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哲学思想语境下当代生态伦理理念的构建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hvv5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文明是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需求的新模式,生态文明的发展基于一定的生态伦理秩序之上.对传统社会发展模式与思维模式的批判反思是当代生态伦理理念构建的立足点,对传统思想资源的汲取是当代生态伦理理念构建的理论源泉,而老子的哲学思想与当代生态伦理理念有着极高的契合度,尤其老子对人与社会问题的诠释内容与诠释方式,可为当代生态伦理理论提供宝贵的思想资源.
其他文献
宝鸡市陈仓区博物馆最近在整理库房文物时,发现一件带有铭文的铜鼎,铭文较为重要.今介绍如下,以飨读者.rn该鼎系20世纪80年代初征集所得,出土地点大致在宝鸡市陈仓区虢镇至渭河支流千河范围内.器敛口,窄折沿,方唇,直立耳,腹部微鼓,略有倾垂,三柱足较细.器表略呈枣红色,底部有烟炱痕迹.腹部饰一周带状列旗兽面纹.该器纹饰比较特殊,椭圆形兽目及鼻梁处的短扉棱均未凸出器表.口径20.8、腹径21.3、腹深13.1、高23.5厘米,重3.07千克(封二:1、3).
期刊
中国小说中的暴力书写古已有之,从小说形态完备的唐传奇开始就没有缺席过.但是古代小说中的杀头、流血只是在外力作用下人类生命流程的中断和肌体灭亡的自然现象,作家们并不会将其大肆渲染,在单纯的生命终结意义之外不附着任何作家的主观目的和审美因素.新文学作家将暴力作为美学情趣来玩味,寄寓了其人性的观点态度,在继承的基础上,也一定程度地颠覆了优美、典雅等古典美学原则.
以邺城为中心的东魏、北齐佛教艺术,跟前期相比发生了较大变革,早已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笔者拟从政治变革和艺术革新两个方面来探讨西胡化风潮下的北齐佛教艺术.rn一政治变革rn在北齐诸项社会制度改革中,汉化、鲜卑化与西胡化进程的羁绊与发展,是其社会发展中最核心、最关键的命题,其中尤以西胡化最为显著.rn1.北齐的西胡化rn北齐由高欢集团建立.一般认为高欢为渤海人,汉族,三代居于六镇之一的怀朔镇.其自幼丧母,由姐姐抚养长大,姐夫为鲜卑人尉景[1].高欢成年后娶鲜卑人娄氏为妻.因此,高欢的言行与习俗深受鲜卑文化
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是社会法发展转型的新契机.社会法的推行不仅有助于实现法治秩序,也作用于民生和经济社会领域.社会法治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可以形成共享型社会法,契合了中国社会法的价值、内容和功能.从实践角度看,以共享发展为基础推动社会立法,既要确保社会法与经济社会政策的联动性、立法过程的开放性以及立法的科学性,还要在社会重点领域立法中贯彻共享原则,在劳动关系协调、社会保障、特殊群体权益保障以及涉外劳动法等方面形成具体制度规范.编纂法典是推动社会立法的可预期措施,也将是新发展阶段的重点立法活动.把握新发展阶段
"词起源于宫廷"一说引发学界对词体发生史的重新建构,宫廷文化对词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初唐宫廷音乐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具有宫廷文化性质的著辞歌舞,对词体的产生具有启发作用;初唐诗的宫廷文化属性为盛唐李白宫廷应制词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中唐王建宫词继承李白词的传统,与中唐其他文人词合流,表现出诗体向词体转化的过渡性特征,是晚唐温庭筠词柔媚之美的先导;晚唐花间词产生于西蜀宫廷,南唐二主及冯延巳的词则产生于南唐宫廷,皆为宫廷文化的产物;五代十国淫靡享乐之风更盛,词明显具有宫廷文化色彩.从宫廷文化这条线索追溯唐五代词的发展
作为教育变革的一种基本单元,优质学校是基于独特的价值假设和优质教育的诉求,进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稳定的办学方式和进步状态.其中特色化建设是其持续发展的必要路径.然而,在优质学校特色化建设中,出现了一系列偏失现象:追求时效,以办学"政绩"为导向;盲目移植,特色化建设趋同化;避实就虚,缺乏特色发展的长远规划.为了推进优质学校特色化建设的健康有序发展,需要增强学校文化自觉,把握特色化建设的目标定位;立足实际,以特色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系统规划,构建特色化建设的长效机制;加强校本培训,打造高素质的特色化建设队伍
于道泉、王森是我国著名藏学家,在1952年高校院系大调整之前,二人均任教于北京大学东方语文学系.该系成立于1946年8月,是抗战胜利之后我国在高等教育领域和东方学学科的空前创举之一.梳理该系最初的师资源流有助于理解我国东方学学科的发展脉络.在1946年8月3日胡适写信催促于道泉回国之前,北京大学就已经决定聘请他了.该系最初设置梵文、阿拉伯文与蒙藏文三组,于道泉被预定为蒙藏文组的主持人.于道泉直到1949年4月才从英国启程回国,到北京大学就职,开设藏文课.王森1946年10月20日被北京大学聘为教员,194
区域学校改进是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保障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生态教育理念的核心要义是"协调共生".以生态教育理念审视区域学校改进有助于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生态教育理念下区域学校改进的目标追求是:在教育格局上,从"自我区隔"走向"协同开放";在实施方式上,从"机械模仿"走向"个性创造";在话语表达上,从"缄默零散"走向"丰富系统";在发展过程上,从"外部驱动"走向"自主联动".其核心内容是:形成浓厚的生态教育文化、建设优质的生态教育教师队伍、构建多彩的生态课程体系、创建
平台从业者已成为中国劳动者队伍的有生力量,但这一群体的从业身份如何界定、法律权益如何保障,则是一个突出的法律问题和社会问题."网约配送员"是平台用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于2020年被国家人社部明确为新职业,由于在现行法律下该群体不被认定具备劳动者身份,因而缺少社会保险的保障,这引发了诸多问题,尤以工伤保险争议最为突出.文章通过对相关司法案例的类型化分析,揭示平台企业对用工责任的规避方法及造成的平台从业者职业伤害保障缺失的现状.提出将平台从业者的工伤保险与传统劳动关系解绑,统一职业伤害保障的思路,并将平台用工
19世纪,欧洲完成了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人的生存处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文学主题主要为个人与人、与社会、与自然界的对立,文学作品多以青年为主角,借助青年的人生处境展示人的处境,表现新文明带给个人的新束缚.这与青年阶层在19世纪的崛起密切相关,而青年的生理、心理、精神特点与资本主义上升期人类的集体品格共通.因此,19世纪欧洲文学以青年构成艺术典型的主体并非偶然,而是艺术逻辑与社会历史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