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 幸福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anaiTT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堂是学生丰富人生,提高认识,树立目标,成就价值的主要场域是师生生命交融、精神融合的重要场地。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挖掘积极德育因素,抓住教学中的点滴细节,捕捉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点,彰显其丰富的道德价值,折射其耀眼的道德光芒,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师生的道德成长。
  【关键词】小学数学 积极德育 显性因素 隐性因素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文学的最终目的是形成人的内心世界——道德、修养和美。”作为基础教育主要环节的语文教学,无疑是学生丰富人生,提高认识,树立目标,成就价值的主要场域。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在语文课堂外,师生共同研究,共同成长。语文教学成为教师和学生生命交融、精神融合的场地。语文教学中体现出的“积极德育”是“励志教育”,是“阳光教育”,是“幸福教育”,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能通过点滴细节捕捉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点,彰顯其丰富的道德价值,折射其耀眼的道德光芒,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师生的道德成长。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着哪些能促进学生道德成长塑造,建构积极品德的积极因素呢?根据其呈现的形式可分为显性和隐性两个方面,前者包含显而易见的课堂布置、课堂时间安排、师生的服饰穿戴、课堂的氛围等因素;后者则包含隐介藏形的语言表达“对话”、非语言性行为、课堂管理、教学细节、师生关系等因素。笔者将从这两个方面作进一步的阐述。
  一、注重显性的积极德育因素。营造“阳光德育”
  语文这门学科除了具有“工具性”和“综合性”外,还展现了其独特的“人文性”。就整体而言,语文学习是人类对语言文字从外化到内化,再外显的过程,在语文课堂中,每一个凸显出来的积极德育因素都能体现学习者的心灵追求、个人意志、个性色彩、人格力量、生命价值等。因而,在语文课堂中的积极德育因素尤其突出,教者要特别注重显性的积极德育因素,利用其汇集成为丰厚的德育资源。这样,既能有效地展现出教师对学生的道德期待,又能满足学生的道德模仿需求。为课堂注入柔和而非强制性的德育因素,能够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使学生内心充满“阳光”,以积极的学习心态规范并强化学生道德言行,从而培养“完整”的人。
  1.布置精心,构建“阳光课堂”
  课堂是学生语文学习滞留最长的场所,因而营造一个温馨、阳光、温暖的学习环境非常必要。我们可以从细节处进行精心布置:座位的安排要以学生的意愿为主,讲究民主、平等、公平;书架、植物角要让学生有一种阳光家园的感觉,讲究和谐、美观;语文学习能力记载表要显眼,讲究公平竞争;每月的“阳光学生”的表彰粘贴时要大张旗鼓,为学生树立学习榜样……特别注重构建健康阳光的课堂,营造主动勤奋的学风,在和谐温馨的大家庭中开辟一个生机盎然的乐园,使课堂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一片纯真圣洁的土壤。
  2.教师表率,树立“阳光形象”
  阳光的语文课堂需要有一位阳光的语文老师,他(她)不要求长得俊俏,但骨子里一定要拥有阳光心态;他(她)不需要打扮时尚,但全身要散发出活力;他(她)不必是万能的超人,但需要连眼角都浸润着丰富的学识……他(她)每节课都能精神饱满地走进课堂,用文雅的谈吐滔滔不绝地传授语文知识要点,从不吝啬微笑与赞美,用积极正面、健康向上的形象引导学生,不断地传递正能量,用爱心滋养爱心,用温暖传递温暖,用感恩回报感恩,用自身的阳光感染学生,进而培养阳光的学生。
  3.安排合理,散发“阳光气息”
  “阳光的课堂”和“阳光的教师”需要合理的安排才能拥有“阳光的气息”,创设出“阳光的氛围”。每一位语文老师要守时、严谨,对学生课程的安排和学生的活动日程表要了如指掌。同时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学段特点及教材特点,合理地把语文的学习活动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效结合,激励学生“比、学、赶、超、领”,捕捉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潜能,在充满阳光的氛围中促进学生“德学并举”。
  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以显性的积极德育因素为渗透点,向外辐射,营造“阳光德育”,进而开展语文教学活动,这样才能真正有利于学生积极心理的形成,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破译隐性的积极德育因素。诠释“幸福德育”
