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是习近平同志关于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指示。围绕这一指示,该文结合笔者所在学校在构建产教深度融合的资源共享平台——企业校区的经历、经验与教训,通过系统阐述与分析企业校区作为一种合作办学模式的功能与效用,试图为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提供一种可用、实用、适用的开放性校企合作资源共享平台建设营运方案,并以此促进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企业校区;模式与功能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1-0112-03
收稿日期:2014-12-22
作者简介:郑联采(1965-),男,中学政治高级教师,本科;2000年6月,任深圳第二实验学校副校长;2014年9月,任深圳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深圳第二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广东 深圳/518000)
二战后的德国从一片战争废墟中迅速崛起,其职业教育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指导德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要素——双元制,因而被称作推动德国起飞的助推器。在中国,关于校企合作在促进职业教育发展进程中的杠杆效用,早已成为业界共识。但如何使校企合作真正落到实处,如何通过有效的校企合作推动产教深度融合,一直是困扰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瓶颈。
在2014年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指示中指出,“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从国家战略的高度上为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策源地——深圳,笔者所在的深圳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为“深圳二职”)与战略合作伙伴创维企业集团(以下简称为“创维”),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批示,确立了“共享共赢、和谐共生”的战略合作目标,创造性地构建了基于产教深度融合的“企业校区”合作办学模式,经过近几年的不断探索和优化,该模式以其四大基地功能而被职业教育界专家学者誉为“开启产教深度融合的金钥匙”。
本文以“深圳二职—创维企业校区”的建设营运为个案,通过系统阐述与分析企业校区作为一种合作办学模式的功能与效用,试图为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提供一种可用、实用、适用的开放性校企合作资源共享平台建设营运方案,并以此促进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一、共建共享:企业校区的建设模式
创建于1984年的深圳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是深圳市重点投资建设的一所现代化中等职业学校,校园占地面积约12万平方米,投资概算约6亿元,现为广东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第三批创建单位。刚过“而立之年”的深圳二职,始终坚持以“教育成就幸福、技能振兴民族”为办学使命,以“立人、立业”为校训,以“培养幸福的平凡人”为教育目标,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六层推进”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打造“广东窗口、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现代化中等职业教育品牌学校。
创维集团有限公司,座落于具有创新“硅谷”之称的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是一家以研发制造消费类电子、显示器件、数字机顶盒、安防监视器、网络通讯、半导体、冰洗、3C数码、LED照明等产品为主的大型高科技集团。经过20多年的发展,创维已跻身世界十大彩电品牌、中国显示行业领导品牌和中国电子百强第十三位。创维的长远发展目标是要成为“全球消费电子产业领导者”。
深圳二职与创维集团共建的创维企业校区,就位于创维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是一所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共建的“企业园区学校”。
2012年初,深圳相继出台了《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意见》《深圳市职业教育校外公共实训基地认定和管理办法》等一系列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政策文件,在全国首开财政资助建设职业教育校外实训基地的先河。在这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支持下,深圳二职与创维集团开始着手创建企业校区,其基本建设模式是:政府出政策和资金、企业出场地、部分实训装备和实训指导老师,学校出管理、师资和部分教育教学设备设施,校企双方共同组成企业校区管理委员会,负责企业校区的建设营运。
按照这一共建模式,财政部门一次性投入50万元专项资金,企业拿出了2000平方米的建设场地,学校派出了精干的师资队伍、投入了80万元的教育教学设备设施,迅速搭建起了企业校区的基本架构。在企业校区里,不仅建有配置齐备的标准教室、功能教室、教师办公室、阅览室等,还在企业的生产一线划定了专门的实训工位和场地,可同时接收150名学生开展岗位实践、专业实习等校外实训活动。
