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灾难救助信托受托人的谨慎运用赈灾捐赠财产义务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g198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灾难救助信托受托人的谨慎运用赈灾捐赠财产义务十分重要;借鉴美国有关做法并联系我国法律有关规定与灾难救助信托在我国的存在状况来看,应当将“按照捐赠者的意愿和诚信的要求并以善良管理人的谨慎态度行事”,确定为谨慎运用赈灾捐赠财产义务对该受托人的具体要求,建议在我国创设赈灾捐赠财产运用程序制度,以促成该受托人实现对这一义务的履行,该制度应当包括关于赈灾捐赠财产发放程序的规定、关于为灾区恢复重建与救灾物资采购选定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与供应商的程序的规定,与关于对属于救助灾民需要的物资的确认程序的规定。
其他文献
中国粮食的传统供给模式既面临着自然风险,又面临着市场风险。小衣经营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在现代市场经济下日渐突出,而集体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制度基础,农业规模经营又是现代集体经营的核心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因此,以家庭农场和国营大农场为主要形式的农业规模经营是中国粮食供给模式的现实选择。
历史上,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先后形成了两种相对成熟的模式,即“华夷秩序”和“冲击-回应”模式。新中国致力于构建一种新模式,如今正初步呈现出“和合共生”模式的基本轮廓。在国际社会依然处于无政府状态但全球化的发展已将人类结成了命运共同体的条件下,“和合共生”是一种相对理想的互动模式,但要使这种模式走向成熟稳定,尚需克服众多障碍。考察中国与世界互动模式的演变及其动因,可以为推动“和合共生”模式走向成熟稳定指明路径。
当代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瞄准目标的调整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扶贫开发瞄准单元经历了以贫困县为主向贫困县与贫困村并举进而向连片特困地区与贫困县、村并举的转变,扶贫开发瞄准对象经历了以农村贫困人口为主向扶贫标准以下的全部农村人口的转变,扶贫开发瞄准路径经历了以自然资源开发为主向自然资源开发与人力资源开发并举的转变。
文章分析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四大派美学观点,指出他们的关学方法论并无区别,都是“因果决定论”。文章接着论述了因果决定论的局限性与关的随机性的特点。最后指出,美是一种“价值信息”,必须运用信息论的功能分析方法才能揭示其社会本质。
期刊
期刊
期刊
恩斯特·布洛赫的代表作《希望的原理》三卷既是20世纪一部“人类希望与梦想的百科全书”,又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传统的创新之作”,它所阐述的“未来的预先推定”、“向前的梦”、“具体的乌托邦”、“马克思主义中的寒流和暖流”等主题思想不仅激起了国际学界非同寻常的科学思维,而且深深打动了整整一代人的生活感情和生存意识。文章是恩斯特·布洛赫于1959--1960年间为其三巷本《希望的原理》(法兰克福/美因河畔,祖尔坎普出版社,1959年)撰写的《前言》。《希望的原理》中译本第一卷即将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译者经该出版社
文章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对2008--2009年中国区域金融业效率进行了测算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金融业发展呈现出显著的区域性特征,技术效率的提升受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影响,且规模效率是主要影响因素。各地区金融业效率差异较大,环境因素和随机因素对金融业综合技术效率存在显著影响,居民和企业的财富、产业结构和人民生活水平是金融业效率的有利因素,金融业经营管理水平低下以及经营环境相对恶劣是中国金融业效率较低的主要原因。
伊藤仁斋在日本儒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学术地位。对于《诗经》学,他以其极富革新意义的独特理解,提出“《诗》道性情说”和“《诗》无定义说”,标志着日本《诗经》学自觉时代的到来,并且这两大理论直接改变了江户初期(庆长至元禄)以来祖述《朱传》的《诗》学走向,开启了江户中期(元禄至宽政)《诗》学研究多元化的崭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