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衣、食、住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起码的需求,就是在原始社会阶段也是不能缺少的。住是建筑的起源,从穴居野外、构木为巢发展而成的高楼大厦和各式各样的建筑物,是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综合体,是人类文明的标志。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丰功伟业都随流水,如大江之水东去,一去不复返了。但埃及的金字塔,希腊、罗马的神庙、城堡、剧场,亚洲的佛寺和欧洲的教堂,秦皇汉武的高坟巨冢却仍然巍巍屹立。万里长城永不倒,成了中华民族的象征。可以说,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都有他们每一个历史时期的历史精华、文明结晶,然而最能具体形象地表明每个历史时期文明的标志的,要算是建筑物了。
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大斗兽场,中国的万里长城,北京故宫、天坛,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土耳其的索菲亚大教堂,印度的泰姬陵,日本的法隆寺以及近代美国的帝国大厦,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为举办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新建的“鸟巢”、“水立方”、“国家大剧院”等等,它们都像镶嵌在地球上的颗颗明珠,闪烁着人类文明的光辉。的确,最能具体而又形象地表现出人类文明的,莫过于建筑物了。建筑不仅反映了各个时期建筑本身的技术与艺术水平,而且反映出各方面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的成就,还反映出社会的政治、经济情况。可以说,没有各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的成果,没有雄厚的社会经济基础,豪华壮丽的建筑是建立不起来的。
在建筑工程技术上,我国古代匠师们创造了“斗拱”这种木构建所特有的构造,形成了“梁柱式”与“穿斗式”两大木结构体系。中国是一个土地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也是一个由多民族所组成,具有悠久历史而又富于创造发明的文明国家。各个民族,由于长期经济和文化的交流、融合而共同发展壮大,因而在建筑方面,从分布范围和数量上来讲向来以汉族建筑为主流。但同时,各民族和各地区的建筑又有若干独自的特点,呈现着丰富多彩的情况。中国建筑由于古代各族劳动人民在广阔的国土上,在极其悬殊的自然条件下,使用木构件与砖、石、土等材料相结合的结构方法,建造了大量的房屋,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逐步形成为一个独特的建筑体系,这个建筑体系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从个体建筑的设计、组群的布局到整个城市规划,都创造了无数优秀作品。
据史料记载,汉唐时期,中原文化就已传播到永胜,衣、食、住,定是当时人们必不可少的,可以说,永胜汉族的建筑早在汉唐时期就有了,因时代较远,当时的土木建筑不能保存至今。永胜汉族的建筑内容十分广泛,现就永胜汉族民居建筑按现存在的时代顺序对典型建筑作简略介绍。
迄今为止,知道遗存在永胜的民房有清代早期、民国时代的土木建筑,新中国成立后的土木建筑,直至现今的砖混、钢混建筑。
据史料记载:永胜大多数汉族是“明洪武调卫而来”,故大多汉族的民房建筑都载有中原文化的浓厚气息。明清时除县城外还有坝区建有很多集市街道,如:金官街、中州街、黑伍街、清驿街、期纳街、金江街等,这些老街多数现在还继续使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口增多,现永胜的集市街道较以前有了惊人的发展变化。
永胜汉族民居建筑在解放前多为土木建筑典型建筑有:“四合五天井”、“三坊一照壁”、“一颗印”、“走马转角楼”、“一主两夹间”等。这些民房建筑当以“四合五天井”为规格较高者,其它依次次之。
“四合五天井”是对建筑平面布局的总结。即四面相对各建一所三间两层16柱落地的土木结构楼房为“四合”,四角各建二间夹间,每一间形成一个天井、为“四井”,加中间院子“一井”计为“五井”,故称“四合五天井”,也称“四合院”。大门依据当地“风水”择一方房的中间留通道,在通道外建大门。“四合五天井”的建筑形成了一般有五种:
1.四方的二层楼形制相当并都“扯厦”,“扯厦”即在二层中间向前建一间“一坡水”房,如同丽江的“蛮楼吊厦”,但“扯厦”比“吊厦”进深要大得多,有一丈四尺至九尺不等,可单作一间住房或书房使用。
2.主房高度:进深等尺寸大于三方楼房的尺寸。
3.主房及左右两边楼房都扯厦,留通道的楼房不扯厦。
4.仅主房扯厦,其余三房不扯厦。
5.主房及左右两楼房为二层扯厦,通道一所为一层。
“三坊一照壁”
“三坊一照壁”的这种建筑布局即是在“四合五天井”的布局中省去一所楼房,在此位置修建一堵照壁,照壁修建工艺考究,其宽度、高度根据主房尺寸而定,高度一般应高于主房的厦房檐口,功用是挡住主房前的风不能从主房堂门吹进,风经照壁弧形瓦面上吹过至主房厦房屋面由厦台窗口深入主楼二楼,风在二楼回旋后从楼梯口下至堂屋由堂门口返出,达到空气流通,卷走房内灰尘的作用。故照壁的高度在以前的民居建筑中是十分讲究的。照壁的形制,装饰也很讲究,基座留台,砌有各种精美的瑞兽,花草图案的青砖,壁面用各种纹饰的条砖镶框,框内书“福”、“寿”等吉祥语或绘精美山水不等,内容具有一定规范,也因主人喜好、修养而定。照壁顶端用烧制后的多种纹饰青砖和瓦条翻挑出檐,上盖青色筒板瓦,造型为上弧,十分舒展。
“一颗印”
所谓“一颗印”就是建筑物的面阔与进深尺寸相等,其平面呈“正房形”而称之。
“走马转角楼”
其建筑平面为方形,四方各建二层楼房,外墙四方等高,转角90°相连,院内亦为方形,一楼、二楼留走廊四面走通,故名“走马转角楼”这种建筑多为民国时所建。
“一主两夹间”
即主房内二层楼房扯厦,主房左右山墙两边各建二层或一层一间房,不扯厦。其余三方为围墙。大门在主房前左角或右角斜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