“深圳二职—创维企业校区”的建设,是政府、企业、学校三方共建的产物,其营运宗旨是”立足企业、服务双方、辐射社会“,其营运功能是通过构建开放型校企合作资源共享平台,致力于促进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进而达成“共享共赢、和谐共生”的战略合作目标。
二、共赢共生:企业校区的功能拓展
企业校区作为单纯的职业教育校外实训基地,其功能主要是接纳职业院校学生赴企业开展职业体验、专业实习和顶岗实习。这种单一功能的实现过程,其受益者主要是职业院校学生、或者说是职业院校,这就很难吸引企业的关注。在某些时候,某些企业甚至会把接纳实习当作一种包袱。要想吸引企业关注和参与职业教育的兴趣,关键是要让企业也成为校企合作的受益者。
随着近几年的不断探索、优化和改良,校企双方充分利用企业校区这一资源共享平台,在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标准、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开展教科研活动等方面成效显著。创维企业校区自身也从过去接纳学生实训实习的单一功能逐步拓展至四大功能性职业教育基地(图1),为深圳、乃至整个华南地区开辟了一条崭新的校企合作路径。 (一)职业通识教育基地,学校人才培养之必要
职业教育是一种跨界教育,这就要求我们要用跨界的理念去培养人才,要求职业学校要有开门办学的视野和路径。按照用人单位的需求,一个优秀的职业院校毕业生,不仅要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理论,还应具备良好的岗位胜任能力和职业精神。而岗位胜任能力和职业精神的培养,仅仅依靠传统的课堂和老师是无法完成的。赋予学生良好岗位胜任能力和职业精神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学生走进企业,扮演员工,收获体验。近几年来,深圳二职将创维企业校区作为对学生开展职业通识教育的基地,通过开展职业认知、职业体验等活动(表1),组织学生到企业的工作岗位上承担岗位职责,丰富工作体验,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适应企业的管理及文化氛围,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为未来的职业人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员工学历提升基地,企业人才资源之必备
2014年初,《深圳市全民素质提升计划》正式发布,该《计划》提出:到2020年,深圳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国家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高水平人力资源强市和学习型城市,实现从“深圳速度”向“深圳质量”的转变。深圳二职充分利用企业校区的教育资源,为创维集团的员工开展员工学历提升活动,就是学校响应政府号召,服务企业发展和员工成长的具体行动。
深圳二职在与创维建立紧密合作关系的过程中,发现企业一线员工普遍学历偏低,难以胜任企业新装备、新工艺、新流程和新管理模式的大规模应用,员工自身的个体成长缺乏后劲。针对这一现状,深圳二职主动请缨,组织企业在职员工开展中等职业技术学历教育。针对企业员工的群体特征,校企双方共同拟定了“以企业发展为导向、以员工成长为目标“的教育机制,共同编制人才培养标准与方案,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以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文化水平、专业技能为侧重点,采取员工实际工作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的方式,为企业提供量身定做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服务。
依托创维企业校区,校企联手首期开设的物流管理服务专业共设置2个教学班,招收企业在岗员工76名,主要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文秘、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专业能力,具备从事计划员、仓管员,技术员、工艺员等企业基层管理岗位的中级专业人才。学员们格外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他们为了完成学业,克服重重困难。来自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壮族学员侬金寿,经常是周末晚上上班,白天坚持上课;学员曹泽建,原来是一名普工,因为在校学习期间表现突出,成绩优秀,被厂里选拔到江西分厂担任技术骨干。三年多来,一大批像曹泽建这样的学员,通过自身专业技能和文化素质的全面提升,从一线操作工逐步走上了创维的基层管理岗位。
(三)学生专业实习基地,学校专业建设之必需
接收职业院校在校生开展专业实习,是创维企业校区的重要功能之一。近年来,深圳二职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六层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组织学生在学校和企业两种学习环境中交替完成三年学业,在产教深度融合的教学情境中提升学生的专业实操能力。按照这一人才培养模型,专业实习阶段主要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对应的岗位参加生产实践,深入地了解生产过程,培养学生应用所学专业知识去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学习打下必要的实践基础。
以深圳二职的电子商务专业物流方向为例。该专业学生在进行二年级学业时,为配合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通常安排学生到企业开展为期1个月的专业实习,现已先后组织了3个批次、130余名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实习(表二)。创维工业园作为面积排在全亚洲第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这里不仅规模大、环境美,更重要的各类设备、装备都是世界一流。依托这个企业校区,不仅学生可以零距离地接触到本专业最顶尖的新装备、新工艺、新流程;老师也可以及时把握专业发展的最新动向。
