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土深处的记忆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wll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这是两个厚重的字。第一时间,让我想到了我的家乡,想到了那片生我养我的故土,想到那块有些灵气的大石头。那里有我们童年快乐的记忆,有剪不断的乡愁,有母亲对我们的牵挂。一路走来,我深深地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品尝到人生的酸甜苦辣,也见证了家乡的变化。看到我们幸福村,越来越幸福了。
  不经意间,春和夏悄悄离去,留下了累累硕果,挂在田间地头。我带着孩子,带着那一丝乡愁,回来了。公路盘旋而上,路边的玉米地里掺了些金黄。地头有几藤牵牛花正开着,缠绕在玉米杆上,让成熟了的颜色多了几分美丽,有紫的、粉的、白的。我仿佛听到了上小学时,老师教我唱的歌曲《小螺号》的旋律。从喇叭花里飘了出来,玉米苞的紫色帽子已经不在,可能是被风吹走了吧!
  长在地坎边上的茶叶树结满了茶叶果,依然排在那里,即便没有人去关心过它,却也总是如此,年复一年,在春天里发芽,夏天里开花,秋天里结果,冬天里也不会凋零,还会有墨绿,等待雪花的到来。小河水悠悠地流向了远方,从我们的身边悄悄地带走了一堆烦恼,给我们的童年添了几分快乐。还记得河里那些躺了不知几时的鹅卵石,被河水冲刷成独一无二的样子,成了我们手里的玩具,心里的宝贝。
  我看见有蝴蝶飞过,在路旁的小花上停了几秒,还没来得及看清它美丽的花纹,却已飞远去了,只有小鸟的歌声还在,天空那几朵白云还在。天是蔚蓝色的,如心之境,沿着蜿蜒的乡村公路,我们一路高歌,从《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唱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不知不觉中,我们看到了大石头的样子。
  诺说,那像一只大乌龟。我说,是不是也像只大青蛙呀,诺眨了眨眼睛,看了又看,她没有回答我,回过头来,略有所思地问,妈妈,这块大石头是谁放在那里的?是大自然,诺,我答道。
  只有大自然才有这么伟大的力量,我们要感谢大自然,给予了我们这么一块神奇的大石头。让我们的童年,多了一个伴,也多了一些欢声笑语。那也成了我们小时候的乐园,曾经和小伙伴们一起,在那里留下了一串串无忧的脚印。
  我牵着诺,穿过玉米地里的小路,走近了这块有灵气的大石头。它全身呈黑褐色,石头的一角,总有一些杂草,在冬天里枯去,又在春天里发芽。石头的周围,有一些不知名的小树,一些藤蔓从树上爬过,一直延伸到了石头上,那叶子是彩色的,很是漂亮,而那树的根紧紧地抓住了石头上的一点泥土,顽强地活了下来,静静地守候在大石头旁,也不知经过了多少个春夏秋冬,大石头也默默地坐在那里,守护着这一方土地,让幸福的人都平安地长大,又慢慢老去。
  还记得小时候,最怕下雨天,因为我们村里的路,全是泥巴路,如逢阴雨绵绵,那路便又粘又滑,总是躲避不了那些大大小小的水洼,深一脚浅一脚,在泥泞里前行,没有雨鞋,甚至不知道雨鞋是什么样子,母亲给我亲手做的布鞋,在泥水里无奈地变了样,几乎快看不见那布鞋的颜色,那条白色的鞋边,慢慢,成了泥土的黄。
  那时候,每天我们都要翻山越岭,走路去离家十几公里外的学校上学,天晴的时候是一路阳光,而下雨的时候就成了一路泥泞。上山时用爬,下山时用滑。裤子上都全是泥巴,鞋陷进泥里,像是被胶水粘上了似的,难以自拔,有时候人走在了前面,而鞋子则丢在了后面,整只脚赤裸裸地踩在泥里,很是难受,脚背被鞋带磨得生痛,也只能是咬咬牙,继续往前。可真是苦不堪言啊!那时我就想……什么时候,谁可以把这条路修好呢?
