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政治学习力的异化与对策

来源 :领导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k710867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代,提升干部政治学习力是一项紧迫性工作.现阶段一些基层干部出现政治学习力异化的现象,即基层学习教育活动的形式化倾向,基层干部能力的“空心化”倾向,基层干部思维的“内卷化”倾向.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政治学习力被窄化为政治学习能力、政治学习力被衍化为外化学习能力、政治学习力被弱化为一般学习能力、政治学习力被局限为阶段学习能力.对此,应从关注主体、改良客体、重构场域、优化考评四个方面加以应对.
其他文献
“三支柱”人力资源模式由人力资源专家中心、人力资源共享服务中心和人力资源业务伙伴组成,也叫服务型人力资源模式或者人力资源业务伙伴模式等.“三支柱”人力资源模式的三个支柱虽然各负其责,具有不同的功能和分工,但它们并不是完全独立的,而是一个相互联系和相互支持的整体.目前,对“三支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三支柱”人力资源模式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及对“三支柱”人力资源模式的作用结果的研究方面.未来应开展基于扎根理论的“三支柱”人力资源模式研究,提炼“三支柱”人力资源模式特征,开展“三支柱”人力资源模式内在作用机制研究
过度理由效应理论对单位制定激励策略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和指导意义,是制定激励策略的理论依据、实施激励策略的原则保障、优化激励策略的指导标尺.激励策略不系统、不完善会使单位出现边际效益递减、成本沉没等现象.基于过度理由效应理论优化单位激励策略,就要选好激励方式,注重系统综合、交叉并用;明确激励对象,注重按需定策、按人施策;把控激励程度,注重量入为出、适可而止;把握激励时机,注重施策有道、布道有序;把准激励理念,注重长久为先、协同共进.
民意是领导决策的逻辑起点和根本依据.领导决策要遵循社情民意,牢牢把握区域性、群体性、特殊性、时代性和整体性的民意特点,谨防落入民意失语、失真、失落、失控四大陷阱,以免影响决策向度、效度、力度、信度.领导者要着力于主观认知讲高度、客观认识讲深度、尊崇民意讲制度等纾解策略,以提升决策质效.
灰度思维体现了中庸之道、弹性之度和系统思维.领导者运用灰度思维的策略主要在于三个维度,即把握单位发展方向、找准单位发展节奏、提供单位发展空间.灰度思维非白非黑、非此非彼的模糊管理办法,给领导者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操作空间,但领导者要注意规避“老好人”风险、价值性判断风险和级别模糊风险.
精英员工在组织中的不可或缺,导致领导者在处罚精英员工时风险隐患重重,不得不慎之又慎.若处罚精英员工的方式不当,则有可能促使精英员工走向自负和自卑两个极端,浇灭其创新激情、助长其“求稳”心态,加剧精英员工的离职倾向,影响团队整体健康发展.因此,领导者处罚精英员工应严格依规办事,懂得抓大放小,收敛强势之心,做到有理有情,彰显容错气魄,巧用制衡之术.
一个人从出生到成长为一个具有出色领导力的个体,大致要经历三次主要的优势集聚过程,分别是:早期博采众长式的广泛优势集聚,找到自身的优势集聚点;中期以自己的优势集聚点为核心进行较为集中的优势集聚,形成自己的成功点;后期以形成的成功点为核心自动进行优势集聚.对不同的人来说这三个层次都是依次进行的,但并非一次就可完成,并且可能会出现某一过程的重复或者倒退.整个过程是一个不断寻找和发现自身优势集聚点、不断搭建新的优势集聚平台的动态过程.
“生力军”是“主力军”的基础,两者在功能定位、经验实力、发展阶段等方面存在差异.领导者着力推动“生力军”成长为“主力军”,对夯实人才基础、强化集体行动和优化人才培育具有积极意义.为此,领导者需从找准定位养思想、严于律己重务实、取经学习练本领等方面着力,推动“生力军”成长为“主力军”.
组织中领导资源的运用关乎组织的生存与发展.根据领导者对环境资源和人力资源的不同侧重,可以对领导资源运用行为进行模型构建与分析,将领导资源运用行为划分为全面兼顾型、环境导向型、人力导向型以及漠不关心型四种类型.领导者运用领导资源,应坚持以人为本,推动领导资源建设;积极布局开发,注重领导资源提质;科学衡量绩效,减少领导资源消耗;及时调整转变,严防领导资源耗竭.
单位正义共识是单位员工基于对单位制度设置的实体正义、单位制度运行的程序正义而形成的权利义务观念、自由平等意识、合作共享理念.单位正义共识的构建,需要包括选拔得当、奖罚分明、及时反馈在内的单位流动机制的良性运转,需要包括制衡机制、博弈机制、协调机制在内的单位平衡机制的有效生成,需要包括利益整合、制度整合、价值整合在内的单位整合机制的充分发挥.
市域社会治理在国家治理体系中起着基础性和枢纽性作用,而新一代智慧技术的发展引致智慧治理成为新的发展态势.在智慧社会建设背景下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需要在系统梳理新发展阶段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深刻内涵和相关治理现代化评估文献的基础上,从多元共建、平安市域、社会共享、智慧治理四个方面构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评估指标体系,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