  在语文课堂中,与显性的积极德育因素相比,隐性的因素可能更会被人忽视,其实它存在于课堂中的各个方面,或多或少地蕴含着其直观存在的道德价值和伦理精神,有的是一维,有的是多维的。
  积极德育因素对个体的影响是不显山露水的,不易被人察觉的,但却蕴含着独特的德育价值,它似一股春风吹进学生的心田,又如一阵春雨润泽学生的心灵,能够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融化成幸福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从而在不动声色中实现从量变的积累到质变的升华。
  1.懂得幸福,彰显教师的德育期待
  美国学者吉诺特曾这样说过:“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我是决定性的因素……儿童是否得到感化,全都取决于我。”而“罗森塔尔效应”也表明人们在对某种情境的知觉基础上所形成的期望或预言能够形成相应的效应,但这需要期待者具有一定的威信和期待本身的影响,按照“憧憬——期待——行动——反馈——接受——外化”的机制发生作用。“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通过鼓励表扬等评价形式肯定其美好的憧憬,遵循“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的原则,将以情动人和以理服人结合起来,哪怕是一个鼓励的微笑,一次心与心的谈话,一句考试前的叮嘱,一声失利时的安慰,一记肩背上善意的轻拍……这一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细节却能让学生感知到教师最初的道德期待,让每一个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拥有前进的动力,对学生产生正向的心理影响,树立乐观向上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精神,自觉规范言行,懂得幸福,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2.开启幸福,满足学生的道德需求
  日本著名教育家佐藤学教授把语文教学称为是“润泽的教育”,也就是说,语文课堂要富有文化韵味,并且需要激情四射、智慧泉涌,使学生通过语文的学习,在对社会、对自己、对人生有所认识的基础上,体会到幸福感。作为教师,要在对教材的把握、教学内容的讲授、提问的方式、问题的反馈等教学细节中,渗透积极德育,让学生开启幸福之门。教师要紧紧抓住语文学科的特殊优势,以文学作品为教育原型,让学生在“幸福语文”的背景中,借助一定的表现媒介与周围的事物,构建交往关系的身心活动,找到开启幸福之门的钥匙。如小学一到六年级的语文课本中,精选的课文都涉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积极德育内容,教师不妨引领着学生,一起走入教材,贴近作者的心灵,让学生达到主客协调、物我两忘的境界,感受幸福。教师则从对学生的答疑解惑、奖惩评价中,注重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从而达到塑造性格、享受幸福的目的。
  3.体验幸福,组构课堂的道德生活
  哈贝马斯曾对“生活世界”做出解释,认为文本、社会和个性三个要素相互作用,形成由文化知识、生活规范及个人资格能力相互影响的系统。小学语文课堂中的道德细节符合生活世界的规律,如教学细节对应文化,课堂管理符合社会秩序规范,师生关系满足学生个性发展,这就构成了课堂的道德生活。研究表明,师生间的尊重与信任,课堂管理的民主与公正,是幸福课堂的基础。学生在参与自主化、民主化的管理中,加强责任意识,提高工作能力,在管理他人时管好自己,在教育他人时也教育自己,在日常管理中体验属于自己的幸福。师生在这样尊重、民主、信任的幸福课堂中,敞开心扉,相互促进,真正体验到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课堂幸福。
  在语文课堂中,阳光的显性积极德育因素与幸福的隐性积极德育因素,共同存在于语文教育的各个方面,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只有关注了这些积极德育因素,才能体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智慧,才能创设“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教育空间,才能确立“百学须先立志”的积极人生态度。
其他文献
通过临摹儿童画,特别是创作“幼儿园的树”这一系列的教研活动,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内心的触动,更重要的,是要将转变的教育观变成自觉的教育行为,把关注技能发展转化为关注幼儿兴趣需要,把关注“完成任务”转化为关注探索创造,把变相鼓励转化为材料的支持。带着这些收获,我们开始了新的教育尝试。  我班的成成小朋友非常喜欢画车,尤其是大集装箱车,为此我组织了画集装箱车的活动。第一次画集装箱车的时候,我出示了一辆大
摘 要:语文素养是现阶段语文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但因各种因素导致其沦为语文教学的“口号”。本文结合文献资料与实践经验,探究了语文素养由“空中”到“落地”的有效途径循“点”而设、因“点”施教,以期为语文教学中落实语文素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一定程度上推动新课改的实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途径 语文素养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语文教学已经不局限于字、词以及句等基础知识,而是逐步将