  这也成了我的一个愿望,或者是一个梦想,还像是一个幻想。
  从小学到初中,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由于学校离家太远,中午只能在学校边的小摊贩那里,买点洋芋或者是凉粉来吃上一顿。也就算是午饭了,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离家的路,连着回家的路,我就在这路的两头来来回回,走过了一个个秋冬。
  记得有一次,放学回到家,母亲叫我背一些玉米去打成面回来喂猪。出门的时候像是要下雨,我的心情就像是那快要下雨的天,阴沉沉的。可是家里没面了,又不得不去,我一想到那个烂泥路,都没心情,根本不想去,一步三滑的滋味不好受。可我是家里的长女,弟弟妹妹都还小,父亲因为在医院上班,整天忙得不可开交,所以家里的农活基本上都是母亲一个人在干,我也必须要帮一下母亲,不想看到母亲如此的辛苦。
  去打面的地方离家有点远,来回要走一个多小时。我背上玉米走下了山,在回来的路上,遇见了雨,还是一场暴雨。即便是带了伞也无济于事,我尽量用伞遮住背在身后的玉米面,前面的衣服早已被雨淋湿了。雨中,雨水和汗水混在了一起,而泪水已悄悄地流进了心底。
  雨终于停了,山上的雨水混着泥,合成了一道土黄色的山沟水,从我的脚里冲过。我拖着疲惫的步子爬到了半山腰。脚下,黄泥巴路上的脚印变得细长。我几次差点滑倒,又饿又累,背上的背篓把我压成了不知道几度,我有点支持不住了,真想把那沉甸甸的背篓扔掉,可是,这是万万不可能的,那明天我家的猪就没有吃的了。咬一咬牙,给自己加点油吧!坚持就会有胜利。在天黑之前,我终于爬到了家的门口……
  母亲站在门口,看见了那满身泥巴的我,拖着鞋子,坐在门口的石阶上。她连忙从家里跑了出来,替我把背篓背回了家。我当时,在想……谁可以替我们把这条路修好!?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之间,我也快到了不惑之年,家乡的小路也在慢慢地变化着,从羊肠小道变成了乡村水泥公路。党的村村通政策终于实施到了我们村,而那段黄泥巴路的记忆,终于成了历史,留在了我的梦里。
  如今的路是一条幸福的路,正如我们幸福村的名字一样,是幸福的。
  幸福村里有幸福路,幸福路边有一个幸运的石头。
  常常,会想起村里的那个大石头,它仿佛入了心,就像是我人生旅途里的一座灯塔,让我学会了坚强,寻找到了希望。
  有空的时候,我会带着孩子们去看看它,用手触摸一下它铁一样嶙角,用心去感受它那满身的沧桑。
  堅硬的石头立在那里,千百年来未曾改变,任凭风吹雨打,它还是我小时候看到的样子。大石头的来历,仍然是一个谜,有时我也在想,它会不会是从天而降的一颗流星,或许它真的是一只瑶池里的神蛙,跳到了凡间,正好,坐落在我们幸福村里。   我又仔细地看了看大石头的样子,它呈一个不规则体。上面有一个小平台可以容得下几十个人。台上留有一个小坑,下雨的时候里面便装满了水,圆圆的,站在高处望过去,就像是一面小镜子,在里面可以看到自己的样子。石头的最高处,有一凸起的地方,如石栏立在那里。这样便可以放心地靠在石头上,欣赏远处的风景。这也是拍照的最佳位置,我倒是喜欢石栏对面的小石凳(一个较为矮的地方,我把它当成了一个小石凳)。每次来我都要坐在那里,看一看,后山里那一串连在大石头后面的小石头。
