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事业单位的总资产中包含着的固定资产在其中占有较大的份额,其管理的好坏切实关系到事业单位中每一项活动的正常开展。因此本文对其管理中暴露出的管理行为不规范、制度建设不健全、监督管理弱化等现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并最终提出了进行完善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问题;对策 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的主要组成成分,是事业单位进行经济范围内活动的一种重要的载体。其固定资产大部分是通过国家财政的拨款进行购置的,使用中不计算资产的折旧费、不计算成本费,在事业单位总资产的组成中具有较大的份额,因此其管理效益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事业单位各项活动的有效开展、效益的增加和资产的自我保增值。所以,需要切实强化对事业单位名下的所有固定资产的监督和管理,提高其使用的效益,保障资产的安全和资产的完整以防止国家因此受到损失,加快事业单位的和谐长久发展。但是,在现今管理中暴露出的管理行为不规范、制度建设不健全、监督管理弱化等难题,迫切需要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完善。
一、目前管理中暴露出的有关问题
1、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的主体意识不强,浪费和闲置现象未引起充分的的重视。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大部分是通过国家财政的拨款进行购置的,对其使用的效益完全不存在考核。虽然这几年部分事业单位加强了清产考察,对其使用情况进行了规范,但是因为管理的好坏与单位的正常运行无关,所以到目前为止其管理的意识仍然不强,许多管理者对思想的有关认识不到位,责任意识不强。这种现象的直接结果就是许多单位缺乏整体规划,未全面进行预算的管理,间接的导致了浪费和资产处于闲置状态,使用效率低。
2、固定资产的相关管理制度不完善,责任落实不清。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全部由本单位财务部门和物流供给部门联合管理的,前者对已购置的资产的使用价值实行登记管理,后者对资产的使用部门进行例行盘查监管。但是,目前我国的一些单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常常出现未及时登记和与现实情况不同的状况,有些设备没有及时登记备案,购置之后存在不用、挪用和少用等情况。由此可见,财务工作过程中对资产管理的制度以及规定不完善,轻视对日常工作的管理和登记备案手续的欠缺,由此造成了人员责任落实不清。
3、资产的管理方法落后,对信息的共享较弱。管理工作不仅仅是一种学科,也是一项科学,特别是资产管理工作也是如此。在调查中发现,由于有关人员素质及其他原因,目前许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有很大问题。设备无法得到及时的维修及保护,一部分单位购置资产后只使用不维护,报废手续很随意,不履行报废手续,在帐目上也没有作相应处理,会计核算混乱。此外,虽然许多单位建立了会计信息操作系统,实行了会计电算化管理。
二、对固定资产管理中暴露出现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
1、领导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不足,随意性大。我国事业单位经费几乎都是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来承担的,因此事业单位对资产的统计管理同一般企业的市场经营方式有着本质性的差别。许多资产不计折旧费、不计算本钱,对资产的是否增值也没有过程中的考核,从而使得许多单位领导都不去重视资产的实际管理工作。目前,中国尚没有一套完善的资产增值保值的考核制度和标准。大多数单位对资产的处置没有相应的自主权限,只是按照上级的指示来工作,因此导致相关工作者和领导也对资产的浪费和闲置相当无助。
2、固定资产验资手续,程序不规范和严谨,人为导致资产管理工作混乱。事业单位已经无法使用需要报废的资产应根据有关文件。认真详细填写《处置表》向上级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审批通过以后,仅财政部门、国资委和其他相关机构部商定后才可以注销账户,然而,在实践工作中,往往存在有一些脆弱性和局限性,人为导致资产管理工作混乱。在实践中,部分資产如计算机,计算机应用软件更新速度较快,而财务审批过程滞后,使得账面数目的同实际数目存在一定出入。
3、财务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个别人员能力不强。例在资产的现实报废程序中,审核部门具有一定的权力按照标准可以审核使用单位报废的固定资产是否符合标准,那些没有被审核通过的资产在下一次的申报时,必须还要重新进行一次第一次的申报手续,这就使得管理上的混乱。同样,事实上,固定资产的管理,需要各有关方面的共同协调,不仅有核算,但也要有数量的控制,固定资产金额和数量的核算需要财政、后勤和使用部门一起通力合作。但是,由于一些单位重行政,轻视管理,宽松的内部控制和管理制度,缺乏领导意识。目前一些单位的财务人员都听从主管领导的指示,导致不能按照相关的资产管理制度履行自身职责,这使得具体的管理人员责任意识不强。同时,发现有个人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能力不强,对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概念不清晰,管理下的资产数目不清,这部分会计人员迫切需要进行专业的培训,以进一步加强资产的管理效率。
