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毁灭地球生物的四大灾难

来源 :学苑创造·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fah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地球长达45亿年的历史长河中,曾数次发生的灾难性事件使得地球上的生物几乎完全灭绝。这些巨大的灾难包括小行星撞击地球、超级火山喷发以及冰川期寒流等。
  如果地球上的生物再次遭遇毁灭,最有可能引发这一毁灭性事件的灾难又有哪些呢?
  
  1.毒气云团笼罩地球
  
  1783年,冰岛拉凯火山爆发,毒气和熔岩喷射持续长达8个月之久,熔岩覆盖面积达500多平方公里。拉凯火山爆发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硫等硫化物,造成人类眼睛灼伤、动物脱皮、植物枯死。整个欧洲上空飘浮着大量的毒气云团,这是现代英国遭受最沉重打击的一次自然灾害。酸雨、烟雾等各种极端恶劣天气在英国持续了数月之久。
  据估计,这次拉凯火山爆发造成至少23000名英国人死亡,而且拉凯火山还有再次爆发的可能。近几个世纪以来,冰岛共有18座活火山处于活跃期,是地球上活火山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火山爆发带来的烟灰、毒云和硫酸雨可能会从冰岛再次吹到英国上空。
  
  2.堪比巴海啸的破坏性潮汐
  
  40亿年前,地球上的潮汐比现在要高出1000倍,而且以近500公里的时速向岸边推进。如此高速的巨能潮汐可以进入极远的内陆地区,给陆地造成巨大的灾难。每次潮汐的破坏程度都与2004年的印度洋海啸相当。潮汐就好像是一个巨能搅拌器。退潮后,留下的是一片狼藉的海岸线。由于地球、月球在不断运动,地球、月球与太阳的相对位置在发生周期性变化,因此引潮力也在周期性变化,这就使潮汐现象周期性地发生。
  潮汐是由地球和月亮的引力所引起。在40亿年前,月亮与地球的距离比现在近,因此潮汐的能量更大。正是由于潮汐的作用,为地球生命的出现创造了完美的自然环境。退潮时,海水将陆地上的矿物质和养分带人了海洋之中,于是形成了生命生存所必需的最原始环境。科学家们认为,正是这种环境产生了最原始的碱性蛋白。地球上所有生命都源自这种碱性蛋白。海水随着地球自转也在旋转,而旋转的物体都受到离心力的作用,使它们有离开旋转中心的倾向,这就好像旋转张开的雨伞,雨伞上水珠将要被甩出去一样。同时海水还受到月球、太阳和其他天体的吸引力,因为月球离地球最近,所以月球的吸引力较大。这样海水在这两个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引潮力。
  值得庆幸的是,这种潮汐灾难不太可能再次发生,因为月亮正在慢慢变小,渐渐远离地球。
  
  3.新的冰川期寒流
  
  每隔10亿年,我们的地球都要经历一次冰川期。大约在6.5亿年前,地球呈现完全冷冻状态,表面温度骤然跌落,整个地球覆盖在3000多米厚的冰层之下。这一冰冻期持续了大约2500万年之久。科学家们认为,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大气层中缺少二氧化碳。如果大气层中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地球就会变得酷热;反之,如果二氧化碳含量太低,地球就会进入冰川期。如今,地球上的动植物在控制着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但是在6.5亿年前,地球上唯一的生物只有海洋中的单细胞微生物,而且它们还需要从大气层中攫取二氧化碳。
  冰川还可能会引起另一种连锁灾难。美国的科幻电影《后天》,讲述的是全球温室效应改变了海洋暖流的运动,从而使得地球在几周时间内进入到了冰川期。冰可以反射85%的太阳光,而海面对阳光的反射率不足10%。冰川越多,暴露于阳光之下的海面也就越少,那么地球吸收的阳光能量就越少,气温就会越来越低。一旦地球被冷冻,单细胞微生物就会死亡或退化。这样,只有发生一系列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几十甚至上百亿吨炽热的火山熔岩才有可能融化厚厚的冰川。
  至今为此,地球已经经历了四次冰川期。现在我们所处的第四纪冰川期是从250万年前开始的,当时使得地面温度下降了10度以上,导致大批物种灭绝。但也因此而孕育了新的物种——古猿的诞生,进而进化为今天的人类。而我们之所以没有被冻死的原因,在于一个大的冰川期内,还有着多个小的冰期和间冰期,一个冰期或间冰期的时间可能长达几万年。就在3万年前,地球进入了一个相对温暖的间冰期,冰川融化,海水上涨。黄海的海岸比现在内侵100多公里。也就是说,青岛、烟台当时都不是陆地,而山东潍坊已经是海边了。如果这个间冰期结束了,那么下一个间冰期还会不会适应我们人类生存那就是未知数了。
  
