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籍撕裂城市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DAN0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限购令以来,各地方政府以户籍作为主要筛选工具,对户籍与非户籍人口区别对待,户籍重回到社会管理的中心位置。户籍这一身份导致的权利和享受公共服务的差异,正在撕裂大城市
  为市民提供公共服务是政府的义务。中国设立户籍制度以后,劳动力在区域间的流动很少,户籍成为市民获得公共服务的依据,从养老、医疗、教育,到结婚登记、评职称、办理证件,城市通过户籍来排斥非户籍人口享受公共服务,户籍逐渐演化成身份的标识。
  将身份作为能否享受特定服务的依据广泛存在于当前的城市管理。城市是一个大俱乐部,提供的公共物品包括教育、交通、医疗等,这个俱乐部的“会员卡”就是城市的户籍。当公共服务的供给落后的情况下,户籍人口会有权益被侵占的感受,产生排斥外来人口的情绪,而公共服务质量的差异导致户籍“含金量”的不同,也刺激了对非户籍人口的歧视,这两者使得城市内部出现了严重的族群对立。

新晋户籍人口的角色


  获得户籍的渠道主要有两个:户籍人口的新生儿落户和外来人口落户。以上海为例,我们将在上海出生且落户的人称为“本土上海人”,将在外地出生、而后经过努力取得上海户籍的人称之为“新上海人”。作为新晋俱乐部成员,新上海人有两种角色:改革推动者和体制维护者。相对于本土上海人,新上海人经历过“进入俱乐部”的艰辛。这种艰辛使得他们对于户籍制度的不公平性认识更深,有意愿去推动户籍改革。另一方面,新上海人已经成功跻身俱乐部,成为了体制的既得利益者,他们有维护现有体制的主观动机。那么在新上海人身上,到底哪种角色更突出呢?
  义务教育是城市提供的诸多公共物品中最重要的一个,也是很多外来人口申请户籍、办理居住证的主要原因,是否支持“限制外地孩子上学的政策”可以度量新上海人更倾向于哪种角色。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于近期组织了“上海社会认知调查”,采用分层、四阶段和空间抽样等随机抽样方法,对上海的七个区县进行调查,回收1138份有效问卷。
  在“您觉得上海目前限制外地孩子上学的政策是否合理”的问题中,选择1表示非常不合理,选择7表示非常合理,随着数字的增加合理程度依次增大。我们比较了四个不同身份的群体对于外地孩子在上海入学问题的看法,分别有175个上海临时居住证持有者、127个上海居住证持有者、134个新上海人、492个本土上海人回答了该问题。上海临时居住证持有者、上海居住证持有者、新上海人、本土上海人回答该问题的均值分别为2.15、2.42、3.42和4.13。也即是说有户籍的上海人更认同限制外地孩子入学的政策。
  而从结果分布上看,上海临时居住证持有者中仅有1.1%认为限制外地孩子入学的政策“非常合理”;上海居住证持有者认同该政策的比例略有上升,但仅有3.5%选择了“非常合理”。与此形成对照的是,新上海人中有9.7%选择了“非常合理”,本土上海人中选择“非常合理”的比例更是达到16.7%。
  从均值和分布中可以看出,获得户籍使得新上海人对于“限制外地孩子上学政策”的支持程度产生了明显的变化。持居住证的群体中,超过50%都认为此政策“非常不合理”;然而在新上海人中,这个比例仅有不到30%;其均值和分布,更接近本土上海人,而非未获得户籍的持有上海居住证群体。
  相较于本土上海人,新上海人的确对于上海公共服务的“俱乐部化”更显反感,但这种反感无法抵消他们作为既得利益者维护既有体制的倾向。新晋俱乐部成员的角色更多的是体制维护者,而非改革推动者。
  户籍的俱乐部效应,不仅让已获会员资格的人自动进入角色,还会让有能力落户的群体提前代入角色。调查共有631个非上海户籍人口,其中有99人认为自己在上海落户的可能性较大,这个群体,可以理解为下一波新上海人。当我们查看这个群体对于限制外地孩子上学政策的评价,有32.3%选择了“非常不合理”, 9.7%选择了“非常合理”。也就是说,这部分人的评价分布已经十分接近新上海人,而与持居住证人群大相径庭。高落户期望人群,在得到户籍前,已经将自己提前代入了上海户籍人口的角色。限牌限行等政策,也存在着同样的现象。“无车但想买沪牌车”的人,赞同“禁止外地车牌进入上海”的比例与“有车且沪牌”的人群相同,明显高于“有车且外牌”和“无车但想买外牌车”的人群。

