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卡拉奇─海得拉巴区域地震危险性预测

来源 :地震研究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evavince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讨论了巴基斯坦的地震构造,潜在震源和历史与现代地震活动性,并在此基础上使用确定性和概率性两种方法计算了各发震断层50年内最大可能的地震在卡拉奇和海得拉巴两城市将引起的地面峰值加速度以及50年内超越概率为14%的等加速度区划图。
其他文献
依据频率域磁化强度反演方法和程序,对唐山滦县震区航磁资料进行了数据处理,求取了该区视磁化强度的水平分布。反演结果反映了震区地壳内不同规模、不同物性的地壳岩体在平面上的投影。本文结合唐山滦县震区地震的时空分布及破裂方向,对该区地震的孕育及发生过程进行了探讨。
期刊
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从曲江断裂两盘的地层分布、产状变化、破碎带宽度的异常分布等方面对曲江断裂的断面结构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曲江断裂上存在两个尺度较大的凹凸体。结合该断裂的右旋运动特点,对曲江断裂破碎带异常展宽段及串珠状小盆地的成因给予了解释,同时认为曲江断裂上三次7级以上强震的震中与凹凸体的位置明显相关。
期刊
根据到1991年底为止能够搜集到的资料,整理出大陆东部(λ≥108°E)及邻区M≥6地震目录、中国大陆西部(λ<108°E)及邻区M≥7地震目录。东部收入地震261次,其中含邻区地震100次;西部收入地震153次,其中含邻区地震58次。这些地震被称作强地震。对它们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全面分析,发现中国大陆有史以来强地震的大多数,在时间和空间中频繁地同时出现相对密集,构成各个地震组,在时空一体中表现出发
期刊
本文通过对双震型地震序列的地震波动力学特征的研究,提出了识别双震中第二主震前震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在双震第一主震发生后,序列地震的P波垂直分量初动一致时,可依据波形来识别第二主震的前震;而初动不一致时有三种情况:1、两组初动中有一组P、S波振幅比仍保持为过原点的直线而另一组离散,2、两组初动的振幅比分别为过原点的直线;3、两组初动的振幅比共同组成过原点的直线,对前两种情况可识别第二主震的前震,最后
期刊
本文总结了山东及其沿海地区M≥6级地震发生的地质构造背景,发现山东及其沿海地区强震活动很少发生在新构造单元内部,而是主要集中于新构造单元边界上,活动断裂对强震具明显的控震作用,不同活动时代、不同切割深度断裂,其控震能力不同,活动断裂交汇处是发生强震较多的地方。
期刊
本文根据地球物理、地震学资料及区域构造应力场的分布,研究了1990年4月26日发生了7.0级地震的共和盆地邻近地区的隐伏构造。本文提出,在微观上该地震由沿震源区存在的东西向断裂的左旋剪切运动所引起,在宏观上则由区域性东西向构造的端部破裂所产生。同时,研究结果也表明深部发震构造并不与地表构造特征一致。主题词:
期刊
作者等仔细分析了鲜水河断裂带从1725年到现在的地震资料,并利用乌莫洛夫T─S、M为参数的作图法及强震发生随时间增长概率,绘制了地震活动图件及地震发生概率曲线以及M─T图和鲜水河断裂应变释放曲线。根据这些资料可以清楚地看出鲜水河断裂带自1725年到现在可分为两个大的活动周期,其中6.0级以上地震有由康定依次向甘孜迁移的特点。在每一个大的地震活动周期中,地震基本上两次重复由康定向甘孜迁移的过程,而且
期刊
本文分析云南地区中周期SKS偏振,得出观测台附近上地幔S波快速方向和分裂时间为:昆明,85°,1.0秒;洱源,89°,1.0秒;腾冲,165°,0.7秒;昭通167°,0.9秒。按上地幔地震各向异性是应力作用下矿物优势取向所致的观点,腾冲和昭通的各向异性观测与现代应力场作用相符。但昆明和洱源的观测与现代应力场作用矛盾,它可能是古生代至中生代间攀西裂谷张裂时期,地幔物质流动引起矿物有序排列的结果。
期刊
本文以孕震系统在爆发前夕的外敏性及外力的非线性作用为物理基础,对大气扰动下的地震爆发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不仅给出了近三十余年来整个云南气压场的归一化原则以及四次7级大震前震中附近的气压巨涨落特征,而且还对滇东,滇西北,滇西南等地区分带归纳建立了具有实用价值的气压发震指标。这些自然共性的揭示,既是对外力效应的认证,也丰富了短临地震预报的科学依据。
期刊
在研究地震危险性时,地震资料的精度和可靠性在研究的时间段内有很大的差别,本文介绍一种考虑这种差别的地震危险性估计方法,作为应用的一个例子,计算了汾渭地震带的地震危险性参数,并对结果的不确定性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