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指学习者为了完成某些共同任务,在明确责任的基础上,以小组形式开展互助性、讨论性和促进性学习。在物理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能力。也符合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征,符合学生喜欢交流和互动的天性。借助于小组合作的形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还能使传统枯燥的物理教学“活”起来,“动”起来,兴趣大增。
使用新教材后,不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都大胆地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这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但在具体应用时往往出现了偏重于形式,过多过滥地采用这种学习方式等问题,而没有准确深入理解教学目标的内涵,没有追问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有效,是否真正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发展等活动实施的本质问题,造成课堂上轰轰烈烈,课后学生一无所获和所获甚少。这学年我们八年级物理备课组将“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作为本组的教研教改课题,以下是本人结合教学经验发表的一点看法。
一、开展小组学习应明确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目的和意义,适时地有效地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后,我们才知道在什么类型、什么内容的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学习有助于实现教学目的,我觉得有几种情况可以采用。
1、交流生活经验和收集的信息。
我们提倡从生活走向物理,避免空洞的理论学习。现行的教科书在内容呈现方式上有很大的改变,文字叙述简单,往往只提出问题丽缺乏事例和结论,学生则要从自身的生活经验中去寻找某一说明物理问题的事例或者通过探究找出物理规律,这就要求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交流经验,交流信息,实现资源共享。
如:在讲述大气压的存在这一问题时,做过课本上的演示实验后我要求同学小组间讨论交流能证明大气压存在的例子,学生积极思考,气氛活跃。有的说瓶吞鸡蛋实验;有的说将硬纸片盖住装满水的杯子,倒置后纸片不会掉落;还有的说他从书上中看到过一个实验,将小试管放人装满水的大试管中,倒过来后小试管不仅没往下落,还在大试管中慢慢上升;…一我让这位学生做了当众演示,通过小组内和小组间的交流,大家都对大气压存在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2、小组合作实验探究。
物理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这将为学生学好物理创设良好的实验情景,提供充足的感性体验。但是,如果安排每个学生独立完成大量的实验,获取每一个数据,课堂教学的时间明显不足,这时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通过小组合作,既保证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又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合作的意义。而这里的合作不仅有小组内的合作,也有小组成员间的分工合作,是一种好形式,但也要掌握“度”的问题。
浮力教学中,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对这个问题猜想的答案多种多样,“与物体的形状有关”,“与物重有关”,“与液体的密度有关”,“与物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有关”……显然要让学生每个猜想都去探究时间不允许,如果让每组学生探究一个问题,然后各小组进行交流,既节省了时间,又能通过其他小组的实验解决心中的疑惑共同提高。这样的例子教学中并不少见。
3、共同讨论一些比较复杂或是具有开放性的问题。
这些问题单靠某个学生独立思考会出现困难或回答不全面,这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在小组活动中提出各人的困惑,让小组成员充分发表意见,共同协商,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给予点拨,从而使学生对物理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入和全面,培养了学生全面考虑问题能力。扩展了思维空间。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每个人的智能是多元化的,我们这样做正是集百家之长,同时又让每位学生得到发展。
从一年的实践看,值得注意的是,在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不是每节课都要采用,也不是贯穿于整节课的始末。它常常和其他的教学组织形式:诸如教师的演示、讲授以及学生的独立学习相结合。只有根据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才能取得画龙点“睛”的效果。
二、要科学组织实施,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合作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学习,与其他教育方法不同的是,它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促进性和相融性。激励学生为集体和个人利益而一起工作。因此,应在实施过程中精心组织,科学实施,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1、合理分组,预先进行行为准则教育。
每学年(期)初,教师要花大量的时间将学生分组,分组要科学,分组时应考虑到小组成员的性别、学习能力、和个人品质最好各不相同,这样能使每个成员学习机会平等。能力较差的学生也有发展和体验成功的机会。分组时还有一种情况需要考虑,这就是组与组的关系。组内成员是“按异质”分组组成的,而小组间则要保证“同质”,以便任务分解实施时每组都能取得好的效果。我的做法是每组四人,学习情况为“一优二中一差”,选取有责任感、善于与同学沟通、有一定组织能力者为组长,观察一段时间后,再调整人员组成和更换组长。
另外,分组后应及时对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教育,规范他们的行为准则,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责任感,知道怎么做,乐于支持和鼓励其他成员,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共同进步。
