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来源 :健康之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康复功能锻炼期间应用临床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66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康复功能锻炼期间应用临床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梗死;康复锻炼;临床护理;生活质量
  本研究旨在探讨脑梗死患者康复功能锻炼期间应用临床护理干预的效果[1]。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19年2月~2020年3月收治的66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3例。对照组男19例,女14例;年龄55~72岁,平均年龄(64.52±7.75)岁。观察组男18例,女15例;年龄52~71岁,平均年龄(65.25±7.2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干预:(1)建立临床护理小组:选取优秀的护理人员组成专科护理小组,全面收集患者资料,根据临床治疗方案对患者展开护理,有针对性地检查护理成果,提升护理质量。(2)开展健康教育:入院当天,护理人员向患者介绍治疗方案,了解身心状况,从而给予相关健康教育,科普脑梗死相关疾病知识,告知患者病情状况,强调开展临床护理的意义,提高患者治疗护理的配合度;向患者发放健康资料,内容主要包括保健知识、饮食常识等,护理人员也应从蒙西医角度出发,增强患者自我预防保健意识。(3)开展心理疏导及干预:坚持蒙西医结合的护理理念,由护理人员结合患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心理干预措施,引导患者进行自主心理调节,对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患者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使其以乐观平和的心态配合治疗;同时,护理人员要将患者的诊断情况及各阶段的康复情况及时告知患者,使其正确认识治疗过程,树立疾病治疗信心。(4)体位护理: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康复进展情况,指导患者以合适的体位翻身、休息等,确保处于舒适体位。(5)按摩护理:在蒙医护理中,按摩是一种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技术,通过对患者各处关节、穴位等进行按摩,可缓解不适症状,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肢体、神经等功能康复。(6)肢体功能护理:根据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指导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对肢体处于弛缓状态的患者,可以给予拮抗肌电生物反馈物理治疗,协助患者在室内行走,或指导家属协助患者进行站立活动,通过扶床或椅起身,训练下肢承受力,从而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评分。通过焦虑(SAS)、抑郁情绪量表(SDS)评分评估患者心理状态,评分越低表示心理状态改善情况越好;通过生活质量量表(QOL)评分评估生活质量,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在蒙医理念中,人体中的各个因素是互相制衡的,各类疾病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各个因素失衡和异常。蒙医治疗遵循的原则是帮助机体恢复到平衡及正常的状态。围绕蒙西医结合的施护原则,为患者制定科学的护理方案,有计划性地实施护理措施,加强康复功能锻炼对患者健康的保障[1]。很多脑梗死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负面心理,对治疗造成不利影响,医护人员在实施临床护理时要关注患者心理状况,及时给予必要的心理护理。管理者也要定期考核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保障护理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綜上所述,脑梗死患者康复功能锻炼期间应用临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丁旭.延续护理对脑梗死出院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2020,5(45):18-19.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配合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20年12月接收的8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手术室护理,对比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根据相关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个体化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运动耐力及心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7年4月~2020年9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2)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n=42)给予个体化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运动耐力及心功能。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运动耐力及心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为患者介绍冠心病疾病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集束化干预降低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10例呼吸机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6例进行集束化护理干预,对照组54例进行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再插管率、住监护病房时间。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监护病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VA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康复护理干预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进行骨科手术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下肢深静脉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实验组给予康复护理干预:(1)术前健康宣教:向患者说明手术流程、治疗方法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接诊的6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干预后的生活自理能力、运动能力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包含饮食护理、用药指导、心理护理、健康教育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胸外科患者术后综合护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4月收治的胸外科手术患者58例,随机分为参考组和综合组,各29例。参考组术后接受常规胸外科护理,综合组术后行综合护理。比较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术后生命质量评分。结果:综合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45%,低于参考组的27.59%(P<0.05);综合组术后生命质量评分较参考组高(P0.05)。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PDCA循环管理提高脑卒中护理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8月在我院进行诊疗的62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工作指标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组  施行常规护理:按照医院常规工作标准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体位护理在脊柱损伤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诊的100例脊柱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体位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健康宣传教育、心理护理、环境护理及饮食护理等。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住院患者防跌倒护理管理方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选取在我院精神科进行治疗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规范预防跌倒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跌倒发生率及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跌倒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脸保健操配合按摩在面神经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82例面神经炎患者,以奇偶数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脸保健操配合按摩干预,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恢复有效率97.6%高于对照组75.6%(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经临床检查确诊为面神经炎;单侧发病;患者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