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赤水河为长江上游支流,流经云贵川三省交界的昭通、毕节、遵义、泸州四市,全长400多公里。两岸多为紫色砂页岩及其风化物发育的紫色土,洪水期河水呈土红色,故名赤水。
发源于云南的赤水河向东奔涌至贵州茅台,然后一路北上至四川合江汇入长江。沿赤水河从茅台上行100多公里,到达贵州习水县土城镇。赤水河环绕的土城是一座千年古镇,境内有商周遗址、汉代遗址、船帮、盐号、明代四大军事屯堡、古戏楼等重要遗址遗迹40余处。全镇保留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6处,其中国家级12处。
土城更是一个红色圣地,85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在土城西渡赤水,拉开了四渡赤水的序幕,创造了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
惟有回顾历史,我们面对现实才会更加踏实,“黔水秘境·贵州江河行”,就从这里开始——
古镇掠影
到达土城已是下午,秋阳下的赤水河平缓流淌。
“镇依山而建,水绕镇而流”,土城东、西、南三面临水,北面靠山。还未进镇,“千年土城 四渡赤水”八个大字耸立山岗,很是抢眼。黛瓦白墙的山城沿河排开,铺陈出古镇建筑的独特风貌。两岸间,铁索吊桥飞架之地,正是当年四渡赤水第一渡的地方。
不是旅游时节,古镇宁静安闲,方块条石铺就的街道高低曲折、幽长整洁。房屋多为木质构造,屋顶用小青瓦铺盖,也有盐号、船帮等一些经典的“中西合璧式”近代建筑,加上新建的商店、客栈,一起印证着岁月沧桑和时代变迁。据介绍,土城古镇的建制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距今2000多年前的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 111 年)。不光历史悠久,土城的地理位置也特殊,呈船型分布的古镇“滨播枕永,襟合带泸”(播为播州,永为叙永;合指合江,泸即泸州),加上水陆交通方便,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明代就建有九龙屯、七宝屯、金子屯、天赐屯四大军事屯堡及养马司等军事设施。
我们到古镇时,行人不多,住家多开着门,门口放些老鹰茶、苕丝糖,有的檐下还悬有红布黄字的招牌,“前店后宅”的格局仿佛带人穿越着时光。主人家偶尔也招呼一两声,古朴亲切中传递出独特的商埠文化。在古镇的核心区,这种特色更为显眼,古镇博物馆、盐运文化陈列馆、盐茶小道、盐巴巷、号房等旧址也多集中在巷前屋后的几公里范围内。
盐帮、船帮、木帮、布帮、茶帮、米帮、油帮、戏帮……古镇“十八帮”,帮帮故事多。单说盐帮,贵州过去缺盐,土城是川盐入黔的主要码头和集散地,盐帮应运而生。“川盐入黔,斗米斤盐”,清朝赤水河疏浚后,土城盐运达到鼎盛。始建于清朝晚期、位于长征街的赤水河盐文化陈列馆,是至今赤水河畔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盐号。石、砖、木结构的陈列馆占地400多平方米,正门为八字朝门,屋内有四合天井,两侧有四大盐仓,可以直观地看到古镇“十八帮”的前世今生。
面朝赤水河的贵州航运博物馆,外观是典型的黔北民居,与古镇环境浑然一体,馆内陈列更为丰富,展陈方式现代多样。走进航运博物馆,不但可以更加完整地回溯土城“因航运而兴”的历史,还能够全面了解贵州乌江、赤水河等6大河系的航运历史和航运文化。这座建成不久的航运博物馆,目前还是国内首个内河航运专题性博物馆。比起盐文化陈列馆,航运博物馆要大得多,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陈列面积就有1600平方米。航道、船、港口码头、库区、航务管理、发展展望6个专题,全面展现了贵州航运发展的历史。贵州航运历史部分,更是重点讲述了贵州乌江、赤水河、都柳江等6个河系航运发展的特点,介绍了贵州各条河流有代表性的人物、航运文化以及与航运紧密相关的事件。
