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本镜鉴看投资银行未来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my78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震撼全球的金融危机給投资银行业务模式宣判了死刑。贝尔斯登和雷曼兄弟公司由于大规模开展高杠杆的风险资产证券化和证券交易而破产。由此,金融危机开始持续扩大,迫使其他美国权威投资银行或者加入到商业银行集团的旗下,或者转制为银行控股公司,加入流动性供給安全网。
   此后,在巴塞尔委员会、金融稳定理事会等全球性金融监管机构或者美国、英国等国家法制化水平较先进的金融管理规定中,针对大型金融机构的交易账目和证券化业务,施加了有关自有资本和流动性的严格限制,甚至视具体情况,还会执行相当于否定投资银行业务模式的规定,例如禁止自营交易。
   但是,这些规定过于局限在欧美危机的表面,而忽视了投资银行本身的作用,从而制约了资本市场自身功能的强化,特别是对于像现在的中国一样,经历高速发展、即将成为经济大国的国家而言,可以说是极其危险的规定。
   日本的经历是佐证此观点最有代表性的案例。二次大战后,日本经济进入高建发展时期,为了能与欧美各国并肩,政府动员制造业等行业将小额储蓄投入到设备投资,由此形成了以银行为中心的日本金融体系。
   上世纪80年代,因日元升值而使出口产业的发展减缓,所以,政府实施了宽松的金融政策以维持景气,但大量过剩资金以银行贷款的形式流入房地产或去持有房地产的公司股票。当时,仅东京都23区的地价就超过了美国整个国家的地价总和。地价暴涨,房地产泡沫在所难免。
  日本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分别在1989年末和1991年达到最高位以后开始下跌,宣告了泡沫经济的崩溃。
  然而对日本经济而言,最为悲惨的是,商业银行的资产中积累了总额高达100万亿日元的不良资产。最终,处理这些不良资产花费了大量时间,从而造成了经济支柱型产业及企业的资金缺乏。
   当日本的银行贷款中作为担保的房地产价格下跌时,如果把评估价修改为实际价格将出现亏损。因此,借贷双方都会采取对自己有利的延后处理的方法。其结果就是,房地产交易量减少,价格更加不透明,因此监管部门、投资者都难以把握实际状况,从而形成信贷紧缩、资产价格下降的恶性循环。
  面对不断恶化的银行不良资产问题,日本采取了如下的补救措施,第一,监管部门制定了包括投入政府资金在内的金融稳定政策,并且严格实施不良资产的信息披露及评估,要求银行减少不良资产的比例及增加资本金;第二,通过制定《资产流动法》和修改《投资信托法》,建立了商业房地产证券市场(CMBS)和房地产投资信托市场(REIT),从而激活了信贷和房地产投资市场。
  另外,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推出了被称为“金融大爆炸”的一系列证券市场改革措施。许多国外的资产管理公司和投资基金开始进入日本,市场参与者逐渐多元化。最终,随着经济景气程度的逐步恢复,日本金融体系摆脱了不良资产的问题。必须强调的是,资本市场的结构调整是解决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的一大动力。
   因此,我们从日本经验中得到的最深刻的教训是,金融体系不能过分依靠商业银行,并且必须完善资本市场的功能,以保证资产流动性和价格形成机制的透明。
   从日本的经历可以看出,投资银行不仅提高了资本市场的效率和流动性,而且在以下两个方面起到很大作用:第一,当资本市场中发生了价格偏离或非效率性行为时,投资银行可以通过套利交易进行协调;第二,在通过资本市场帮助企业积累资本的同时,提出创造企业和资产附加值的方案,例如,对成熟企业及产业和行业的重组、对流动性较低的房地产进行证券化等。
   综观全球,过度杠杆率和承担过高风险导致的失败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成本,从这个角度讲,欧美投资银行业务模式中值得反省的地方的确很多。但是,对于像中国这样将从急速发展阶段迈向稳定发展阶段的经济体而言,资本市场和投资银行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
  作者为野村控股常任顾问、野村控股前董事长
其他文献
新世界各大央行纷纷引进了非常规货币政策手段,这已成为全球金融危机的一大烙印。我们已经看到的有强化信贷支持、信贷宽松、量化宽松、干预货币和证券市场、提供外币流动性等,而这只是其中一小部分。  有些人认为这是另辟蹊径继续实行标准政策。当名义利率已无法进一步削减时,央行使用其他工具决定货币政策立场。它们已经走到了这条路的尽头,因此得鸟枪换炮了:它们扩张自己的资产负债表,注入流动性以影响收益率结构和回报率
期刊
