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言语实践中感受声音的奇妙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fanv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2课《听听,秋的声音》是一首现代诗,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响,用诗的形式,赞美了秋天的美妙,表达了对秋天的喜爱。诗歌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感受诗句情感的美妙,在朗读、想象、表述中训练学生的言语能力,在言语实践中感受声音的奇妙。
  一、借助录音,再现生活形象
  1.借助录音,引导表述。三年级学生对自然界的声音已经有了足够的储备,很多熟悉的声音能使其产生丰富而真切的联想。教师可借助录音引导学生回忆生活,展示形象,叙谈感受,感受声音带来的乐趣,训练学生的言语能力。教学中可以这样引导:同学们,生活是一曲美妙的交响乐,几乎每时每刻,我们耳边都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其中很多声音能给人美的享受。请大家仔细听听,从录音中你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有怎样的感受?(播放“鞭炮”“鸟鸣”“鸡叫”“溪水”等声音,让学生说自己听到的声音、看到的画面、产生的联想,为感受课文语境奠定基础。)
  2.凭借课题,引领表述。借助录音想象表述后可这样引导:自然界真是奇妙,各种声音随时与我们相伴,很多声音能让我们感受到它的奇妙,它的魅力。本文写的是什么声音呢?(齐读课题。)接着引导:看到题目,也许你已经听到了秋天那美妙的声音,能说一说吗?(引导学生自由描述,教师适当引导,具体描述秋天里特有的声音,感受声音的奇妙。)
  二、朗读想象,展示语言情境
  1.自由朗读,想象描述。为促进语言向形象的转换,揭题后让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觉。接着,让学生边读边想象:读了课文,你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听到了怎样的声音?(让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说一说。)
  2.互相朗读,想象描述。自由朗读、想象描述后,让学生把课文读给同桌的同学听一听,要读正确、读流利,尽力展示其中的形象,读出其中的情感,进而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跟同桌的同学说一说。同桌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补充,力求把每段话中的形象说清楚、说具体。(这样引导,旨在让学生在自由朗读、自主想象、互相交流中,感受秋天的声音,感受语言的内涵。)
  三、引导表述,丰富文本内涵
  《听听,秋的声音》这篇课文虽然通俗浅显,但蕴含极其丰富,要引导学生潜心阅读,读出语言中丰富的形象,真切的情感,并借助语言对其形象进行描述,对其情感进行表达,做到理解内容、感悟情感与训练言语的有机融合。
  1.展示范例,朗读想象。先指名朗读第一节,并说说从文字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进而出示下列片段,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诗句与片段之间的联系,感受片段对诗句的形象描述:
  听听,耳边传来了秋的声音。你瞧,大树挥了挥长长的手臂,饱含深情地说:“孩子啊,秋天来了,该是告别妈妈的时候了,你们离开妈妈,投入大地的怀抱吧!”
  听到了妈妈的呼喊,一片片黄黄的树叶抖了抖身子,纷纷从树上飘落下来,它们一边飘着一边喊着,一个说:“再见了,妈妈,我要到大地妈妈的怀抱里去了!”一个说:“感谢您呀妈妈,是你给了我安全,给了我温馨。”一个说:“忘不了你呀妈妈,春天里你给我温暖,夏天里你给我凉爽!”有的说:“衷心地感谢您,我的好妈妈,我们永远在您的身边陪伴您!”
  大树挺了挺身子,挥了挥手,高兴地说:“孩子啊,再见了!你们永远在妈妈的心中!”
