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职业生涯规划为着力点增强大学生学习动力

来源 :中国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xiaogao1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大学生学习动力的理论分析入手,探讨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学习动力系统完善之间的归因关系,分析了大学生学习动力缺失的特点和原因,特别是对职业生涯规划视角下增强大学生学习动力的实践探索进行了阐述,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学习动力
  学习过程是大学生自我完善和构建科学知识架构的过程,包含着知识的学习和领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大学生在正向学习动力驱动下,依据社会发展需要,按照学校教育教学的安排,系统的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掌握技能最终服务社会发展的实践过程。现实的观察和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出现了减弱,学习动力系统出现了紊乱,一些严重影响学习活动的行为不断地呈现于媒体与网络。如移动网络和移动数据终端设备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学习活动因素的影响,有人称这是学生和老师之间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从职业生涯发展来看,大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大学生职业发展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学习是大學生职业发展的基石,是提高大学生职业素质、增强职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路径。因此,以职业生涯规划为着力点,构建增强大学生学习动力的新机制,对改善大学生学习现状、促进大学生全面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大学生学习动力的理论分析
  学习动力是指在大学生学习过程中,正向推动大学生学习行为不断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学生对学习行为的主观认识。从心理学的角度,学习动力是学习主体对学习行为价值判断基础上心理驱动的总和,是由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构成的认知系统。[1]学习动力并不直接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但对学习行为具有导向、激励、强化等作用,根据作用不同,可以分为内部学习动力系统和外部学习动力系统。内部动力系统以学习动机为核心,指存在于学生的主观意识内的、能推动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各种力量构成的有机整体。外部动力系统以外部环境激励和诱发为主要推动力,指存在于外部环境中,并能够激发推动学习活动的学习力量。[2]
  1.1学习需要是学习动力产生的原始动力
  学习是一种智力和精神活动,是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知识和技能,实现自身素养提高和升华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方式。学习需要是学生追求学业成就的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是学习动机产生的基础,是激发学生进行各种学习活动的内部激活动力(即内驱力)。学习需要的产生基于学生个人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家庭期望、竞争压力等环境因素。但学习需要并不能直接产生学习动机,学生具有了学习需要,还必须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才能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1.2学习兴趣是学习动力产生的直接动力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和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活动的心理倾向,学习兴趣反映了学生对不同学习内容和技能的关注强度,体现了学生对学习观的选择性和独特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实的观察和调查证实学生对一门课程的关注程度和学习热情,大部分取决于对所学习课程是否感兴趣,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学习才不会成为一种负担,才能成为学生的一种乐趣,就如孔子所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3学习态度是学生动力产生的思想动力
  学习态度是学生面对学习时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理性认识,体现了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投入和重视程度。主要表现为对学习价值和意义的认识和判断、面对学习挫折和困难心理状态、对待学习的热情程度。学习态度对学习行为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对学习效果有直接的影响效果。
  1.4学习毅力是维持学习动力的核心要素
  学贵有恒,学习毅力是学习稳定性的体现,是大学生进行学习的持久力。学习成果的大小,在确定了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和学习形式等要素后,更重要的是对于学习的态度以及由此决定的学习毅力,学习过程本身就是充满困难、困惑和矛盾的智力活动和精神活动,就如同我们常说古人头悬梁锥刺股之举,实际体现的就是对待学习坚持不懈的态度和理念。
  1.5学习目的是学生动力形成的方向指引
  学习目的是指学习者学习内在动力的心理指向,是一种目标。[3]现阶段大学生学习目的呈现多元化、功利性的特点,毕业后能有一个理想的工作,成为现阶段大学生学习目的指向。从职业发展的角度看,无论是职业教育还是普通高等教育,其最终的结果都会归于社会职业的需求,因此学习目的就是要引导这种对职业发展的追求转化为现实的学习动力。
  1.6外部环境要素是影响学习动力的直接因素
  学生的学习行为受社会需求、家长期待、激励机制、学习环境、实践活动等要素的影响。社会需求是大学生职业发展的依据,更是大学生确立成才目标和学习需要的依据;家庭期望是大学生学习的重要外部动力;激励机制是外部动力向内部动力转化的纽带和途径;竞争机制是调动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载体;学习环境对大学生的学习动力产生直接的影响,对大学生的学习行为有引导和约束作用;实践活动是检验大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是引导学生产生学习愿望和学习期待的重要方式。
