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梁整体稳定教学实验装置改进设计

来源 :高等建筑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h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稳定性是钢结构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配合土木工程专业钢结构基本原理课程的教学,同济大学在国内率先构建了钢结构多功能教学实验平台,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有机的结合。钢梁整体稳定实验是观赏性较强的教学实验,然而,数年的教学实验结果表明:原钢梁夹支支座会导致整体稳定承载力偏高,从而影响教学效果。为了准确模拟钢梁的约束条件,文章对原有支座进行了改进,使实验结果更加接近理论值,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实验;钢梁整体稳定性;夹支支座
  中图分类号:TU391;G642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5)01012304
  钢结构是土木工程最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各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都开设有此课程。在钢结构课程教学中,稳定问题既是重点也是难点。由于钢材重量轻、强度高,钢结构构件通常较轻较薄,与混凝土结构相比,稳定问题是控制钢结构承载能力的主要因素,是贯穿整个钢结构教学的重要知识点[1]。同时,与普通的强度问题相比,稳定问题的概念更加抽象,公式更加复杂,给学生的理解和掌握造成了一定的难度,是一个教学难点[2]。
  教学经验表明,对于钢结构稳定问题,单纯的课堂理论讲解很难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故笔者所在的国家级“钢结构”教学团队,不断改进钢结构稳定的教学方法,改善钢结构稳定教学的硬件和软件条件,开发了和理论课程配套的實验教学环节[3,4,5]。钢梁整体稳定性教学实验是观赏性较强的一个实验,实验中选择了最典型的H型截面钢梁,通过吊篮对钢梁施加跨中集中荷载(图1),演示钢梁的整体弯扭失稳过程(图2),得到钢梁的极限承载力。实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使学生了解了H型截面受弯构件发生整体弯扭失稳的失稳过程和破坏模式;认识了受弯构件整体稳定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计算方法;掌握了受弯构件的整体稳定系数的计算方法。
  在钢梁整体稳定性教学实验中,由于未考虑初始缺陷和残余应力的影响,按照弹性稳定理论计算出的临界弯矩Mcr应高于实验所得的极限弯矩Mu。然而,同济大学多年来的教学实验结果表明:钢梁的极限弯矩Mu比弹性临界弯矩Mcr高很多,实验结果的不准确极大影响了教学效果。通过分析发现,原有实验钢梁支座达不到理想的约束条件,故笔者对原有支座进行了改进设计。
  一、原有支座及其教学效果
  图1为进行H型截面梁整体稳定性实验采用的加载装置,梁跨中集中加载。在梁中央设置加载板,加载板开孔后通过钢索与测力传感器相连,测力传感器下悬挂吊篮,实验时将重物依次放入吊篮中以实现竖向悬吊重物加载,该吊载随构件平面外侧向位移可实现跟动,荷载值由测力传感器测出。在实验加载过程中,随着荷载的增加,试件发生弯扭失稳,整个构件产生很大的侧向位移和扭曲变形,破坏时的试件如图2所示。
  二、原有支座约束刚度分析
  为了分析原有夹支支座对钢梁的实际约束情况,图5将原有夹支支座简化为6个弹簧。其中,k1表示钢梁下翼缘处的轴向约束弹簧刚度;k2表示钢梁下翼缘处绕强轴的转动约束弹簧刚度;k3表示钢梁上翼缘侧向平动约束弹簧刚度;k4表示钢梁下翼缘侧向平动约束弹簧刚度;k5表示钢梁上翼缘绕弱轴的转动约束弹簧刚度;k6表示钢梁下翼缘绕弱轴的转动约束弹簧刚度。
  三、改进支座
  根据对原有支座约束刚度的分析,可以得到改进支座(图7)。改进支座由底座、轴、定距套、活动立杆、滚动轴承、轴端挡圈、柱端挡板、螺杆、螺母、螺栓、垫圈等零件构成。轴由轴端挡板和螺栓固定在底座上,轴上用定距套固定滚动轴承,使轴承沿轴向不能移动。活动立杆能在轴和底座上滑动,可由螺杆和螺母固定。底座上固定立杆和活动立杆上各有一个滚动轴承,轴向固定,绕轴可自由转动。实验加载时,工字钢梁端下翼缘置于轴上滚动轴承上,上翼缘侧面分别与支座固定立杆与活动立杆上2个滚动轴承相接触。
  由于底杆上采用了滚动轴承,将滑动摩擦改为了滚动摩擦,因此可以认为k1和k2的值为零;另外,改进支座的立杆截面比原有支座增大了很多,故k3和k4的值更加接近于无穷大;最后,由于在立杆上也设置了滚动轴承,故k5和k6的值也为零。综上,改进支座的约束条件更加接近于理想夹支支座。
  使用改进支座与原有支座进行钢梁整体稳定性的对比实验,试件1的两端采用了新设计支座,试件2的两端采用了原有支座。表2列出了试件1和试件2的实验极限弯矩Mu、弹性临界弯矩Mcr、边缘屈服弯矩My和全截面塑性弯矩Mp比较结果。从表2可以看出,试件2的极限弯矩为临界弯矩的1.27倍,与往年使用原有支座的实验结果接近;而试件1的实验极限弯矩为临界弯矩的0.99倍,采用新支座的试验结果更加接近于理论值。采用新支座进行教学试验,可以获得更好的试验结果,收到更加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文章分析了钢梁整体稳定教学试验中钢梁支座的约束刚度,对原有支座进行了改进,进一步完善了钢结构教学实验平台,完善了钢结构课程的教学模式。采用改进支座进行教学试验,可以获得更加准确的试验结果,加深了学生对钢结构稳定问题的理解,开阔了学生的学术视野,收到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沈祖炎,陈扬骥,陈以一. 钢结构基本原理(第2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郭小农,罗永峰,蒋首超,等. 钢结构稳定教学研究[J]. 高等建筑教育,2011,20(2):46-48.
