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在教学条件比较落后的情况下,根据粤东山区教育环境的特点,开展高中物理教学工作,实现高中物理有效教学呢?结合多年在山区学校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引入生活实例,使物理教学生活化,使学生感到物理就在日常生活中,可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使学生展开对身边问题的研究、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实现物理课堂有效性。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怎样合到好处的引入适当的生活实例。下面笔者以物理教学中的四个常见环节为例来说明一下。
一、在新课中用生活实例创建情境
教师应当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可用多种方式,积极主动的创设问题情景,并从创设的情境中引出学习课题,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生活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对于物理知识探究的热情和动力。
例1:在《运动的描述》教学中,可于从讲故事引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飞行员驾驶飞机在2000m高空飞行,忽然他看到身边有一样东西和飞机在一起飞翔,他以为是一只小昆虫,随手抓来一看,原来不是昆虫,而是德军发射的一颗子弹,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他能抓住飞行的子弹呢?学生在惊讶疑惑中思考,渴望得到答案,从而引入新课题。
例2:在《惯性》教学中,可于从生活体验引入:同学们会发现这种现象,当人以很快的速度向前行走时,不小心两脚踩在西瓜皮上,人会向后滑倒,当人们以很快的速度向前行走时,如不小心两脚绊在路旁的石块上或两脚踩进路上的小坑中时,人会向前扑倒。这是大家都看到过的或者体验过的。这是为什么呢?这是由于物体都具有慣性的缘故。那么什么是慣性呢?下面就来研究这个慣性问题。
诸如此类,我们可以采用故事、生活现象、小实验、多媒体等方式,在实施新课教学中,教师不要拘泥于教材原有理论体系,要积极发挥新课程“物理即生活”理念的指导作用,善于结合教材和参考书目能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建紧密的联系,为学生建构知识提供有力的支撑。
二、引入生活实例解释物理基本理论
在物理教学中,为了克服学生在理解物理概念时的困难,可引导学生解决有针对性的生活问题,然后再将其中的思想迁移到所学的物理概念理解及应用。
例3: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在自由落体运动教学中,很多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物体越重,下落越快。为此,在课上准备铁片和等面积纸片下落、让等重的纸片和纸团下落、取二张相同的纸剪,去其中一张的部分并揉成团再同时下落、牛顿管是用来对学生已有的错误生活经验进行改正。
例4:教师给学生讲解《圆周运动》一节,在给出“离心运动”时,学生会觉得十分的陌生. 这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即家中使用的洗衣机是根据何种原理,最终达到衣服脱水的效果的?
这种生活中极为普遍的现象,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学生也更加容易接受这一物理知识。
三、利用生活实例分析物理习题
利用生活实例,增加习题的生活气息,更多地利用学生所熟悉的环境,向真实生活情境转化,让习题回归生活、回归自然。可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让学生通过解决具体的生活活问题而找到学习物理的成就感。
例5:力的分解生活化展示
对于力的教学很明显是一个生活化的课题,但是要理解它,尤其是力的合成与分解法则,很多同学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或者从此物理学的学习陷入了泥潭。那么我们没有理由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出发,让学生感受到所面临的问题是熟悉的、常见的,又是新奇的、富有挑战性。对于力的分解习题教学我们可以尝试如图1的做法,真切感知力的效果。
图1
充分发挥习题的素质教育功能,让习题具有趣味性、激励性、挑战性,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解答物理习题,在动脑动手的同时,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利用课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引导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寓生活于教学中,物理课堂就会满堂生辉,给学生以亲切的感受,从而激起他们高涨的学习热情,否则,物理课堂会显得呆板、生硬,乏味,催人入眠。
例6:“节日焰火”美的诠释(从远处看有的象一个球的形状)
模型构建:从不高的空中O点,以相等的速率v0朝着一切可能的方向,同时抛出若干个小球。
分析:设想各小球从O点抛出的同一时刻,从 O点自由落下一物体P,以物体P为参照物,则因为平抛运动,斜上抛、斜下抛运动,竖直上抛、竖直下抛运动均可看作是初速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以物体P为参照物,各小球自由落体分运动与参照物自身的自由落体运动抵消了,在P上观察,各个小球向空间各个方向均作速度为v0的匀速直线运动,所以,任意时刻各个小球均处在P为圆心,v0t为半径的球面上。
结论:这些小球在落地前的任何时刻都处在同一个球面上。