(四)园区专题培训基地,员工素养提升之必须
在企业校区运营过程中,深圳二职一直在思考,如何使学校自身教育资源实现价值最大化?针对创维产业园区远离市中心、员工单身者较多等现状,深圳二职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为企业员工开展各类专题培训活动。
比如:深圳二职开设了烹饪专业,该专业虽然与创维集团在专业领域没有直接关联,但该专业却创造性地与创维开展了校企共建活动,多次派专业老师带领学生去企业送服务上门,利用企业校区的教室为员工举办美食健康知识讲座,手把手地传教烹饪知识,组织员工烹饪大赛,与员工一起分享健康理念、传播美食文化、提升烹饪技艺,让园区员工感受到久违的家庭温暖。类似的送教上门服务还包括开办美容讲座、声乐与演唱技法训练、瑜伽、各种球类比赛、心理咨询服务等。
随着这一系列活动的蓬勃开展,创维企业校区在提升员工的生活素养、运动与康体娱乐素养等方面的作用愈发显现,员工对企业、对团队的归属感和使命感明显提升,企业员工的流失率逐年下降,有不少员工甚至慕企业校区之名专门到创维集团求职。
随着企业校区运营功能的不断拓展与完善,学校和企业在这一开放性校企合作资源共享平台上真正实现了共赢共生。创维集团相关负责人曾多次表示,企业校区的出现,有效提升了员工的整体素质,稳定了员工队伍,这是我们在校企合作中最大的收获;创维企业校区已经成为我们企业人力资源建设的重要阵地。
三、反思与展望:纵深发展,横向辐射
“深圳二职—创维企业校区“建设营运已近四年,在取得良好营运效果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反思和启示。
过去,业内同行老是抱怨:职业教育难搞,难就难在校企合作;校企合作难搞,难就难在企业不积极。事实上,这是我们对企业界的误解。众所周知,企业是以追求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的,而学校是以追求社会效益为主要目标的,两者的追求目标不一,必然会导致理念和行动上的差异。而企业校区的出现,则为企业与学校在开展校企合作过程中实现价值目标的求同存异创设了一种可能,这种可能就是企业校区的战略合作目标——共享共赢、和谐共生。
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在于校企合作,校企合作的瓶颈在于如何实现校企共赢,创维企业校区在破除两个瓶颈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实践。借助企业校区这一平台,学校和企业真正实现了校企紧密合作、产教深度融合。
随着企业校区建设营运的稳步推进,接下来,深圳二职将进一步探索企业校区营运模式的功能拓展与辐射延伸,一方面,重点探索企业校区的纵深发展,依托企业校区,校企双方共同开展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建设、专业课程开发、共同开展教科研活动、学校教育资源与企业培训资源共用共享、“订单式“人才培养等校企合作项目,推动实现产业发展与职业教育发展、企业与学校、生产一线与教学一线的深度融合;一方面,依托企业校区的教育资源,为社区、为周边企业、为社会公众提供更丰富的教育服务项目,将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使命真正落到实处。
责任编辑朱守理
关键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企业校区;模式与功能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1-0112-03
收稿日期:2014-12-22
作者简介:郑联采(1965-),男,中学政治高级教师,本科;2000年6月,任深圳第二实验学校副校长;2014年9月,任深圳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深圳第二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广东 深圳/518000)
二战后的德国从一片战争废墟中迅速崛起,其职业教育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指导德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要素——双元制,因而被称作推动德国起飞的助推器。在中国,关于校企合作在促进职业教育发展进程中的杠杆效用,早已成为业界共识。但如何使校企合作真正落到实处,如何通过有效的校企合作推动产教深度融合,一直是困扰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瓶颈。
在2014年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指示中指出,“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从国家战略的高度上为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策源地——深圳,笔者所在的深圳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为“深圳二职”)与战略合作伙伴创维企业集团(以下简称为“创维”),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批示,确立了“共享共赢、和谐共生”的战略合作目标,创造性地构建了基于产教深度融合的“企业校区”合作办学模式,经过近几年的不断探索和优化,该模式以其四大基地功能而被职业教育界专家学者誉为“开启产教深度融合的金钥匙”。
本文以“深圳二职—创维企业校区”的建设营运为个案,通过系统阐述与分析企业校区作为一种合作办学模式的功能与效用,试图为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提供一种可用、实用、适用的开放性校企合作资源共享平台建设营运方案,并以此促进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一、共建共享:企业校区的建设模式
