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是贯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过程的总要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本文就如何正确把握总要求躬身践行群众路线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照镜子 正衣冠 洗洗澡 治治病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补漏纠错。“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一、“照镜子”
“照镜子”:一方面对照“五面镜子”查找宗旨意识、工作作风、廉洁自律方面的差距,敢于揭短亮丑。“五面镜子”分别是党章、廉政准则、改进作风要求、群众期盼、先进典型。另一方面找准选好角度。在一些地方,照镜子通常不大受欢迎。有的人自我感觉良好,不想照镜子;有的自知有问题,不敢照镜子;还有的喜欢拿镜子照别人,不怕照镜子。这些认识,均不符合“照镜子”的本意,仅仅是“闭塞眼睛捉麻雀”,号不准问题的脉、看不透肌体的病,容易让活动成为花架子、批评变成走过场。因此,找准选好角度很有必要。
1.对照党章照正面
党章是每位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章程,广大党员干部要通过对党章的学习,认真查找和分析问题,明确自己存在的不足和差距,找准改进的方向、找到改进的方法,不断自我净化、自我提升。
2.对照先进典型照侧面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先进典型是每一位党员干部前进的旗帜。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向先进学习、向先进取经,从他们的言行举止中取长补短,激发无限正能量。
3.对照反面案例照背面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在照好正面镜子的同时,更要照好反面镜子,以反面典型为鉴,吸教训、鸣警钟、促自省、助成长。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干事。
4.对照群众意见照全身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的意见是我们最好的镜子,有我们工作开展的方向和建议。在这面镜子中,所有问题与不足都以最直接、最合民意的方式表现出来。只有明确群众的喜恶,只有真抓实干地为群众解决问题、满足群众的愿望,才能赢得群众的支持与拥护。
二、“正衣冠”
“正衣冠”就是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勇于正视缺点和不足,严明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敢于触及思想,正视矛盾和问题,从自己做起,从现在改起,端正行为,树立良好的形象。
“正衣冠”,难在一个“改”字。不改正,照镜子就变成了做样子,祛“四风”变成了一阵风。作风建设“和扫地一样,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必须有刮骨疗毒的勇气和决心,要在思想上祛邪扶正,行动上补漏纠偏。
三、“洗洗澡”
“洗洗澡”就是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深入分析产生“四风”的原因,清洗思想和行为上的灰尘,既要解决实际问题,更要解决思想问题。
在12字总要求中,“洗洗澡”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逻辑必然。
洗澡谁都会,关键是怎样才能洗干净;批评都不陌生,问题是怎样才有实效。现实中,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时,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干部信奉“只栽花不栽刺,今后好办事”的实用哲学,明知不对,不敢较真碰硬;有的干部嘴上看似提意见,但细品起来,却是在“放炮”—— “批评上级放礼炮,批评同级放哑炮,自我批评放空炮”;更有甚者把批评与自我批评变为吹捧与自我吹捧。
可见,要洗好澡,必须恢复批评的正气和锐气。一方面党员干部要端正思想,另一方面也要领导带头。“自己一脸灰,还说人家不洗脸”?“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如果一把手不能“闻过则喜”,别人谁愿意提意见?批评的目的是团结,而不是打击报复。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到“四心”。查摆问题要出于“公心”,沟通交流要“交心”,开展批评要“诚心”,接受批评要“虚心”,这样才能达到“团结—批评—团结”的目的。
四、“治治病”
“治治病”就是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区分情况、对症下药,对作风方面存在问题的党员、干部进行教育提醒,对问题严重的进行查处,对不正之风和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治理。在12字总要求中,“治治病”是整个活动的归宿和落脚点,是决定活动最终效果的关键所在。
“大洞不补,小洞尺五”,讳疾忌医,就可能由“疾在腠理”发展到“病入骨髓”,最终无药可治。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整风时说:“对以前的错误一定要揭发,不讲情面,要以科学的态度来分析批判过去的坏东西,以便使后来的工作慎重些,做得好些。”惩前以毖后,治病为救人。落实“治治病”的要求,既要治已病,又要防得病,建立防病治病、祛邪扶正的长效机制。
总之,我们要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敢于超越梦想,把理想信念高高举过“头”顶,把宗旨意识深深烙在“心”里,把发展紧紧“抓”在手中,把责任稳稳“扛”在肩上,把名利远远“抛”在身后。