  [3]王伟,赵宪忠,郭小农,等. 钢结构多功能教学实验平台的研制与实践[J]. 高等建筑教育,2009,18(2):102-104.
  [4]李国强,陈以一,朱合华等. 土木工程专业结构工程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总体方案[J]. 高等建筑教育,2002,11(2):53-54.
  [5]郭小农,王伟,蒋首超,等. 钢结构基本原理实验教学探索[J]. 高等建筑教育,2011,20(1):149-154.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将“应用创新”理念引入土木工程专业建设,并结合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发展过程,以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培养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线,从专业教育理念、实验和实践基地建设、创新教育、专业培养方案等方面,探讨“应用创新”理念的专业建设,为构建民族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民族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创新;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8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
期刊
收稿日期:2013-04-01  作者简介:尚春静(1971-),女,海南大学工程管理系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建筑经济与管理、环境影响评价、建筑教育研究,(E-mail)chunjingshang@163.com。  摘要:专业英语教学是培养学生应用英语能力的重要环节。在调查分析学生英语水平和学习偏好的基础上,结合本科工程项目管理专业知识实践性强的特点,提出在工程管理专业英语教学中,创新理论与实践
期刊
摘要:专业认证是土木工程专业促进专业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人才社会适应性的必然趋势。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认证为例,从人才培养理念与专业定位、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环节、教学管理制度与管理模式、教学质量评价以及专业教育特色等方面对土木工程专业发展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索,以期为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认证提供参考。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专业认证;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C9
期刊
摘要:工程实践性是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特色之一,该专业课程教学也一直秉承理论与工程实际并重的优良传统。文章从教学条件和教学手段入手,以给水排水管道工程课程为例,探索构建针对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多维立体化教学模式,探讨多维度教学过程的规范化教学手段,以推动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  关键词: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多维立体化;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TU823;G6420 文献标志
期刊
摘要:针对目前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程序设计及算法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通病,通过对东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一年级本科生的问卷调查,结合教学过程中的体会与经验,提出了适用于程序设计及算法语言的教学改革措施,且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应用,效果良好。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程序设计;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4)03013506  在信息化时代,计算机
期刊
摘要:文章以一次结构力学课程考试为切入点,对其中考查学生对位移法掌握情况的试题,按解题步骤进行得分统计分析,认为此题得分率较低的原因是大部分学生不能准确计算位移法基本方程的刚度系数和自由项。文章提出,对于有两个及两个以上基本未知量的位移法计算题,只要确保在整个解题过程中附加约束单位位移的参考方向不改变,每个附加约束上约束力的参考方向设置一致且不改变,就能够避免将刚度系数和自由项计算错误。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在工程教育回归工程的国际大背景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促使中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文章深入探讨了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了沈阳化工大学工程管理专业适应“卓越计划”要求的教学改革措施及实践情况,并总结了阶段性成果。此研究对提高工程管理专业教学质量、培养适应21世纪要求的卓越工程师具有积极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卓越计划;工程管理;教学改革;教学实
期刊
摘要:建筑学专业设计系列课程教学十分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基于交流的“场环境”对建筑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对当前建筑学专业设计系列主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筑学专业设计系列课程“场效应”教学模式及其实践操作方法。  关键词:建筑学专业;场效应;教学模式;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0;TU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5)0100920
期刊
摘要:无障碍设计是建筑学专业课程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针对建筑学专业设计课程多,无障碍设计知识点分散,不容易形成系统的现象,提出在建筑设计课程群中,建构无障碍设计知识体系,并将各个知识点融入具体的专业课程教学,以西南科技大学本科建筑学专业培养方案为例,落实了知识点与课程的对应关系,在强调实践性的同时也实现了原理课程与职业能力培养的对接。  关键词:无障碍设计;知识体系;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等教育办学功能呈现多样化,以地方普通高校为主体的学校逐渐确立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近年来,环保行业对应用型环境工程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对人才培养的质量也提出更高要求。为此,采用“2+1+0.5+0.5”的培养模式,从教育教学、师资等方面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保障体系,并通过多种渠道吸纳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不断完善应用型本科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