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胜汉族建筑简介

来源 :玉龙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衣、食、住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起码的需求,就是在原始社会阶段也是不能缺少的。住是建筑的起源,从穴居野外、构木为巢发展而成的高楼大厦和各式各样的建筑物,是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综合体,是人类文明的标志。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丰功伟业都随流水,如大江之水东去,一去不复返了。但埃及的金字塔,希腊、罗马的神庙、城堡、剧场,亚洲的佛寺和欧洲的教堂,秦皇汉武的高坟巨冢却仍然巍巍屹立。万里长城永不倒,成了中华民族的象征。可以说,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都有他们每一个历史时期的历史精华、文明结晶,然而最能具体形象地表明每个历史时期文明的标志的,要算是建筑物了。
  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大斗兽场,中国的万里长城,北京故宫、天坛,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土耳其的索菲亚大教堂,印度的泰姬陵,日本的法隆寺以及近代美国的帝国大厦,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为举办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新建的“鸟巢”、“水立方”、“国家大剧院”等等,它们都像镶嵌在地球上的颗颗明珠,闪烁着人类文明的光辉。的确,最能具体而又形象地表现出人类文明的,莫过于建筑物了。建筑不仅反映了各个时期建筑本身的技术与艺术水平,而且反映出各方面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的成就,还反映出社会的政治、经济情况。可以说,没有各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的成果,没有雄厚的社会经济基础,豪华壮丽的建筑是建立不起来的。
  


  在建筑工程技术上,我国古代匠师们创造了“斗拱”这种木构建所特有的构造,形成了“梁柱式”与“穿斗式”两大木结构体系。中国是一个土地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也是一个由多民族所组成,具有悠久历史而又富于创造发明的文明国家。各个民族,由于长期经济和文化的交流、融合而共同发展壮大,因而在建筑方面,从分布范围和数量上来讲向来以汉族建筑为主流。但同时,各民族和各地区的建筑又有若干独自的特点,呈现着丰富多彩的情况。中国建筑由于古代各族劳动人民在广阔的国土上,在极其悬殊的自然条件下,使用木构件与砖、石、土等材料相结合的结构方法,建造了大量的房屋,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逐步形成为一个独特的建筑体系,这个建筑体系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从个体建筑的设计、组群的布局到整个城市规划,都创造了无数优秀作品。
  据史料记载,汉唐时期,中原文化就已传播到永胜,衣、食、住,定是当时人们必不可少的,可以说,永胜汉族的建筑早在汉唐时期就有了,因时代较远,当时的土木建筑不能保存至今。永胜汉族的建筑内容十分广泛,现就永胜汉族民居建筑按现存在的时代顺序对典型建筑作简略介绍。
  迄今为止,知道遗存在永胜的民房有清代早期、民国时代的土木建筑,新中国成立后的土木建筑,直至现今的砖混、钢混建筑。
  
  


  据史料记载:永胜大多数汉族是“明洪武调卫而来”,故大多汉族的民房建筑都载有中原文化的浓厚气息。明清时除县城外还有坝区建有很多集市街道,如:金官街、中州街、黑伍街、清驿街、期纳街、金江街等,这些老街多数现在还继续使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口增多,现永胜的集市街道较以前有了惊人的发展变化。
  永胜汉族民居建筑在解放前多为土木建筑典型建筑有:“四合五天井”、“三坊一照壁”、“一颗印”、“走马转角楼”、“一主两夹间”等。这些民房建筑当以“四合五天井”为规格较高者,其它依次次之。
  
  “四合五天井”是对建筑平面布局的总结。即四面相对各建一所三间两层16柱落地的土木结构楼房为“四合”,四角各建二间夹间,每一间形成一个天井、为“四井”,加中间院子“一井”计为“五井”,故称“四合五天井”,也称“四合院”。大门依据当地“风水”择一方房的中间留通道,在通道外建大门。“四合五天井”的建筑形成了一般有五种:
  1.四方的二层楼形制相当并都“扯厦”,“扯厦”即在二层中间向前建一间“一坡水”房,如同丽江的“蛮楼吊厦”,但“扯厦”比“吊厦”进深要大得多,有一丈四尺至九尺不等,可单作一间住房或书房使用。
  2.主房高度:进深等尺寸大于三方楼房的尺寸。
  3.主房及左右两边楼房都扯厦,留通道的楼房不扯厦。
  4.仅主房扯厦,其余三房不扯厦。
  5.主房及左右两楼房为二层扯厦,通道一所为一层。
  
  “三坊一照壁”
  


  “三坊一照壁”的这种建筑布局即是在“四合五天井”的布局中省去一所楼房,在此位置修建一堵照壁,照壁修建工艺考究,其宽度、高度根据主房尺寸而定,高度一般应高于主房的厦房檐口,功用是挡住主房前的风不能从主房堂门吹进,风经照壁弧形瓦面上吹过至主房厦房屋面由厦台窗口深入主楼二楼,风在二楼回旋后从楼梯口下至堂屋由堂门口返出,达到空气流通,卷走房内灰尘的作用。故照壁的高度在以前的民居建筑中是十分讲究的。照壁的形制,装饰也很讲究,基座留台,砌有各种精美的瑞兽,花草图案的青砖,壁面用各种纹饰的条砖镶框,框内书“福”、“寿”等吉祥语或绘精美山水不等,内容具有一定规范,也因主人喜好、修养而定。照壁顶端用烧制后的多种纹饰青砖和瓦条翻挑出檐,上盖青色筒板瓦,造型为上弧,十分舒展。
  