来不及走完古镇,已是傍晚,真是意犹未尽。刚入夜,一钩新月斜悬古镇上空,街灯依次亮起,屋檐下串串灯笼蜿蜒成带,勾勒出古镇的依稀轮廓。街景、灯影辉映河面,乡音、客语回荡街巷……土城,够得细细品味。
红色体验
土城因航运而兴,因四渡赤水而驰名。红色文化,是土城又一独具的魅力。
土城是长征路上的红宝石,被誉为地球红飘带上的明珠,是“全国十大红色旅游景区”和“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之一。镇内以红色革命、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场馆就有17个,其中四渡赤水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国女红军纪念馆是“全国妇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军医院纪念馆是全国唯一以红军医疗卫生工作为主题的专题纪念馆。四渡赤水纪念馆展厅建筑面积620平方米,分战史陈列和辅助陈列两部分。战史陈列翔实地再现了红军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等同志的领导下,四次飞渡赤水河取得战略转移伟大胜利的光辉历史。全馆分为土城战役、四渡序曲,一渡赤水、扎西整编,二渡赤水、再占遵义,三渡赤水、调虎离山,四渡赤水、出奇制胜等五个篇章,凸显四渡赤水的“神”与“奇”。
10月22日,从习水县城出发,沿途还去了青杠坡战役遗址等地,第三军医大的数百名师生步行拉练50多公里来到土城。晚上10时,来不及洗掉满身汗水,他们又整整齐齐地坐在四渡赤水纪念馆前,观看《长征组歌》音乐会。
从早晨6时到晚上9时,连续走十多个小时,对刚刚进校的大学生并不轻松,但他们在一个多小时的演出中仍然腰板挺直、精神抖擞,不时对演员们的精彩演出报以热烈掌声。
“步行拉练,体验长征精神,到土城接受红色教育,是很好的教學活动。”带队的教官说。他和学员一样走完全程,身上也有浓浓的汗味。
“真不简单,给他们点赞。”坐在旁边观众席的一位姓王的退休教师说,土城当天气温至少25度。这位退休女教师和她的几个同伴已经沿红色旅游线路走过多地,“身临其境才能感同身受,”当天从黎平赶到土城,又赶上《长征组歌》音乐会,王老师对土城厚重的红色文化底蕴赞不绝口。
演出《长征组歌》经典歌曲也是土城传承红色文化的一个特色。“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从“告别”“遵义会议放光芒”“四渡赤水出奇兵”,到“过雪山草地”“大会师”,土城四渡赤水艺术团演绎的十首曲目,气韵饱满、一气呵成,具有专业水准。在四渡赤水纪念馆广场,身穿红军军装的演出气氛,更富有情景体验,让观众在歌声中领略到万里长征的艰苦卓绝和红色感召。 参加音乐会演出的乐队全是来自镇上各行各业的退休人员。60多人的合唱队,有四渡赤水纪念馆的讲解员、保洁工、保安,还有不少志愿者,指挥张正敏已年近七旬。
“我们2010年组建,2012年开始演出,平均每月演2场,”满头白发的张正敏说,四渡赤水艺术团是受中宣部表彰的优秀演出团队。
红色土城传承“红色基因”。古镇不少80多岁的老人、十多岁的小孩,把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长征故事当做分内事。在古镇,街前巷口很容易见到穿着红军军装的小学生,他们当中,有的就是义务讲解员。古镇离退休党支部还成立了报告团、关爱工作团、校外辅导站,组织培训“小小红色讲解员”为中外游客进行引导讲解,小小讲解员已经成为习水县红色基因代代传的亮点之一。
亲近赤水
奔腾不息的赤水河是国内唯一一条没有被污染的长江支流,是长江上游唯一没有修建干流大坝、可以自由流淌的一级支流,也是国家级珍稀特有鱼类自然保护区。
土城地处赤水河中游,地属国家级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自然保护区,40平方公里的小坝风景区,是北纬28.3°保存最完好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完整、物种资源丰富,与独特的丹霞地貌一起,形成了“红绿共舞”的奇观。
