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关于生物教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来源 :高考·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hoifan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生物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和理论性非常强的学科,对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老師由于传统教学理念根深蒂固,未能注重自身教学理念的更新,以至于一味地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当前新课改理念教学要求严重不符,极大地阻碍了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生物;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生物学科主要是对生命本源和生物本体的研究与探索,以此让学生认识和了解生命活动的规律,从而加深对科学领域的探究,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揭发更多大自然的奥秘。基于此,随着新课改理念不断地推进,除了要求学习掌握基本的文化知识以外,还应注重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生物老师作为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想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应先明确教学目标,同时结合当前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采取相应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实现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课程理念认识模糊
  新课改理念的提出,使我国教育事业迎来了新的革命里程,要求当代教师及时摒弃传统陈旧教学理念,采用符合当前时代发展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素养,促进其综合全面的发展。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老师传统教育理念已经植入骨髓,一时之间很难实现转变,以至于教学模式仍然沿袭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或选用试题时,未能遵循新课改的要求,向学生传授的高中生物知识和练习的试题内容过于陈旧,严重制约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层面,不仅不利于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其生物学科学习能力的提升。向学生传授的生物现象和概念过于片面,致使学生对此课程理念认识模糊,尽管部分老师在教学中善于运用多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学生的理解,但是课程内容仅是对知识点简单的罗列,缺乏广度和深度,以至于学生对知识认知范围仅限于课本范围,不能与外界相关联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导致学生对自身掌握的知识难以在现实生活中灵活运用,无法实现知识的拓展与升华是当前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显著问题之一[1]。
  (二)教学内容难以把握
  高中生物学科是一门以概念为核心的学科,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和理论性,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念,从而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为此,需要生物老师具备超高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充分的熟悉和掌握生物课程所传授的内容,同时结合学生实际学习特点,采用适宜的教学模式,从而展开一堂高效、和谐的生物教学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然而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部分老师仍然保持着以往的教学心态和水平,未能积极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不论是对专业知识的熟悉度,还是对教学方式的把握度,均不符合新课改教学理念的要求,致使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教学方法抽象难懂,以至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始终无法提高,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培养学生学科的核心素养更是天方夜谭[2]。
  (三)教学实验条件有限
  近年来,我国在科技研究领域取得了重大成果,科学技术水平成功挤进世界前茅,在生物研发领域更是直接上升了几层台阶,基于此背景,高中生物老师为了迎合当前时代发展的步伐,需要不断更新和丰富自身的知识库,确保传授最新的知识给学生,以便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及科学探究能力。生物学科作为一门实践性和实验性非常强的学科,与化学、物理等学科一样,需要借助相关的实验验证相关的生物概念,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与研究,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然而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大多生物课程的实验装备和实验条件均无法满足生物教学内容的实际需求,通常只是由生物老师口述实验过程,对于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实验细节只能让学生自行领悟。这样一来,学生无法充分领悟出教学内容中的精髓,更无法深度挖掘教材中包含的核心素养,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新课程下生物教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明确核心素养目标,细化教学内容
  明确教学目标,设计符合新课改教学需求的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基础前提,依此为基础,结合学生实际学习需求,细化教学内容,采取与之相符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比如,在《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这节课程教学中,首先根据新课改对课程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学习需求,明确教学目标如下[3]:第一,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通过向学生详细讲述细胞中的主要元素和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等相关知识点,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建立简易结构和功能观念;第二,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通过对该节课程知识点的归纳和概括,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认知。同时通过对知识点中重难点的推理和演绎,拓展学生的理性思维,促使其应用该项思维能力掌握学习的技巧;第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引导并教授学生如何检验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蛋白质和脂肪,以此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促使其养成科学探究思维;第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通过对该课程知识点的学习与了解,强化自身对生物本身的认知,树立辩证观念,从而承担起传播知识的社会职责。
  (二)创设探究式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想要切实培养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首先需要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这样才能使其在探索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了避免教学过程枯燥乏味,降低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老师应致力于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为其自主思考和自主探究提供广阔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能动性和主动性,从而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探究式教学模式作为近年来最受老师推崇的教学模式之一,要求学生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给学生布置一些研究性较强的问题,给予其一定的思维指导,引导其开启对知识的探索之旅,从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4]。比如,在学习《植物光合作用》这一课程时,生物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际特点,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要求其以小组为单位,提前一周展开对身边植物的观察,查看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又有哪些产物,根据自身现有的知识,对植株进行相关的实验,并将实验过程和结果做好详细记录,之后在课堂中将实验结果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与讨论。经过一系列的探究,学生对植物光合作用有了一定的认知和了解,为其后续深入学习与研究做好铺垫,同时实验过程简单易操作,不会占用学生过多的课余时间,通过小组之间的协力合同,均能圆满完成老师布置这项学习任务,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了实验探究方式的新奇感和真实感,加深了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而且通过科学实践,促使其亲身见证了生物在一定规律下一点点变化的过程,充分激发其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由此可见,探究式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生命活动的多姿多彩,使其彻底摆脱以往方方框框式的学习,报以浓浓的热情进一步的探索和认知这个未知的世界,在兴趣的驱动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得以显著的提升,进而不知不觉地促进其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实验教学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相关实验,引导学生对所学生物知识的效果进行检验,以此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从而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实验教学作为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因此,生物老师一定要深刻的意识到实验课程的重要性,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更多实验操作的机会,相较于课本内容的抽象性,实验操作更加直观,更易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此外,由于学生缺乏实验操作经验,无法独立操作或完成一些较为复杂的实验,因此,在实验教学中,为了确保整个实验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老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尽量选择一些易于操作的实验让学生尝试操作,或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协同操作,以此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步骤理解能力[5]。比如,必修课程中有一节是关于糖类的内容,为了加深学生对该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老师可以事先为学生准备好不同的糖类物质,同时还需准备好水浴锅。在正式讲课之前,先让学生根据准备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操作,同时为学生下发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在实验结束后,结合实验报告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与总结,以便使其对新课程的内容进行一个大致的了解。此外,为了确保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顺利、高效,在实验开展之前,老师可以为学生提前演示一遍,并向学生讲述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之后再要求学生动手操作,在此过程中,老师对学生的实际表现进行密切的观察,及时指出其操作过程中的不足,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实验现象的理解,了解每一步骤的操作目的,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对实验操作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6]。
  结束语
  高中生物知识作为初中生物知识的延伸和深化,进一步探索和研究了自然界中的生命体体征,在揭秘了生命奥秘的同时,更涵盖了丰富的核心素养,以此促进学生个人能力更好地提升。因此,生物老师需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深度挖掘学科中的各种核心素养,从而培养学生科学探索能力及动手实践能力,以此增强学生的生命观念及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董文军.新课改下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探析[J].人文之友,2020,(5):240-240.