  “一颗印”
  所谓“一颗印”就是建筑物的面阔与进深尺寸相等,其平面呈“正房形”而称之。
  “走马转角楼”
  其建筑平面为方形,四方各建二层楼房,外墙四方等高,转角90°相连,院内亦为方形,一楼、二楼留走廊四面走通,故名“走马转角楼”这种建筑多为民国时所建。
  
  “一主两夹间”
  即主房内二层楼房扯厦,主房左右山墙两边各建二层或一层一间房,不扯厦。其余三方为围墙。大门在主房前左角或右角斜开。
其他文献
摘 要:基于2008~2018年发行公司债的A股上市公司样本,本文研究公司战略是否影响信用评级决策。研究结果表明,公司战略越激进,其主体信用评级越低;公司战略激进度通过经营风险和代理风险中介影响信用评级;公司戰略信息是私有信息,主要通过实地调研、现场访谈等私有渠道被信用评级机构获取。本文从软信息视角拓展了信用评级影响因素的研究,也验证了信用评级机构的信息中介功能。  关键词:公司战略;信用评级;软
期刊
摘 要:本文以2003~2018年中国沪深两市主板和中小板家族上市企业数据为对象,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出发,探究实际控制人的亲缘利他水平对家族企业治理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家族企业治理效率与亲缘利他水平之间显著负相关;随着家族企业自成长期发展至成熟期再至衰退期,亲缘利他水平的提高对治理效率的负向影响加剧。进一步研究发现,面临较弱行业竞争的家族企业,治理效率与亲缘利他水平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更为显著。
期刊
摘 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对高校的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协调双元创新行为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现有研究关于高校双元创新之间的关系没有形成统一认识,未能揭示二者关系的变化对高校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本文以我国部属高校为研究对象,探讨并实证检验了科学研究和知识转移这对双元创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第一,科学研究与知识转移效率呈倒U型关系;第二,高校双元创新之间存在动态关系,往期的知识转移效率对
期刊
摘 要:本文以2012~2019年中国工业企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上市公司高管变更、团队稳定性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高管变更对企业社会责任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团队稳定性对企业社会责任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正向调节了高管变更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相较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的团队稳定性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正向影响较强;相较于管理层持股比例较低的企业,管理层持股比例较高企业的团队稳定性对企业社
期刊
摘要:本文基于169位知识员工及其28位主管领导的配对数据,依据自我决定理论与社会交换理论,探讨了组织内、外社会网络的联结强度对创新行为的影响,并检验了关系需求满足的中介效应与风险规避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组织内、外联结强度对创新行为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关系需求满足仅在组织内部联结强度与创新行为之间起完全中介效应,组织外部联结强度并不通过关系需求满足对创新行为产生影响;风险规避在关系需求满足与
期刊
永胜他留人,其先民是施蛮之一的游牧部落。元朝末年,世守高斌祥建小吉都兵寨时,以千户的形式组建的一支常备武装,称“他鲁苏”(与先已定居相对应)。他鲁苏是一支训练有素、骁勇善战的土练。元末明初曾随征红巾军,参与构筑北胜州土城和澜沧卫城的浩大工程,从那时起就开始接受和使用汉文化。明万历年间,世守高承祖将其移驻茶马古道之关津要塞营盘“屯民实边”,继而扩建城堡,这就是他留人及其开基先祖360户伍的来历。  
期刊
摩梭人的民居建筑依山傍水,大都建在半山坡与高原平坝的结合部。泸沽湖滨则建在湖畔的山脚下。摩梭房屋星罗棋布,家屋与家屋之间、宅子与宅子之间、村庄与村庄之间一道道低矮的围墙相隔,鸡犬之声相闻,互相往来十分方便,形成了高原盆地独特迷人的风景线。  摩梭民居每户占地面积在1亩以上,建筑面积在600平方米左右。一般为一至二层井干式结构,俗称“木楞房”。  摩梭民居的院落分为内院、外院。内院由母屋(“依咪”)
期刊
摘 要:通过引入变量换手率来改进HS模型,在Jegadeesh和Titman经典的动量策略构建方法上,采取分组的方法进行检验,研究换手率的高低与股价的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的关系。本文选取2007~2018年12年间中国A股市场的数据,实证研究发现A股市场不存在明显的动量效应,但存在明显的反转效应。还发现,反转效应与形成期和持有期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往往形成期越长,持有期越长反转效应程度越大;同时高换手
期刊
丽江,一个让许许多多外界人士感到好奇、神秘与暧昧的名字,一个令无数小资神往的城市,一个让人去了又来的城市,一个让人愿意终生停留的城市。究竟是什么吸引着他们一次又一次地来到这个仅2万多平方公里的小城呢?是艳遇、发呆、烤太阳、音乐、美女与美酒?还是古老的东巴文化给这个小城蒙上了一层薄透的面纱,让人忍不住想去揭开这面轻纱,看清她的真面目?抑或是这个城市里的古老文化对外来信息的无限包容,无论哪一种性格、哪
期刊
丽江是云南通往川藏的要道,是中国纳西族最集中的聚居地。丽江壁画是云南宗教壁画中规模最大、艺术价值最高,至今保存较好的壁画群。  丽江壁画与寺院建筑,是从明永乐至万历(公元1403—1619年)200多年间兴建、绘制的。明王朝建立后,丽江归附明朝,得赐姓木,授予中顺大夫,世袭丽江土知府,由此,木氏在明朝中期进入了极盛时期。他们首先是扶持纳西族自己的东巴教,同时对佛教、道教、藏传佛教以及巫教等都兼收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