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动于中,方能神形相聚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综合(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elaopolo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朗读教学,无法用各种量化赋分来进行衡量,更不可能设置千篇一律的标准。因此,在朗读教学中,我们应做到明确朗读目的,合理设置训练时间,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还可以适当迁移其生活中的经验,从而使我们的朗读教学能够真正尊重学生的感受,使其朗读时能发自内心,读出理解和个性。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情动于中在语文教学中,有一项基础的也是非常重要的训练,它无法用试卷来考察,更无法量化赋分。这就是朗读教学。对于学生的朗读训练,有时在教学中,有的教师就以形式化的请某些朗读好的同学先读,或教师范读,之后其他学生模仿的方法来使学生掌握。但这样的教学我认为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模仿性的、千人一面的教学方式。与叶圣陶先生所倡导的:“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的境界是无法相比的。那朗读教学的庐山真面目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
  “朗读”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清晰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而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含义就不仅仅局限于将文章“念”出来的范围中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提倡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
  记得我在执教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两只小狮子》时,请一名学生把写“懒狮子”想怎样生活的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并以小组为单位看谁读得最棒。前面几个同学都读得不错,第四位是个男生,平时课堂发言不是很多,站起来的时候很紧张,有点儿瑟缩,读了一遍,声音很轻,简直听不出来,语调也很平淡。我不太满意,其他的学生也给纷纷举手给他提意见。于是,我便又引导说:“你想象当时的情景,懒狮子多懒惰多骄傲呀!再试一遍。”他又读了一遍,可是,这一遍仍然没有什么起色。但那个男生更瑟缩了。我也比较失望,勉强抚慰他一下:“没关系,咱们请其他小朋友帮帮忙吧。”但我却一直注意着这个男生,他的脸红红的,头低低的,再也没有把他的小手举起来。就这样,这个小男孩的形象就一直留在了我的脑海里。我在想,为什么他就是读得不成功呢?
  后来,在一次听课活动中,我又记录下了一段这样的教学实录。
  师:今天,我们要上古诗,同学们,能不能先背几首诗,让我感受一下咱班?
  生1:背诵《春晓》。(咬字比较清晰,昂首挺胸。)
  师(高兴地说):上次我上课,第一个同学也背《春晓》,还没背完,下面就有呼噜声啦。你可不一样,你有精神。同学们也要这样有精神地背诗!(教师挥手向学生示意“有精神地”。学生会意地点头:“嗯。”)
  生2:背诵“生当作人杰……”
  师:背得不错,可我怎么觉得你腿有点儿抖呢?噢,是座位挤了点儿,不是怕。不用怕啊,该怕的人是我(生齐笑,紧张之感顿减。又念了一遍。)
  师:你看,一点儿也不怕,满脸笑容的。
  生3:背诵《游子吟》,声调平缓。
  师:你在念这首诗的时候,想到了谁?
  生(不假思索地):妈妈。
  师:我没见过你妈妈,你能再念一遍,让人似乎能看到你的妈妈吗?(生调整了一下情绪,深呼吸一下,又念了一遍,这次语调高低有起伏,末句也稍拖长,示思念之意。)
  以上两个教学案例,有着极大反差的。同样是学生念不好课文,我“悉心”指导“想象懒狮子的懒惰和骄傲”,学生却愈发胆怯。而这位教师则四两拨千斤,一句肯定,一个手势,一点儿幽默,一个与自己实际相联系的想象,学生们就会意了,就会“读”了!
  “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只有情动于中方能神形相聚,心不到,则情无共鸣。那么,我们的朗读指导是否能够发挥出比较实际的效用?就这个问题,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仔细观察,并进行了反思。
  反思之一:“心到”方能“情到”。明代朱熹说,读书需“眼到、口到、心到”。而在这“到”中,“心到”是最为关键的环节。如何才能“心到”呢?必须深入文章,仔细揣摩体会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只有读懂文章中的深刻含义,体会到文章中的情境或人物处在文中环境的内心活动,才能够真正称得上入情入境。而这样的入情入境并不是教师烦琐的讲解能够代替的,而是学生在与文本对话过程中的情感、思想上的共鸣。产生了这样的共鸣之后,学生就会真正进入“心到”的境界,就会将自己放入文本,读出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
  反思之二:生活,是文本的素材。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是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艺术,高于生活,但来源于生活。将学生的生活经验迁移到文本中,才能够触动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文本,建立起生活与文本的对话。这样的朗读才是“多角度、有创意”的朗读。
  比如,在第二个案例中的老师的课上,教师要求学生在朗读中让大家看到他的母亲,这样一个小小的要求,就调动起了学生对于自己母亲的全部情感,不但读出了《慈母吟》中的母亲,更读出了学生对于自己母亲的深情和赞颂。这样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感情,学生能不读得实实在在吗?
