的是帕特森写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