  这样引导,简单的诗句,就变成了有趣的故事;简单的语言,就变成了具体的形象。通过朗读感受,学生对秋天的声音中蕴含的形象,就能有更具体的感受;对声音中蕴含的情感,也就有了真切的感悟。
  2.根据范例,想象描述。(1)让学生自由选择2至4节中的一节,仿照上述范例,自由朗读,借助丰富的形象、有趣的故事,呈现蟋蟀与阳台的告别、大雁对白云的叮咛、秋风为田野的歌吟。让语言形象丰富起来,让语言情感明晰起来。(2)朗读表述后,让同桌学生互相交流,进而引导全班交流。交流中,教师抓住重点词语,引导凸显秋的声音,感受声音中的温馨,声音中的真情,促进学生对诗句理解的准确和深刻。(3)教师在第二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抓住“与阳台告别”,叙述蟋蟀与阳台互相感谢对方的信任和陪伴,阳台感谢蟋蟀为自己无偿演奏,蟋蟀感谢阳台为自己提供舞台,从而体会蟋蟀与阳台之间的真挚情感。(4)教师在第三节中,一是抓住“叮咛”,引导学生想象叙述大雁追赶白云,要白云或者好好过冬,或者好好游玩,或者好好休息,或者注意身体,等来年再次相会,还要想象白云感谢大雁的叮咛,感谢大雁的关心;二是抓住“歌吟”,想象描述秋风下田野的声响,想象田野看到丰收在望的喜悦,想象农民伯伯传递丰收喜讯的兴奋,想象秋风和田野的共同欢乐。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说秋风要把歌吟献给谁,使其明白:秋风可能把歌吟献给农民伯伯,让他们品尝胜利的果实;可能献给田野,让他们分享丰收的喜悦;可能献给老师和同学,让大家帮助传递丰收的喜讯……这样的引导,让诗句变成了生动形象的画面,让词语显化为情真意切的话语,学生就能从秋天的声音中,感受到秋天里万物之间的相互依恋,人物之间的真诚关心,从秋天的声音中感受那一份祥和,一份温馨,一份真情。
  四、拓展延伸,引导想象表述
  秋天的景象无处不在,秋天的声音无时不有,这些是简短诗句难以涵盖的。作为三年级的学生,对秋天的景色比较熟悉,对秋天的声音更不陌生,这是引导学生感受课文语境、拓展语言情境的重要基础,而课文五、六两节又给学生预留了无限广阔的空间。为此,教师可凭借教材,引导学生仔细阅读,细心揣摩,拓展想象,从语言中品出更为丰富的形象,品出真切感人的情感。
  1.第五节可引导学生朗读想象:(1)作者说“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秋风吹动着叶子,他们会发出怎样的声音,会说些什么?(学生自由想象,自由表达。)(2)秋天来临,叶片色彩斑斓,秋风吹在每一张叶片上,会发出怎样的声音,会说些什么?(赞美叶片的色彩斑斓,赞美叶片的无私奉献。)(3)秋风吹起,小花五彩缤纷,会发出怎样的声音,会说些什么?(赞美花儿的五颜六色,关心花儿的防寒保暖。)(4)秋天里,汗水闪烁,谷粒饱满,在秋风中汗水会说些什么?谷粒会说些什么?(感谢农民的辛苦,送给珍贵的礼物。)
  2.第六节的朗读想象,可引导学生回忆生活,展示形象,再现声音,展示声音的内涵。教师要引导学生打开思路进行想象表述,让他们想象秋风吹过小溪、吹过山冈、吹过树林、吹过果园等发出的声响,并从声音中再现具体的形象,叙述人物的话语,以感受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紧密联系,感受人物与人物之间的亲密关系,让言语能力的训练与健康情感的培养融为一体。
  五、拓展阅读,提升教学效果
  课文阅读后,可让学生阅读《秋姑娘的信》(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小动物过冬》(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这些课文虽然内容都很浅显,但与本篇课文的内容联系紧密,结合自然。在引导阅读、了解内容后,可以让学生融合三篇课文的内容,说说秋姑娘的声音和自己的感受,以拓展文本内容空间,增进情感深度,提升阅读效果。
  责任编辑:王天杰
其他文献
当前的一些小学数学教学反思,钟情于对情境的描述,或教学环节的再现,而针对这些教学情境或环节背后的东西,少有分析与思考。很多教学反思更像课堂教学记录,“叙”多于“思”。  一、紧扣教学实践,突出反思的深度  教学反思的本质在于“思”,只有对课堂教学展开深入的思考,才能体现其存在价值。在日常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反思过程中,不仅要思考所教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明确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走向,从数学专业知识层面挖掘
期刊
在数学教学中,既要分析数的意义,又要揭示几何直观,使数量的精确刻画与空间形式的直观形象巧妙、和谐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这种结合寻找解题思路,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数形结合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它是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相辅相成来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它既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又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方法。合理地利用图、形,不仅符合小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占主导的现实基础,而且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期刊