重阳刚过,赤水河虽微微泛黄,河水已见清澈。贵州航运博物馆前面的河道较为宽阔,偶尔可以看到一两艘铁驳运输船在河面驶过。从岸边到河面,没有见到垃圾和工业废物。走下河岸,丛丛茅草在秋日暖阳下摇曳,白色草穗映着蓝天。双手掬水,一捧清凉,手指清晰。
距河岸十多米處,竖着一个高约半米的水泥桩,白底红字,标有“保护区界XS078”字样。界桩及目测可以看到的河岸,只有零星种着蔬菜的小田块,没有其他设施和建筑,大片绿地衔接河水,空阔敞亮。
离保护区界桩不到50米,岸柳垂丝,下面有一个从古镇流出的排水口,水质清澈,缓缓淌入赤水河。这个排水口的情况,可以反映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整治的一个侧面。据介绍,经过多年整治,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2019年,赤水河流域地表水环境水质达标率为100%,赤水河干流断面水质均达到Ⅱ类水质,确保了一江清水流入长江。
我们到土城的前不久,贵州省人大环资委和部分咨询专家、人大代表参加的贵州赤水河环保行刚刚结束。据这次赤水河环保行新闻通气会介绍,经过生态治理,赤水河鱼类增加了18种,现在赤水河的鱼类增加到64种,赤水河治理保护成效明显。
我们离开土城几天后,2020年中国赤水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协作推进会在云南省昭通市召开。会上通过了保护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昭通共识》。赤水河流域的云南、贵州、四川三省将推动构建流域绿色经济体系,把新发展理念贯穿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全过程,大力实施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水土流失及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硫磺矿渣综合整治、河湖和湿地生态保护修复等工程,努力把赤水河打造成“长江上游最美生态河流”。
绿色山川,生态良好,景色宜人,有着“生态河”“美景河”“美酒河”“英雄河”美誉的赤水河,更多的故事等待我们发现、讲述。
发源于云南的赤水河向东奔涌至贵州茅台,然后一路北上至四川合江汇入长江。沿赤水河从茅台上行100多公里,到达贵州习水县土城镇。赤水河环绕的土城是一座千年古镇,境内有商周遗址、汉代遗址、船帮、盐号、明代四大军事屯堡、古戏楼等重要遗址遗迹40余处。全镇保留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6处,其中国家级12处。
土城更是一个红色圣地,85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在土城西渡赤水,拉开了四渡赤水的序幕,创造了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
惟有回顾历史,我们面对现实才会更加踏实,“黔水秘境·贵州江河行”,就从这里开始——
古镇掠影
到达土城已是下午,秋阳下的赤水河平缓流淌。
“镇依山而建,水绕镇而流”,土城东、西、南三面临水,北面靠山。还未进镇,“千年土城 四渡赤水”八个大字耸立山岗,很是抢眼。黛瓦白墙的山城沿河排开,铺陈出古镇建筑的独特风貌。两岸间,铁索吊桥飞架之地,正是当年四渡赤水第一渡的地方。
不是旅游时节,古镇宁静安闲,方块条石铺就的街道高低曲折、幽长整洁。房屋多为木质构造,屋顶用小青瓦铺盖,也有盐号、船帮等一些经典的“中西合璧式”近代建筑,加上新建的商店、客栈,一起印证着岁月沧桑和时代变迁。据介绍,土城古镇的建制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距今2000多年前的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 111 年)。不光历史悠久,土城的地理位置也特殊,呈船型分布的古镇“滨播枕永,襟合带泸”(播为播州,永为叙永;合指合江,泸即泸州),加上水陆交通方便,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明代就建有九龙屯、七宝屯、金子屯、天赐屯四大军事屯堡及养马司等军事设施。