物理新课程凸现了生活性和实用性,学习物理的目的不是为了记忆和理解,而是为了实际应用。要求学生明白,学习给生活带来的实际意义,同时能体验物理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山区普通高中开展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探索”(课题批准号:2012YQJK248)研究成果
一、在新课中用生活实例创建情境
教师应当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可用多种方式,积极主动的创设问题情景,并从创设的情境中引出学习课题,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生活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对于物理知识探究的热情和动力。
例1:在《运动的描述》教学中,可于从讲故事引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飞行员驾驶飞机在2000m高空飞行,忽然他看到身边有一样东西和飞机在一起飞翔,他以为是一只小昆虫,随手抓来一看,原来不是昆虫,而是德军发射的一颗子弹,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他能抓住飞行的子弹呢?学生在惊讶疑惑中思考,渴望得到答案,从而引入新课题。
例2:在《惯性》教学中,可于从生活体验引入:同学们会发现这种现象,当人以很快的速度向前行走时,不小心两脚踩在西瓜皮上,人会向后滑倒,当人们以很快的速度向前行走时,如不小心两脚绊在路旁的石块上或两脚踩进路上的小坑中时,人会向前扑倒。这是大家都看到过的或者体验过的。这是为什么呢?这是由于物体都具有慣性的缘故。那么什么是慣性呢?下面就来研究这个慣性问题。
诸如此类,我们可以采用故事、生活现象、小实验、多媒体等方式,在实施新课教学中,教师不要拘泥于教材原有理论体系,要积极发挥新课程“物理即生活”理念的指导作用,善于结合教材和参考书目能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建紧密的联系,为学生建构知识提供有力的支撑。
二、引入生活实例解释物理基本理论
在物理教学中,为了克服学生在理解物理概念时的困难,可引导学生解决有针对性的生活问题,然后再将其中的思想迁移到所学的物理概念理解及应用。
例3: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在自由落体运动教学中,很多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物体越重,下落越快。为此,在课上准备铁片和等面积纸片下落、让等重的纸片和纸团下落、取二张相同的纸剪,去其中一张的部分并揉成团再同时下落、牛顿管是用来对学生已有的错误生活经验进行改正。
例4:教师给学生讲解《圆周运动》一节,在给出“离心运动”时,学生会觉得十分的陌生. 这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即家中使用的洗衣机是根据何种原理,最终达到衣服脱水的效果的?
这种生活中极为普遍的现象,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学生也更加容易接受这一物理知识。
三、利用生活实例分析物理习题
利用生活实例,增加习题的生活气息,更多地利用学生所熟悉的环境,向真实生活情境转化,让习题回归生活、回归自然。可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让学生通过解决具体的生活活问题而找到学习物理的成就感。
例5:力的分解生活化展示
对于力的教学很明显是一个生活化的课题,但是要理解它,尤其是力的合成与分解法则,很多同学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或者从此物理学的学习陷入了泥潭。那么我们没有理由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出发,让学生感受到所面临的问题是熟悉的、常见的,又是新奇的、富有挑战性。对于力的分解习题教学我们可以尝试如图1的做法,真切感知力的效果。
图1
充分发挥习题的素质教育功能,让习题具有趣味性、激励性、挑战性,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解答物理习题,在动脑动手的同时,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利用课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引导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寓生活于教学中,物理课堂就会满堂生辉,给学生以亲切的感受,从而激起他们高涨的学习热情,否则,物理课堂会显得呆板、生硬,乏味,催人入眠。
例6:“节日焰火”美的诠释(从远处看有的象一个球的形状)
模型构建:从不高的空中O点,以相等的速率v0朝着一切可能的方向,同时抛出若干个小球。
分析:设想各小球从O点抛出的同一时刻,从 O点自由落下一物体P,以物体P为参照物,则因为平抛运动,斜上抛、斜下抛运动,竖直上抛、竖直下抛运动均可看作是初速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以物体P为参照物,各小球自由落体分运动与参照物自身的自由落体运动抵消了,在P上观察,各个小球向空间各个方向均作速度为v0的匀速直线运动,所以,任意时刻各个小球均处在P为圆心,v0t为半径的球面上。
结论:这些小球在落地前的任何时刻都处在同一个球面上。
物理新课程凸现了生活性和实用性,学习物理的目的不是为了记忆和理解,而是为了实际应用。要求学生明白,学习给生活带来的实际意义,同时能体验物理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山区普通高中开展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探索”(课题批准号:2012YQJK248)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