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掩无边眷恋:一个成都女子的法兰西传奇

来源 :人生与伴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yynn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5月10日,在成都新世纪会展中心一家中餐馆,两位从法国蒙彼利埃市前来成都旅游的女士点菜时对餐馆服务生咕噜着说:“我们要川北凉粉、高太太的茄子、麻婆豆腐……”
  听了这两位法国女士的点菜要求后,服务生皱起了眉头:川北凉粉、麻婆豆腐这些菜都是有名的川菜,当然没问题,可“高太太的茄子”是什么呢?这里面究竟藏着什么样的故事呢……
  初到法国尝尽千般苦,家庭厨房成名人食堂
  1962年5月4日,郭南平生于成都市无线电工业学校一个教师家庭。她少时弱质纤纤,但却很爱学习,成绩一直很好。1979年她以高分考上了四川外语学院法德系学习法语,毕业后,分到成都地质学院当教师,并于1985年与同事高旭结婚。当时高旭在法国蒙彼利埃市留学,新婚燕尔却两地分居,郭南平经过痛苦的思考后,于1986年12月毅然辞去了令人羡慕的工作,前往法国自费留学,与高旭夫妻共读。
  刚到法国那几年,郭南平夫妻过得非常艰难,原因是他们都在读书,连生活费都要靠半工半读去挣。而且郭南平到法国不久便有了身孕。即便知道胎儿需要营养,郭南平也没办法吃点好东西。甚至,郭南平想吃块口香糖,解解孕妇的馋也成为奢望。
  1987年5月,郭南平的大孩子高尔出生了。因为高尔是成都与蒙彼利埃结成友好城市以来第一个在法国出生的华裔孩子,蒙彼利埃市《自由南方报》还将此事作为新闻进行了报道。然而由于营养不良,高尔出生刚三天,便遇到了一个大灾难:周身泛黄、不吃东西、恶心呕吐……检查得知是严重黄疸,医生诊断后说要换血!看到这个小可怜身体里鲜红的血液被抽出扔掉,血袋里鲜红的血又通过管子输入他的身体,郭南平的心都碎了。
  好在高尔是“友城第一宝贝”,蒙彼利埃市政府相当重视,派出了医术最好的医生进行救治,且所花费用也全部由政府报销。最终,高尔在换血后,逃脱了死神的魔掌。
  1988年3月,由蒙彼利埃市政府支持、欧亚文化交流协会具体承办的蒙彼利埃第一届中国电影节开幕。凭着会汉语和法语的优势,郭南平被协会邀请为从国内远道而来参加本届电影节的米家山、谢晋、丛珊、谢添、凌子风等演艺名人做同声翻译。
  在做同声翻译之余,协会又请郭南平兼做接待工作,郭南平于是和国内的这些明星渐渐都熟悉了起来。
  有意思的是,这些名人到法国后,普遍感叹要吃上一顿正宗中餐非常难。有一次,当郭南平听到米家山发出这样的感叹后,便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米家山说,自己的烹饪技术不错,如果想吃正宗川菜,不妨到她家去尝尝。
  米家山一听,顿时两眼放光,并将这一“喜讯”告诉了同来参加电影节的谢晋、丛珊、凌子风等人。有此等好事,大家开心极了,当即决定当晚去郭南平家饕餮川菜。
  那天晚上,郭南平的蜗居星光熠熠。由于她家只有两把凳子,这些“屈尊造访”的明星大腕只能席地而坐,但却吃得红光满面,直夸郭南平的厨艺超群。
  郭南平与姜文相识的过程也很有意思。1990年,蒙彼利埃举办第三届中国电影节,姜文受邀参加。一如既往,郭南平担任同声翻译,兼做接待。姜文听说郭南平的厨艺了得,便想去郭南平家吃饭,但外表粗犷的姜文却内心羞涩,不好意思开口。于是他找到郭南平的忘年交谢晋,请其帮忙传话。听了谢晋转达的口信后,郭南平哈哈大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当晚,姜文匆匆赶来,满头是汗的他还拎着一大兜子菜。原来他觉得去郭南平家白吃挺难为情的,便去超市买了些菜。而且,在郭南平烹饪之时,姜文还帮着择菜、洗菜,没有一点大明星的架子。吃饭时,他也跟其他明星一样,在郭南平缺少凳子窄窄的家里席地而坐,吃得呼儿嗨哟。
  自那顿晚餐后,在郭南平家尝到“甜头”的姜文,便将郭南平的家当成了食堂,不仅吃中餐,还吃郭南平自制底料的火锅。也就是从那之后,郭南平便知道,姜文比四川人还更能吃辣椒。
  姜文离开蒙彼利埃时,还送给了郭南平一张手写名片,上面写着“郭老师美食忠实追随者、演员:姜文”。
  就这样,一个又一个明星去郭南平家吃过她烹饪的美食后,郭南平的好厨艺便在演艺圈中传播开来,她的家从此便成了“名人食堂”。
  汉语教学迷倒法兰西,餐馆厨师荣当大主席
  虽然郭南平在欧亚文化交流协会既当同声翻译,又搞接待,但其实她收入不多,因为毕竟中国电影节只有一周时间。
  为了多些收入,学习之余,郭南平便兼了好几份工:在欧亚文化交流协会教汉语,去一些中餐馆洗碗洗盘子。那段时间郭南平很郁闷,她觉得自己做菜的水平未必比那些中餐馆里的大厨水平差,便想自己也开一家中餐馆!可在法国要开中餐馆并非易事,姑且不说很多手续很难办下来,而且房租费也贵得吓死人!
