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缕缕为何来

来源 :科学大众(中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PSCM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打从认字开始,我们便开始了与书为伴的生活,虽然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传统的纸质书不断受到电子阅读器的冲击,但仍有许多人执着地钟爱着纸质书。纸质书除了能给人手捧书卷的实在感,那时不时地,从书页间飘散出的缕缕书香,也时常令爱书人陶醉,有人喜欢新书的油墨香,也有人享受旧书特有的“时间的味道”。
  那么,究竟是什么造就了“书香“呢,为什么新书与旧书的味道会有差别。“书香”除了能被闻,增强阅读感受之外,还有别的用处吗?
  塔克兵:
  书,无论新旧,都会释放出几百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与所有香味一样,书香之源可以被追溯到若干化学成分。“新书气味”主要有3个来源:纸品本身以及制造中使用的化学物质、用于印刷的油墨,以及用于书本装订的胶剂。
  郁欢:
  纸品制造的过程经常需要用到化学品,例如用“苛性钠”(氢氧化钠)来提高造纸木浆的pH值并使木浆纤维膨胀,“上浆剂”(烷基烯酮二聚体)常用来提高纸的耐水性。这些化学品可以通过它们的反应或者其他过程,释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到空气中,成为我们可以察觉到的气味。油墨和装订用的胶剂中的化学品也是一样。有许多不同的胶剂用于书本装订,这些胶剂很多是基于有机“共聚物”,即大量的小分子化学链聚集。
  Second:
  不同的纸张,胶剂和油墨的使用会影响到“新书气味”,所以不是所有的新书闻起来都一样,大概这也是为什么没有研究试图去准确定义“书香”。
  嫣然无方:
  通常来说,是纸张中的化合物分解导致了“旧书气味”的产生。纸张包含纤维素、少量的木质素还有其他化学成分。虽然现代的高质量纸品会通过化学过程来清除木质素,但是纸中的纤维素分解过程仍然会发生(尽管速率更慢),这是由于周围环境中存在的酸性物质。这些反应,统称为“酸水解”,会产生各种各样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其中很多可能有助于产生旧书的气味。
  南瓜发明家:
  现已明确的,纸质书在由新变旧的过程(化学降解过程)中产生的有机化合物和它们各自的气味有:苯甲醛有杏仁般的气味、香兰素有香草般的气味、乙苯和甲苯有馨甜的气味、2-乙基己醇有轻微的花香气味。
  Beauty小欣:
  据说,外国有家公司曾经生产了一系列的气雾剂来复制“书香”的味道,销量很好,卖到断货,看来人们对“书香门第”的追求,古往今来仍未改变。也许有一天,人们希望自己闻起来像本书,“书香味”香水就会应运而生。
  夏风:
  还有一些释放的化合物可以用来确定旧书降解的程度,糠醛便是这些化合物之一,可以用来确定书的年代和成分。19世纪中期以后出版的书会释放出更多的糠醛,并且和更早期的由棉或亚麻纸制造的书相比而言,其释放量会随着出版年而相对增长。
其他文献
一、地理核心素养概述rn地理核心素养分为以下四大部分,分别为人地观念、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这对于学生展开初中地理学习和未来高中地理学习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
期刊
在小学教育中,德育在其中占据的地位是非常特殊的,特别是在当前立德树人的背景下,要求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中都应该加强德育的渗透,真正地做到百年教育,德育为先.所以
期刊
一、化归函数法结合二次函数实根分布等相关知识,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
古诗词鉴赏考查内容为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其中,表达技巧是考查几率最高的.2011年全国18套高考题中有全国、全国新课标、北京、上海、天津、江苏、山东、江西、四川、福建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构建的命运共同体,要实现教学主体的共同发展,就要实现主体间在交往、体验中寻求自我生命的意义.教学方式的交往与体验正是促进生命发展的实践
期刊
在小学学习阶段,整本书阅读有利于小学生从全面的角度了解阅读内容,养成阅读习惯,培养阅读兴趣.教师在班级开展整本书阅读应当在读前、读中和读后的三个关键环节进行综合统筹
期刊
线性规划最值问题是交汇型极强的素材,该类型题在2011年高考中出现频率相当高,占据着令人瞩目的地位,成为有效甄别考生思维品质的“试金石”.下面,以2011年山东卷理文7题为例
导读学完下面文章,我们拭目以待您的答案:是否对语句衔接题、线性规划最值问题、情态动词+have done胸有成竹呢? After reading the following article, we will wait and s
虚拟语气可谓是英语语法学习中最难的项目,其语法规则错综复杂,学生颇感头痛;其中的含蓄条件虚拟语气更加令人望而生畏.近年来,高考对这类虚拟语气的考查开始升温,例如:
教育是国之大计,我国在追求教育现代化的路途上从未放慢过脚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实操能力是评价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标尺.从古至今,科学史给人类呈现的是一幅由无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