  4.超级大山喷发
  
  科学家们推测,下一次最有可能爆发超级火山的地点应该是美国怀俄明州的黄石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所处的地壳之下,蕴藏着一个超大火山熔岩库,大约离地面8公里深。熔岩区长约50公里,宽约25公里。自2004年,黄石火山口每年都会上升8厘米左右,科学家们相信这是一种火山即将爆发的迹象。虽然黄石超级火山已经至少7万年没有爆发过,但它仍然处于活跃期。大多数专家都相信,将来它必定会爆发。至于它的爆发程度到底如何,是中等还是更具灾难性,目前还无法预测。黄石火山最后一次大规模爆发发生于64万年之前,而在过去200万年间也曾发生过数次与此规模相当的爆发。
  在7.5万年前,印尼托芭曾发生了一次规模相近的超级火山爆发事件。托芭火山爆发造成了地球上60%以上的生命死亡,火山喷发物比起64万前的黄石火山喷发物要高出2倍。但可能再次爆发的黄石超级火山会导致更严重的灾难。它在220万年前的第一次爆发仍然是至今为止地球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火山爆发。
其他文献
著名画家托马斯被暗杀了,博探长立即赶到了托马斯的住所。警官A向博探长汇报了情况,博探长查看了一下现场,只见托马斯仰卧在客厅的沙发前,屋里一片混乱,显然死者死前曾经与凶手进行了激烈地搏斗。  博探长问道:“被害人死了几天?”  “经过初步鉴定,大约死了4天,死亡时间必须经过解剖后才能知道。”  博探长刚要起身时,突然发现沙发下面有个东西在闪着光。捡起来一看,是一只全自动日历手表,表面已经被摔裂,指针
心海:父爱没有母爱那般张扬、外露,更多的是含蓄、深沉,尽管表达方式有别,但爱都是一样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记住,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天,是我们向父亲表达敬意的日子。    心海:在儿女心中,父亲一般扮演着冷酷无情的角色,他不轻易被人看穿,也不擅长抚爱。其实这是对父爱的误解,父亲或许不擅长用语言表达爱,但只要我们注意,依然能从一些细节中看出他对我们的爱。  蓝振峰:从小到大,父亲在我眼中,是那么凶、那
第一教时  一、以趣导入  宣宗酷好促织之戏,遣使取之江南,价贵至数十金。枫桥一粮长,以郡督遣,觅得一最良者,用所乘骏马易之。妻谓骏马所易,必有异,窃视之,跃出为鸡啄食。惧,自缢死。夫归,伤其妻,亦自经焉。(吕毖《明朝小史》)  二、自读课文  1.对照注释,逐段通读课文。  2.根据注释,疏通文字,并且在课本上“圈”“点”“画”,找出成为自己阅读“拦路虎”的字词。然后同桌间展开讨论,根据字词所在
代沟是孩子或青年人与年长者之间存在的一种差异,毕竟年龄相差较大,思想、作风都会有所差别。可是,代沟的出现究竟是年长者还是年轻人应该负更多的责任?今天,南宁市外国语学校七年级5班和6班的两队精英就此展开激烈的论战——  正方观点(七年级6班):造成代沟的主要责任在于父母  反方观点(七年级5班):造成代沟的主要责任在于子女  姜婧洋(主持人):首先进入陈词阶段,正反双方代表阐述本方观点及理由。  蒙
有水平相当的甲、乙、丙三支球队。心理学家把它们相互间比赛的过程录制下来,然后把录像带分发给他们,只不过给甲球队的录像带剪辑的全是他们比赛中最失误的地方,给乙球队的录像带剪辑的全是他们比赛中最出彩的地方,给丙球队的录像带剪辑的既有他们比赛中最失误的地方也有他们比赛中最出彩的地方。三支球队经过仔细观看各自的录像带后,球艺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丙球队的水平提高最快,乙球队次之,甲球队的水平提高最慢。 
主持人:“90后”指1990年至1999年出生的一代中国公民。“90后”有着不同于前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富裕的生活环境,一帆风顺的人生经历,催生的究竟是怎样的一代,“90后”的你们在别人眼里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90后的个性    现在的“90后”生活优越,缺乏思考,不负责任……网上类似的评论不绝于耳,很多人都戴着有色眼镜看“90后”,觉得他们是一群空虚、没有责任感的一族。确实,现在有关“9
每当昂起头都会看到你那白净的脸蛋。还有你在天空中描绘成的种种画面。我常常躺在草地上久久地呆望着你,浮想联翩。你在不同的时间段里。各具风采。每日每时,千姿百态,似乎有无穷无尽的美,让我仰慕不已。你是我心中最可爱、最纯洁、最活泼、最美丽的景物——云。  夏日的天空中,你像一层薄纱,飘逸脱俗,似真似幻,这是你的一种形态——浮云。你随风飘动,悠然自在,与鸟儿嬉戏、玩耍,显得格外清新动人,为浩渺无际的天空增
辨析语病的方法通常有:  找出主干。即把句子主语的中心语、谓语的中心语或宾语的中心语抽取出来,简化成短句,进行辨析。  理清枝叶。即检查定语、状语、补语等修饰成分能否正确而恰当的修饰或说明中心语。  体会语意。看句子意思的表达是否合理,语序是否正确,句式是否杂糅,句子是否有歧义,前后是否矛盾。  弄清关系。分析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检查关联词语的使用是否恰当。    例题解析    1,搭配不当(
一叶之碧摇曳出万紫千红的暖春,一叶扁舟演变成千帆竞发的汪洋,而一枝铅笔,以暗灰的色调和柔软的线条承载了我消隐在时光深处的童年。  在童年时光的罅隙里,充盈着大片大片铅笔的暗灰色。  最初的铅笔,握在我稚嫩的手中,孜孜不倦地练习由1到10的阿拉伯数字,笔尖与无暇的纸面来回摩擦,暗淡的灰色传递着沧桑的温暖。虔诚地注视着铅笔苍凉的灰色覆盖纸面的洁白,最终覆盖了一个又一个握着铅笔的盛夏。  铅笔尖锐的笔尖
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认识事物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过程。阅读理解的过程也是如此,这是阅读的基本规律,也决定了阅读的层次性。阅读要遵循阅读的认知规律、思维规律才能收到更好的成效。近几年来,关于整本书阅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课程价值意义、阅读困境与阅读策略、阅读书目的选择、阅读课型等几个方面,而对阅读本身的层次规律不够重视。偶有课例涉及了通读和精读两个层面,但仍存在以下三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