我们到古镇时,行人不多,住家多开着门,门口放些老鹰茶、苕丝糖,有的檐下还悬有红布黄字的招牌,“前店后宅”的格局仿佛带人穿越着时光。主人家偶尔也招呼一两声,古朴亲切中传递出独特的商埠文化。在古镇的核心区,这种特色更为显眼,古镇博物馆、盐运文化陈列馆、盐茶小道、盐巴巷、号房等旧址也多集中在巷前屋后的几公里范围内。
盐帮、船帮、木帮、布帮、茶帮、米帮、油帮、戏帮……古镇“十八帮”,帮帮故事多。单说盐帮,贵州过去缺盐,土城是川盐入黔的主要码头和集散地,盐帮应运而生。“川盐入黔,斗米斤盐”,清朝赤水河疏浚后,土城盐运达到鼎盛。始建于清朝晚期、位于长征街的赤水河盐文化陈列馆,是至今赤水河畔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盐号。石、砖、木结构的陈列馆占地400多平方米,正门为八字朝门,屋内有四合天井,两侧有四大盐仓,可以直观地看到古镇“十八帮”的前世今生。
面朝赤水河的贵州航运博物馆,外观是典型的黔北民居,与古镇环境浑然一体,馆内陈列更为丰富,展陈方式现代多样。走进航运博物馆,不但可以更加完整地回溯土城“因航运而兴”的历史,还能够全面了解贵州乌江、赤水河等6大河系的航运历史和航运文化。这座建成不久的航运博物馆,目前还是国内首个内河航运专题性博物馆。比起盐文化陈列馆,航运博物馆要大得多,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陈列面积就有1600平方米。航道、船、港口码头、库区、航务管理、发展展望6个专题,全面展现了贵州航运发展的历史。贵州航运历史部分,更是重点讲述了贵州乌江、赤水河、都柳江等6个河系航运发展的特点,介绍了贵州各条河流有代表性的人物、航运文化以及与航运紧密相关的事件。
来不及走完古镇,已是傍晚,真是意犹未尽。刚入夜,一钩新月斜悬古镇上空,街灯依次亮起,屋檐下串串灯笼蜿蜒成带,勾勒出古镇的依稀轮廓。街景、灯影辉映河面,乡音、客语回荡街巷……土城,够得细细品味。
红色体验
土城因航运而兴,因四渡赤水而驰名。红色文化,是土城又一独具的魅力。
土城是长征路上的红宝石,被誉为地球红飘带上的明珠,是“全国十大红色旅游景区”和“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之一。镇内以红色革命、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场馆就有17个,其中四渡赤水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国女红军纪念馆是“全国妇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军医院纪念馆是全国唯一以红军医疗卫生工作为主题的专题纪念馆。四渡赤水纪念馆展厅建筑面积620平方米,分战史陈列和辅助陈列两部分。战史陈列翔实地再现了红军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等同志的领导下,四次飞渡赤水河取得战略转移伟大胜利的光辉历史。全馆分为土城战役、四渡序曲,一渡赤水、扎西整编,二渡赤水、再占遵义,三渡赤水、调虎离山,四渡赤水、出奇制胜等五个篇章,凸显四渡赤水的“神”与“奇”。
10月22日,从习水县城出发,沿途还去了青杠坡战役遗址等地,第三军医大的数百名师生步行拉练50多公里来到土城。晚上10时,来不及洗掉满身汗水,他们又整整齐齐地坐在四渡赤水纪念馆前,观看《长征组歌》音乐会。
从早晨6时到晚上9时,连续走十多个小时,对刚刚进校的大学生并不轻松,但他们在一个多小时的演出中仍然腰板挺直、精神抖擞,不时对演员们的精彩演出报以热烈掌声。
“步行拉练,体验长征精神,到土城接受红色教育,是很好的教學活动。”带队的教官说。他和学员一样走完全程,身上也有浓浓的汗味。
“真不简单,给他们点赞。”坐在旁边观众席的一位姓王的退休教师说,土城当天气温至少25度。这位退休女教师和她的几个同伴已经沿红色旅游线路走过多地,“身临其境才能感同身受,”当天从黎平赶到土城,又赶上《长征组歌》音乐会,王老师对土城厚重的红色文化底蕴赞不绝口。