  坐在大石头上,独享着这份宁静,望着远处的大山,那熟悉的样子,曾多少次出现在我的梦里。微风吹过,一缕缕轻轻的思绪牵着我儿时那快乐的记忆,在脑海里浮现,母亲的呼唤还在耳边回响。闭上眼睛,仿佛又回到了那无忧无虑的童年。还记得,放学后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挖猪草,我们一起去偷了别人家的菜。还记得,摘杨梅的时候,遇到了满树的毛毛虫,吓得我满身起鸡皮疙瘩,还记得,刨地瓜的时候,挖了个大坑,结果却只看到变粗了一点的地瓜秧。还记得,在树林里玩捉迷藏,找了个隐蔽的地方蹲在那里,半天看不到小伙伴的影子,结果,自己迷路了。
  那时,我们总会把劳动变成一种快乐,在快乐中慢慢长大了。而那些美好,也总是会出现在我的梦里。
  妈妈,这里有小蚂蚁。晓诺的呼喊,把我从小时候的记忆里拉了回来。
  我低下头,发现了几只小蚂蚁,列队而行,嘴里叼着东西转眼就不见了,不知道去了何处,我在想它们的家在哪里呢?回头又看见了几只小蚂蚁,这次是一个团队,它们共同举着一片像是叶子的东西,沿着崎岖的石头路一路前行,配合得很默契。我看到了,现实版的团结就是力量,我默默地看着它们,给它们加油,直到它们消失在我的视线里。晓诺开心地在大石头上跳着唱着喊着。就像是我小时候一样天真无邪,无忧无虑。
  夕阳照在大石头上,泛起了点点金光,给这个神奇的大石头添上了几分神秘的色彩。有关大石头的传说有很多很多,有人说它是神蛙的化身,有人说它是石公公和石婆婆,被神化了的大石头的确有了灵气,爱哭闹小孩子只要带来拜祭一下它,就会变乖,慢慢的,它成了一块许愿石。
  而在我心里,大石头就是一个童年记忆里的游乐场,是一个让我们忘记烦恼的地方,是一个可以倾诉衷肠的地方。
  希望在大石头旁,可以开出许许多多红色的康乃馨,我也想对着这个幸福的石頭,虔诚地许下一个愿……
  ——选自《西部散文选刊》微信公众平台
其他文献
“诗意地栖居”在种植葡萄的神地  贺兰山东麓,“诗意地栖居”着一座享誉世界的葡萄酒酿制庄园。  是!“诗意地栖居”!  这座庄园的名字叫宁夏贺兰山东麓庄园酒业有限公司,简称“贺东庄园”或者“贺东酒庄”。  客观地说,“贺东庄园”并不是一个能让人的想象诗意飞扬的名字,但她种植的葡萄都是世界品牌。她用这世界品牌葡萄酿制的红葡萄酒,却能真真确确惊艳你的眼球,膨胀你的想象力!  她出品的葡萄酒更比王翰的“
期刊
我们常常喜欢造访深山,且乐此不疲,可往往不去深究其緣由。  今夏的三伏天,我所居住的城市热得像个大火炉。于是,就和两三好友商定,举家驱车前往浙江天目山避暑。  不到三小时,我们一行便像穿山甲似的钻进了天目山的大山深处。沿着盘山公路一圈一圈地往上绕。一边是笔直陡峭的山体,树木苍翠,浓荫遮蔽,透着层层凉意;另一边则是深壑巨沟,轰隆隆地喧响着山涧的奔流声,其间还夹杂着山鸟的啁啾声,与悠长的夏蝉嘶鸣声。遇
期刊
母亲一摇一摆地走进诺大的布料市场时,我忽然发现,暗暗的市场内母亲霜白的头发很亮眼。自前年被汽车撞了一下后,母亲便走路有些摇摆,但风风火火的风格没有改,一路上那一家家麻的、呢的、布的布料铺面在她面前经过,那么纷繁的色彩都吸引不了她的注意力,她眼不斜视,径直往里走。我知道,她一心只想给我——她的女儿,剪一块缎子布料。母亲知道我喜欢中式服装,借着孙子结婚的因由,一定要帮我这个做姑姑的做一件新衣服。  可
期刊
一  育儿殁了。他说这几年没好好干,娃娃还小,花钱的日子多着呢;他说开春了,和三毛(小卫)、敏朝去西藏,那边工价高,给娃娃也能攒点钱。谁知道春天还没站住脚跟,还没能等到正月十五闹元宵,他就殁了。  他殁的那天,整个关中都变了天,愁云惨淡,天地之间灰蒙蒙一片,气温陡然降了下来。接下来的两天,漫天雪花飞舞,在空中缓缓地飘落,在古莘的大地上铺了淡淡的一层。我住在张立家这两天,每到夜间上厕所——或者是农村