  后来有一天,有几个到欧亚文化交流协会跟着郭南平学汉语的法国人得知原委后,便马上表示愿意借钱给她帮她圆梦。很快便有9个家庭借了11.5万法郎给郭南平,加上郭南平自己的2.5万法郎存款,饭店终于可以开了。
  她给饭店取名为“成都”。除了名字有着浓郁的家乡特色外,她还将饭店的装修弄得非常有中国特色:饭店门口,立着一块刻着王羲之《兰亭序》书法作品的巨大木板;饭店大堂上则是一张很大的中国地图,并用颜色标注了成都的位置。
  1991年7月,郭南平的“成都”饭店开张了。因为请不起人帮忙,再次怀孕挺着大肚子的她既是餐馆经理,又是采购、小工和服务员。
  郭南平厨艺虽好,但由于当地市民不了解“成都”饭店的菜品特色,刚开始时光顾者除了熟人,陌生人寥寥。百无聊赖,她便在饭店里放上书架和书,没顾客光顾时,她便坐在饭店里看书。谁知,她这一举动却激发了市民们的好奇心:饭店里摆书架和书,这是饭店还是书店呢?偶有好奇者进得店来,看书的同时点菜吃饭,结果发现菜肴美味无比!继而欲罢不能,并为其做起了广告。
  如此不久,“成都”饭店便渐渐红火起来。到了后来,要想去“成都”饭店一品珍馐,还得预订才行!而且预订时间得提前三天,甚至一周才能订到位子。
  既然饭店的名字为“成都”,郭南平所做菜肴则全为川菜,比如“宫保鸡丁”“麻婆豆腐”“川北凉粉”“回锅肉”等,当然还包括“鱼香茄子”。   对郭南平来说,她炒菜是把好手,可要准确地翻译菜名却颇感棘手:有的菜名可音译,或直译,但有的菜名却无论音译、直译都不准确,“鱼香茄子”便是这样一道菜,想来想去,她便开玩笑般地给“鱼香茄子”另取一名:高太太的茄子!先生姓高,自己是高太太,所做茄子自然是“高太太的茄子”了。
  郭南平万没想到,她玩笑般取名的“高太太的茄子”,竟然成了“成都”饭店的招牌菜之一,大受欢迎。这个明显带有个人色彩的菜不仅取代了“鱼香茄子”的大名,还从蒙彼利埃传播开去,成了法国人所共知的一道美味菜,很多中餐馆都将“鱼香茄子”更名为“高太太的茄子”。
  郭南平的“成都”饭店不大,却声名在外,不仅顾客盈门,而且还被《小聪明》、《背包客指南》等多种旅游指南书收录,作为重点饭店推介给游客。
  虽然郭南平的“成都”饭店生意兴隆,但她却一直没有丢下在法国教汉语的工作。1999年的一天,郭南平一个叫汉高的学生对她说,他希望郭南平能够去蒙彼利埃若福中学开设汉语课,这样,身为若福中学学生的他学汉语就方便多了。郭南平觉得此提议虽好,但要在若福中学开设汉语课的可能性不大,毕竟若福中学是蒙彼利埃最大的中学,在当地特牛,所以她并未将此当回事。
  谁知此后的一天,当郭南平正在欧亚文化交流协会汉语培训班讲课之时,一个法国男子默默地站在窗外,认真地看她讲课。下课后,这个男子对郭南平自我介绍说,他是若福中学的校长让·澳利维,想请郭南平去该校当汉语教师。
  原来,汉高将自己渴望若福中学有汉语选修课的想法告诉了让·澳利维校长,让·澳利维对此很感兴趣,并特地做了调查,发现若福中学大约有60个学生愿意学汉语,因而学校决定开设汉语选修课,并请郭南平去当汉语老师。
  郭南平感动不已,马上答应下来。但真开课后,却只有10个学生前来学汉语。尽管如此,让·澳利维依然很重视。更令郭南平感动的是,让·澳利维还成了跟她学汉语的学生,这极大地鼓舞了她。于是每天星期三,郭南平常常忙得就像打仗:上课前,脱掉厨师服便冲去上课;上完课,罩上厨师服便开始炒菜。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汉语的学生越来越多。而且,若福中学自郭南平开设有史以来第一个汉语选修课之后,到目前为止10多年来,汉语选修课一直没有停办过。而该校开设汉语的成功范例,还成了该市其他中学纷纷效仿的榜样。就这样,学习汉语在蒙彼利埃的学校中蔚然成风。
  2000年7月,郭南平被协会会员推举为欧亚文化交流协会主席,担任至今。
  颠沛流离胸存无边爱,善举润泽祖国贫困生
  2001年10月,郭南平回国探亲,这是她自1986年出国后15年来第一次回国。
  刚到法国那几年,郭南平很思念国内的亲人,但由于太穷,买不起往返机票而未能回国。后来买得起机票时,她又舍不得花掉这笔钱了。她觉得能将这笔钱省下来买成东西送父母,或者资助一些读不上书的孩子,那该多好啊!