真实的俱乐部理论


  提供公共服务需要成本,政府通过何种机制提供公共服务是学术界持续不衰的研究内容。经济学家詹姆斯·布坎南定义了一种“俱乐部物品”,通过个人的自愿结社而形成的俱乐部,其提供的可排他性公共物品是一种最优配置。这是一种非纯公共品,介于私人物品与纯公共物品之间,既拥有私人物品的对外排他性,又拥有纯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如图书馆、学区、交通等。个人通过以脚投票,依据自身的志趣和偏好,组建并选择俱乐部,解决了公共选择的问题。
  无独有偶,经济学家蒂布特的“用脚投票”也有相近的描述,个人选择居住地的过程把人口从空间上划分为相同爱好的“俱乐部”,可以很好地理解富人区、优势学区等现象。
  然而,上海作为一个城市,并不是一个俱乐部。不管是布坎南还是蒂布特的解释,会员都在享受俱乐部里的公共服务的同时,也承担了全部的成本。上海户籍人口所享受的公共服务并不只由他们自己承担成本,没有享受全部公共服务的非户籍常住人口也替他们承担了很多成本。
  特大城市城镇职工众多,养老的历史负担很重。2015年底,上海退休职工366万人,几乎全是户籍人口,但在职缴纳职工基本养老的934万人里,有一半以上是非户籍人口,其个人与单位缴纳保险费超过900亿元。上海的养老账户赤字,也是在2011年开始政府强制非户籍人口缴纳社保后,才扭亏为盈。上海非户籍人口对上海税收增长也是居功至伟。
  非户籍人口承担了会员的义务,但却无缘享受会员的权利。城市在享受了非户籍人口带来的好处的时候,却无视他们子女的教育,前述调研数据显示,至少有20%的非户籍常住人口的子女没有在上海接受义务教育。对这些地方政府来说,最好的结果就是非户籍人口继续为城市做贡献,但城市里的公共服务非户籍人口一样都不要享受。
  近十几年,户籍制度不断消亡,大城市也逐步放开外来人口义务教育入学的限制。但限购令以来,各地方政府以户籍作为主要筛选工具,对户籍与非户籍人口区别对待,户籍重回到社会管理的中心位置。车牌登记等领域也开始引入户籍、居住证作为前置条件。这恐怕不是个好现象:户籍这一身份导致的权利和享受公共服务的差异,正在撕裂大城市。这值得我们警惕。
  作者贺宇昊为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助理,聂日明为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其他文献
胡适在致叶英的信中说,教会做人是最基本的教育,不全在学校习得,从母亲、奶妈、仆役到整个社会,当然也包括学校,都是训练做人的场所  皖江地区早年有一出戏叫《杀人暴》,常演不衰。少年官宝的父亲死了,娘表面上守节,私下里竟与和尚偷情,11岁的官宝天天捉奸,和尚知道官宝捉他,吓得不敢再来。有一天,娘问和尚为何不来?和尚如实说了,娘为与和尚长期偷情,残忍地将儿子杀了,剁成几大块放在罐子里埋在床底下。这个剧通
期刊
“哪怕中国百分之百地开放了自己的市场,其他国家也不会因此就欢迎中国公司收购本国的公司,中国投资是否受欢迎,更多取决于中国公司在世界市场中的既有表现。”  巨大的市场、高速增长的经济、亲商的政府,这让中国在过去20年一直是外资青睐的投资宝地。但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增速下滑和国内政经形势变化,“中国投资环境恶化”、“外资撤离中国”的舆论开始出现,这些说法也部分得到了两个最大外国在华商会调研的支持。  
期刊
法学家,2016年9月5日逝世,享年82岁  在这个收获的季节,一位民法学界的泰斗驾鹤西去。从此,燕园失去了一位受人爱戴的良师,失去了一位风范长存的治学楷模。他就是当代中国著名法学家魏振瀛教授,也是笔者的授业恩师。  先生在北大学习和工作了整整60年,毕生致力于民法研究,对该领域的诸多重大问题都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尤其是对民事责任的研究,用功最勤,产出最多,影响极大。这集中体现在他的《民事责任与债分
期刊