创建于1984年的深圳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是深圳市重点投资建设的一所现代化中等职业学校,校园占地面积约12万平方米,投资概算约6亿元,现为广东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第三批创建单位。刚过“而立之年”的深圳二职,始终坚持以“教育成就幸福、技能振兴民族”为办学使命,以“立人、立业”为校训,以“培养幸福的平凡人”为教育目标,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六层推进”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打造“广东窗口、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现代化中等职业教育品牌学校。
创维集团有限公司,座落于具有创新“硅谷”之称的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是一家以研发制造消费类电子、显示器件、数字机顶盒、安防监视器、网络通讯、半导体、冰洗、3C数码、LED照明等产品为主的大型高科技集团。经过20多年的发展,创维已跻身世界十大彩电品牌、中国显示行业领导品牌和中国电子百强第十三位。创维的长远发展目标是要成为“全球消费电子产业领导者”。
深圳二职与创维集团共建的创维企业校区,就位于创维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是一所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共建的“企业园区学校”。
2012年初,深圳相继出台了《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意见》《深圳市职业教育校外公共实训基地认定和管理办法》等一系列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政策文件,在全国首开财政资助建设职业教育校外实训基地的先河。在这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支持下,深圳二职与创维集团开始着手创建企业校区,其基本建设模式是:政府出政策和资金、企业出场地、部分实训装备和实训指导老师,学校出管理、师资和部分教育教学设备设施,校企双方共同组成企业校区管理委员会,负责企业校区的建设营运。
按照这一共建模式,财政部门一次性投入50万元专项资金,企业拿出了2000平方米的建设场地,学校派出了精干的师资队伍、投入了80万元的教育教学设备设施,迅速搭建起了企业校区的基本架构。在企业校区里,不仅建有配置齐备的标准教室、功能教室、教师办公室、阅览室等,还在企业的生产一线划定了专门的实训工位和场地,可同时接收150名学生开展岗位实践、专业实习等校外实训活动。
“深圳二职—创维企业校区”的建设,是政府、企业、学校三方共建的产物,其营运宗旨是”立足企业、服务双方、辐射社会“,其营运功能是通过构建开放型校企合作资源共享平台,致力于促进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进而达成“共享共赢、和谐共生”的战略合作目标。
二、共赢共生:企业校区的功能拓展
企业校区作为单纯的职业教育校外实训基地,其功能主要是接纳职业院校学生赴企业开展职业体验、专业实习和顶岗实习。这种单一功能的实现过程,其受益者主要是职业院校学生、或者说是职业院校,这就很难吸引企业的关注。在某些时候,某些企业甚至会把接纳实习当作一种包袱。要想吸引企业关注和参与职业教育的兴趣,关键是要让企业也成为校企合作的受益者。
随着近几年的不断探索、优化和改良,校企双方充分利用企业校区这一资源共享平台,在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标准、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开展教科研活动等方面成效显著。创维企业校区自身也从过去接纳学生实训实习的单一功能逐步拓展至四大功能性职业教育基地(图1),为深圳、乃至整个华南地区开辟了一条崭新的校企合作路径。 (一)职业通识教育基地,学校人才培养之必要
职业教育是一种跨界教育,这就要求我们要用跨界的理念去培养人才,要求职业学校要有开门办学的视野和路径。按照用人单位的需求,一个优秀的职业院校毕业生,不仅要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理论,还应具备良好的岗位胜任能力和职业精神。而岗位胜任能力和职业精神的培养,仅仅依靠传统的课堂和老师是无法完成的。赋予学生良好岗位胜任能力和职业精神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学生走进企业,扮演员工,收获体验。近几年来,深圳二职将创维企业校区作为对学生开展职业通识教育的基地,通过开展职业认知、职业体验等活动(表1),组织学生到企业的工作岗位上承担岗位职责,丰富工作体验,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适应企业的管理及文化氛围,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为未来的职业人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员工学历提升基地,企业人才资源之必备
2014年初,《深圳市全民素质提升计划》正式发布,该《计划》提出:到2020年,深圳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国家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高水平人力资源强市和学习型城市,实现从“深圳速度”向“深圳质量”的转变。深圳二职充分利用企业校区的教育资源,为创维集团的员工开展员工学历提升活动,就是学校响应政府号召,服务企业发展和员工成长的具体行动。
深圳二职在与创维建立紧密合作关系的过程中,发现企业一线员工普遍学历偏低,难以胜任企业新装备、新工艺、新流程和新管理模式的大规模应用,员工自身的个体成长缺乏后劲。针对这一现状,深圳二职主动请缨,组织企业在职员工开展中等职业技术学历教育。针对企业员工的群体特征,校企双方共同拟定了“以企业发展为导向、以员工成长为目标“的教育机制,共同编制人才培养标准与方案,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以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文化水平、专业技能为侧重点,采取员工实际工作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的方式,为企业提供量身定做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服务。