  郭南平自身并不富裕,却还总是资助一些读不上书的孩子,缘于她的小叔子高晓明。
  高旭是重庆人,来自贫困的农村,虽然他考上大学改变了命运,但弟妹们却因无钱读书而辍学。新婚时,有一次郭南平随高旭回农村看望公公婆婆,高旭的弟弟高晓明当时正在挖地,见到他俩时流露出了极度羡慕的眼神,这个眼神深深地刺痛了郭南平。后来当郭南平在蒙彼利埃洗碗,存下了6000法郎寄给公公婆婆,让其买点自己喜欢的东西时,婆婆却在写给她的信中征求她的意见,说高晓明想用这笔钱去四川美术学院走读雕塑,问她是否同意。郭南平当然同意了。
  转眼4年过去了,郭南平分别收到了婆婆和高晓明写来的感谢信,信的大致内容是,她当年所寄6000法郎改变了高晓明的命运:经过4年学习,高晓明已从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毕业,并跟着雕塑系的教授一起接外面的雕塑活儿做,从一个农民变成了受人尊敬的雕塑师,收入也很可观。
  6000法郎便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这件事对郭南平震动很大。此后,她便时常出钱资助一些贫困学生。后来,她回国探亲,虽惊叹于祖国越来越强大,但同时也发现,在我国一些贫困地区,依然有读不上书的孩子。这时,身为蒙彼利埃欧亚文化交流协会主席的她便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发动法国的爱心人士为中国面临失学的贫困孩子捐款。
  刚巧,当时法国有不少人对中国持有偏见,他们并不了解中国,却又总是对中国的一些现象持批评意见。于是郭南平返回法国后,便通过欧亚文化交流协会对那些不了解中国、对中国有偏见的法国人提出倡议:我想如果你喜欢中国文化,希望中国更好,那么就请拿出你的一点点钱来,帮助中国的穷孩子上学,用实际行动帮助中国更加完美,而不是口头上说三道四!
  慢慢地,有些法国人认可了郭南平的想法,捐出些许钱来,帮助中国面临失学的穷孩子。
  于是,从2003年开始,郭南平任主席的法国蒙彼利埃欧亚文化交流协会与成都市教育基金会合作,将法国友人的爱心捐款用到了成都市8个区县29所中小学的377名贫困学生身上,同时还为7所学校改善校园环境、购买设备,累计资助金额折合人民币712202.93元。
  2012年刚开年,欧亚文化交流协会又捐助了成都市教育基金会66000元人民币,用于成都市金堂县竹篙镇小学生活用水的打井工程……
  屈指一算,郭南平去法国已经26年,她一直致力于中法文化交流,其付出的汗水,也渐渐有了收获:她教过的学生,有的在从事中文教育,有的在中国经商,有的和中国人结婚。这些热爱中国文化的人都说:他们中了中国的“病毒”,而这个病毒是郭南平给的!
  谈到自己为何一直对中法文化交流乐此不疲,有时甚至还出力不讨好也无怨言的原因时,郭南平笑着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谁叫我是炎黄子孙呢!”
