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托里尼迷失

来源 :新疆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8906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丽的新娘坐在费拉城白色栏杆上眺望爱情海,眺望崭新的幸福生活。

  费拉城的舞蹈
  出发总是美丽的,尤其是在一个阳光普照的清晨出发去费拉城。
  出发前,我、陶姐和小郑,三位女子已经在酒店旁的黑沙滩上跳过晨舞了。那晨舞包括迎着海上日出奔跑跳跃,在黑沙滩上面向爱琴海做瑜伽,在深褐色的礁石上挥舞红丝巾,在海岸边一排排棕榈遮阳伞下飞速旋转。
  晨风轻轻地吹拂着,黑沙滩上不长一棵草,却自有它的喜悦。三个女子在上海机场相见,迅速结为同盟,在圣托里尼的清晨欢笑舞蹈。两位青年男子向我们挥手,说:“你们是三朵盛开的花。红的花、蓝的花和绿的花。”
  我们都不是美丽惊艳的女子,已人近中年。生活中,我们可能是忙碌无为的小职员,可能是关心柴米油盐的家庭主妇,也可能是隐匿于繁华城市的一角、努力生活的单身母亲。可是,我们不问彼此,不问过去和未来。三位女子穿上红蓝绿三色的艳丽衣裙,在圣托里尼费拉城尽情地跳舞,当游客把目光转向我们时,摄影师把镜头对准我们时,三朵花便更加畅快地绽放了。
  我们畅快地穿行在费拉城高高低低的环海栈道,手舞足蹈,忘乎所以,把相机快门按得噼噼啪啪。小岛居民把纯真的童话色彩用到了极致:蜿蜒街道上的白栏杆,依山傍海高低错落的白色房屋,蓝色屋顶上纯白的十字架,蓝色窗户中偶尔露出一角的白色窗纱。还有,随便往哪户人家一望,都可以看到点缀在阳台、走廊或屋顶上的开得艳丽的花朵、造型别致的瓦罐、色彩艳丽的门窗桌椅……这些艳丽的色彩与蓝白交融,美得令人窒息。
  我们从一家小店旋转至另一家小店,一件件希腊传统首饰,从简洁古朴到优雅奢华;一缕缕希腊风格长裙,从女神的纯白到花朵的艳丽。费拉城没有百货公司、电影院,没有巨幅广告,没有喧哗的唱片行,甚至没有红绿灯,而一样有繁华和喧嚣。栉比的小店千奇百怪,穿行狭窄的街巷总能找到中意的纪念品。
  我们还应邀做了一家首饰店的模特,戴上橄榄枝造型的古希腊首饰、带吊丝的扁圆形古典耳环、风格古朴的大手镯、镶有绿松石的粗项链拍几组人像,一时忘记自己姓谁名何。
  酒吧里,我们细细品饮葡萄酒,在圣托里尼,田园生活是艰苦而费力的。岛上没有溪流,水源极其短缺,虽然早听说海岛的葡萄酒很有名,也有心去古老的酒庄品饮葡萄酒,而当我们登岛看到小片小片匍匐而生的葡萄时,竟把它们误认为是野生耐旱的植物。后来才知道,这些葡萄的生命力极其顽强,植株之间的间隔很大,仅靠露水润湿便能存活。它们被植成篮子状,将葡萄悬于内部以保护果实不受风害,等待有一天被酿成红润甘美但极烈的圣托里尼葡萄酒。
  我们畅快地吃着冰淇淋,向沿海栈道上上下下的各国游客问好,也接受游客“一起拍个照”的邀请。居然还发现了一家中餐馆,便在领队的率领下去中餐馆会餐,鱼香肉丝、糖醋排骨、酸辣土豆丝,一边吃一边感慨:“中国美食天下传呀!”
  餐后,站在费拉城白色栏杆上,眺望爱琴海,我想:“真想融化在这片令人心醉的蔚蓝里。”


面对美丽浪漫的爱琴海,相爱的人怎能不相拥接吻呢?