  2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表现及特点
  大学生学习动力是学习行为的内在驱动力量,学习动力的不足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学习动力的减退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效果,造成学生陷入学习困顿、学习迷茫、学业倦怠的无力感中,其学习的主动性不断下降,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减退,学习的自信心丧失,认识不到学习对自我职业发展和人生发展的意义,出现明显的学业倦怠的情形。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大学生学习动力缺失的表现和特点加以讨论和分析。
  2.1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表现
  所谓学习动力不足,主要是指没有力量驱动学习行为的产生和保证学习行为的持久。具体表现在对学习无兴趣、逃避课堂、产生学习倦怠现象;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上课过程中教师在讲而学生在玩,教师和学生各自为政等,“你能在大学课堂上安静听多久,完全取决于你手机有多少电量”这一网络流传的笑话,也许是现阶段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一个明显的缩影。   2.2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特点
  2.2.1大学生学习动力的变化呈现出阶段性的特点
  在低年级阶段,受中学学习习惯和新入校环境新鲜感和陌生感的影响,以及在新集体环境中自我表现、自我肯定愿望的驱动,大学生学习动力相对比较充足。但随着大学生活时间的延长,对大学环境、学习方式、教学模式、管理方式的熟悉,学习动力会在第二和第三个学期出现明显的下降,这其中网络的影响、情感因素的制约是不能忽视的两个方面。但是随着大学生活的深入,随着对专业认识的加深,以及就业压力的逼近,在第五和第六学期,大学生学习动力又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
  2.2.2大学生学习动力的发展呈现出多层面分化的特点
  大学二年级是大学生学习行为的一个拐点,一个完整学年的大学生活,对学校环境、考核方式等基本情况的了解和熟悉,使大学生活进入一个稳定期,部分学生已经完成了角色的转变,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初步明确了自身的发展方向,部分学生受中学生活的影响,依然处在大学的探索和适应阶段,更有部分同學因各种原因处于无学习目标、无学习欲望、无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厌倦逃避状态。
  3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3.1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造成学习目的不明确
  由于基础教育中应试教育的过度化,现阶段的部分学生缺乏应有的生涯规划意识和职业启蒙教育,对客观的职业世界认识不足,不能较为明确的确定自身未来的发展方向,导致学习目标模糊,学习态度不端正,不能充分的认识学习在人生发展和职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3.2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不合理,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在调查和实践的观察中,学习兴趣是影响学习动力的一个重要因素,现阶段的大学教学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互动性和吸引力,在教学内容上更新速度慢,在教学方式上灵活性不够,在考评机制上评价方式不科学,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的缺失。
  3.3价值取向茫然,思想因素混杂
  “学习无用论”、“学习工具论”、“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如此等等,体现出学生在对待学习的认识和价值取向方面,存在着很多负面消极的认识。把学习看作是为了应付考试混个成绩,把上大学看作是获得文凭、求职就业的跳板。
  3.4网络及移动终端成为影响学生学习动力的新的因素
  随着网络科技和电子设备的随身化和轻薄化,网络平台、移动终端设备已经在不断地改变着学生的学习状态,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一种新的接触信息的途径,使学生学习方式方法、学习内容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上课低头族的出现,课堂睡觉现象的屡禁不止,教师和学生对学习行为的控制越来越显得无能为力,似乎正在进行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4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定义[4]
  职业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即行动计划),既包括个人对自己进行的个体生涯规划,也包括组织对员工进行的职业规划管理体系。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属于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范畴,学习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核心任务和责任,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点就是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规划。
  5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学习动力之间的归因分析
  5.1通过职业生涯规划,使大学生准确定位,树立科学合理的发展目标,为学习动力系统的完善提供原始驱动力
  职业生涯规划就是要帮助学生确立切合学生自身实际和社会需求实际的职业目标,认清大学学习与实现个人职业目标之间的因果关系,增强持久的学习动机,是激发大学生学习动力的基础。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接受职业启蒙、职业认知、职业探索教育,对自身想做什么、能够做什么、适合做什么、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要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有比较清楚的认识。从而明确实现自身的职业理想需要如何安排大学的学习生活,以此来帮助学生树立较强的学习自主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5.2通过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和成才观,为学习动力系统的完善创造前提条件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学生自身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有着密切的关系,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和引导学生,如何客观理智地对待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所带来的知识性失业,如何客观全面地自我探索,明确自身职业素养与社会要求的差距,评估个人理想和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冲突,不断地增强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从而为大学生学习动力的完善创造前提条件。