创投圈本以为企业服务板块是O2O故事破灭之后的新热点,但现在它越来越像又一个O2O故事  融资还没结束,徐懿的焦虑已经开始影响到他的身体状况了。    像很多创业者一样,徐懿在连续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每天约见5个左右的投资人,平均一次需要花掉两个小时的时间,并且几乎都在重复同样的话题。这让他疲于奔命,更令人绝望的是,一批批投资人聊完,并没有得到任何积极的反馈。  融资不顺带来了多米诺效应,公司里人心
期刊
里约奥运会中国体育健儿取得佳绩,再令民众振奋。不过,过程中也出现一些不和谐音,暴露出一些问题,导致关于体育举国体制的争论又起。  围绕举国体制的优势和不足,还要不要坚持举国体制,以及如何促进举国体制的转型等议题,人们通过各种平台进行了各种各样热烈的讨论,充分表明了人民群众对实现中国奥运可持续发展和提升中国人民体育运动水平的积极热情,值得各方充分肯定、鼓励和借鉴。  客观公平而言,举国体制在一定的历
期刊
随着中国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经济发展不能再靠劳动力和资本投入,要靠创新、靠产业结构升级,这样才可能走出“中等收入陷阱”  中国是否能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研究中国的国际专家关注的焦点问题。在日本,对中国经济前景,日本既有乐观派,也有悲观派。  野村资本市场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关志雄是一个乐观派,因为他认为中国还有后发优势,而且“中国的创新能力还是不错的,国际社会关于中国创新的正面报道也越来越多”
期刊
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总体部署,本次土地改革的核心应该是改土地资源计划配置为市场配置,而不是就个别制度安排作“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改革  自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土地制度一直没有停下调整的步伐。最近的一次改革尝试,是2015年开展了15个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试点、15个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和3个征地制度改革试点。  但从试点实践看,宅基地使用权仍不能入市流转;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存量集体
期刊
体育公平竞争之外的人员选拔、奖牌内定、奖金等“再分配”的“潜规则”,为主管体育项目的一些官员提供了灰色寻租空间  此轮体育反腐风暴中,先受到调查的、国家体育总局(下称体总)水球花样游泳部(下称花游部)原主任俞丽,近日在河南省方城县法院因受贿一审领刑五年。俞丽不服提出上诉,目前案件在二审中。  作为花游“掌门人”,俞丽落马揭开了花游等体育界的“潜规则”。俞丽案的案情,也证实此前十二届全运会上花游姐妹
期刊
在大城市工作生活过的人,一般都有在上下班高峰时期挤公车或者挤地铁的经验。往往就会遇到一种挤公车的人,在挤进去之前,他们会大声喊“往里面走走,里面还有空地”。一旦当他们挤进去之后,就会马上回头对后面的人喊“别挤了,没空了”。  这种“挤公车”的现象其实正是新移民试图融入大城市的一个缩影。城市的各种公共设施和服务以及福利就像是公车里面的座位和空间。由于城市的规模在一定时间内是固定的,意味着大幅度增加公
期刊
下一步证监会将结合严格“高送转”监管开展专项检查,对未按规定和公司章程分红的公司,依规采取行政监管措施  近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对上市公司分红做出了点评,在表示对不分红的“铁公鸡”严肃处理的同时,也指出“10送30”高送转全世界罕见,必须列入重点监管范围。    监管风向的转变,让已经推出高送转议案的上市公司纷纷大幅下调转送股规模,同时部分公司加大了现金分红力度。  此前股东利用高送转利好借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