  梦幻火山岛
  摄影师大卫拍到一张费拉城交通图,到港口的“Z”小路:游客背包爬上费拉城——骑毛驴下行至港口——坐缆车穿行在费拉城和港口间。
  大卫坐着缆车,居高临下拍到这张相片,我坐在大卫身旁,竟然想起《海上钢琴师》中的一句话:“我可以在有限的钢琴键中创造出无限的旋律,但我无法在无限的城市中、无尽的街道间找到属于我的空间。”我想,在费拉城,即使是海上钢琴师也不会迷路。在费拉城只需面向大海,就能找到出路。
  在费拉城,面向大海也能眺望到活火山,爱琴海的中央,无穷的苍穹下,深黑色的小岛静如一个沉睡的巨人。
  而这个平躺着的巨人,竟是活物。火山并没有死去,它只是在沉睡。历史上,曾发生多次火山爆发,最近的一次喷发是在1956年,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它还会苏醒。


伊亚,蜿蜒街道上的白栏杆,依山傍海高低错落的白色房屋,蓝色屋顶上纯白的十字架,宛如童话世界。

  在费拉城,抵达港口的途径有两条——乘坐缆车和骑毛驴,而到火山岛的唯一途径是海盗船。因为在伊亚跳跃时崴了脚,我从海盗船下来没跟上同伴,只能跟着其他游客沿着“之”字形的道路上行,欣赏,惊叹,也疑惑。
  火山岛的一切都是深色的,大大小小的火山石遍布全岛,宁静庄严如同月球。和风轻轻地吹过,一座不高的山丘紧连着一个巨大的深坑,深褐色的火山石待在坑里,好像轻轻地一蹦,一丁点声响,就可能引发巨石滚动、山体滑坡似的。
  我站在火山口向下看去,像看通向某个风景区的入口一般,而我深切地知道,那是通向岩浆的入口,岩浆一旦喷涌而出,这里将变成人间地狱。而我特别想下到火山口底层,去踩踩中间的那块石头,它会是炽热的吗?
  我爬上火山的高处,这是有一个监测仪,接收来自地底的岩浆活动数据,火山巨人复活的那一天,监测仪能提前发出警报。   在一片较为平缓的地方,一些火山石被人细细整理过,它们五六块,七八块不等被堆成人形的模样,一大片看过去,像一群小石人在开会,小石人安静地站成一大片,似乎在聆听什么,又像在为什么做见证。我猜想,它们可能像蒙古敖包和藏族玛尼堆,是族人祭祀神灵和祖先的顶礼膜拜之地,以祈求吉祥、幸福和安乐。我极想把这种想法与人分享,或者得到某个人的证实,却因语言关系,我说不清楚,能听明白的人也没找到。
  几位来自美国的大学生在高处呼喊、跳跃,摆出各式各样的姿态拍照留念,他们是那么的年轻欢快、朝气蓬勃,吸引了许多游客围观,我也将相机对准他们,同时对准岩石上盛开着的黄色花朵。那绽放着黄色小花的灌木,一丛丛、一片片,从山丘至火山口,又一直绵延到大海的边缘。
  我想,无论走到哪里,生命是永远的主题,即使在它的下面流淌着的是炽热的岩浆。
  伊亚落日盛宴