  6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视角下增强大学生学习动力的实践探索
  6.1突出职业生涯规划的导向、服务和教育作用,引导学生明确学习需要,解决大学生学习目标模糊、学习动机不明的问题
  职业生涯规划是通过设置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来引导学生实践和修正自我的人生发展,长期目标、中期目标、短期目标这些分阶段目标的设置和确立,构成了连续的人生发展目标链,对人才发展起着导向性的作用。其生涯过程中自我评估、环境分析则帮助学生解决对自我认识不清、对环境认识不明的问题,使学生准确的做出角色定位、能力定位,明确自身为什么而学、学什么、怎样学这一系列问题,从而明确自身学习需要和学习动机。
  6.2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加强就业观和择业观教育,端正大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思想
  就业观和择业观是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教育教学的角度,这也是完善学生学习动力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法,在大学生的学习动力上,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会使学生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推动学习行为朝着预定的职业目标前进,从而把个人能力的施展、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发展要求、职业发展需要结合起来,而缺乏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会使学生进入高校后,迷失发展方向和目标。因此,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加强学生科学就业观和择业观的引导和教育,增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其能够保持持久的学习意愿和学习热情,在正确就业观和择业观的引导下,大学生能够站在自身人生持续发展的角度,认识自身学习的意义,为其学习行为找到持续的强劲动力。   6.3通过職业生涯规划,把就业压力转换为学习动力
  就业是学生无法回避的发展选择,通过生涯规划,让学生客观地对待就业压力和就业竞争。用就业压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通过就业压力把学生和社会要求联系起来,将知识学习和岗位实践联系起来,让学生了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对专业技能的要求,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从而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引导学生加大对学习时间和精力的投入。
  6.4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构建学风建设的新机制,优化学习环境
  学生学习行为的方向和强度,决定了学习内部动力系统和外部动力系统的综合作用,但学习的外部环境和氛围对于学习行为的开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风是学习的一种氛围,一种环境,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品质的综合表现,职业生涯规划开展过程中,职业目标的确立、职业价值观的培养、就业竞争力的提升都为大学学风建设奠定基础提供了保障。[5]学风建设可以增强学风内聚力,内聚力的形成可以通过群体的氛围来调节群体内大学生的学习行为,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得学生群体有很强的“力场”效应,推动着学生形成相同的学习目标,遵守相同的行为准则,并对违反这一准则的行为有着较强的抵抗力。一旦此种学习群体的风气形成,无疑会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6]
  总之,学习动力是学习行为产生的原动力,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客观探索自我,准确地把握社会环境,明确学习需要,激发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增强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对自身发展目标进行系统的梳理和管理,使大学生学习能够自觉、自主并持之以恒,并在校园中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和学习氛围,促进大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和学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国富,周昕,王海燕.大学生学习动力变化的心理因素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3).
  [2]周贤君.论大学生学习动力系统的优化[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2).
  [3]高惠娟.大学生学习内在动力建立的策略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教育论坛),2010,8(8).
  [4]祁金利,李家华.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教程[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9.
  [5]马晓英.以生涯规划为着力点构建学风建设的新机制[J].教育与职业,2011(21).
  [6]戴荣.增强大学生学习动力的多维度思考及方法[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2).
  [7]陈晶.大学生学习动力分析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J].高校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6,3(2).
  [8]高等教育大众化视域下大学生学习动力系统分析与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4(33).