(作者单位:河南方城县委党校)
关键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照镜子 正衣冠 洗洗澡 治治病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补漏纠错。“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一、“照镜子”
“照镜子”:一方面对照“五面镜子”查找宗旨意识、工作作风、廉洁自律方面的差距,敢于揭短亮丑。“五面镜子”分别是党章、廉政准则、改进作风要求、群众期盼、先进典型。另一方面找准选好角度。在一些地方,照镜子通常不大受欢迎。有的人自我感觉良好,不想照镜子;有的自知有问题,不敢照镜子;还有的喜欢拿镜子照别人,不怕照镜子。这些认识,均不符合“照镜子”的本意,仅仅是“闭塞眼睛捉麻雀”,号不准问题的脉、看不透肌体的病,容易让活动成为花架子、批评变成走过场。因此,找准选好角度很有必要。
1.对照党章照正面
党章是每位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章程,广大党员干部要通过对党章的学习,认真查找和分析问题,明确自己存在的不足和差距,找准改进的方向、找到改进的方法,不断自我净化、自我提升。
2.对照先进典型照侧面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先进典型是每一位党员干部前进的旗帜。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向先进学习、向先进取经,从他们的言行举止中取长补短,激发无限正能量。
3.对照反面案例照背面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在照好正面镜子的同时,更要照好反面镜子,以反面典型为鉴,吸教训、鸣警钟、促自省、助成长。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干事。
4.对照群众意见照全身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的意见是我们最好的镜子,有我们工作开展的方向和建议。在这面镜子中,所有问题与不足都以最直接、最合民意的方式表现出来。只有明确群众的喜恶,只有真抓实干地为群众解决问题、满足群众的愿望,才能赢得群众的支持与拥护。
二、“正衣冠”
“正衣冠”就是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勇于正视缺点和不足,严明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敢于触及思想,正视矛盾和问题,从自己做起,从现在改起,端正行为,树立良好的形象。
“正衣冠”,难在一个“改”字。不改正,照镜子就变成了做样子,祛“四风”变成了一阵风。作风建设“和扫地一样,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必须有刮骨疗毒的勇气和决心,要在思想上祛邪扶正,行动上补漏纠偏。
三、“洗洗澡”
“洗洗澡”就是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深入分析产生“四风”的原因,清洗思想和行为上的灰尘,既要解决实际问题,更要解决思想问题。
在12字总要求中,“洗洗澡”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逻辑必然。
洗澡谁都会,关键是怎样才能洗干净;批评都不陌生,问题是怎样才有实效。现实中,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时,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干部信奉“只栽花不栽刺,今后好办事”的实用哲学,明知不对,不敢较真碰硬;有的干部嘴上看似提意见,但细品起来,却是在“放炮”—— “批评上级放礼炮,批评同级放哑炮,自我批评放空炮”;更有甚者把批评与自我批评变为吹捧与自我吹捧。
可见,要洗好澡,必须恢复批评的正气和锐气。一方面党员干部要端正思想,另一方面也要领导带头。“自己一脸灰,还说人家不洗脸”?“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如果一把手不能“闻过则喜”,别人谁愿意提意见?批评的目的是团结,而不是打击报复。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到“四心”。查摆问题要出于“公心”,沟通交流要“交心”,开展批评要“诚心”,接受批评要“虚心”,这样才能达到“团结—批评—团结”的目的。
四、“治治病”
“治治病”就是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区分情况、对症下药,对作风方面存在问题的党员、干部进行教育提醒,对问题严重的进行查处,对不正之风和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治理。在12字总要求中,“治治病”是整个活动的归宿和落脚点,是决定活动最终效果的关键所在。
“大洞不补,小洞尺五”,讳疾忌医,就可能由“疾在腠理”发展到“病入骨髓”,最终无药可治。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整风时说:“对以前的错误一定要揭发,不讲情面,要以科学的态度来分析批判过去的坏东西,以便使后来的工作慎重些,做得好些。”惩前以毖后,治病为救人。落实“治治病”的要求,既要治已病,又要防得病,建立防病治病、祛邪扶正的长效机制。
总之,我们要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敢于超越梦想,把理想信念高高举过“头”顶,把宗旨意识深深烙在“心”里,把发展紧紧“抓”在手中,把责任稳稳“扛”在肩上,把名利远远“抛”在身后。
(作者单位:河南方城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