三、对策和建议
1、加强资产管理意识,强化财会控制的制度化建设。虽然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效率高低同事业单位的其他关系不存在直接的联系,但是,固定资产管理效率也将间接影响到单位其他各种工作的顺利开展,有时甚至还影响到单位发展以及职能和目标的实现。因此,在事业单位中,无论是相关的从事固定资产管理业务的工作人员或领导应高度的重视起资产管理工作,要树立其高度负责的管理观念和意思,力争大家在实际的工作中都能够严格的依据固定资产的使用与维护制度维护好和发展好资产管理法规。在平时的工作中,做到建立的台帐清晰,计算准确、帐薄完整,尽力去做好管理中的每一个小细节。
2、加快完善资产管理的机制建设,确认相关责任人的监督管理制度。健全完善的的管理制度是为了确保能够有效合理的使用事业单位每一个固定资产的一个重要的条件,同时也是配置规范各部门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益的前置条件。因此,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其前提是完善资产管理的相关管理制度,通过制度,以确保资产价值的计算管理与物质管理。同时,在进行资产管理过程中应特别注意需要明确负责人的主体监管责任,在此过程中,要主动争取负责人的认可和重视,尝试建立起资产管理的相关责任落实制度,明确单位的主要领导是资产管理的主要责任人,具体使用的人员为直接责任人的管理责任落实制度。并尽量确认出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将监管的责任落实到个人,切实的强化起对资产的购置,价值的统计核算以及处置等各个流程的监管工作。
3、加紧建立起固定资产的系统性整体性管理方式。标准化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重点是把资产清晰登记后划分到各个程序之中,严格规范其操作的业务流程与管理的流程,尽量用信息化的操作方法应用到资产管理中的每一个环节,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性的资产管理形式,加强科学和技术的内容管理,增强成本控制意识,创造有利条件,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切实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以提高管理质量。总之,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工作,它需要协调单位内各部门之间的紧密合作,并积极去寻找系统化的方法来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体制,以确保资产安全完整,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
【关键词】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问题;对策 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的主要组成成分,是事业单位进行经济范围内活动的一种重要的载体。其固定资产大部分是通过国家财政的拨款进行购置的,使用中不计算资产的折旧费、不计算成本费,在事业单位总资产的组成中具有较大的份额,因此其管理效益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事业单位各项活动的有效开展、效益的增加和资产的自我保增值。所以,需要切实强化对事业单位名下的所有固定资产的监督和管理,提高其使用的效益,保障资产的安全和资产的完整以防止国家因此受到损失,加快事业单位的和谐长久发展。但是,在现今管理中暴露出的管理行为不规范、制度建设不健全、监督管理弱化等难题,迫切需要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完善。
一、目前管理中暴露出的有关问题
1、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的主体意识不强,浪费和闲置现象未引起充分的的重视。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大部分是通过国家财政的拨款进行购置的,对其使用的效益完全不存在考核。虽然这几年部分事业单位加强了清产考察,对其使用情况进行了规范,但是因为管理的好坏与单位的正常运行无关,所以到目前为止其管理的意识仍然不强,许多管理者对思想的有关认识不到位,责任意识不强。这种现象的直接结果就是许多单位缺乏整体规划,未全面进行预算的管理,间接的导致了浪费和资产处于闲置状态,使用效率低。
2、固定资产的相关管理制度不完善,责任落实不清。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全部由本单位财务部门和物流供给部门联合管理的,前者对已购置的资产的使用价值实行登记管理,后者对资产的使用部门进行例行盘查监管。但是,目前我国的一些单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常常出现未及时登记和与现实情况不同的状况,有些设备没有及时登记备案,购置之后存在不用、挪用和少用等情况。由此可见,财务工作过程中对资产管理的制度以及规定不完善,轻视对日常工作的管理和登记备案手续的欠缺,由此造成了人员责任落实不清。
