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2课《听听,秋的声音》是一首现代诗,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响,用诗的形式,赞美了秋天的美妙,表达了对秋天的喜爱。诗歌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感受诗句情感的美妙,在朗读、想象、表述中训练学生的言语能力,在言语实践中感受声音的奇妙。
一、借助录音,再现生活形象
1.借助录音,引导表述。三年级学生对自然界的声音已经有了足够的储备,很多熟悉的声音能使其产生丰富而真切的联想。教师可借助录音引导学生回忆生活,展示形象,叙谈感受,感受声音带来的乐趣,训练学生的言语能力。教学中可以这样引导:同学们,生活是一曲美妙的交响乐,几乎每时每刻,我们耳边都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其中很多声音能给人美的享受。请大家仔细听听,从录音中你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有怎样的感受?(播放“鞭炮”“鸟鸣”“鸡叫”“溪水”等声音,让学生说自己听到的声音、看到的画面、产生的联想,为感受课文语境奠定基础。)
2.凭借课题,引领表述。借助录音想象表述后可这样引导:自然界真是奇妙,各种声音随时与我们相伴,很多声音能让我们感受到它的奇妙,它的魅力。本文写的是什么声音呢?(齐读课题。)接着引导:看到题目,也许你已经听到了秋天那美妙的声音,能说一说吗?(引导学生自由描述,教师适当引导,具体描述秋天里特有的声音,感受声音的奇妙。)
二、朗读想象,展示语言情境
1.自由朗读,想象描述。为促进语言向形象的转换,揭题后让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觉。接着,让学生边读边想象:读了课文,你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听到了怎样的声音?(让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说一说。)
2.互相朗读,想象描述。自由朗读、想象描述后,让学生把课文读给同桌的同学听一听,要读正确、读流利,尽力展示其中的形象,读出其中的情感,进而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跟同桌的同学说一说。同桌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补充,力求把每段话中的形象说清楚、说具体。(这样引导,旨在让学生在自由朗读、自主想象、互相交流中,感受秋天的声音,感受语言的内涵。)
三、引导表述,丰富文本内涵
《听听,秋的声音》这篇课文虽然通俗浅显,但蕴含极其丰富,要引导学生潜心阅读,读出语言中丰富的形象,真切的情感,并借助语言对其形象进行描述,对其情感进行表达,做到理解内容、感悟情感与训练言语的有机融合。
1.展示范例,朗读想象。先指名朗读第一节,并说说从文字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进而出示下列片段,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诗句与片段之间的联系,感受片段对诗句的形象描述:
听听,耳边传来了秋的声音。你瞧,大树挥了挥长长的手臂,饱含深情地说:“孩子啊,秋天来了,该是告别妈妈的时候了,你们离开妈妈,投入大地的怀抱吧!”
听到了妈妈的呼喊,一片片黄黄的树叶抖了抖身子,纷纷从树上飘落下来,它们一边飘着一边喊着,一个说:“再见了,妈妈,我要到大地妈妈的怀抱里去了!”一个说:“感谢您呀妈妈,是你给了我安全,给了我温馨。”一个说:“忘不了你呀妈妈,春天里你给我温暖,夏天里你给我凉爽!”有的说:“衷心地感谢您,我的好妈妈,我们永远在您的身边陪伴您!”
大树挺了挺身子,挥了挥手,高兴地说:“孩子啊,再见了!你们永远在妈妈的心中!”
这样引导,简单的诗句,就变成了有趣的故事;简单的语言,就变成了具体的形象。通过朗读感受,学生对秋天的声音中蕴含的形象,就能有更具体的感受;对声音中蕴含的情感,也就有了真切的感悟。
2.根据范例,想象描述。(1)让学生自由选择2至4节中的一节,仿照上述范例,自由朗读,借助丰富的形象、有趣的故事,呈现蟋蟀与阳台的告别、大雁对白云的叮咛、秋风为田野的歌吟。让语言形象丰富起来,让语言情感明晰起来。(2)朗读表述后,让同桌学生互相交流,进而引导全班交流。交流中,教师抓住重点词语,引导凸显秋的声音,感受声音中的温馨,声音中的真情,促进学生对诗句理解的准确和深刻。(3)教师在第二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抓住“与阳台告别”,叙述蟋蟀与阳台互相感谢对方的信任和陪伴,阳台感谢蟋蟀为自己无偿演奏,蟋蟀感谢阳台为自己提供舞台,从而体会蟋蟀与阳台之间的真挚情感。(4)教师在第三节中,一是抓住“叮咛”,引导学生想象叙述大雁追赶白云,要白云或者好好过冬,或者好好游玩,或者好好休息,或者注意身体,等来年再次相会,还要想象白云感谢大雁的叮咛,感谢大雁的关心;二是抓住“歌吟”,想象描述秋风下田野的声响,想象田野看到丰收在望的喜悦,想象农民伯伯传递丰收喜讯的兴奋,想象秋风和田野的共同欢乐。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说秋风要把歌吟献给谁,使其明白:秋风可能把歌吟献给农民伯伯,让他们品尝胜利的果实;可能献给田野,让他们分享丰收的喜悦;可能献给老师和同学,让大家帮助传递丰收的喜讯……这样的引导,让诗句变成了生动形象的画面,让词语显化为情真意切的话语,学生就能从秋天的声音中,感受到秋天里万物之间的相互依恋,人物之间的真诚关心,从秋天的声音中感受那一份祥和,一份温馨,一份真情。