  反思之三:预设的“标尺”真的准吗?教师在进行备课时,总是想对教材尽量地吃透,尽可能地把握好每一个问题的答案,而对于朗读,哪个词该重读,哪个句子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早已经在头脑中形成了一个预设的“标尺”。而在课堂上,不符合这把“标尺”的朗读方式,可能就会被教师“悉心”地进行引导,甚至是让学生模仿着这把“标尺”来塑造自己的“小标尺”。但这样的做法,在无意中却抹杀了许多学生自己的独特体验,剥夺了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的权利。
  反思之四:明确朗读的目的。在许多课堂上,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甲生读了乙生读,男生读了女生读,个人读了大家读。看似“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热闹景象,实际上大多数学生是在不断机械地重复,读后没有任何评价和反馈,只是为了老师要求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是在有口无心地“念经”。只有带着明确目的的朗读,才能真正将学生的感情推向高潮,将朗读推向高潮,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反思之五:谁动了朗读的时间?在许多课堂上,学生的朗读时间总是一缩再缩。是什么导致学生的朗读时间缩水呢?还是一个课堂效率的问题。当一节课上,教师的问题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出,学生在教师连珠炮似的问题的“轰炸”下,已疲于应付。再加上教师惟恐学生听不懂自己的话,一遍又一遍地进行解释。于是,朗读的时间就被这些环节无情地占据了。即使有朗读的训练,也总是匆匆开场,草草收场,起不到明显的效果。因此,我们应根据自己的班级以及学生的学情,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留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朗读时间,并在这一时间中,让学生充分练习、试读、评价,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我认为,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朗读,应该是充分尊重学生感受的朗读,应是学生发自内心的朗读,应是充满创意和个性的朗读。“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只有情动于中,方能神形相聚。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商务印书馆,2012,6.
  \[3\]语文课程标准.
  
其他文献
民间艺术凤翔泥塑美术课体会思考一、探索与引进——走进凤翔,采风寻艺  民间美术是由中国人民群众自己创作的,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为目的,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流行的美术。民间美术是组成各民族美术传统的重要因素,为一切美术形式的源泉。而陕西的民间美术极为丰富,如凤翔泥塑、户县农民画、陕北剪纸、皮影、马勺……这样的遗产万分珍贵。而学生对此的知晓度寥寥无几,这些精美的艺术应该流传下去并发扬光大,我校的
期刊
青少年中长跑训练恢复运动营养中长跑项目的最大训练特点是大运动量训练。大运动量增加了训练的负荷,也加深加重了肌体疲劳。肌体产生的疲劳,如果不能很快的恢复,就不能连续完成训练任务,使训练水平下降,并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文化课学习,因此要把青少年中长跑训练后的恢复提到重要的位置。  一、中长跑疲劳产生的原因  疲劳产生主要原因分两部分:一是肌肉的疲劳;二是神经系统的疲劳。  青少年肌肉的发育尚不完全,与成
期刊
小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需要学校、家庭、社区共同来监护他们健康成长。因此,基础教育阶段都安排了一定课时的心理健康教育,以便帮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心理健康心理辅导辅导方法每一粒种子能够长成一株秧苗,都要经过一个艰难的历程。在生长的过程中,要克服很多的困难,如岩石、恶劣气候等,都会影响到秧苗的健康成长。小学生的成长就和一株秧苗的成长一样,历经坎坷才能完成生命的怒放。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
期刊
中国有几千年优秀的传统教育文化,确实值得我们一代人去传承,去发扬光大,但是同时也要敞开国门,借鉴国外优秀的教学模式,才能培养出国际化的优秀人才。  教学模式美国教育中国教育差距2013年上半年,我们荣幸地参加了由华东师范大学等单位主办的、杭州第二中学等承办的《普通高中创新人才培养的国际研讨暨教学观摩》活动,会议邀请到了国内外知名大学的教授给我们作了精彩的演讲,有乔治亚大学的Mark.Runco教授
期刊
“符合文体要求”越来越为阅卷者重视,高考作文必然是在一定限制下考查学生自由发挥能力的,这样才能更好地检测写作水平。因此,凸显文体特征势在必行。针对高中学生议论文写作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例子堆叠问题,培养学生说理能力显得重要而迫切。  高考作文文体特征议论文写作“符合文体要求”是作文基础等级中的标准之一。但是文体“不限”或“自选”的要求给考生提供了自由选择的同时,也导致一些“四不像”文章的出现。受时下没
期刊
常常听到家长和孩子的抱怨,觉得写作文时总是无“料”可写,内容空洞。而观察是有效的解决方法,因为生活是写作材料的源泉,而观察就是写作的门径。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的不断思考,发现培养孩子观察的兴趣、指导孩子观察的方法,是作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两方面。  作文观察兴趣方法常常听到家长和孩子的抱怨,觉得写作文时总是无“料”可写,内容空洞。而笔者认为,观察是有效的解决方法。学会观察身边的人和事,观察周遭的一切。因
期刊
“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好方法。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要注意让学生扩大知识面,做好解题总结,从而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形成创新思维的习惯。通过“一题多解”的练习,学生的思路能够开阔,对各种问题能从更深层次进行思考。  高效课堂中学几何一题多解发散思维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学校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数学教学中,高效的复习课堂特别重视学生拓展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已是所有教师的共识。要培
期刊
高效课堂要求教师切实转变教育理念,即从老师的教学向学生的自主学习转变,要注重学生个人发展,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多元化的学习方式。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有必要把新课程理念融入高中政治课堂高效教学中。从构建政治课高效课堂模式,转变教学理念及教学策略等方面,对高效课堂进行阐述。  高中政治高效教学自主探究对策一、高中政治教学“失效”原因  1.盲目追求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
期刊
“培养学生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我们要改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自主学习,享受学习的快乐,进而主动、健康成长,为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意识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切创新始于问题的发现,而发现问题又源于强烈的问题意识。因此,问题意识也就成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
期刊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版)》中强调现代社会要求公民能够科学、充分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等相互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不断探索和遵循科学、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这就意味着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教育要注重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性与综合性,而这种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并非可以言传树立的,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将知识联系起来,逐步培养自身的迁移意识与能力,不断迁移知识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