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主化浪潮已波及全球,势不可挡,亨廷顿在《第三次浪潮:20世纪晚期的民主化》中着重分析了20世纪晚期第三次民主化浪潮,对比“第三波”的观点,对中国的政治民主化给出思考。
关键词:第三波;民主;政治民主化
工业化浪潮、科技革命浪潮、民族主义浪潮和民主化浪潮主宰了20世纪的历史进程。四股浪潮之中,民主化浪潮一波三折,但却能量巨大,势不可挡。塞缪尔·亨廷顿在他的著作《第三次浪潮:20世纪晚期的民主化》一书中,对现代世界的民主化运动提出了新颖独到的描述和分析。
1 三次民主化浪潮和影响深远的“第三波”
民主化过程是经过三次浪潮实现的。第一波民主化长波起始于19世纪初,大致是从1828年至1926年,约有30个国家进行了民主化,但是主要由于威权主义的复辟和法西斯主义的兴起造成了1922年至1942年的第一次回潮,这次回潮使得世界上的民主国家降为约12个。第二波民主化短波从1943年到1962年,再次使民主国家数量上升到30个以上。但1958年至1975年又出现一次回潮。
1974年萄葡牙发生的民主政变掀起了迄今未息的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又称“第三波”。享廷顿把这次浪潮看作是“一项全球性的运动”,它在15年中“席卷了南美,横贯拉丁美洲,来到了亚洲,冲垮了苏联集团的专制政权”。到1990年时,它已经使世界上民主化国家的总数增加到了近60个之多,占世界100万以上人口国家的总数129个中的近一半。而且,到1990年止,第三波民主化“仍然没有把民主国家在世界中所占的比例提高到超过62年前的上一个波峰上”。同时。他还特别指出,这种波浪式前进的民主化并非没有任何障碍,相反往往表现为一种“进两步退一步的格局”。
值得指出的是,亨廷顿采用了熊彼特的民主定义,并把全民通过“公开、自由和公平的选举选举最高决策者”作为民主的本质特征。在具体衡量一个国家是否民主时,他采用J.桑山提出的两个标准:第一,百分之五十的成年男子获得了选举权;第二,一个负责任的行政首脑,他或者由定期的普选产生,或者必须得到民选的议会多数的支持。根据这个标准,他把民主化的起点定在19世纪初。各种非民主的制度被他统称为“权威主义”(Authoritarian)政体,包括一党制、极权主义制度、个人专制、军人政体等。由此可见,亨廷顿的所谓“第三波”是把西方式的代议制民主、多党制作为民主的范型,将民主化看作为非西方国家趋向和接近于西方的“自由民主”标准的政治变革过程。
2 透过“第三波”看我国的政治民主化
民主化浪潮已波及全球,势不可挡。在中国,1978年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开始了经济体制的改革,并启动了政治体制改革。在20年的时间里,我国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为驱动力,以对外开放为催化剂,带来了政治结构与政治文化的重构和变迁。1998年春的“九届人大”又迈出了新的一步,开始改革与计划经济相结合的政府体制,建立与初步形成的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府模式。中国已经开始了它的政治民主化进程。
但以亨廷顿的西方民主标准来看,中国在民主化进程中走的还是不够远。很显然,中国的民主与西方的原生民主自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我们没有西方民主诞生的土壤,我们的民主根植中国文化传统,所以孕育出来的应该是一种中国特色的民主。
我国当前最大的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且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由于目前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且很不平衡,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还比较低。大多数人缺乏民主意识、民主知识和民主习惯,这就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他们实际参政议政的能力。民主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有着直接联系。由于我国商品关系还很不完善,客观地影响着民主的发展程度。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结构看,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在党和国家的权力配置和相互制约上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影响了人民民主的发挥,也使国家权力运行机制没有完全实现规范、效能的目标。
不可否认,我国在政治民主化进程中取得了相当大进步。政治民主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此过程中,我们特别要处理好民主与秩序的关系,保持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总之,正如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的那样,我们会坚定不移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国的民主化道路一定可以沿着中国特色一直走下去。