  [2]常建忠.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10):13-13.
  [3]冉景万.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的教学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4):15-15.
  [4]林艳华.基于“力行—致远”高中生物课程创新基地下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J].新课程(教师版),2019,(7):58-59.
  [5]邵和义.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J].安徽教育科研,2019,(21):9-10.
  [6]郭廓.新课改背景下培养高中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分析[J].语文课内外,2019,(20):244-244.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立足于高中数学教育实践,从突出问题、有效策略这两个方面入手,围绕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这一主题进行了详细阐述与探讨。  关键词: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突出问题;有效策略  数学是高中阶段学生们极其重要的一门课程,对于学生们整体素养及其能力的培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当高度重视本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想方设法提升学科教学效益、优化学科教学质量,同时,助力学生们核心素养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生活中物理现象与物理教学中的联系,在物理教学中运用生活实际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此次研究以沪科版中学物理为例,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为本文提供理论基础,文中强调了物理教学必须联系生活实际,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将物理知识应用在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物理知识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运用生活经验探索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生活实践;中学
期刊
摘 要: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进一步精选了学科内容,更加注重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国高中地理课堂中的问题设计进行探究,并阐述了它的教学重要性,以及对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下的问题设计做了分析表述,目的主要是为了教师能够更科学、有效地去了解学生,培养学生的基础地理思维,促使学生逐渐产生对地理的求知欲,激发其思维学习活动,更专业、更全面地去分析解决地理问题,
期刊
摘 要:病句这个题型需要扎实的语法体系作为支撑,同时配合领悟病句类型方可完成。专业的知识体系本身难免枯燥,在打语法基础、落实病句类型的同时,可以运用逆向教学设计。学生在逆向教学环节中运用既得病句基础知识和技能,自己将正确的句子做出病句,并给出清楚的解析。据此来解决具体题目中因语句表述复杂而干扰病句类型判断的问题,在选择题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在改错题中可以给出准确的答案。学生自主出题,更让学生在思考和
期刊
摘 要:计算思维是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根基,是信息社会数字公民的基本素养。编程教学是计算思维培养的主要途径,被广泛引入到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但目前中学阶段的编程教学普遍存在重编程语言学习、轻思维训练的问题。本文从计算思维概念与当前中学编程教学现状入手,提出实践中应注意的评价计算思维能力的四个维度,进而提出中学生计算思维培养的教学策略,可以为中学信息技术的编程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编程教学;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物理教育工作者除了应该重视课堂的理论知识讲解之外,还应该重视各种物理思维方面的渗透,其中分类讨论思想的思维在高中物理解题的过程中使用频率居高不下。高中物理知识点相对抽象且零散知识较多,如果单一地从某个方向入手,很容易导致答案不全面,为此在解决不确定高中物理题目的时候,分类讨论思想是较为实用的。本文以具体的高中物理试题为例,来探讨分类讨论思想在高中物理解题过程中
期刊
摘 要:道家思想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珍贵遗产,并对当前教育以及学生健康成长有着重要价值。通过对道家思想的借鉴和引入,从人的成长规律出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对富有创新精神新型人才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道家思想;教育;健康成长  一、人成长规律概述及分析:  人的成长、成熟及发展主要体现在整体机体各器官的长大。不仅包括了人体组织、细胞、器官等生理上的生长发育,也包括了心理的成熟和发展
期刊
摘 要:高中生物是一门以自然科学、生命科学为主要内容的学科,通过学习高中生物,学生能够客观地认识生物的生命发展,运用生物知识来解释生物生命宏观及微观的变化,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因此高中生物的教学尤为重要。而在新课标推进下,立足学科核心素养、实施多元有效地教学模式被重点关注,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的知识技能、科学探究等能力在学生物知识的学习中逐渐得到提升,是当下生物教学的重要目的。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改革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是当前综合实践课教学的重点。在县级高中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从准备、资源整合、多元评价等方面,提出了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策略,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推进高中综合实践活动的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对综合实践活动做出规定:这是一门必修课。本学科与其
期刊
摘 要:研学旅行课程是一项全新的课程,是指能够使学生们在进行课外扩展的过程中去了解和亲近大自然、享受清新的空气,在活动的参与与自主探索实践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人格和道德素养。随着该专业课程的进一步深入贯彻和整体性的落实,其具体的教育目标也开始了转变,更多地注重于课程化这个教学方向的构筑和发展。  关键词:中学;研学旅行;课程开发  引言:随着我国素质课改的深入和中小学教育教学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推进,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