“乘法分配律”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中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教学的感受是:新课教学时,学生学习比较顺利,到综合练习阶段,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就变得模糊,经常和乘法结合律混淆,有的简便计算题学生不知道运用乘法分配律,无从下手,以至于有的学生认为简便计算越学越难,还不如列竖式计算方便快捷。练习中,学生出现的问题集中表现为:  第一,几种运算定律混淆。  主要是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混淆。  典型
期刊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矛和盾的集合》叙述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对打,左抵右挡,难以招架,便想到把矛和盾的长处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故事告诉人们: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凭借这短小有趣的故事,让学生得到语言的发展、精神的提升和思维方法的启迪,培养他们的学习智慧和生活智慧呢?笔者觉得,可根据本文融故事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特点,让词语理解、语言内化、情理感悟的目标在
期刊
教材简析:  《难忘的一课》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讲述了台湾刚刚“光复”时,台湾人民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他们敬仰中国历代伟人的感人画面,表达了他们热爱祖国的浓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教学时要抓住“爱国”这条情感主线创设情境,引领学生重温欢悦、感受屈辱、入境对话、畅谈梦想,触摸拳拳赤子之心,感悟浓浓爱国之情,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增强他们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过程
期刊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6课)是著名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纪念叶圣陶先生而写的回忆文章。课文描写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邀请“我”到他家做客的故事,表现了叶老对年青一代无私的关心和殷殷的期望。教师在引导学生读通课文、了解内容、理清思路后,可抓住“精心修改”和“热情接待”仔细品读,在爬山虎与大作家的联系中,感受叶老的“文品”和“人品”,让学生得到言语的训练和
期刊
还没走进教室,就听到里面发出的吵嚷声,小杞老师赶紧加快了脚步。果然,教室里两个男生因口角,正准备大打出手。对这一类事情,小杞老师一般会先让开战的双方冷静几分钟,再向她陈述事情经过,这一次小杞老师也按惯例这样处理。可计划没有变化快,其中一个男生可能觉得太委屈了,想发泄一下他的不满,就拿起了桌上的笔,噼里啪啦全折断了,还用脚把凳子使劲踢倒……面对这样的情况,小杞老师忍不住发火了。整整一节课,教室里都是
期刊
复习课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某一阶段,以巩固、疏理已学知识、技能,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任务的一种课型,它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复习是学习之母。”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只需攻下知识上的一个或几个“点”;也不像练习课那样有“成功感”,将某一点或一部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大多数教师习惯性地先
期刊
开学第一课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人生中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课。“人生第一课”以怎样的形式开讲?讲什么内容?这是一个有趣的话题。如果你用心留意会发现,世界各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第一课”竟也大异其趣。  美国小学第一节课时,老师会发一张“行为规范”,逐条向孩子们解释,并告诉他们,每个小朋友都会成为你的朋友,大家要互相尊重。接下来,老师让每个孩子走到讲台前,向大家自我介绍。老师会很和蔼地教孩子怎么介绍自己:第一
期刊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快速成长已成为目前教育界关注的焦点、热点和难点,大家都在寻求教师专业成长的最快途径与最好方法,经过多番摸索与实践,“十新十异”课堂观察评价方式产生了,这一方式对教师专业成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十新十异”课堂观察评价方式意旨:在“十新”(意识形态)背景下,从十个不同侧面进行“十异”课堂评价。  “十新”具体指:“新教材”、“新课标”、“新理念”;“新视觉”、“新思想”、“新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