2、布置任务,合作学习。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老师应向同学布置任务,包括小组任务和个人任务,这样学生才知道要做什么事情。避免盲目行事,这点很重要。我觉得布置任务时小组任务应明确,个人任务可不必太细,只要作恰当的指导即可,以便小组成员自主安排,发挥主动性和灵活性。学习“探索之路”一节时,我给各小组布置了几项任务,分别去查找材料,有关于古代科学发展成就的,有反映近现代科学发展成就的,有物理学发展方向的,有科学家故事的,之后由小组内讨论分工,谁完成哪项任务,谁上网查找,谁到图书馆查找,一切由他们安排。探索“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我也只是给小组布置该组探究的问题,然后由他们共同设计实验,分工实验操作负责的事项,如由谁组织、谁作记录、谁承担小组发言的任务等等。总之,小组成员必须明白自己应承担的角色,明白各自该为小组做什么,但角色可以适当轮换,这样效果才好。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调控,承担好学习促进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角色。合作学习要求教师充当“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等多种角色,教师设计好总体方案,布置完任务后。不能万事大吉,还必须仔细观察各合作小组成员的合作情况,及时发现小组合作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采取一定的调控措施,及时表扬速度快、有创见的学生,通过行间巡视,质疑问题,个别询问等途径进行调查,把游离在小组之外或长时间保持沉默的成员“拉进”小组的讨论中,促进小组合作有效进行。还要和学生一起平等讨论交流,成为小组中的一分子。但要把握“度”,要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只要学生能完成的任务,教师决不代劳。
3、合理评价,让学生回顾团队工作技巧,回顾任务。
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是小组合作成员的共同努力的结果,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时要把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对合作小组集体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评价小组合作学习过程时,主要应从小组成员分工是否合理、小组合作方式是否恰当、小组成员的参与度,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整理报告是否科学等方面来评价:对小组成员的评价主要从小组合作任务的执行完成情况、与别人合作学习的好与坏、思维的创新性等方面来评价。
小组完成任务后,教师应注意提醒学生回顾团队工作技巧、回顾任务,旨在帮助学生明白他们所学到的技巧,促进学生对题材的理解。我的做法一般是给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畅谈心得体会,或课后展出小组合作成果,如收集的数据、分析的结果、提出的对策、学习的体会等,这样能弥补课堂上部分同学没机会发言的不足,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点也很重要。否则,久而久之学生会丧失兴趣。
经过一年不断地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我感到小组合作学习和个人能力的发挥确实是一种很好自勺,学习方式。它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每一位学生思维健康发展,充分发挥每位学生不同智能的特点共同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其中还有许多问题,如合作学习与其他形式学习之间的关系,时间的分配,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愿意与大家一起探讨。
使用新教材后,不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都大胆地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这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但在具体应用时往往出现了偏重于形式,过多过滥地采用这种学习方式等问题,而没有准确深入理解教学目标的内涵,没有追问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有效,是否真正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发展等活动实施的本质问题,造成课堂上轰轰烈烈,课后学生一无所获和所获甚少。这学年我们八年级物理备课组将“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作为本组的教研教改课题,以下是本人结合教学经验发表的一点看法。
一、开展小组学习应明确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目的和意义,适时地有效地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后,我们才知道在什么类型、什么内容的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学习有助于实现教学目的,我觉得有几种情况可以采用。
1、交流生活经验和收集的信息。
我们提倡从生活走向物理,避免空洞的理论学习。现行的教科书在内容呈现方式上有很大的改变,文字叙述简单,往往只提出问题丽缺乏事例和结论,学生则要从自身的生活经验中去寻找某一说明物理问题的事例或者通过探究找出物理规律,这就要求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交流经验,交流信息,实现资源共享。
如:在讲述大气压的存在这一问题时,做过课本上的演示实验后我要求同学小组间讨论交流能证明大气压存在的例子,学生积极思考,气氛活跃。有的说瓶吞鸡蛋实验;有的说将硬纸片盖住装满水的杯子,倒置后纸片不会掉落;还有的说他从书上中看到过一个实验,将小试管放人装满水的大试管中,倒过来后小试管不仅没往下落,还在大试管中慢慢上升;…一我让这位学生做了当众演示,通过小组内和小组间的交流,大家都对大气压存在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2、小组合作实验探究。
物理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这将为学生学好物理创设良好的实验情景,提供充足的感性体验。但是,如果安排每个学生独立完成大量的实验,获取每一个数据,课堂教学的时间明显不足,这时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通过小组合作,既保证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又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合作的意义。而这里的合作不仅有小组内的合作,也有小组成员间的分工合作,是一种好形式,但也要掌握“度”的问题。