关键词:第三波;民主;政治民主化
工业化浪潮、科技革命浪潮、民族主义浪潮和民主化浪潮主宰了20世纪的历史进程。四股浪潮之中,民主化浪潮一波三折,但却能量巨大,势不可挡。塞缪尔·亨廷顿在他的著作《第三次浪潮:20世纪晚期的民主化》一书中,对现代世界的民主化运动提出了新颖独到的描述和分析。
1 三次民主化浪潮和影响深远的“第三波”
民主化过程是经过三次浪潮实现的。第一波民主化长波起始于19世纪初,大致是从1828年至1926年,约有30个国家进行了民主化,但是主要由于威权主义的复辟和法西斯主义的兴起造成了1922年至1942年的第一次回潮,这次回潮使得世界上的民主国家降为约12个。第二波民主化短波从1943年到1962年,再次使民主国家数量上升到30个以上。但1958年至1975年又出现一次回潮。
1974年萄葡牙发生的民主政变掀起了迄今未息的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又称“第三波”。享廷顿把这次浪潮看作是“一项全球性的运动”,它在15年中“席卷了南美,横贯拉丁美洲,来到了亚洲,冲垮了苏联集团的专制政权”。到1990年时,它已经使世界上民主化国家的总数增加到了近60个之多,占世界100万以上人口国家的总数129个中的近一半。而且,到1990年止,第三波民主化“仍然没有把民主国家在世界中所占的比例提高到超过62年前的上一个波峰上”。同时。他还特别指出,这种波浪式前进的民主化并非没有任何障碍,相反往往表现为一种“进两步退一步的格局”。
值得指出的是,亨廷顿采用了熊彼特的民主定义,并把全民通过“公开、自由和公平的选举选举最高决策者”作为民主的本质特征。在具体衡量一个国家是否民主时,他采用J.桑山提出的两个标准:第一,百分之五十的成年男子获得了选举权;第二,一个负责任的行政首脑,他或者由定期的普选产生,或者必须得到民选的议会多数的支持。根据这个标准,他把民主化的起点定在19世纪初。各种非民主的制度被他统称为“权威主义”(Authoritarian)政体,包括一党制、极权主义制度、个人专制、军人政体等。由此可见,亨廷顿的所谓“第三波”是把西方式的代议制民主、多党制作为民主的范型,将民主化看作为非西方国家趋向和接近于西方的“自由民主”标准的政治变革过程。
2 透过“第三波”看我国的政治民主化
民主化浪潮已波及全球,势不可挡。在中国,1978年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开始了经济体制的改革,并启动了政治体制改革。在20年的时间里,我国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为驱动力,以对外开放为催化剂,带来了政治结构与政治文化的重构和变迁。1998年春的“九届人大”又迈出了新的一步,开始改革与计划经济相结合的政府体制,建立与初步形成的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府模式。中国已经开始了它的政治民主化进程。
但以亨廷顿的西方民主标准来看,中国在民主化进程中走的还是不够远。很显然,中国的民主与西方的原生民主自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我们没有西方民主诞生的土壤,我们的民主根植中国文化传统,所以孕育出来的应该是一种中国特色的民主。
我国当前最大的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且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由于目前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且很不平衡,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还比较低。大多数人缺乏民主意识、民主知识和民主习惯,这就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他们实际参政议政的能力。民主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有着直接联系。由于我国商品关系还很不完善,客观地影响着民主的发展程度。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结构看,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在党和国家的权力配置和相互制约上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影响了人民民主的发挥,也使国家权力运行机制没有完全实现规范、效能的目标。
不可否认,我国在政治民主化进程中取得了相当大进步。政治民主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此过程中,我们特别要处理好民主与秩序的关系,保持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总之,正如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的那样,我们会坚定不移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国的民主化道路一定可以沿着中国特色一直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