  [作者简介]龚向哲(1983—),男,河南开封人,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目前我国高校篮球的发展现状,认为高校对篮球理念和市场化理念的不清晰、篮球场地和设施的不完善、市场运作不够合理和联赛的整体水平不高是对其市场化的主要制约因素,根据这些限制因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对我国高校篮球市场化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高校篮球;市场化;制约因素;对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篮球运动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与追捧,篮球运动也从刚开始的13
期刊
[摘要]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实训基地和企业实习基地的建设,保障学习者有质量的实习实训需求。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在经历若干年的发展后也遇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分析校企合作的困境入手,结合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特点,阐述了这一新兴事物将会给校企合作带来的积极影响,以期职业学校和企业双方,都
期刊
[摘要]大一是中学到大学转型的一个关键时期,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际交往的范围也有很大的变化。学生对新鲜的人、事、物都充满好奇。学生的心理也会发生变化,进行心理转型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独立学院;大一新生;心理转型  1前言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特殊产物,从入学特点上看,入学成绩较低、学习能力较差、缴纳学費较高;独立学院学生社会活动能力较强,重视社会
期刊
[摘要]非正式学习在现代网络的高速发展及专家学者们对E-learning的深入研究下,对企业培训已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该文以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概念、异同为背景,并结合现代企业员工学习的实际,探讨企业在E-learning环境下员工培训的实际运用,以期为企业培训的方式转变及效果提升提供参考与帮助。  [关键词]非正式学习;E-Learning;企业培训  随着非正式学习理论的提出以及对其研究的
期刊
[摘要]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学者对社区养老的关注越来越高,在此中,也有一个值得学界关注的课题,就是大学生参与社区养老志愿服务的研究。目前,国内学者对大学生参与社区养老志愿服务的研究包括该问题提出的背景、发展现状、出现的问题、解决对策以及未来期望。与该问题相关的研究主要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建设、行为意向的研究。二是社区养老服务的需求种类、提供主体、提供平台研究。而国
期刊
[摘要]在全球经济下滑的背景下,本文以从事国际化经营的中国家纺类中小企业为对象,运用统计方法,探讨了家纺类中小企业绩效考评主体的个体特征对绩效考评有效性以及绩效考评有效性对于企业国际化绩效的影响关系。  [关键词]考评者个体特征;绩效考评有效性;中小企业;国际化绩效  1引言  经济全球化与中小企业国际化已然成为全球经济发展进程中不可逆转的两大趋势。大批中国中小企业在积极“引进来”吸引外资的同时也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近几年我国数学建模的发展和应用型高校学生学习的特点,结合我院实际情况,通过数学教学过程、数模协会、举办校内竞赛等多种途径和方法宣传数学建模,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数学建模活动中来;利用数学建模活动,通过改革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探索应用型高校的数学教学改革,提高应用型高校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数学建模;教学改革  1引言  数学建模是运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通过
期刊
[摘 要]随着中小企业的发展,融资难已经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文章从“新三板”入手,以九鼎投资为案例进行分析,从融资、实现股票流动性、提升品牌价值等方面,为中小企业通过“新三板”发展带来启示。  [关键词]“新三板”;九鼎投资;中小企业融资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4.177  1 引 言  近年来中小企业的迅速发展助推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小
期刊
[摘要]经历高速发展阶段之后的烟草行业,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所面临的挑战日益显现。通过对特定区域卷烟需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能为烟草行业经济运行分析和良性发展提供有益参考。课题组借鉴卷烟消费需求理论,对邵阳地区一类卷烟消费需求特征展开实地调查,对消费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影响一类卷烟消费需求因素众多,其中:生理成瘾性、烟草价格、消费水平、经济收入、社会文化、相关群体、健康状况和意识
期刊
[摘要]以数学理论为基本出发点,结合市场对工科学生的需求方向,从实践教学、数学模型构建能力的培养、数学素养的培养和建设教学实践平台四个方面,探索了如何更好地培养工科学生的数学工程能力。旨在与同行间相互学习与研究,以不断提高工科学生的数学工程能力。  [关键词]数学工程能力;数学思维;数学素养  1引言  钱学森教授指出,所谓数学技术,即怎样给出一个方法,能使科学的理论通过电子计算机解答具体的科学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