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为何艰难?——论梁鸿返乡书写中的内在张力

来源 :南方文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n8712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近十年的创作过程中,梁鸿已然完成了从学者到作家身份的转型.从具有纪实色彩的“梁庄系列”到如今文学性浓厚的《四象》,梁庄作为其文学书写的载体,始终承载着作者对世界的认识和思考.梁庄之所以能够酝酿为独特的叙述空间,并不断被加工和塑形,不得不追溯到梁鸿当初选择离开书斋,重返乡村的一次文学实践.
其他文献
一、鲁迅、张爱玲相提并论rn从既有文献来看,作为读者,最早把张爱玲和鲁迅连在一起的,是后来大名鼎鼎又充满争议的作家木心.他自述道:“初次读到张爱玲的作品是她的散文,在一
期刊
张爱玲推崇天才论,论者也不断推举她为天才,但真要人相信她完全横空出世,这在21世纪的今天究竟难以服人.张爱玲究竟如何开启了自己的现代文学写作之路?她的现代写作资源究竟
期刊
会议
那是2014年1月6日,上午九点半的样子,我与李莎同学走进了童庆炳老师所住的小红楼.rn带李莎去找童老师聊天,也是事出有因.大概是2008年做过手术之后,童老师就练起了毛笔字.记
期刊
20世纪的四五十年代之交,是发端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新文学经历重大变化的转折时期,而此“转折”之惊心动魄之天翻地覆,则完成于“胡风集团冤案”爆发之后的尘埃落定:当代文学的“一体化”格局至此奠基。据此而观之,胡风(包括“胡风集团”)似乎是一个时代大转折中的牺牲品,一个挺身对抗当代文学“一体化”进程的殉道者。但是,历史的现场却并不如此简单。作为一个声望卓著的“左翼”文艺理论家、批评家,作为现代重要文学流
期刊
会议
会议
通过对粘胶纤维的前处理条件,活化时间,活化温度,及活化介质诸影响产品性能的重要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的考察,采用同步炭化活化方法获得了不同工艺条件下产品性能及其收率的关系,使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