四、拓展延伸,引导想象表述
秋天的景象无处不在,秋天的声音无时不有,这些是简短诗句难以涵盖的。作为三年级的学生,对秋天的景色比较熟悉,对秋天的声音更不陌生,这是引导学生感受课文语境、拓展语言情境的重要基础,而课文五、六两节又给学生预留了无限广阔的空间。为此,教师可凭借教材,引导学生仔细阅读,细心揣摩,拓展想象,从语言中品出更为丰富的形象,品出真切感人的情感。
1.第五节可引导学生朗读想象:(1)作者说“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秋风吹动着叶子,他们会发出怎样的声音,会说些什么?(学生自由想象,自由表达。)(2)秋天来临,叶片色彩斑斓,秋风吹在每一张叶片上,会发出怎样的声音,会说些什么?(赞美叶片的色彩斑斓,赞美叶片的无私奉献。)(3)秋风吹起,小花五彩缤纷,会发出怎样的声音,会说些什么?(赞美花儿的五颜六色,关心花儿的防寒保暖。)(4)秋天里,汗水闪烁,谷粒饱满,在秋风中汗水会说些什么?谷粒会说些什么?(感谢农民的辛苦,送给珍贵的礼物。)
2.第六节的朗读想象,可引导学生回忆生活,展示形象,再现声音,展示声音的内涵。教师要引导学生打开思路进行想象表述,让他们想象秋风吹过小溪、吹过山冈、吹过树林、吹过果园等发出的声响,并从声音中再现具体的形象,叙述人物的话语,以感受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紧密联系,感受人物与人物之间的亲密关系,让言语能力的训练与健康情感的培养融为一体。
五、拓展阅读,提升教学效果
课文阅读后,可让学生阅读《秋姑娘的信》(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小动物过冬》(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这些课文虽然内容都很浅显,但与本篇课文的内容联系紧密,结合自然。在引导阅读、了解内容后,可以让学生融合三篇课文的内容,说说秋姑娘的声音和自己的感受,以拓展文本内容空间,增进情感深度,提升阅读效果。
责任编辑:王天杰
一、借助录音,再现生活形象
1.借助录音,引导表述。三年级学生对自然界的声音已经有了足够的储备,很多熟悉的声音能使其产生丰富而真切的联想。教师可借助录音引导学生回忆生活,展示形象,叙谈感受,感受声音带来的乐趣,训练学生的言语能力。教学中可以这样引导:同学们,生活是一曲美妙的交响乐,几乎每时每刻,我们耳边都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其中很多声音能给人美的享受。请大家仔细听听,从录音中你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有怎样的感受?(播放“鞭炮”“鸟鸣”“鸡叫”“溪水”等声音,让学生说自己听到的声音、看到的画面、产生的联想,为感受课文语境奠定基础。)
2.凭借课题,引领表述。借助录音想象表述后可这样引导:自然界真是奇妙,各种声音随时与我们相伴,很多声音能让我们感受到它的奇妙,它的魅力。本文写的是什么声音呢?(齐读课题。)接着引导:看到题目,也许你已经听到了秋天那美妙的声音,能说一说吗?(引导学生自由描述,教师适当引导,具体描述秋天里特有的声音,感受声音的奇妙。)
二、朗读想象,展示语言情境
1.自由朗读,想象描述。为促进语言向形象的转换,揭题后让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觉。接着,让学生边读边想象:读了课文,你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听到了怎样的声音?(让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说一说。)
2.互相朗读,想象描述。自由朗读、想象描述后,让学生把课文读给同桌的同学听一听,要读正确、读流利,尽力展示其中的形象,读出其中的情感,进而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跟同桌的同学说一说。同桌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补充,力求把每段话中的形象说清楚、说具体。(这样引导,旨在让学生在自由朗读、自主想象、互相交流中,感受秋天的声音,感受语言的内涵。)
三、引导表述,丰富文本内涵
《听听,秋的声音》这篇课文虽然通俗浅显,但蕴含极其丰富,要引导学生潜心阅读,读出语言中丰富的形象,真切的情感,并借助语言对其形象进行描述,对其情感进行表达,做到理解内容、感悟情感与训练言语的有机融合。
1.展示范例,朗读想象。先指名朗读第一节,并说说从文字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进而出示下列片段,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诗句与片段之间的联系,感受片段对诗句的形象描述:
听听,耳边传来了秋的声音。你瞧,大树挥了挥长长的手臂,饱含深情地说:“孩子啊,秋天来了,该是告别妈妈的时候了,你们离开妈妈,投入大地的怀抱吧!”