浮力教学中,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对这个问题猜想的答案多种多样,“与物体的形状有关”,“与物重有关”,“与液体的密度有关”,“与物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有关”……显然要让学生每个猜想都去探究时间不允许,如果让每组学生探究一个问题,然后各小组进行交流,既节省了时间,又能通过其他小组的实验解决心中的疑惑共同提高。这样的例子教学中并不少见。
3、共同讨论一些比较复杂或是具有开放性的问题。
这些问题单靠某个学生独立思考会出现困难或回答不全面,这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在小组活动中提出各人的困惑,让小组成员充分发表意见,共同协商,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给予点拨,从而使学生对物理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入和全面,培养了学生全面考虑问题能力。扩展了思维空间。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每个人的智能是多元化的,我们这样做正是集百家之长,同时又让每位学生得到发展。
从一年的实践看,值得注意的是,在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不是每节课都要采用,也不是贯穿于整节课的始末。它常常和其他的教学组织形式:诸如教师的演示、讲授以及学生的独立学习相结合。只有根据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才能取得画龙点“睛”的效果。
二、要科学组织实施,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合作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学习,与其他教育方法不同的是,它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促进性和相融性。激励学生为集体和个人利益而一起工作。因此,应在实施过程中精心组织,科学实施,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1、合理分组,预先进行行为准则教育。
每学年(期)初,教师要花大量的时间将学生分组,分组要科学,分组时应考虑到小组成员的性别、学习能力、和个人品质最好各不相同,这样能使每个成员学习机会平等。能力较差的学生也有发展和体验成功的机会。分组时还有一种情况需要考虑,这就是组与组的关系。组内成员是“按异质”分组组成的,而小组间则要保证“同质”,以便任务分解实施时每组都能取得好的效果。我的做法是每组四人,学习情况为“一优二中一差”,选取有责任感、善于与同学沟通、有一定组织能力者为组长,观察一段时间后,再调整人员组成和更换组长。
另外,分组后应及时对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教育,规范他们的行为准则,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责任感,知道怎么做,乐于支持和鼓励其他成员,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共同进步。
2、布置任务,合作学习。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老师应向同学布置任务,包括小组任务和个人任务,这样学生才知道要做什么事情。避免盲目行事,这点很重要。我觉得布置任务时小组任务应明确,个人任务可不必太细,只要作恰当的指导即可,以便小组成员自主安排,发挥主动性和灵活性。学习“探索之路”一节时,我给各小组布置了几项任务,分别去查找材料,有关于古代科学发展成就的,有反映近现代科学发展成就的,有物理学发展方向的,有科学家故事的,之后由小组内讨论分工,谁完成哪项任务,谁上网查找,谁到图书馆查找,一切由他们安排。探索“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我也只是给小组布置该组探究的问题,然后由他们共同设计实验,分工实验操作负责的事项,如由谁组织、谁作记录、谁承担小组发言的任务等等。总之,小组成员必须明白自己应承担的角色,明白各自该为小组做什么,但角色可以适当轮换,这样效果才好。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调控,承担好学习促进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角色。合作学习要求教师充当“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等多种角色,教师设计好总体方案,布置完任务后。不能万事大吉,还必须仔细观察各合作小组成员的合作情况,及时发现小组合作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采取一定的调控措施,及时表扬速度快、有创见的学生,通过行间巡视,质疑问题,个别询问等途径进行调查,把游离在小组之外或长时间保持沉默的成员“拉进”小组的讨论中,促进小组合作有效进行。还要和学生一起平等讨论交流,成为小组中的一分子。但要把握“度”,要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只要学生能完成的任务,教师决不代劳。
3、合理评价,让学生回顾团队工作技巧,回顾任务。
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是小组合作成员的共同努力的结果,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时要把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对合作小组集体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评价小组合作学习过程时,主要应从小组成员分工是否合理、小组合作方式是否恰当、小组成员的参与度,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整理报告是否科学等方面来评价:对小组成员的评价主要从小组合作任务的执行完成情况、与别人合作学习的好与坏、思维的创新性等方面来评价。
小组完成任务后,教师应注意提醒学生回顾团队工作技巧、回顾任务,旨在帮助学生明白他们所学到的技巧,促进学生对题材的理解。我的做法一般是给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畅谈心得体会,或课后展出小组合作成果,如收集的数据、分析的结果、提出的对策、学习的体会等,这样能弥补课堂上部分同学没机会发言的不足,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点也很重要。否则,久而久之学生会丧失兴趣。
经过一年不断地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我感到小组合作学习和个人能力的发挥确实是一种很好自勺,学习方式。它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每一位学生思维健康发展,充分发挥每位学生不同智能的特点共同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其中还有许多问题,如合作学习与其他形式学习之间的关系,时间的分配,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愿意与大家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