伊亚日落,无云的天空和无浪的海面辉煌地燃烧了。


伊亚小镇,所有的小巷,酒馆、旅店、咖啡屋的阳台,凡是朝西的方向,密密麻麻的全是人群,人们面向爱琴海,手持相机、摄影机、手机,愿景只是有一个:拍下美丽的伊亚日落。

  在伊亚,最忙碌的当属摄影师了。伊亚小镇一步一景,景随步移,无论从哪个方向拍过去,都是一幅绝美的图画。
  在伊亚,人人都可以成为摄影师,无论你扛着长焦短焦的单反相机,还是拿着卡片机。不懂构图没关系,不知道如何运用光线也不要紧,伊亚小镇的一窗一台、一花一草,甚至游客投在白墙上的影子拍出来都能当明信片。
  作为摄影师,捕捉恋人们的身影更是趣味无穷。走在午后的伊亚,拍婚纱照的新人处处可见,摄影师只需占好位置,比如著名的蓝顶教堂边,无需挪窝,自有新人排着队闯入你的镜头。那么,你就尽情地拍吧,一组欧洲新人,一组亚裔面孔,东西合璧的新人也不在少数。我拍到一对希腊本地人的婚礼,新娘娇小迷人,巧笑嫣然,新郎在我们看来不能算英俊,但他穿着湛蓝的礼服站在湛蓝的爱琴海边,再加上新娘幸福饱含爱情的注视,他便是童话里的王子了。
  当然,还要拍日落,拍摄伊亚日落是摄影师们的梦想,因为这里有着“世界上最美丽的日落”。然而,伊亚小镇已人满为患了,想找一个好的拍摄点是极难的,我只好爬上城堡的一处矮墙,坐在矮墙上等待日落。
  待坐稳,回首再看,我惊呆了。伊亚小镇,所有的小巷、酒馆、旅店、咖啡屋的阳台,凡是朝西的方向,密密麻麻的全是人群。人们面向爱琴海,手持相机、摄影机、手机,愿景只有一个:拍下美丽的伊亚日落。
  夕阳在西下,大海在色变。无云的天空和无浪的海面由温暖的火红、火黄,慢慢地向冷色调的深蓝、淡蓝渐变,直至浅灰……在将近20分钟的光景里,我全神贯注于镜头和画面,当我拍下最后一丝阳光消失在爱琴海海面时,近处响起了阵阵掌声,远处的欢呼声也回荡起来。我这才意识到,刚刚和万人一齐拍照的时候,周遭是那么的安静,面对爱琴海的落日,大家又是怎样的一种自然崇敬。
  然后,我又将镜头转向小镇最美丽的点缀:牵手旅行的情侣和拍婚纱照的新郎新娘,我拍下了无数情侣相拥的相片,也留下几对新人幸福接吻的场面,面对美丽浪漫的爱琴海,相爱的人怎能不相拥接吻呢?
其他文献
3月7日,乌鲁木齐达斡尔文化交流协会举办了达斡尔民族的传统节日“霍·乌都如”节,“霍·乌都如”节也叫“抹灰节”、“平安节”。按照达斡尔民族的习俗,正月十六这一天,全国各地的达斡尔族人都会用各种形式来庆祝这个喜庆祥和的节日。  达斡尔族是我国北方古老的少数民族,新疆作为达斡尔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过“霍·乌都如”节的历史悠久。自2013年乌鲁木齐达斡尔文化交流协会筹备成立之后,协会每年都会举办一系列民
期刊
马尔代夫堪称世界上最后一片人间净土,被西方人成为“失落的天堂”,它是名副其实的度假胜地,更是情侣梦想的蜜月之地。如果你还没有去过,那这辈子一定要去;如果你已经去过,那一定还想再去一次。  在印度洋宽广的海域中有一串被白沙环绕的绿色岛屿——马尔代夫群岛。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岛国,全国领土面积为298平方公里,南北延伸800公里,地形狭长低平,平均海拔1.2米。马尔代夫由19组珊瑚环礁、1 200多个
期刊
在塔城市文化路北,有一幢红色的俄式建筑,塔城人都习惯地称之为“红楼”。至今,它已见证了两个世纪的风风雨雨,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老红楼风光无限  关于红楼的历史,要追溯到1910年。1851年,《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签订后,沙俄取得了在塔城设领事、贸易免税、领事裁判权等特权,塔城成为中俄贸易的一个重镇,到塔城做生意的俄国商人渐渐多了起来。  原籍俄国喀山的塔塔尔族商人热