我国经济持续十个季度下行。近期经济指标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今年四季度的经济企稳回升态势更加明朗。但这是否就意味着我国已进入下一轮上升周期?我国应如何在经济调整中进一步推动深层次改革,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  一  中国经济仍处于增长阶段转换、潜在增速下移的进程中。过去三大转型(农业、农村向工业、城镇转移,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封闭经济向开放经济转型)激发的结构性增长动力仍然存在,但都已趋于弱化
期刊
在中国当代文化思潮中,读者对于引导潮流的出版物有一种俗成的约定,就是将封面颜色作为简约的称谓,比如“灰皮书”“黄皮书”“黑皮书”。很显然,能享有这样的称谓,一定是开风气、领风骚、引新潮的大型丛书套书。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北京、上海有两套“灰皮书”,分别由人民出版社(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内部刊行。所收的大多是西方当代重要学术思潮的代表性著作,如汤因比的《历史研究》、悉尼·胡克的《历史中的英雄》、
期刊
近期有关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讨论颇多,大体是加快推进与审慎推动的“策略”之争,并无战略或方向上的分歧。一国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演进策略,除了体制和制度的所谓“路径依赖”之外,一个重要因素是政策制定者对于资本开放的收益和风险的权衡考量,这需要对资本项目可兑换现状做出准确判断和把握。  对于资本项目可兑换现状,一种观点认为,中国资本管制较严且有效,可资防范资本冲击风险之用,人民币离完全可兑换尚有相当距离
期刊
2002年,我在华尔街住所第一次对全球经济再平衡的势在必行提出了警告,但没有人听。  此前,全球经济在短短三年时间里经历了三大难关的历练——亚洲金融风暴、千年虫恐慌和美国股市泡沫破灭。那时,我说失衡的世界经济无法应对的不对称冲击。在随之而来的经济复苏虚假信号中,谨慎被付诸东流。我的警告陷入四面楚歌,在一片否定声中,失衡的世界经济继续向危机边缘迈进。  从上个世纪80年代早期的拉美债务危机到次贷危机
期刊
中国与美国对国际经济失衡的认识各执一词,美国一直对人民币汇率升值施压,正在参与竞选的罗姆尼甚至宣称如果他当总统,上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中国确定为汇率操纵国,并课以重税。在应对美国的施压时,弄清其看法的根据或来源尤其重要。  今年8月,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尼古拉斯·拉迪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的专著《中国经济增长,靠什么》有助于我们了解美国对中国经济问题认识的来源,包括施压中国
期刊
M全球金融危机令银行、监管机构和政策制定者充分意识到,必须采取坚定的行动以维护全球金融稳定。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看到监管机构前所未有地推出大量监管新规,鼓励银行更审慎地承担风险,建立资本和流动性缓冲,并制定应急计划以确保银行在未来能够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与以往不同,本轮监管改革浪潮的特点在于,国际社会在制定和落实监管标准方面所表现出的精诚合作精神。  各国相信,要维护全球金融的稳定,单
期刊
典型的学者模样,古稀之年,个子不高,秃顶,和蔼,带着眼镜。  马丁·费尔德斯坦(Martin Feldstein),这位被称为供应学派之父的经济学家,自1967年起一直是哈佛大学的经济学教授。40余年来,他坚持给新生讲授经济学,他的课程如社会保障是哈佛最热门的挂牌课。  不过,他并不是一位默默无闻的纯粹的教书匠,人们喜欢称他为“默林”(merlin,英国传说中的术士)式的经济界人物,他站在幕后对美
期刊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政府采购制度的国家之一。早在1782年,英国就建立了政府采购制度,设立了国家文具公用局(Stationary Office)这一专门机构,以公开招标的形式采购办公用品。经过两个多世纪的发展演变,英国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政府采购体系和运作规则。  英国政府采购的原则  英国作为欧盟成员国,其采购量占欧盟政府采购市场约10%。近年来,欧盟政府采购市场每年规模大约为2万多亿欧元,
期刊
4月14日,星期六,一向喜欢在周末出牌的中国央行出台人民币汇率新政:加大人民币交易波动区间,从此前的+/-0.5%放宽至+/-1%。  结合此前外汇管理部门的一系列动作,这样的“放宽”并不让市场吃惊。随着中国贸易顺差的大幅缩减和市场预期人民币可能兑美元贬值,人民币扩大交易波幅,并不是一个难以作出的决定。真正需要考虑的,是交易波幅扩大后的人民币汇率进一步改革、资本账户的开放以及随之而来的资本流动等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