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t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课程改革的宗旨是改变学生过去那种被动地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合作交流,使学生“乐学、持学、会学”,培养学生探究性的学习能力.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呢?本人认为,一要创设宽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的主观能动性;二要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三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关键词】 探究 自主 合作
  
   21世纪的数学教育改革,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不但要使学生“学会”数学,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乐学、持学、会学”数学”. 因此,重视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培养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本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任务之一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是现代教学的宗旨.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呢?下面谈谈本人的点滴体会,望能抛砖引玉.
  
   一、创设宽松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首要条件
  
   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教学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主观能动性. 因此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的陈旧教学模式. 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改变教学行为方式,尊重学生的个人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 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主动去探究,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探究性学习能力的条件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 具体做法如下:
   (1) 教师可利用“学生渴求他(她)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源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 例如,在学习了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之后,学生便会对“y与x成反比例,x与z成反比例,那么y与z成什么比例呢?”之类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基于他(她)们对有理数的乘法中“负负得正”的认识,学生自然产生了“反反得正”的猜想,再运用拥有的正(反)比例的知识自主探索一番,果然猜想成立!
   (2) 合理满足学生的好胜心理. 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学生会对从事的学习失去兴趣. 教师要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例如:设立数学擂台赛,做数学游戏等,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特长.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固然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重要途径,但千万不要忽视对学生责任感的唤醒. 一味地培养兴趣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反而易让学生走进为兴趣而学的误区. 因此在培养兴趣的同时应加强责任感的激发,这样探究性学习才不会与社会、时代需要脱节.
  
   三、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培养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关键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探究性的学习能力. 具体做到以下两点:
   (1) 给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
   学生学习知识是接受过程,更是发现过程、创新过程. 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余地,让学生在观察,实践活动中,通过自已动脑思考,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获取新知识.
   例如,在教学用配方法和公式求二次函数y = ax2 + bx + c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这节内容时,本人只是作为引导者在整堂课中创设了三个问题,然后便让学生集体讨论,大胆地设疑、质疑,学生自主探究、发现,直至达到目标. 创设问题如下:“当二次函数穿着y = a(x - h)2 + k这件名贵‘大衣’时,有什么优点?”这一问题相当于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在前段时间接触过的众多的二次函数类型,如y = ax2,y = a(x - h)2,y = ax2 + k,y = a(x - x1)(x - x2)等纷乱的思维中清醒过来,意识到二次函数y = a(x - h)2 + k此种类型的可贵性,并且引发学生自觉地把y = ax2,y = ax2 + k,y = a(x - h)2都归纳到此种类型中去,无形中培养了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 此时老师再发问:“若二次函数穿着y = ax2 + bx + c这件普通‘外衣’时,你有办法求出它的对称轴、顶点坐标吗?”此时学生会不由自主地产生转化的数学思维:把二次函数y = ax2 + bx + c转化为y = a(x - h)2 + k不就行了吗?于是,一堂学生主动探究的课堂就拉开了序幕.问题是最好的老师,这话没错. 学生很快便探究出配方法可以把y = ax2 + bx + c转化为y = a(x - h)2 + k的形式. 但这样还不行,这节课仍未达到最终目的,探究性教学的最可贵之处是要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于是,老师再设疑:“你还有办法找出一个直接求y = ax2 + bx + c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的公式吗?”用字母表示数的计算对一个初中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但由于学生的思维已被激活,主动探究的能力就像奔驰的野马,经过学生合作交流,主动探究,很快便解决了问题.
   在引导讨论时,教师不要过多地干涉,或不停地讲话,以免影响学生的思维,而是在旁边“鉴赏”,对“迷路”的学生,不要马上给出方向,而是给出“指南针”,让学生自己试着找方向. 对“迷路”的学生也不要马上否定,而是尽可能地肯定他们合理的思维成分,争取给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使学生最终达到自主解决问题的目的,使他们感觉到成功的体验,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的精神,从而促进他们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发展.
   (2) 教师要对学生活动进行有效监控和及时引导,不要把“自主”变成“自流”
   有的教师一味地强调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提,学习方式由学生定,这都是一种“自流”,而并非真正的自主. “自主学习”是相对“被动学习”或“他主学习”而言的,前提是学生对学习有正确的理解,要明确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 无论是读书还是其他事,总得有好的习惯、方法,需要有一个好的规则. “自主探究”不是“自由探索”,漫无边际地胡思乱想,这不仅毫无意义,而且会误导学生对科学探索的“严谨性”. 好习惯、好方法的形成和掌握需要教师引导. 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实践中,应当真正体现自主学习和发展个性的含义,不能错误地认为“喜欢怎样就怎样”,切勿把自主学习等同于自流,个性等同于任性.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绝非易事. 我们教师应把这项工作视为教改的主要任务来认识和操作,围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更新意识,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加强对学生责任感的强化,通过问题的情境,唤醒,激活学生的探究意识,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构建平台,实现学生从单纯的知识接受向主动探究学习发展,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发展.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价值规律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柳昌清同志的研究价值规律的文章《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应为“价值——价值实现”规律》(见《
本文从监理的角度,简要介绍了南阜高速公路新阳段的费用监理过程和方法,首先阐述了费用控制的基础是工程量清单,强调了工程监理的三大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和费用控制是相
物质超过光速意味着什么?鉴于现有物理定律的约束,一旦物质超过光速的现象得到证实,那么,狭义相对论乃至现代物理学体系都将面临修正及扩充,亦由此改变人类对宇宙的认知。这就是何
佛教源于古印度。随着中亚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流,佛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于两汉之际传入中州,中州就成为古代中国最早的佛教文化圣地。而后,向全国各地传播。再由中国传入朝鲜
十、参加八次汇报会 河南三方代表的汇报谈判从1967年5月29日开始到7月30日结束,先后共进行了8次,中央领导人和中央文革小组成员接见河南群众组织代表和省委、省军区领导人20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与科技发展不适应的矛盾已经越来越突出地表现出来,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一方面,科学文化、生产技术水平
社会主义本质与改革开放,存在着内在统一关系。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改革开放的坚实基础,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体现。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加深对两者之间相互关系的探讨
重组后的中国联通成为三大全业务运营商之一,业务经营范围进一步扩展,涉足电信业务的多个环节,对全业务受理、实时准确计费、网络运营、渠道管、客户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摘 要:文章对蒙台梭利与华德福两种儿童教育范式的发展及其基本内涵进行了介绍,并对两种范式从儿童的想象力、玩具和游戏、社会化、结构和秩序四个方面做出比较,得出华德福教育范式在后现代社会的優势,进而解释了先进国家儿童教育范式渐变的趋势。  关键词:蒙台梭利;鲁道夫·斯坦纳;华德福;儿童教育  范式(paradigm)是一个科学共同体在解决问题时所共同接受的一组假说、理论、原则和方法。托马斯·库恩(T
慕尼黑工业大学前副校长、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孟立秋教授作为德国工业发展的见证者与参与者,从她的自身经历出发解读德国企业的标准化之谜,分析标准的设立过程以及推行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