依托创维企业校区,校企联手首期开设的物流管理服务专业共设置2个教学班,招收企业在岗员工76名,主要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文秘、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专业能力,具备从事计划员、仓管员,技术员、工艺员等企业基层管理岗位的中级专业人才。学员们格外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他们为了完成学业,克服重重困难。来自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壮族学员侬金寿,经常是周末晚上上班,白天坚持上课;学员曹泽建,原来是一名普工,因为在校学习期间表现突出,成绩优秀,被厂里选拔到江西分厂担任技术骨干。三年多来,一大批像曹泽建这样的学员,通过自身专业技能和文化素质的全面提升,从一线操作工逐步走上了创维的基层管理岗位。
(三)学生专业实习基地,学校专业建设之必需
接收职业院校在校生开展专业实习,是创维企业校区的重要功能之一。近年来,深圳二职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六层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组织学生在学校和企业两种学习环境中交替完成三年学业,在产教深度融合的教学情境中提升学生的专业实操能力。按照这一人才培养模型,专业实习阶段主要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对应的岗位参加生产实践,深入地了解生产过程,培养学生应用所学专业知识去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学习打下必要的实践基础。
以深圳二职的电子商务专业物流方向为例。该专业学生在进行二年级学业时,为配合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通常安排学生到企业开展为期1个月的专业实习,现已先后组织了3个批次、130余名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实习(表二)。创维工业园作为面积排在全亚洲第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这里不仅规模大、环境美,更重要的各类设备、装备都是世界一流。依托这个企业校区,不仅学生可以零距离地接触到本专业最顶尖的新装备、新工艺、新流程;老师也可以及时把握专业发展的最新动向。
(四)园区专题培训基地,员工素养提升之必须
在企业校区运营过程中,深圳二职一直在思考,如何使学校自身教育资源实现价值最大化?针对创维产业园区远离市中心、员工单身者较多等现状,深圳二职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为企业员工开展各类专题培训活动。
比如:深圳二职开设了烹饪专业,该专业虽然与创维集团在专业领域没有直接关联,但该专业却创造性地与创维开展了校企共建活动,多次派专业老师带领学生去企业送服务上门,利用企业校区的教室为员工举办美食健康知识讲座,手把手地传教烹饪知识,组织员工烹饪大赛,与员工一起分享健康理念、传播美食文化、提升烹饪技艺,让园区员工感受到久违的家庭温暖。类似的送教上门服务还包括开办美容讲座、声乐与演唱技法训练、瑜伽、各种球类比赛、心理咨询服务等。
随着这一系列活动的蓬勃开展,创维企业校区在提升员工的生活素养、运动与康体娱乐素养等方面的作用愈发显现,员工对企业、对团队的归属感和使命感明显提升,企业员工的流失率逐年下降,有不少员工甚至慕企业校区之名专门到创维集团求职。
随着企业校区运营功能的不断拓展与完善,学校和企业在这一开放性校企合作资源共享平台上真正实现了共赢共生。创维集团相关负责人曾多次表示,企业校区的出现,有效提升了员工的整体素质,稳定了员工队伍,这是我们在校企合作中最大的收获;创维企业校区已经成为我们企业人力资源建设的重要阵地。
三、反思与展望:纵深发展,横向辐射
“深圳二职—创维企业校区“建设营运已近四年,在取得良好营运效果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反思和启示。
过去,业内同行老是抱怨:职业教育难搞,难就难在校企合作;校企合作难搞,难就难在企业不积极。事实上,这是我们对企业界的误解。众所周知,企业是以追求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的,而学校是以追求社会效益为主要目标的,两者的追求目标不一,必然会导致理念和行动上的差异。而企业校区的出现,则为企业与学校在开展校企合作过程中实现价值目标的求同存异创设了一种可能,这种可能就是企业校区的战略合作目标——共享共赢、和谐共生。
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在于校企合作,校企合作的瓶颈在于如何实现校企共赢,创维企业校区在破除两个瓶颈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实践。借助企业校区这一平台,学校和企业真正实现了校企紧密合作、产教深度融合。
随着企业校区建设营运的稳步推进,接下来,深圳二职将进一步探索企业校区营运模式的功能拓展与辐射延伸,一方面,重点探索企业校区的纵深发展,依托企业校区,校企双方共同开展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建设、专业课程开发、共同开展教科研活动、学校教育资源与企业培训资源共用共享、“订单式“人才培养等校企合作项目,推动实现产业发展与职业教育发展、企业与学校、生产一线与教学一线的深度融合;一方面,依托企业校区的教育资源,为社区、为周边企业、为社会公众提供更丰富的教育服务项目,将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使命真正落到实处。
责任编辑朱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