3、资产的管理方法落后,对信息的共享较弱。管理工作不仅仅是一种学科,也是一项科学,特别是资产管理工作也是如此。在调查中发现,由于有关人员素质及其他原因,目前许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有很大问题。设备无法得到及时的维修及保护,一部分单位购置资产后只使用不维护,报废手续很随意,不履行报废手续,在帐目上也没有作相应处理,会计核算混乱。此外,虽然许多单位建立了会计信息操作系统,实行了会计电算化管理。
二、对固定资产管理中暴露出现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
1、领导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不足,随意性大。我国事业单位经费几乎都是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来承担的,因此事业单位对资产的统计管理同一般企业的市场经营方式有着本质性的差别。许多资产不计折旧费、不计算本钱,对资产的是否增值也没有过程中的考核,从而使得许多单位领导都不去重视资产的实际管理工作。目前,中国尚没有一套完善的资产增值保值的考核制度和标准。大多数单位对资产的处置没有相应的自主权限,只是按照上级的指示来工作,因此导致相关工作者和领导也对资产的浪费和闲置相当无助。
2、固定资产验资手续,程序不规范和严谨,人为导致资产管理工作混乱。事业单位已经无法使用需要报废的资产应根据有关文件。认真详细填写《处置表》向上级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审批通过以后,仅财政部门、国资委和其他相关机构部商定后才可以注销账户,然而,在实践工作中,往往存在有一些脆弱性和局限性,人为导致资产管理工作混乱。在实践中,部分資产如计算机,计算机应用软件更新速度较快,而财务审批过程滞后,使得账面数目的同实际数目存在一定出入。
3、财务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个别人员能力不强。例在资产的现实报废程序中,审核部门具有一定的权力按照标准可以审核使用单位报废的固定资产是否符合标准,那些没有被审核通过的资产在下一次的申报时,必须还要重新进行一次第一次的申报手续,这就使得管理上的混乱。同样,事实上,固定资产的管理,需要各有关方面的共同协调,不仅有核算,但也要有数量的控制,固定资产金额和数量的核算需要财政、后勤和使用部门一起通力合作。但是,由于一些单位重行政,轻视管理,宽松的内部控制和管理制度,缺乏领导意识。目前一些单位的财务人员都听从主管领导的指示,导致不能按照相关的资产管理制度履行自身职责,这使得具体的管理人员责任意识不强。同时,发现有个人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能力不强,对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概念不清晰,管理下的资产数目不清,这部分会计人员迫切需要进行专业的培训,以进一步加强资产的管理效率。
三、对策和建议
1、加强资产管理意识,强化财会控制的制度化建设。虽然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效率高低同事业单位的其他关系不存在直接的联系,但是,固定资产管理效率也将间接影响到单位其他各种工作的顺利开展,有时甚至还影响到单位发展以及职能和目标的实现。因此,在事业单位中,无论是相关的从事固定资产管理业务的工作人员或领导应高度的重视起资产管理工作,要树立其高度负责的管理观念和意思,力争大家在实际的工作中都能够严格的依据固定资产的使用与维护制度维护好和发展好资产管理法规。在平时的工作中,做到建立的台帐清晰,计算准确、帐薄完整,尽力去做好管理中的每一个小细节。
2、加快完善资产管理的机制建设,确认相关责任人的监督管理制度。健全完善的的管理制度是为了确保能够有效合理的使用事业单位每一个固定资产的一个重要的条件,同时也是配置规范各部门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益的前置条件。因此,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其前提是完善资产管理的相关管理制度,通过制度,以确保资产价值的计算管理与物质管理。同时,在进行资产管理过程中应特别注意需要明确负责人的主体监管责任,在此过程中,要主动争取负责人的认可和重视,尝试建立起资产管理的相关责任落实制度,明确单位的主要领导是资产管理的主要责任人,具体使用的人员为直接责任人的管理责任落实制度。并尽量确认出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将监管的责任落实到个人,切实的强化起对资产的购置,价值的统计核算以及处置等各个流程的监管工作。
3、加紧建立起固定资产的系统性整体性管理方式。标准化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重点是把资产清晰登记后划分到各个程序之中,严格规范其操作的业务流程与管理的流程,尽量用信息化的操作方法应用到资产管理中的每一个环节,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性的资产管理形式,加强科学和技术的内容管理,增强成本控制意识,创造有利条件,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切实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以提高管理质量。总之,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工作,它需要协调单位内各部门之间的紧密合作,并积极去寻找系统化的方法来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体制,以确保资产安全完整,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