期刊
十二月的西城,过了秋叶壮美聚集,到了冬风刺骨。  一个人心事重重的往返踏步,秋风吹着耳垂,暗黄灯光在路上铺满。  风送来陪伴,是若有若无的笛子声,是汽车疾速驰过的一团尾气,是夜色荒凉下散落的人影。  终于可以一个人静一静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得了一个很重的病,只要看见人,就会面带微笑,全无担忧之色。一个人的时候,总希望有足够的文采支撑溢出的情感,来一首《葬花吟》。  演与歌。  我想跟你聊聊往事。
期刊
《长物志》开篇曰“居山水间者为上。”一直以来,我都喜欢远离城市的地方,或到未开发的原生态山区听风弹松声脆,看日照树影乱,在风声日影中捕捉岁月美好;或漫步山间羊肠小道,观湛蓝天空云卷云舒,看漫山遍野鲜花怒放,于流云山谷中释放心灵的桎梏;或到一望无际茫茫沙漠体会苍凉,到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感受信仰,到乡间古村落中追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  怀着这种心情,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走进了重庆市武隆区东
期刊
苗家人爱吃酸。  在苗家,生活百味,酸甜苦辣,酸当家。无论男女老少,都在吃酸。不管是一日三餐,还是红白喜事,酸鱼、酸辣子、酸萝卜、酸肉、酸豆角、酸菜等酸食无处不有。闲时吃,节庆时更是要吃,一年到头,酸食无日不吃。故苗族民间有谚语说:“三日不吃酸,脚杆打闪闪。”  苗族酸食习俗的形成,是由他们居住的自然环境、生产条件、经济状况等多种因素决定的。苗族多居住在山区,远离城镇,交通不便,无集市贸易,长期维
期刊
在二十年前,我结交了一男一女两位好朋友,男的叫阿豪,女的叫阿莉。同在一武警部队经营的公司做事,后来中央军委下令,不准部队参加地方经营性生产活动,他们选择了各自奔走。阿豪野心勃勃,到了上海工作,想趁大好时光,拼出一片天地。而阿莉回到惠州市,她说城市不在大小,量力而行,适者生存为佳。  分别多年,我们在不同的城市打拼,留下忙碌的痕迹,见面的机会很少。然而,以前的情谊,不因时间久远而疏淡,思念如四季花开
期刊
从滨海公路遥望雕塑公园,已经数次了。大海与雕塑,奔涌与宁静,是如何共处的呢?就如这个世界,这个城市和我们的生活,有多少事物就有多少种交集。东边日出西边雨,是大自然的风云际会。而此时公交车里,有多少位乘客,就有多少种心路,多少种人生。每一种,都是生活的雕琢品。  我的住所离雕塑公园所在的凌水湾并不很远,动了几次想去看看的念头,却都因这样那样的事情未能成行。人到中年,各种事情牵扯羁绊,父母已临垂暮,孩
期刊
娘是一种亲属关系的称谓,是子女对双亲中女性一方的称呼,或者称呼为“妈妈”,也就是母亲的尊称。有些地区子女(特别是古代)对母亲的称呼是娘、阿娘或娘亲等称呼。现在,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与进步,我们尊称娘亲为“妈妈”。娘之爱,感天动地;娘之恩,大爱无疆。有娘之爱,才让我“漂”得如此从容;娘之爱,在每一个人心中,都是神圣不可亵渎的,是至高无上高大荣上的;娘之爱,平凡而又伟大,没人可以代替。娘的爱,不光是历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