演出《长征组歌》经典歌曲也是土城传承红色文化的一个特色。“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从“告别”“遵义会议放光芒”“四渡赤水出奇兵”,到“过雪山草地”“大会师”,土城四渡赤水艺术团演绎的十首曲目,气韵饱满、一气呵成,具有专业水准。在四渡赤水纪念馆广场,身穿红军军装的演出气氛,更富有情景体验,让观众在歌声中领略到万里长征的艰苦卓绝和红色感召。 参加音乐会演出的乐队全是来自镇上各行各业的退休人员。60多人的合唱队,有四渡赤水纪念馆的讲解员、保洁工、保安,还有不少志愿者,指挥张正敏已年近七旬。
“我们2010年组建,2012年开始演出,平均每月演2场,”满头白发的张正敏说,四渡赤水艺术团是受中宣部表彰的优秀演出团队。
红色土城传承“红色基因”。古镇不少80多岁的老人、十多岁的小孩,把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长征故事当做分内事。在古镇,街前巷口很容易见到穿着红军军装的小学生,他们当中,有的就是义务讲解员。古镇离退休党支部还成立了报告团、关爱工作团、校外辅导站,组织培训“小小红色讲解员”为中外游客进行引导讲解,小小讲解员已经成为习水县红色基因代代传的亮点之一。
亲近赤水
奔腾不息的赤水河是国内唯一一条没有被污染的长江支流,是长江上游唯一没有修建干流大坝、可以自由流淌的一级支流,也是国家级珍稀特有鱼类自然保护区。
土城地处赤水河中游,地属国家级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自然保护区,40平方公里的小坝风景区,是北纬28.3°保存最完好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完整、物种资源丰富,与独特的丹霞地貌一起,形成了“红绿共舞”的奇观。
重阳刚过,赤水河虽微微泛黄,河水已见清澈。贵州航运博物馆前面的河道较为宽阔,偶尔可以看到一两艘铁驳运输船在河面驶过。从岸边到河面,没有见到垃圾和工业废物。走下河岸,丛丛茅草在秋日暖阳下摇曳,白色草穗映着蓝天。双手掬水,一捧清凉,手指清晰。
距河岸十多米處,竖着一个高约半米的水泥桩,白底红字,标有“保护区界XS078”字样。界桩及目测可以看到的河岸,只有零星种着蔬菜的小田块,没有其他设施和建筑,大片绿地衔接河水,空阔敞亮。
离保护区界桩不到50米,岸柳垂丝,下面有一个从古镇流出的排水口,水质清澈,缓缓淌入赤水河。这个排水口的情况,可以反映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整治的一个侧面。据介绍,经过多年整治,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2019年,赤水河流域地表水环境水质达标率为100%,赤水河干流断面水质均达到Ⅱ类水质,确保了一江清水流入长江。
我们到土城的前不久,贵州省人大环资委和部分咨询专家、人大代表参加的贵州赤水河环保行刚刚结束。据这次赤水河环保行新闻通气会介绍,经过生态治理,赤水河鱼类增加了18种,现在赤水河的鱼类增加到64种,赤水河治理保护成效明显。
我们离开土城几天后,2020年中国赤水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协作推进会在云南省昭通市召开。会上通过了保护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昭通共识》。赤水河流域的云南、贵州、四川三省将推动构建流域绿色经济体系,把新发展理念贯穿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全过程,大力实施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水土流失及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硫磺矿渣综合整治、河湖和湿地生态保护修复等工程,努力把赤水河打造成“长江上游最美生态河流”。
绿色山川,生态良好,景色宜人,有着“生态河”“美景河”“美酒河”“英雄河”美誉的赤水河,更多的故事等待我们发现、讲述。