  编辑 / 杨世莹
其他文献
1  据说我出生前,老爸就准备了一架小飞机,两把玩具手枪,以及一身小军装。因为他太希望我是个男孩儿了,偏偏我是个女孩,据外婆说,他只待了两天,就提前回部队了。没错,他是军人,一直到我升入初中才转业。  我半岁时,爸爸回家探亲,他狠狠擦掉我额头的胭脂,还扯下了我腕上的银手镯,而且递给我一个小军号,对着我吹了几声起床号,而我,撇撇嘴,哭了。尽管我是个女孩,他却仿佛并不认命,不但一直叫我“儿子”,还总是
这个夏天漫长而沉闷,一如顾然的心情。几声闷雷滚过,酝酿了很久的大雨终于倾盆而下。顾然的心底隐忍了很久的眼泪也酣畅淋漓地滂沱而出。  1.  如果不是邻居打来电话,顾然还以为爸爸会像以往,像以前无数个晨曦和黄昏一样,开着自己改装的三轮车,穿梭于这座城市各个居民垃圾点之间,头戴黑旧的破草帽,左手提着几个蛇皮袋子,右手拿着一个棍子,翻翻拣拣,寻找他所需要的宝贝。  邻居说,爸爸已经卧床一周了。瞬间,顾然
一   学校里的研究课题刚刚申报上去的下午,潘巧巧就在南门遇到了常有。   潘巧巧转头看了看天色,问了句,常老师,你怎么也在这里?   话一问出来,她就觉得有些敷衍的味道。他怎么能不在这里,这是校本部,自己只是分校的老师。她是他的学生,本来想着毕了业考了研就能走出这个地级市,没想到,兜兜转转了一圈,又重新回到了学校里。   本是分在校本部的,可是她却选择了分校区。很多人都说她傻,但是潘巧巧
期刊
她是个对爱执著的女人!  为了爱,她甘愿牺牲自己的幸福,用亡故的丈夫留下的精子成功孕育了一个新生命!  她沉浸于创造生命的惊喜与感动之时,一个惊天隐情打碎了她的梦想……    留下亡夫血脉,悲怆的爱啊孤独出征    1980年曹苏英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市曹宅镇的一户普通农家。1997年,父亲意外身亡,刚刚高中毕业的她只身前往义乌打工。  1999年8月,曹苏英在一次聚会上认识了比自己大四岁的义乌男孩杨
6岁的小姑娘塞隆由于膝盖受伤,不得已暂时告别了钟爱的芭蕾舞舞台,在家里养伤,母亲则是她唯一的陪伴与亲人。   在南非的豪登省,母亲经营着一家大型庄园,除了种植庄稼外,她还养育着许许多多各式各样的鲜花。塞隆心情郁闷地每日躲在屋里忧伤,母亲则每日在花园里收拾鲜花,小姑娘偶尔会走出去,看着母亲忙碌的身影叹口气,母亲则回眸一笑,送给她无数的欣喜,母亲没有因为父亲的离开而悲哀。   塞隆喜欢芭蕾,但在几
不久前,杭州一家科技公司经理余雯在晚上回家时,被两名男子刺伤。随后,她立即拨打了报警电话,并向警方反映幕后凶手很可能就是她的前上司徐静。徐静被抓获归案后,面对着警方的强大心理攻势,精神崩溃的她终于供出了导演血案的内幕。那么,是什么样的仇恨,导致同事间如此血腥相残……     风头被抢   2009年11月的一天下午,杭州一家电子科技公司里,业务部经理徐静正在给部门的员工开会,这时突然有人敲门进
2012年8月22日,北京,海军总医院,重症监护室。  两天前刚刚做完颈椎上2节切除置换手术的张佩艳仍处于昏迷状态,当护士问她的名字时,她仍是一脸茫然。突然,她口齿不清地吐出了几个词:“葛忠……电话……”在一旁陪护的侄女听懂了,便将葛忠的电话告诉她,可是不一会儿她就忘了,又问侄女:“电话……”侄女问她是不是要给葛忠打电话,她摇了摇头。侄女似乎明白了她的心思,便将葛忠的电话号码写在一张小纸条上,塞给
一对从小一起长大的双胞胎姐妹,还不到30岁,竟然貌似母女,姐姐不仅长相衰老,而且卵巢里面的卵泡数已经很少、质量很差,医生称其性激素水平相当于六七十岁的老太太,根本无法怀孕!情深义重、已为人母的妹妹,特别理解姐姐想当上妈妈的苦衷,她毫不犹豫地决定将自己的卵巢移植给姐姐助其怀孕……  痛心!双胞胎姐妹竟貌似母女   “不会吧?她们是双胞胎?怎么两人看起来像母女呢?”2008年11月的一天,姚卉芳和妹
酸奶,是人们经常饮用的健康奶制品,也是女人最健康的小零食。喝酸奶有减肥、补钙、调理肠胃等诸多好处。但是错误的吃法不但起不到保健作用,对身体健康也是不利的。下面的4大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