听到了妈妈的呼喊,一片片黄黄的树叶抖了抖身子,纷纷从树上飘落下来,它们一边飘着一边喊着,一个说:“再见了,妈妈,我要到大地妈妈的怀抱里去了!”一个说:“感谢您呀妈妈,是你给了我安全,给了我温馨。”一个说:“忘不了你呀妈妈,春天里你给我温暖,夏天里你给我凉爽!”有的说:“衷心地感谢您,我的好妈妈,我们永远在您的身边陪伴您!”
大树挺了挺身子,挥了挥手,高兴地说:“孩子啊,再见了!你们永远在妈妈的心中!”
这样引导,简单的诗句,就变成了有趣的故事;简单的语言,就变成了具体的形象。通过朗读感受,学生对秋天的声音中蕴含的形象,就能有更具体的感受;对声音中蕴含的情感,也就有了真切的感悟。
2.根据范例,想象描述。(1)让学生自由选择2至4节中的一节,仿照上述范例,自由朗读,借助丰富的形象、有趣的故事,呈现蟋蟀与阳台的告别、大雁对白云的叮咛、秋风为田野的歌吟。让语言形象丰富起来,让语言情感明晰起来。(2)朗读表述后,让同桌学生互相交流,进而引导全班交流。交流中,教师抓住重点词语,引导凸显秋的声音,感受声音中的温馨,声音中的真情,促进学生对诗句理解的准确和深刻。(3)教师在第二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抓住“与阳台告别”,叙述蟋蟀与阳台互相感谢对方的信任和陪伴,阳台感谢蟋蟀为自己无偿演奏,蟋蟀感谢阳台为自己提供舞台,从而体会蟋蟀与阳台之间的真挚情感。(4)教师在第三节中,一是抓住“叮咛”,引导学生想象叙述大雁追赶白云,要白云或者好好过冬,或者好好游玩,或者好好休息,或者注意身体,等来年再次相会,还要想象白云感谢大雁的叮咛,感谢大雁的关心;二是抓住“歌吟”,想象描述秋风下田野的声响,想象田野看到丰收在望的喜悦,想象农民伯伯传递丰收喜讯的兴奋,想象秋风和田野的共同欢乐。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说秋风要把歌吟献给谁,使其明白:秋风可能把歌吟献给农民伯伯,让他们品尝胜利的果实;可能献给田野,让他们分享丰收的喜悦;可能献给老师和同学,让大家帮助传递丰收的喜讯……这样的引导,让诗句变成了生动形象的画面,让词语显化为情真意切的话语,学生就能从秋天的声音中,感受到秋天里万物之间的相互依恋,人物之间的真诚关心,从秋天的声音中感受那一份祥和,一份温馨,一份真情。
四、拓展延伸,引导想象表述
秋天的景象无处不在,秋天的声音无时不有,这些是简短诗句难以涵盖的。作为三年级的学生,对秋天的景色比较熟悉,对秋天的声音更不陌生,这是引导学生感受课文语境、拓展语言情境的重要基础,而课文五、六两节又给学生预留了无限广阔的空间。为此,教师可凭借教材,引导学生仔细阅读,细心揣摩,拓展想象,从语言中品出更为丰富的形象,品出真切感人的情感。
1.第五节可引导学生朗读想象:(1)作者说“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秋风吹动着叶子,他们会发出怎样的声音,会说些什么?(学生自由想象,自由表达。)(2)秋天来临,叶片色彩斑斓,秋风吹在每一张叶片上,会发出怎样的声音,会说些什么?(赞美叶片的色彩斑斓,赞美叶片的无私奉献。)(3)秋风吹起,小花五彩缤纷,会发出怎样的声音,会说些什么?(赞美花儿的五颜六色,关心花儿的防寒保暖。)(4)秋天里,汗水闪烁,谷粒饱满,在秋风中汗水会说些什么?谷粒会说些什么?(感谢农民的辛苦,送给珍贵的礼物。)
2.第六节的朗读想象,可引导学生回忆生活,展示形象,再现声音,展示声音的内涵。教师要引导学生打开思路进行想象表述,让他们想象秋风吹过小溪、吹过山冈、吹过树林、吹过果园等发出的声响,并从声音中再现具体的形象,叙述人物的话语,以感受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紧密联系,感受人物与人物之间的亲密关系,让言语能力的训练与健康情感的培养融为一体。
五、拓展阅读,提升教学效果
课文阅读后,可让学生阅读《秋姑娘的信》(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小动物过冬》(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这些课文虽然内容都很浅显,但与本篇课文的内容联系紧密,结合自然。在引导阅读、了解内容后,可以让学生融合三篇课文的内容,说说秋姑娘的声音和自己的感受,以拓展文本内容空间,增进情感深度,提升阅读效果。
责任编辑:王天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