期刊
卡德尔捧在手里的这块石头让他心里有点吃不准了。这块刚从河床底捡到的东西到底是玉石呢,还是块根本不值钱的鹅卵石?在这种患得患失的心情下,他干脆手持石头蹲坐在几近干涸的河道旁,眯着眼对着阳光反复地仔细端详,希望能通过这种古老的目测方法来确认手里的“家伙”到底是什么。毕竟,从这条河道里捡到的玉料和奇石的价钱是越来越高了。  在五月中旬玛纳斯河枯水期开始时,每天清晨都会有像卡德尔这样的哈萨克族牧民在红山咀
期刊
盐花形如珍珠、珊瑚、亭台楼阁,状如天桥、石柱、飞禽走兽,这边似千手观音,那边似童子拜佛,我眩晕到不知身在何处。当最后一缕阳光慢慢消失在地平线上的时候,我们才恋恋不舍地走出盐池。 身后的盐池,静静地躺在暮色里,沉默无语,博大深沉,用他一贯的方式目送着我们,目送每一个来过这里的人。    去年9月,听盐场工作的朋友说,盐场钾盐池里又出现了盐花。要知道,盐花可不是年年都有的,我们急忙驱车300多公里,进
期刊
巴音布鲁克夏季多雨,雨过天晴,草原上便会出现一个个神秘的圆圈,直径小则十几米,大则上百米,周围的牧草呈现出深浅不同的颜色。走近看,那圈子是由带着水珠的黑蘑菇或白蘑菇组成。一望无际的巴音布鲁克草原,牧草丰美,牛羊肥壮,牧草和畜粪腐烂后形成的大量腐殖物质,适于蘑菇生长。野生蘑菇遍地丛生,肥壮鲜嫩,香浓色丽,形美味正,润滑爽口,素被称为“草原珍馐”。  景色宜人的高山草原  我敢肯定地说,只要去过那里的
期刊
摄影/赵刘帅  对于喀什,我有一种天然的认知,这里是一个有关古代西域记忆的活态基因库,至今依然屹立着的高台民居呈现出了这种记忆的顽强。看着店门口摆的各式各样的土陶制品,禁不住感叹:经过岁月的流逝,这些古老的手工艺依然有着如此坚韧的生命力。现在,手工技艺已经不单单是谋生和生活的依赖,更是传承民族文化的载体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动符号。  初次看到高台民居时,对于我的视觉是深度震撼的。深黄色的夯土还原了
期刊
雪谷里的村庄  这是隐于深山腹地的原始文明,多年以来,美在斯,情在斯,人生于此,人老于此,保留着数以百年的生存状态,仿佛以另一类的文明形式、另一种生存的方式,与山外面的纷繁世界相对而立地抗衡着。  感谢旅游,它以人类握手时相互认识的方式,使禾木走出了与世隔绝的状态,也让现代文明在惊讶之间,包容和接纳了图瓦文化的清透和活力。    初入禾木  在中国版图上,有一个鸡尾巴的地方,纷纷扬扬地下起了200
期刊
2014年8月2日早上,晓亮夫妇二人和我家三口,离开枸杞之乡——新疆精河,驱车前往100多公里外的赛里木湖。一路上海拔在不断地上升,超过了2 000米,气温也在不断地下降,还清晰记得去年7月份住在湖边的蒙古包里半夜曾被冻醒。到入口处买了门票,我们迫不及待地向湖飞奔过去。  眼前是一个碧蓝碧蓝的湖,无比的开阔,静静地躺在雪山的环抱之中。安静,冷艳,不沾染一丝尘土。远处的雪峰倒映在湖中,天上的白云倒映
期刊
千层叠翠玛河峡谷  玛河大峡谷,即玛纳斯河大峡谷,位于玛纳斯河上游,属151团紫泥泉镇境内,在151团场东南方向,距市区约70公里,是玛纳斯河支流经岁月冲刷出来的一条锈红色的深沟,当地人称红沟。  石河子紫泥泉东南15公里的山野中,有个观音沟。相传,唐僧师徒西天取经,途经石河子南山时,人困马乏,口干舌燥。悟空远望方圆数百里无人烟,无奈找观音求助。观音手持净瓶,将甘露缓缓滴入唐僧口中,师徒恢复了体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