一、课堂实录  课程主题:人人都是小诗人  授课地点: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授课教师:田岛步(日本教师)  授课年级:四年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大家好!我叫田岛步,我是日本人。见到你们,我很高兴。今天,我用自己在日本上课的实例给大家上一堂讲诗歌的语文课。你们喜欢作诗吗?  生:喜欢。  师:请大家看这首诗。  生齐读: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师:下面我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学生走进生活学数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若能立足于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这不仅能使学生学起数学来倍感亲切、真实,同时也利于培养他们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
【摘要】本文以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业设计作为研究的内容,分析目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可以优化作业设计的策略,意在为探讨怎样进行作业设计才能充分发挥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探索出一条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作业设计 优化 提高效率  目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主观性相对较强,学生的主动性涉及不多;对知识的巩固相对较多,学生的能力发展涉及不多;对作业量的多少相
【摘要】随着教学课程的发展,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儿童学习是依靠经验思维的,新课程理念强调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把学生的生活及其个人直接经验作为教学的起点,要关注儿童视角,尊重儿童认知。创造课堂实践体验,能让学生更容易记住知识。  【关键词】数学教学 实践 体验式教学  新课程倡导“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所谓有价值的数学,就是潜意识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形成性影响”,让学生体验数学的
下雪了,看着兴奋不已的孩子们,我们想,组织什么样的冰雪活动呢?家长委员在课程建构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经过讨论,我们决定堆雪人。堆雪人既能满足幼儿喜欢亲近自然的愿望,又能让幼儿在嬉雪的过程中探索并感知雪的特性。美妤妈妈(家长委员)让自己的宝贝从众多的雪人造型作品中选一个用于周一亲子活动中集体创作。宝贝果然眼神犀利,从几十张图片中选了一匹马。六一幼儿院被誉为“马背上的摇篮”,短短三个月的熏陶,马已
为了贯彻实施课程游戏化理念,现在很多幼儿园都在大力开辟户外、室内多种游戏环境、区域,释放可利用的资源空间,满足幼儿不同游戏的需要。孩子们每天在这些大环境、小区域中游戏玩耍,身心愉悦,乐在其中。但在多样化游戏活动、场景的熏陶下,每个班几乎都有一些孩子内心“疯玩”的野性被释放出来,而把游戏中的规则忘得干干净净。他们对游戏中遵守规则的奖励行为缺乏热情,对违反规则的惩罚措施(如取消、暂停其他活动等)也不屑
[摘要]作文是寄情抒怀的工具。然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课最让学生头疼,提起写作文,一些小学生往往唉声叹气,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对写作失去兴趣。当下,教师可以从转变作文命题角度;利用网络平台,寻找有趣素材;引导学生善于从细处观察;创设有效情境,读写结合等方面进行有益尝试,旨在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  [关键词]习作 兴趣 网络 细节 情境  现在的学生中流传着“三怕”,即“一怕文言
【摘要】本文阐述了统编教材课后题编写的几个特点,以《大自然的声音》第一课时教学为例,对如何从“课后题”看“语文要素”之落实作一探讨。教学中通过三大策略,落实了语文要素:以课后题为支架,探究篇章特点;以课后题为途径,积累生动语言;以课后题为内容,学会语言运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后题 语文要素 积累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增加了篇章页里的单元语文要素,而且精心选编了每篇课文的课后题,使单元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